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罗佩:狄公案之父的“东方梦”

2024-04-12 03:51杨殳
世界博览 2024年7期
关键词:公案狄仁杰小说

杨殳

“狄仁杰”就是高羅佩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时,33岁的高罗佩在荷兰驻日使馆,已经做了7年外交官。次年夏天,他逃离日本,被分配到盟军的情报部门,到非洲做特情工作。在日本时,他已研究中国文化多年,读了大量中文典籍,离开时带的一只皮箱里面除了研究汉学的书稿,就是一本《狄公案》。之后,这本书他一直随身带了近十年,1949年,高罗佩回到日本工作,着手将其翻译成英文,自费出版,将狄仁杰介绍给了西方读者。

高罗佩用中文写了一篇序言,说现代人都以为只有“英美法德”才有侦探小说,那么“中国历代循吏名公,岂不含冤于九泉之下?”

这是替中国古代“侦探”鸣不平。

从1950年起到1967年,高罗佩对标欧洲侦探小说,将狄仁杰查案断狱的故事写成系列侦探小说,22年一共写了16册,有从公案小说和刑案笔记中撷取素材联缀而成,也有纯原创共20多个故事。小说在日本、新加坡和欧洲各国出版,其中英文版卖出上百万册,获得侦探小说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的赞誉,说高罗佩写的故事“魅力无穷,新意迭出”。

如今,神探狄仁杰早已是属于全世界的文化符号,形形色色的影视形象和断案故事无一不是“中西合璧”。越开放,越丰富,越接纳,越自信。这不正是文艺作品和文化创新最好的状态吗?不同文化之间,并非只是此消彼长,还要你来我往,不只是冲击与回应,更需要对话与切磋。也许,这是高罗佩其人其书最好的当下启示。

高罗佩笔下的“混血”狄公既不同于公案小说里的县令府尹,也和西方推理小说的侦探风格迥异。其独特之处是什么?

首先是一心专注破案,而不像传统公案小说里的父母官,要将老百姓生活的大小事务一手包揽。其次是注重逻辑和推理,不但不爱给人上刑,还喜欢和犯罪嫌疑人摆事实、讲道理,甚至讲究“呈堂证供”。

再者,狄公懂风情,欣赏美丽的女子,他会亲自到花街柳巷搜寻线索,扮成顾客到妓院调查。这一点更像西方的“私家侦探”,而非铁面无私辨忠奸的大臣。另一方面,他又学识渊博,喜欢吟诗作对,弹琴饮酒,是一个典型的古代学者型官员。

高罗佩曾说:“狄公就是我。”此话不假。正如福尔摩斯就是柯南道尔,狄公身上的中西混搭就源自高罗佩本人,从外形到内在,他都将自我投射到了笔下人物之上。在写狄仁杰小说之前,高罗佩已是小有名气的汉学家,他能读中文、写草书、篆刻印章、弹奏古琴,还收藏古代艳情小说。二战时期,他在重庆任荷兰驻华使馆秘书,工作之余结交了诸多文化名流,书法家于右任,戏剧家田汉,画家傅抱石、徐悲鸿。他们互赠诗文,一唱一和。他还加入古琴社、文学社,照着古代士大夫的样子去生活。

就连自身的经历,高罗佩也会写进小说。北京白云观有位老道,曾指导过高罗佩古琴,后来此人诱奸良家女子,遭徒弟活埋。这些情节后来隐晦地出现在狄公案小说《朝云观》里。

高罗佩身上有什么,笔下便有什么。狄公便从“青天大老爷”复活成了血肉鲜活的侦探——也许这个形象更像一个继承了古典文化的现代中国人。正如有位中国朋友回忆高罗佩,说这个荷兰汉学家就像“被一个中国古代才子灵魂附体,然后以幽默的方式又回到我们中间”。

汉学大家的“东方梦”

如若不是如此痴迷中国文化,高罗佩就写不出这样的狄仁杰,而“大唐狄公案”系列小说的畅销也让他盛名远播。最早在日本出版狄公案小说时,出版商要在封面上印个裸女。高罗佩不同意,认为得用地道的中国画。出版商说裸女就是地道中国画。高罗佩不信,随即开始了对新领域的探究——他意外发现了春宫画。印着地道春宫画的狄公案小说出版了,高罗佩的汉学事业从诗文、书画的大雅拓展到了大俗,开始收藏春宫和艳情小说,最终把自己训练成了中国古代性学专家,1951年出版了《秘戏图考》,1961年出版了《中国古代房内考》。

是这个西方人浸润于中国文化而被同化,还是他的外部视角和西方思维丰富了中国文化?答案不一定非此即彼。高罗佩及其笔下的狄仁杰,古典韵味与现代经验融合,是文化多元并存,交流对话的异质之果。

