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数西算”的重要意义及八大节点建设

2024-04-10 04:54石勇寇纲李彪
人民周刊 2024年4期
关键词:东数西算东数算力

石勇 寇纲 李彪

2021年3月,“十四五”規划正式发布,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是未来数字经济发展模式的目标。作为数字经济的基础,国家发布了多项规定来统筹规划、促进大数据中心一体化和算力枢纽节点(即“东数西算”)的整体建设,服务于数字经济的发展。

“东数西算”工程涉及我国区域发展、产业发展、能源发展,乃至全国数字经济的高速均衡发展,因此,推动“东数西算”是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第一,它是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破解“胡焕庸线”是一个重大课题。在当前强调稳增长的背景下,“东数西算”工程重资产投入、投资链条长的特点,能够为经济带来拉动效应。与此同时,算力网络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东数西算”是将东部海量数据通过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传输到西部,解决东西部对数据处理需求和供给的不平衡问题,绝大多数的温数据、冷数据存储及其相应处理需求均可转移到西部。第二,它是加快产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互联网发展正在由消费互联网向企业级服务的产业互联网发展,全球主要科技公司主要转向ToB业务,而产业互联网的创新发展需要坚实的数字底座支撑,需要更高的互联互通、降低成本。如果没有政策引导,难以实现资源有效调控。第三,它是实现能源低碳转型的必然要求。数据中心是高耗能产业,预计到2025年,国内数据中心电力消耗将达到3500万亿千瓦时。将高耗能的数据中心行业放置在清洁能源丰富的西部进行集约化管理,能够实现绿色减碳的目的。

八大算力网络枢纽节点可分为两类。内蒙古、贵州、甘肃和宁夏四个节点要打造面向全国的非实时性算力保障基地。定位于不断提升算力服务品质和利用效率,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夯实网络等基础保障。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四个节点要服务于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实施需要。定位于进一步统筹好城市内部和周边区域的数据中心布局,实现大规模算力部署与其他资源的协调可持续,优化数据中心供给结构,扩展算力增长空间。

各地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推动“东数西算”工程建设。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东部枢纽节点主要着眼于数据中心建设布局优化、重视绿色低碳与跨区域协同,服务智慧城市发展。如粤港澳大湾区从健全工作协调机制、制定建设任务路线图、编制数据中心相关产业布局规划三方面推进工作。内蒙古、贵州、甘肃和宁夏等西部节点着力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围绕园区规划、招商引资及网络通信链路建设,密集出台相关支持政策,为相关企业提供降低到户电价、节能技术改造补贴以及降低税负成本等具体支持,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作者石勇为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寇纲为西南财经大学大数据研究院院长、李彪为西南财经大学大数据研究院副教授,本文节选自人民日报出版社《科技前沿课:算力》)

猜你喜欢
东数西算东数算力
多方求解智能时代算力挑战
这个第二不一般
卫星通信在算力网络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算力成为数字经济的主要生产力
东数西算
“东数西算”能为我们算出怎样的未来
“东数西算”,亿万蓝海
“东数西算”全面启动
“东数西算”优化全国数据中心布局
国家“东数西算”工程战略支点确定 我国加快构建新型算力网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