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著名学者作品考辨五则

2024-04-09 18:02王建勇
贵州文史丛刊 2024年1期
关键词:李公麟王安石苏轼

王建勇

摘 要:文章细绎相关史料,考证北宋时期的五位著名学者的生平事迹,或作品撰者、系年问题:宋初学者梦英的生卒年、《颜氏家庙碑跋》的撰写者、王安石《吴长文新得颜公坏碑》的撰作时间、著名画家李公麟的中进士之年、苏轼《题鲁公书草》的题写时间等。

关键词:梦英 王安石 李公麟 苏轼

中图分类号:K244;G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24)01-0042-06

一、梦英生卒年考

梦英是北宋初期的著名学者,但诸书皆称其生卒年不详。据路远的《梦英事迹考述——以碑林藏赠梦英诗刻石为线索》一文推算,梦英生年约在后唐晚期。1然此亦非确论。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有梦英书《十八体篆书碑》,其上辑刻有陶穀(903—970)《赠英公大师》诗,首联云“本寺迢迢隔洞庭,年才三十道风清”2。据此,作诗时梦英刚年满三十岁。陶穀赠诗题有官衔“翰林学士承旨、刑部尚书、知制诰、判吏部流内铨事”,这是解开此诗写作时间的关键。

王昶(1725—1806)《金石萃编》卷一二六《赠梦英诗碑》按语引《宋史·陶穀传》“后累加刑部、户部二尚书。开宝三年卒”之后,认为“碑不书户部,则诗为开宝初作也”3,此亦非确。《宋会要辑稿》帝系八之五八4、《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5均载:乾德二年(964)九月一日,翰林学士承旨、礼部尚书陶穀坐子陶戬事被夺俸两月,而《宋会要辑稿》仪制五之一却载同年九月十二日“翰林学士承旨、刑部尚书陶穀等共奏议”6,则陶穀转任刑部尚书的时间当在乾德二年(964)九月。开宝元年(968),陶穀所撰《泾州回山重修王母宫记》犹署“翰林学士承旨、刑部尚书、知制诰、判吏部流内铨事”7,他转任户部尚书或在此后不久。

乾德五年(967)二月十日陶穀撰、九月二十八日吴廷祚立《篆书千字文序》末署“翰林学士承旨、刑部尚书、知制诰、判吏部流内铨事陶穀于东京序”,序中复云“圣朝丁卯岁,瑛公来自咸镐”1,且《十八体碑》题刻赠诗末书“丁卯年于长安集”。因此,推测乾德丁卯(五年)正值梦英返还长安之际,陶穀乃有诗《赠英公大师》酬别。由乾德五年(967)上推三十年,就可推算出梦英的生年约在后晋天福三年(938)。

朱长文(1039—1098)《续书断》卷下《能品》称,释梦英“尝至大梁,太宗召之帘前,锡紫服”2,宋温舒《寄赠宣义大师》诗曰“粹钟衡岳诞吾师,十九彤庭赐紫衣”3,此事当在后周世宗显德三年(956),与陈抟(?—989)《纪英公大师篆书诗二绝》其一所谓“少年师号紫袈裟”4相符。而且,帘前赐梦英紫衣者也非宋太宗,乃是周世宗柴荣。

梦英现存最晚书迹是咸平二年(999)六月十五日于长安书刻《说文偏旁字源》,之后便不见梦英的相关活动,其卒年或在咸平三年(1000)左右。因此,可以大概确定,梦英约生于天福三年(938),卒于咸平三年(1000),享年六十三歲。

二、《颜氏家庙碑跋》作者考证

颜真卿(709—785)撰书《颜氏家庙碑》碑阳题下,有一段宋代学者在太平兴国七年(982)八月二十九日增附的文字,是稽考该碑后来刊立史的第一手材料。然而,学界历来对其作者颇有异议。

