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中的应用探索

2024-04-08 08:09王科研
农民致富之友 2024年7期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农田

王科研

随着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日益重要,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农机推广工作中正变得越来越关键。传统的耕作方式会导致土壤侵蚀、水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问题,对农业生产造成负面影响。而保护性耕作技术通过保留植被覆盖层、减少或消除耕作操作等手段,能够有效保护土壤结构、提高水分保持能力,并有效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因此,研究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农机推广工作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优势

1、生态系统恢复与保护

保护性耕作技术通过保留植被覆盖层和减少或消除耕作操作,有效降低了土壤侵蚀的风险。植被覆盖层可以防止雨水直接冲刷土壤表面,减少水土流失,保持土壤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这有助于保护土壤中的有机质、养分和微生物群落,提高土壤的肥力和健康状况。同时,保护性耕作技术有助于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保护。植被覆盖层提供了栖息地和食物来源,吸引了多样性的昆虫、鸟类和其他野生动物。这有助于维持农田生态平衡,增加生物多样性,改善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节约资源,提高经济效益

保护性耕作技术有利于改善水资源利用效率。植被覆盖层能够减少地表徑流和蒸发,增加土壤水分保持能力,从而降低农田的灌溉需求。此外,通过避免常规耕作的翻转和深耕操作,可以减少土壤孔隙的形成,阻止水分快速渗漏并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同时,保护性耕作技术减少了对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植被覆盖层能够阻止杂草生长,减少对除草剂的需求。此外,通过精确施肥和秸秆还田等措施,可以减少化肥的使用,并提高养分的利用效率。这不仅减少了农业对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依赖,还有助于降低农业产生的环境污染。此外,尽管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初始阶段可能需要一些额外投入,但在长期运行中,它可以带来经济效益。通过减少水资源和化肥的使用,降低土壤侵蚀和农业损失,农民可以节约成本并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此外,保护性耕作技术还可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为农民带来更高的收入。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优势显而易见,它不仅有利于土壤保护、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还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并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保护。因此,推广和应用该技术对于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农机推广工作中的应用策略

1、教育培训

一是组织培训班和研讨会:农机推广机构可以定期组织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培训班和研讨会。邀请专家学者和实践经验丰富的农民代表进行讲座和经验分享,向农民介绍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原理、操作方法和效益。培训班和研讨会可以针对不同的农作物类型和地区特点进行分组,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

二是技术手册和资料发布:编写和发布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技术手册、操作指导和相关资料。这些资料可以包括种植方法、施肥措施、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指导,针对不同农作物和地区进行详细说明。通过印刷版、电子版和网络平台的形式,将这些资料广泛分发给农民和农业技术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

三是培养示范员:培养一批具有保护性耕作技术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农民培训师和示范员。他们可以在农村社区或乡镇设立农机推广站点,为周边农民提供针对性的培训和咨询服务。通过培养这些本土专家,可以提高农民的自主学习和交流能力,并更好地传递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理念和实施方法。

四是教育宣传活动: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传媒渠道,开展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教育宣传活动。制作宣传片、海报和宣传册,向广大农民普及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知识和意义。同时,可以邀请农业专家和农民代表参与电视节目、广播访谈和专栏文章,为农民解答疑问,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通过加强教育培训工作,农民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保护性耕作技术,并具备实际操作的能力。同时,教育培训也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形成共同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合力。

2、示范推广

一是选择示范农田:在不同地区选择一些典型的农田作为示范基地,这些农田可以代表当地的不同土壤类型、气候条件和农作物种植情况。通过在这些示范农田上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并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向农民展示其优势和可行性。

二是示范农民培训:选定一批积极愿意尝试新技术的农民作为示范农民,并为他们提供专门的培训和指导。这些培训可以包括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原理、操作方法、管理要点等内容。同时,示范农民还可以邀请其他农民到农田参观,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成果,增加其他农民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认知和兴趣。

三是示范农田开放日活动:定期组织示范农田的开放日活动,邀请农民、农业专家、学生和政府有关人员等参观和学习。通过实地观摩,让参观者亲身感受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效果,并提供现场解说和讲解,回答他们的问题,进一步推广和宣传保护性耕作技术。

