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设: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读吕波办学思想有感

2024-04-07 11:54东北育才教育集团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24年3期
关键词:办学育人学校

东北育才教育集团 高 琛

拜读了吕波校长的办学思想,一个最深刻、最突出的印象就是,吕校长以“关于以文化人的思想和实践”的思想认识,通过建设积极向上、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引领学校内涵式发展,真正实现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一、传承发扬:夯实文化根基,挖掘“以文化人”内涵

人才培养需要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生命场域,这一工作的起点就是学校要有鲜明、 不断更新的办学理念,并由此出发,从培养目标、课程教学、队伍建设、学校管理等方面逐步推进,积淀生成学校的文化底蕴、核心价值。

学校文化通常表现为“我们在这里学习和工作的方式”,具有积淀性、发展性、特质性的特点。文化的积淀性指学校文化是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的被师生普遍认可并共同遵循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文化的发展性表现为学校不断适应时代需要,通过调整、丰富和发展实现学校文化内涵的持续更新;文化的特质性表现为每所学校因为发展历程以及各自对学校文化的理解不同,从而形成了学校之间在文化内容与文化层次上的差异,并最终形成了学校独有的文化特质。

面对新时代的教育改革与创新,肇东七中强调以文化的视野审视和解决自身发展中的问题,精心培育以“恪守正道、弘扬正气、坚守正义”为核心的“正文化”体系,点燃了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二、守正创新:凝心聚力育人,践行“以文化人”精神

我们常说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而作为一所学校的校长,要想办好一所学校,首先需要思考三个问题:为什么办学校、办怎样的学校和如何办这样的学校。 这就要求校长必须从社会现实出发, 批判性思考学校的实际现状,结合“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五育融合”的教育方针,确立学校的发展策略。 为实现“以文化人”这一理念所倡导的教育目的观与教育内容,吕校长开展了扎实的教育探索和实践。

(一)精神立校,价值统领

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精神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是人的普遍自觉。 文化的自觉是一种认同,是学校全体师生共同追求的学校精神和学校伦理层面上的东西,是学校价值观内化后形成的个人内在的品质和群体文化。肇东七中将精神文化建设的着力点确定在把“正道、 正气、正义”的核心精神与师生日常的教育、教学实际紧密而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其逐渐内化为师生的气质与个性,让全校师生认同卓越、实践卓越。

在精神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学校以正德和正言为主要抓手,积极构建完善正文化德育工作体系,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体,深入开展“文化守正”主题系列活动,形成了“四季人生”“五色主题”等学校文化品牌,并将活动形式逐渐由对学生被动灌输向师生互动交流转变,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了健康和谐的精神文化氛围,增强了师生对学校的价值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科学发展,品牌彰显

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制度建设、教学提质、环境创设都是其重要的载体。 肇东七中正是锚定了这些关键领域,固化了学校育人理念,凸显了学校的办学特色。

学校将制度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标尺,始终奉行“硬性的制度温情的管理,科学的制度规范的管理”的工作思路,以制定制度汇编和学生必读手册为抓手,逐步完善制度体系、体现学校办学理念、传递学校价值观念、凝聚学校文化之魂。

学校以文化建设为魂, 打造和谐高效的课堂文化,以校本研究实践为载体,以学科思想渗透为途径,构建了“生命课堂”, 将学校的正文化核心理念文化元素分解并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让学校文化更好地扎根、生长、发展。

学校把环境创设作为文化观念的载体,以助力学生终身发展为核心指向,对校园环境进行顶层设计,梳理归纳了“红色文化”“科技文化”“诗礼文化”等符合学校气质的文化内容,在走廊、教室、楼道间、宣传窗等多处实现实体化,以显性的方式彰显出学校文化的生命与活力,发挥了学校文化的教育价值和育人功能。

(三)追求卓越,人才强校

文化建设归根结底是提高人的素养,学校内涵发展的品位,最终是由学校全体教师的内涵发展品位,即自身修养的提升所决定的,这既是文化建设的重要指标,也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保证。学校中每个人对待学校文化建设任务的态度、对学校文化的感悟水平、参与度,都左右着文化建设的进程。

为了更好实现教师队伍的内涵发展,学校推动实施专家引领、同行竞赛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举措,构建起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通道,引导教师从知识育人向文化育人的转变;启动“教学名师”评选,创建“名师工作室”,以榜样的力量带动教师队伍素养的整体提升。

三、展望未来:立足发展核心,实现“以文化人”质量提升

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学生卓越成长的需要,是学校创新发展的需要,更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需要。 学校要以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与时俱进,在观念提升、思维转化、融合创新等方面实现持续迭代。

“五育融合”激发高质量办学新活力。 坚持“人的全面发展”导向,把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育人质量的根本标准,德育更侧重鼓励学生拥有崇高的精神追求,智育更强调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更注重涵养学生丰富的灵魂。 要坚持“素养”导向,在开足开齐国家课程基础上,系统开发学校的特色课程,增强学校课程的适宜性。

数字技术赋能高质量课堂新模式。 近年来,以ChatGPT 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正加快对教育的影响和重塑。因此,要借助现代技术加速“活力共生课堂”的数字化转型,探索基于人工智能的个性化学习,推进基于大数据的精准学习,实现技术支持的深度学习,将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有机结合,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以评价改革引领高质量发展新导向。 结合学校实际,探索适合的评价方法和工作机制, 以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关注学生学习品质、关注学生成长过程为抓手,丰富与完善评价机制, 建立以服务学生终身发展为导向的立体式、多方位评价体系。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 从文化建设的角度思考学校工作、谋求学校发展,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 作为校长,只要我们坚守教育规律,坚定“为每个孩子准备好未来”的教育信念,那么,每个学生的发展活力必然会被激发,能肩负民族复兴大任的创新人才必将大量涌现。

猜你喜欢
办学育人学校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学校推介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