盛时泰(1529—1578)《苍润轩碑跋纪》所载之《唐颜鲁公正书家庙碑》认为,系李延袭自记:“此碑后有‘太平兴国七年八月二十九日重立,李延袭记十七字篆书,乃梦英手笔。盖此碑倒于郊野,延袭告于上官,移载入于府城立于文庙,故自记之也。”5孙星衍(1753—1818)等撰《寰宇访碑录》卷六之《家庙碑跋》注曰“梦英正书”6,同卷《颜氏家庙碑李延袭题字》下注“篆书”,也认为是李延袭所作、梦英正书。赵平编辑的《中国西北地区历代石刻汇编》7、魏小虎的《碑拓鉴要》8等,以其为李延袭之文。检跋文云“有都院孔目官李延袭者,真好古博雅君子也”,此明显不是由李延袭执笔,其所记者仅限于刻在碑阴右下角的“太平兴国七年八月二十九日重立”十馀字。

不少论著依据跋后题署“朝散大夫行殿中侍御史通判永兴军府事师颃、朝散大夫行尚书考功员外郎权知永兴军府事柱国李凖重立”而确定是李凖所作,如杨守敬(1839—1915)《寰宇贞石图》9、马子云等著《碑帖鉴定》10、高峡主编《西安碑林全集》11、朱关田《颜真卿年谱》12等。就碑志义例而言,此数十字不过提示有州官李凖、师颃,并非指明二人是撰记者。比该碑重立时间早约两月的唐程浩撰《夫子庙堂记》,结尾也署有李凖、师颃二人职衔。

事实上,跋文明言“命南岳梦英大师秉笔书记”,已揭示了书丹与撰文者皆是梦英。因此,王澍(1668—1743)《虚舟题跋》卷六《唐颜真卿家庙碑》1、王昶《金石萃编》卷一百一《颜氏家庙碑》2、吴式芬(1796—1856)《金石汇目分编》卷一二《补遗·西安府》3等都称其乃梦英所作。上文提到的太平兴国七年(982)六月二十五日重建的《夫子庙堂记》,后序亦是由梦英撰书,且碑题下署“南岳讲华严经法界观文章字学宣义大师赐紫梦英书并篆额”,《颜氏家庙碑跋》所署显然为简称。尽管《全宋文》编者据朱士端(1786—?)《宜禄堂收藏金石记》卷五七《宋梦英颜氏家庙碑跋》录作释梦英《颜氏家庙碑跋》,4但朱士端在卷首既题“李延袭颜氏家庙碑题字”,紧接着复在“家庙碑跋”下注曰“梦英正书”,更倾向于认作是李延袭撰跋、梦英正书。

总之,《颜氏家庙碑跋》并非李延袭、李凖所作,实系释梦英亲撰并正书。这通北宋初年重立的《颜氏家庙碑》,既是颜真卿的经典书法作品,更是融颜真卿、释梦英、李延袭三位作者之迹为一体的珍贵碑刻。

三、王安石《吴长文新得颜公坏碑》系年辨正

王安石(1021—1086)《吴长文新得颜公坏碑》一诗的作年,王晋光《王安石诗系年初稿》开始认为是嘉祐五年(1060),并云“因同僚关系而互相唱酬”5;刘乃昌、高洪奎《王安石诗文编年选释》将其列入“知常州、官饶州期间”,认为“时间当在两人任群牧司判官之后不久”6;刘成国《王安石年谱长编》采纳王晋光的意见,直言王安石嘉祐五年(1060)“题吴奎新得颜真卿坏碑,弟安国和”,复引《宋史·吴奎传》、刘攽(1023—1089)《吴公墓志铭》后称,“本年秋公与吴奎同相度牧马利害,二人唱和,当于此期间”7。他们持论的理据是,王安石诗云“谁初妄凿妍与丑,坐使学士劳骸筋”,遂以此认为赋诗时吴奎任翰林学士。又恰好《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九二载,嘉祐五年(1060)七月“命翰林学士吴奎、户部副使吴中复、判度支判官王安石、右正言王陶同相度牧马利害以闻”8,从而确定其写作时间。