四是示范农田的科学研究支持:与科研机构合作,在示范农田上开展科学研究,监测和评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效果和影响。这些研究可以包括土壤质量、水分利用效率、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等指标的监测和对比分析。科学研究结果的发布和分享,可以增加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农业界的信任和认可度。

五是建立农民示范园或示范站:在农村建设农民示范园或示范站,为农民提供一个实践学习和交流的平台。这些示范园或示范站可以模拟真实的农田环境,展示不同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效果,并组织培训班、讲座和展览等活动,加强农民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通过加强示范推广,农民可以亲眼见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实际效果,了解其操作方法和管理要点,并获得相关专家的指导和支持。这将有助于农民更容易接受和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并在实践中逐渐掌握和运用这些技术。同时,示范推广也为其他农民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机会,促进了技术的传播和推广。

3、技术指导

一是建立技术指导团队:组建由专业人员组成的技术指导团队,包括农业专家、农技推广人员和农民代表等。这个团队的主要职责是提供针对性的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帮助农民正确理解和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

二是个别辅导与示范操作:技术指导团队可以通过个别辅导的方式,深入到农民田间进行现场指导和示范操作。他们可以帮助农民了解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具体操作步骤,并解答农民的疑问和问题。

三是制定技术指南和手册:编写简明扼要的技术指南和手册,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原理、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详细阐述。这些手册可以分发给农民,供他们参考和学习,同时也可以作为技术指导团队的工具之一。

四是定期技术培训和交流会议:定期组织技术培训和交流会议,邀请农民和相关专家参加。这些会议可以是培训班、研讨会或座谈会的形式,旨在促进技术指导团队与农民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分享最新的技术进展和成功案例。

五是运用信息化手段: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如手机应用程序、在线平台等,向农民提供及时的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通过这些平台,农民可以随时获取关于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信息,包括操作指南、疑难解答等,增强技术指导的便捷性和覆盖范围。

通过加强技术指导,农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可持续性。

4、政策支持

一是政策宣传和倡导:制定专门的政策文件或指导意见,明确将保护性耕作技术列为农业发展的重点支持项目,并将其纳入农业发展规划中。同时,通过各种宣传渠道,如政府发布会、媒体报道等,广泛宣传政府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支持和倡导。

二是资金支持和补贴政策:为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农民提供资金支持和补贴政策。这些资金可以用于購买相关设备、改善土壤条件、进行培训学习等。补贴政策可以根据农民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程度给予不同比例的补贴,激励更多农民参与其中。

三是建立奖励机制:设立奖励机制,鼓励那些在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方面表现优秀的农民或农业合作社。奖励可以包括荣誉证书、奖金、参观学习机会等,以激励和表彰他们的努力和成就。

四是推进标准与认证体系:建立相应的标准与认证体系,确保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农产品符合相关质量和环境标准。政府可以制定标准并推动其在市场上的认可和推广,以提高农民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积极性。比如,通过农产品的认证和溯源体系,建立品牌信誉和消费者信任。通过第三方机构对使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种植的农产品进行检测、认证,并在产品包装上标注相关信息,向消费者传递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保障,以此达到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

五是政府牵头拓展农产品营销渠道:与农产品加工企业、超市、电商平台等建立合作关系,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产品推广到更广泛的市场。通过参加农业展览会、举办推广活动、开展线上线下宣传等方式,扩大知名度,进一步提高当地农产品销量,吸引更多农民参与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中。

通过提供政策支持,政府可以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提供重要的支持和引导作用。这不仅能够增加农民采用该技术的意愿,还可以降低其经济风险,促进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同时,政策支持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产业氛围,吸引更多农民和相关利益方参与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中。

5、合作交流

一是组织合作交流活动:定期组织合作交流活动,邀请农民、农业专家、研究机构和农技推广人员等参与。这些活动可以是研讨会、座谈会、农田观摩等形式,旨在促进各方之间的交流和经验分享。

