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人才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2024-04-10 02:38吴江曲成举
人民周刊 2024年4期
关键词:强国优势战略

吴江 曲成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人才强国、什么是人才强国、怎样建设人才强国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战略新定位,对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世界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表明,教育发展和人力资本积累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主要动力。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这就要求我们学习汲取世界各国现代化建设的有益经验,走人力资本优先积累、人才强国支撑现代化的发展之路,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人才引领驱动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加快建设人才强国,也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战略举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只有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充分发挥人才的战略支撑作用,才能加速向主要依靠知识积累、技术进步和劳动力素质提升的内涵式发展转变,在我国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上实现根本性变化,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提供根本动力。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是高质量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不仅要把握国内外环境的变化趋势与历史性机遇,而且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由要素投入驱动向技术创新驱动的跨越,而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引领。现代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主要包括资本、劳动、人力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四大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开启工业化进程,短暂跨过中高收入门槛的国家很多,但真正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为发达国家的只有少数国家,这些国家无不在全球创新和产业链分工中占据关键位置。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劳动生产率、科技贡献率、人力资本积累等,都与人才直接相关。理论和国际经验均表明,创新和技术进步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动力源泉,其实质是人力资本的贡献。创新不仅是科技创新,还有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才是发展和创新的核心要素和动力源泉,只有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才能更好地实现高质量发展。

引领驱动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人才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部科技史都证明,谁拥有了一流创新人才、拥有了一流科学家,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优势。”作为最活跃、最能动、最具创造力的生产要素,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戰略人才站在国际科技前沿、引领科技自主创新、承担国家战略科技任务,是支撑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要把建设战略人才力量作为重中之重来抓。为此,只有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才能在新一轮激烈的全球性创新竞争中争取主动、赢得先机、获得优势。同时要看到,我们迎来了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既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又面临着差距拉大的严峻挑战。必须牢牢把握这个战略机遇期,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化配置创新资源,使我国在重要科技领域成为全球领跑者,在新兴前沿交叉领域成为开拓者,加快建设世界重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形成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国际竞争比较优势

日益激烈的全球人才竞争环境,要求我国从根本上提升自身在全球人才竞争中的比较优势。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这不仅符合全球人才流动图景与趋势,而且是我国在全球人才竞争中赢得主动、实现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关键。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全球人才战略价值更加重要、人才供求更加失衡、人才流动更加多样、人才竞争更加激烈,我国人才工作面临严峻挑战。只有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构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制度体系和生态环境,提高在全球配置一流创新人才的能力,才能在科技创新的角逐中赢得主动、占据优势、取得胜利。我们要立足中国的发展看世界,站在世界的坐标观中国,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构开放的理念、开放的心态、开放的视野,结合共建“一带一路”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发展,实现从对货物的开放到对人尤其是人才的开放,实现从为我所用的开放向“互利共赢、互联互通”的开放,最终实现从“集聚全球人才”向“发展全球人才”的转变。

实现党对人才工作全面领导的重大使命

制度优势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从新中国成立后举全国之力攻克“两弹一星”技术难关,到新时代集智聚力围绕科技自立自强需要,推动优势资源和支持政策向重大攻关领域倾斜,一批批优秀人才“听党话、跟党走”,汇聚成浩浩荡荡的科技攻关大军,无不体现了党领导建设人才强国的重要历程。建成人才强国是党对人才工作全面领导的重大使命,坚持党管人才是建设人才强国的最大制度优势和根本制度保证,党管人才制度优势是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在人才工作中的集中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高瞻远瞩谋划人才事业布局,以强大的思想感召力形成人才竞争的文化优势,以敏锐的改革创新力形成人才竞争的创新优势,以高效的组织保障力形成人才竞争的政治优势,推动我们党快速壮大人才队伍、持续增强人才效能,将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科技优势、创新优势。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才能有效协调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重大关系,确保大政方针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更好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各方面优势,加快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

(作者吴江为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原院长、西南交通大学党的组织建设与人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曲成举为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党的组织建设与人才发展研究中心博士后)

猜你喜欢
强国优势战略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矮的优势
强国有我
秦晋争霸
战略
战略
画与话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