事实上,王安石诗明言“延陵公子好事者,拓取持寄情相亲”,证明当时二人本分隔两地而非同在汴京,原系吴奎(1010—1067)拓印碑文后寄予王安石求诗。嘉泰《会稽志》卷六《冢墓》云:“(康希铣)其碑,颜鲁公撰并书,郡守吴奎得之。王荆公及弟平甫赋诗,而墓始著。”9因此,吴奎获得颜真卿撰书断碑,是在其任职两浙路转运使期间。刘攽《吴奎墓志》曰:“顷之,出知密州,徙两浙路转运使。未几召还,判登闻检院,纠察在京刑狱,同修起居注。”10《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七一载,皇祐三年(1051)十月“起居舍人、知谏院吴奎知密州”11,吴奎自密州转任两浙路转运使后,不久即被召还,至和元年(1054)八月便改任“起居舍人、直集贤院、同修起居注”1,推测其徙官两浙路转运使约在皇祐五年(1053)。因此,《吴长文新得颜公坏碑》诗应作于皇祐五年(1053),彼时王安石犹在通判舒州(今安徽安庆)任上。

至于诗中所云“学士”,显然并非其时的职官之谓,而是通指读书人或学者。除王安石题诗称赞了吴奎喜得颜真卿断碑一事之外,王安石弟王安国(1028—1077)也有诗《题吴长文得兰亭康相墓颜鲁公断碑》,其系年亦可据以确定。

四、李公麟中进士之年补证

李公麟(1049—1106)中进士的年份自宋代以来便存有二说:一是宋徽宗敕编《宣和画谱》、邓椿《画继》等称在熙宁(1068—1077)年间或熙宁三年(1070);二是周必大《题鞠城铭》、王明清《挥麈录》等所说的在元祐(1086—1093)中期或元祐三年(1088)。水天中《李公麟生平补识》2、钱建状《宋代书画家生平事迹考辨四则》3二文都认为,元祐三年(1088)不是李公麟的中进士之年,并推断他中进士是在熙宁三年(1070),今试为补说。

李公麟在创作画卷《阳关图》时,还题有一首七绝《小诗并画卷奉送汾叟同年机宜奉议赴熙河幕府》4。诗题很明白地说“小诗并画卷奉送汾叟同年”,则受赠者“汾叟”与李公麟系同年进士,而据张舜民(约1034—约1100)长诗《京兆安汾叟赴辟临洮幕府南舒李君自画阳关图并诗以送行浮休居士为继其后》5可知其姓氏。黄庭坚(1045—1105)《跋王立之诸家书》之一曰:“昨見雍人安汾叟家所藏颜鲁公书数卷:《祭濠州刺史文》《与郭英乂论鱼开府坐席书》《祭兄子泉明文》《峡州别驾与李勉太保书》《为病妻乞鹿脯帖》。”6这位文中所言之“雍人安汾叟”,到了苏轼(1037—1101)、米芾(1051—1107)等笔下则作安师文。东坡《题鲁公书草》云“昨日,长安安师文出所藏颜鲁公《与定襄郡王书草》数纸”7,黄庭坚《杂书》之五称“近见安师文有《祭濠州刺史伯父文》”8,米芾《书史》载“安师文家《争坐位帖》《责峡州别驾帖》”9。既然“雍人安汾叟”与“长安安师文”的活动时间相同,且都收藏有颜真卿的名帖《争坐位帖》《祭伯父濠州刺史文》《硖州帖》等,可以肯定安师文与安汾叟实系同一人。

米芾《宝章待访录·目睹》载,“颜鲁公《郭定襄争坐位第一帖》……在宣教郎安师文处,长安大姓也,为解盐池勾当官,携入京欲背,予得见之”10,而米氏《书史》复称,“元祐戊辰岁,安公携11至,留吾家月馀,临学乃还”12。很显然,安师文元祐三年(1088)入京城前即任宣教郎、解州盐池勾当官,而非该年才中进士。李公麟既与安师文有同年之谊,则元祐三年(1088)必非公麟中进士之年,当如《画继》卷三所谓“公麟熙宁三年登第”1。

周必大(1126—1204)嘉泰元年(1201)四月作《题鞠城铭》云:“李公麟字伯时,堂弟楶字德素,南唐李先主昪四世孙,并登科,隐舒城龙眠山。里人李冲元,字符中,少年迈往,善论人物书画,共为山泽之游,号‘龙眠三友。元祐三年亦登第,典狱宜春,作《鞠城》等十一铭,其贤可知。”2后世认为李公麟元祐三年(1088)得中进士,多源于此。就文章义例来看,跋文既云李公麟、李楶“并登科”,通常不会再称“亦登第”,所谓“元祐三年亦登第”或仅指李冲元一人而言。

