想学戏的男孩

2024-04-03 21:57於全军
民间文学 2024年4期
关键词:学戏腰带张大

於全军

多年前,县剧团青黄不接,团里最年轻的一位也四十三了。团长老牛决定贴出招生启事,准备招五个学生入团学戏,要求十三岁到十六岁,男女不限。

学戏的待遇可不差,吃住全包,学费全免,除了戏曲课还开有文化课。可一连三天,没一个孩子上门。

也难怪,现在的孩子家庭条件基本都不错,当然是学习第一,一旦学了戏,转行就难了。牛团长没办法,只得带了几个演员到乡下学校转转,也许能招一两个学生呢。留下看家的是武生刘七和大花脸张大奎,负责带着剩下的演员练习基本功。

这天上午,一个穿校服的男孩子推门进来,面容俊秀,双眼有神,问道:“请问你们剧团招生吗?我是来报名的。”

刘七和张大奎唱了半辈子戏,眼光厉害,一看这孩子就是唱戏的料,这身板这眼神这嗓音,简直太合适了。刘七抢先一步说道:“是啊。孩子,你住哪里,多大了?”

孩子说话嘎嘣脆:“我叫杨童,住市里。这是我的身份证,今年正好十三。”

张大奎有些疑惑:“你怎么一个人来了?家长呢?”

杨童说:“我父母在外地上班,我和姥姥住。姥姥岁数大了,来不了,我就一个人来了。我父母都在电话里同意了,说过两天来办手续。”

张大奎还想问问,刘七早已心花怒放,他唱的是武生,一看杨童的外形就喜欢上了,活脱脱当年的杨小楼啊,立马过来拉住杨童的手:“来来,跟我学武生吧,唱个西楚霸王!”这么一来,张大奎不乐意了,一把揪住杨童的衣服说:“还是学大花脸吧,我教你演捉鬼的钟馗。”

两位演员都是一身戏,急着找传人,居然争上了。别看杨童年纪小,反倒十分持重:“两位师傅,我都想学,上午学武生,下午学大花脸,这下行了吧?”

这么一来,上午就是刘七教杨童武生,他找来霸王的行头给杨童穿上,打算用这身衣服拴住杨童的心,不能让他跑了哇!接下来他给杨童唱了一段《霸王别姬》:“枪挑了汉营中数员上将,纵英勇怎提防十面埋藏,传将令休出兵各归营帐。”

杨童听完了,直接给他续上了:“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声音稚嫩,但有板有眼,还真有霸王那味儿。刘七都傻了,末了才问:“这是谁教的?”

杨童抿嘴一乐:“七岁时我姥爷教的,我从小就爱唱戏。”

下午轮到张大奎教大花脸,他没整那些花里胡哨的行头,而是教翻跟头,这是基本功。没想到杨童听他讲完技术要点,立马来了个后空翻,然后笑嘻嘻地问:“是这样吧?”张大奎这个感慨,他练跟头足足三个月才合格!“这也是你姥爷教的?他是谁?”

杨童有些难过地说:“他去年底过世了,就不说名字了。”

这时候,张大奎就动上心思了。他有一出拿手戏,叫《钟馗嫁妹》,戏里头要翻各种跟头,可因为他年纪大了,这戏多年没演。他眼见杨童这样出色,就想把杨童作为传人。“杨童啊,你会单手侧翻吗?”

杨童点点头:“以前练过。”说完就要翻一个,吓得张大奎急忙拦住,因为侧翻很容易伤到腰部肌肉,得系上一巴掌宽的练功腰带才保险。张大奎一想,剧团里也没多余腰带了,就解下自己的练功腰带递过去:“系上!”

杨童系上后立马一翻,轻松漂亮,现场喝彩声响起。张大奎这个激动,小杨童这不是老天爷赏饭吃,分明是老天爷追着喂饭呐!咱们剧团后继有人了!

兴奋之下,张大奎也来了劲头:“我也翻一个!”一个侧翻过去,竟然“哎呀”一声,捂住了自己的腰!

这就叫不服老不行啊,张大奎都奔五十了,再加上多年没翻,又没有练功腰带绷住肌肉,结果扭伤了腰。刘七急忙过来扶住他,问道:“没事吧,老张?”杨童也跑过来喊着:“张师傅,腰带还给您。”

张大奎痛苦地摆摆手,说道:“不用,刘师傅帮我上街再买一条吧,我家里有跌打膏药,贴上就好了。”刘七答应一声要走,还没出排练厅,一个妇女领着两位警察冲了进来,嘴里嚷着:“快来抓人贩子!”

来的不是外人,正是杨童的妈妈。原来,杨童来之前,确实告诉了姥姥,说想离开学校到剧团学戏,姥姥不敢做主,打电话告诉了他爸妈。杨童爸妈是一百个反对,但是杨童态度坚决,说不让学戏就不读书。一番争吵后,杨童连姥姥也没告诉,一个人揣着身份证到剧团报了名。

姥姥找不见杨童,急忙打电话给他妈妈,他妈妈还以为杨童被人贩子拐了呢,由于丈夫在国外,她急忙请假回来报了警。杨童有手机,警察通过追踪手机信号找到这里。

刘七急忙上前解释,说剧团在招生,杨童是自己上门报名的。张大奎也扶着腰拿過招生启事来,让警察和杨童妈妈看。杨童妈妈看完,厉声问儿子:“真是你自己跑来的?怎么不跟我说?”