二是建立合作网络和平台:建立一个专门的合作网络或在线平台,为相关利益相关者提供一个交流和协作的平台。该平台可以用于分享技术资料和资源,发布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案例分析,并提供在线讨论和解答问题的功能。

三是跨区域合作与合作伙伴关系:促进跨区域的合作与交流,与其他地区的农业部门、研究机构和农民组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合作项目、技术培训交流等方式,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经验互补和共同发展。

四是技术指导团队的合作:建立技术指导团队之间的合作机制,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可以定期组织技术指导团队间的培训、研讨会或工作坊,分享最新的技术进展、教学方法和案例经验,提高整体的技术指导水平。

通过加强合作交流,可以整合各方资源和经验,推动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6、科研支持

一是科研项目资助:政府和相关机构可以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科研项目。这些资金可以用于开展关于保护性耕作技术改进、适应性试验、效果评估等方面的科学研究,以提高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二是优先支持科研机构:将保护性耕作技术纳入重点支持的科研领域之一,鼓励各级科研机构加强对该技术的研究与探索。通过向科研机构提供项目资助、人才支持和实验基地等资源,促进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科学研究和创新。

三是数据共享与合作研究:建立数据共享平台,鼓励农业部门、研究机构和农民共享保护性耕作技术相关的试验数据和成果。同时,鼓励开展跨机构、跨地区的合作研究项目,共同解决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中的关键问题。

四是评估与验证:开展科学的技术评估和验证工作,确保推广的保护性耕作技术符合科学原理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通过定期的实地观察、数据收集和效果评估,对不同环境条件下的保护性耕作技术进行验证和改进。

五是培养科研人才:加强对保护性耕作技术领域的科研人才培养。通过设立专业学科、开展培训课程和研究生项目等方式,吸引和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参与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中。

通过提供科研支持,可以不断完善和创新保护性耕作技术,并提高技术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科研支持还有助于积累更多的实证数据和科学依据,为农技推广工作提供有力支持,同时推动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7、金融支持

一是农业信贷政策:制定有利于农民申请贷款的政策,并设立专门的农业信贷机构或农村金融服务机构。这些机构可以向农民提供低利率、长期贷款,用于购买种子、农药、肥料等保护性耕作所需的农资。

二是农业保险制度:建立健全的农业保险制度,为农民提供保险保障。针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相关的风险,如气候灾害、病虫害等,推出相应的农业保险产品,帮助农民降低风险和损失。

三是政府补贴政策:制定政府补贴政策,鼓励农民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补贴可以包括直接给予经济补贴、提供优惠价格的农资、设立奖励基金等形式,以减轻农民在推广和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上的经济负担。

四是农民专项贷款项目:设立专门的农民专项贷款项目,用于支持农民参与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培训和推广。这些贷款可以用于购买相关设备、进行土地改良、实施新技术等,帮助农民顺利转型和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

五是农业合作社或农民合作组织:鼓励农民组建农业合作社或农民合作组织,通过集体经营、共同投入资金等方式,提供金融支持。合作社可以向成员提供贷款、发放股权、共享收益等形式,帮助农民共同参与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实施。

通过为农民提供金融支持,可以帮助他们解决资金问题,更好地应用和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益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还能促进农村经济的稳定增长,实现农民的可持续发展和脱贫致富目标。

综上所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在农机推广工作中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前景。通过推广该技术,可以改善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减轻土壤侵蚀和水资源浪费的问题,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保护。同时,这也符合社会对于可持续农业发展的迫切需求。未来,应加强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工作,培养农民的意识和技能,进一步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

(作者单位:112536辽宁省昌图县宝力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猜你喜欢
保护性耕作农田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宁夏保护性耕作的必要性及技术模式探讨
保护性开发利用高铝煤炭资源的必要性及相关建议
农田创意秀
耕作深度对紫色土坡地旋耕机耕作侵蚀的影响
玉米保护性耕作的技术要领
农田搞养殖需办哪些证
农田制作所
草地耕作技术在澳大利亚的应用
保护性耕作机具选型中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