五、苏轼《题鲁公书草》系年辨正

《题鲁公书草》是苏轼评论颜真卿《争坐位帖》的名篇,古今征引参考者颇多。然而学界一直以来对其撰写时间多有异议,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意见:1.曹慕樊、徐永年主编《东坡选集》称“英宗治平元年(1064)经长安作”3;郭预衡主编《唐宋八大家文集·苏轼文》说“作于1064年,由凤翔卸任回京师路过长安时”4;孔凡礼《苏轼年谱》也说是英宗治平元年(1064),苏轼离开凤翔经过长安时“晤安师文,为跋其所藏颜鲁公书草”5。2.张志烈等校注《苏轼全集校注》引黄庭坚《跋翟公巽所藏石刻》“元祐中,余在京师,始从安师文借得(《鲁公与郭令公书》)后三纸”数语后云:“苏轼见安师文所藏颜真卿帖,亦当在是时。”并曰“元祐年间作于开封府”6。3.李之亮笺注《苏轼文集编年笺注》则认为是“嘉祐八年任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厅公事时作”7。细绎诸说产生分歧的缘由,实际上在于未能确定安师文携带名家墨迹进入京城的具体时间。

前引米芾《书史》言:“元祐戊辰岁,安公携8至,留吾家月馀,临学乃还。”9很显然,安师文到汴京装裱书画藏品是在元祐三年(1088)。当时一同携带的就有颜真卿《争坐位帖》,故而黄庭坚《跋翟公巽所藏石刻》之八才说“元祐中,余在京师,始从安师文借得(《争坐位帖》)后三纸,遂合为一”10。安氏兄弟约在英宗治平年间析居时,将共计七纸的《争坐位帖》分为前后两份,安师文并得之后随即携至京师。11而且,游师雄(1038—1097)《藏真律公二帖后序》云怀素书《藏真律公二帖》原为安师孟家藏,后来落入王思同(892—934)子孙手中,元祐间复归于安师文所有。12从这个角度来看,安师文入京的首要任务兴许就是为裱治失而复得的《争坐位帖》《藏真律公二帖》等。

元祐三年(1088)八月初,米芾应知湖州林希(1035—1101)邀请而为苕霅之游,赴湖州途中曾亲撰亲书《苕溪诗》1,卷末题曰“元祐戊辰八月八日作”2。据此推算,安师文暂居米芾寓所,乃至苏轼为《争坐位帖》撰写题跋的时间,均在这年八月之前。另外,元祐三年(1088)正月十七日至三月六日苏轼知贡举、黄庭坚为参详,期间二人同锁礼部试院之中,被迫与外界断绝了联系;3而黄庭坚离开试院后不久,却在四月至六月间饱受溃疡性疾病的折磨,以致对诸事了无兴致。4因此,我们可以依此推断,《题鲁公书草》大约撰作于元祐三年(1088)七月间,《苏轼全集校注》所谓元祐间作则近是矣。

Five Anatomy of the Famous Figures's Works in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Wang Jianyong

Abstract:The article is a detailed interpretation of the relevant historical data, the five famous scholars in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to verify the biography, or works written by the authors, the system of years of the problem.They are Shi Mengying's year of birth and death, the author of Yanshi Jiamiaobei Ba, the writing year of Wang Anshi's Wu Zhangwen Xinde Yangong Huaibei, the year of famous painter Ligonglin's receive government degrees, the writing year of Sushi's Ti Lugong Shucao.

Key words:Shi Mengying;Wang Anshi;Ligonglin;Sushi

责任编辑:李子和

猜你喜欢
李公麟王安石苏轼
初夏即事
宋 李公麟 五马图卷
李公麟《五马图》首度公开亮相
从善如流
本期拉页
苏轼“吞并六菜”
王安石修改过王籍的诗吗?
苏轼吟诗赴宴
坚持不懈的李公麟
王安石的坏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