杨童不吭声,满脸倔强。杨童妈妈叹息一声,说明原委。原来杨童的姥爷是省里的一位戏曲名家,唱了一辈子戏。杨童小时候是在姥爷家度过的,姥爷教杨童下腰、翻跟头、吊嗓子等等基本功,杨童不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还打心眼里爱上了唱戏,有事没事就哼几段。去年底姥爷去世,杨童十分悲痛,将一腔怀念之情都寄托在唱戏上。刚从网上得知剧团招演员,他就连学也不上了,非要进剧团学戏。

正说着,团长老牛回来了,他是一个学生都没招来,看见排练厅一大堆人,还有警察,吓了一跳。听完原委,老牛批评起了刘七和张大奎:“这么小的孩子自己报名,应该先打家长的电话啊,你俩倒好,先教上戏了。”又向杨童妈妈道歉,说两位师傅爱才心切,导致出了差错。

两位警察见状,知道是一场误会,起身就要走,杨童妈妈也要拉杨童走,没想到杨童往地上一坐,气呼呼地说:“我就要学戏,我不回去!你们要拉我,我就自杀!”好家伙,这是要出人命啊,两位警察只好转身回来。

杨童妈妈是又急又气,可又无计可施。想了想,她忽然对牛团长、刘七、张大奎说:“三位,咱们单独聊聊可以吗?”

牛团长点点头,带他们来到旁边一间休息室。杨童妈妈看看四下没旁人,竟然扑通跪倒在地,哀求地说:“我家杨童是棵学习的好苗子,我怎么舍得让他学戏!实话告诉你们,我小的时候,孩子姥爷也教过我,我也爱上了唱戏,可是长大了才知道,只有拿着大学文凭才能找到好工作,我就把这爱好深深压在心底。现在杨童就是当年的我啊,我求求你们,骂醒他!告诉他戏曲现在是什么样子,学戏没有好前景,让他死心塌地去上学,让他有一个美好未来!”

牛团长三人面面相觑,他们当然明白戏曲的衰落,可怎么忍心亲口对着孩子说出来啊。杨童妈妈见状,忽然拿出两张试卷来:“这是杨童的语文和数学成绩,都是满分啊!为了孩子,我给你们磕头!”

牛团长还在犹豫,张大奎是真喜欢杨童,可他同样知道上学才有更好的出路,他虽然心里难受,却上前一步,扶起了杨童妈妈:“快起来,我们答应你。”

来到排练室,其他戏曲演员都已经走了,两位警察上了警车,现场只有牛团长三人和杨童母子。牛团长缓缓说道:“我这一趟一个学生都没招上来,也许是因为孩子们都知道,将来文凭更重要。”

刘七低头看脚下,以掩饰脸上的哀伤:“来看戏的人一眼望过去,白茫茫一片,因为都是老年人。这些老年人总有一天会亡故,年轻人又不爱看,我真的不知道,这戏还能唱多久。”

张大奎感触更深,他眼望天花板,努力不让泪水流下来:“我们这一代梨园子弟,都很清楚干别的更挣钱,可心里始终放不下,老祖宗的传统文化不能就这么丢了。可有什么办法呢?时代不一样了,是该放手的时候了。”

杨童呆呆地看着,听着,不说一句话。他妈妈趁热打铁:“看见了吧?连两位师傅都这么说,戏曲过时了。回去好好念书,妈供你上清华北大!”

这番话重重地打在十三岁的少年的心上。连自己最尊敬的两位教戏老师都这么说,他还能怎么办?半晌,杨童才说:“我还是回去读书吧。临走前,我想给张师傅买一根练功腰带,您把腰带让给我才受伤的。”说完鞠了一躬,跑了出去。

等排练厅的门关上,杨童妈妈才长出一口气,向牛团长三位道谢。牛团长说完那番话后就陷入了悲傷,只是摆摆手;刘七喃喃说:“我那番话,是往自个儿心上扎刀子啊。”张大奎也十分难过:“我知道我说的都是实情,但是从来没丧失过希望,只要梨园子弟在,中华戏曲就不会死!我刚才是没办法才骗孩子的,但我还是希望,他学成归来,不会忘了戏!”

就在这时,门又开了,杨童竟然返了回来。原来他忘了拿手机,正好听到了这番话。他脸上满是失望:“张师傅,还有刘七师傅,原来你们都在和妈妈一起骗我!我恨你们!”说完转身跑了,他的妈妈急忙追上去……

时光如流水,万象已更新。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很多地方都开办了戏曲院校,剧团也迎来了新生,被选为非物质文化传承基地,拿到了文化项目补贴,有很多热爱戏曲的学子,上午上课,下午来学戏。这天,牛团长联系演出正忙得不亦乐乎,刘七、张大奎两位师傅忙着教新生们学戏。排练厅的门被推开,一个年轻小伙子走了进来,正是杨童。杨童手拿一条鲜红的练功腰带,笑着说:“张师傅,我还欠您一条腰带呢。我考上了中国戏曲学院,这次回来是想在这里唱戏实习。”

两位老师傅顿时热泪盈眶。

猜你喜欢
学戏腰带张大
腰带:你没有注意到的“军中神器”
事在人为,是世上最好的道理
张大林美术作品欣赏
“戏苑”萌娃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腰带设计研究
张大勤
腰带勾勒最美线条
世界上最贵的腰带扣
记录生活经历 表达真情实感
因为笨,才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