高罗佩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可以追溯到童年。他出生于1910年,荷兰名字叫罗伯特·梵·古立克。小学时一接触到中国文化,他便对东方古国心生向往。10岁那年,父亲给他买了个皮影,第二年他就写了篇论文研究皮影戏。13岁时,他读了凡尔纳的《一个中国人在中国的遭遇》,便学着穿中式服装,睡中式硬板床,立志做个“中国人”。

1992年出版的美国版大唐狄公案之《玉珠与葫芦》

高罗佩11岁时写了篇论文研究皮影戏

荷兰文版的《大唐狄公案》连环画

为了更好地学习中文,家里给他请了一位中国留学生做家教。14岁时,罗伯特给自己起了中文名高罗佩。19岁起,他研究中国诗歌,研究陶渊明;23岁开始每天写中国书法;26岁,在大学攻读东方学博士学位,研究中国人和日本人为什么会崇拜马,后来涉猎渐广,古琴、砚台、屏风、书籍印刷,乃至字画装裱都有所研究。在重庆做外交官时,他甚至“近水楼台”研究起了当时中国的秘密社会。于学者高罗佩而言,生活就是汉学研究,做学术就是过日子。

1943年,高罗佩在重庆与北京女孩水世芳結婚。毕业于齐鲁大学的水世芳的父亲是前清外交官,受过良好的传统教育,又能接纳西方文化。这份“门当户对”的跨文化婚姻,可谓是高罗佩“东方梦”的核心了。他在自传里写道:“能让婚姻变得美满幸福的一切因素她都具备了……实现共同幸福的最大可能在于我应该与一个亚洲女人,尤其是一个中国女人结婚。”

超越对立 “中西合璧”

人生最后几年,高罗佩的汉学研究有一个巨大跨界,他开始研究中国猿猴,在住所养了几只长臂猿,还学会了几种猿的啼叫声。他认为猿是一种中国特有的可爱生灵。高罗佩花几年时间,梳理了古代有关猿猴的诗词,横跨文学、历史、生物学和艺术等领域,探讨中国文人的“猿崇拜”。1967年5月,他完成了专著《长臂猿考》,此时距离他去世还有4个月,为了让书尽快问世,他直接将中文手稿和英文打字稿影印出版。人生最后几个月,身患肺癌的他住在医院仍不停地抽雪茄,一位朋友去探望他时问:“您难道不在意死亡吗,先生?”高罗佩的回答十分玄妙:“一切变动都是虚幻的,从首尔到神户,从生命到死亡。”

高罗佩夫妇古装照

美国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大唐狄公案之《迷宫案》

1997年在美国出版的大唐狄公案之《广州案》

这是一种古老东方式的生死观,与高罗佩对中国道教和禅宗的钻研分不开。他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并非附庸风雅或出于神秘主义的迷信,而是对存在和人性的拓展,他博学和专注兼具,为自己构建出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超越了殖民心态。

1953年,高罗佩写了几本大唐狄公案系列后,尝试了另一种“玄妙”的创作:将自己英文写的狄公案翻译成中文,用明清话本形式专给中国读者再讲一遍。他将《迷宫案》翻译成《狄仁杰奇案》,文字畅达,造意新奇,古典形式糅合现代技巧,向影响他的公案小说进行了一次回溯。这已然不再是简单的通俗小说写作,而是小说家在用写作进行深度的跨文化探究。

可惜高罗佩只翻写了一本,中文狄公案计划没能继续。上世纪七十年代,欧美世界相继推出了狄公案的影视、漫画,到八十年代初,高罗佩的狄公案终于来到中国,新世纪后又有了种种新译本,学界对高罗佩的研究也愈加深入。

(责编:常凯)

人物简介

高罗佩(1910—1967),荷兰汉学家、东方学家、外交官、翻译家、小说家,原名罗伯特·梵·古立克。他一生热爱中国,懂中文,写书法,并研究中国诗文、古琴、中国艺术和禅宗、道教,妻子是前清外交官的女儿水世芳。1949年,他将清代公案小说《武则天四大奇案》翻译成英文介绍给西方读者,之后以故事中的狄公为原型,用西方文学笔法创作了“大唐狄公案”系列侦探小说,畅销全球,成功塑造了“神探狄仁杰”。另外,他研究中国古代性学的专著《中国古代房内考》和研究猿猴的《长臂猿考》等著作,深受世界汉学界好评。

猜你喜欢
公案狄仁杰小说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中国公案小说
歪写数学史:绝代双骄和数学史上最大公案
人小鬼大狄仁杰
人小鬼大
人小鬼大狄仁杰
抬头又见王晓湘*——中国现代修辞学史中一桩公案之发掘
历史公案:项羽身陷大泽于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