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电视听文艺:创新深化,提质增速

2024-04-12 09:48吕岩梅
网络视听 2024年5期
关键词:卫视动画文化

吕岩梅

2023年,中国广电视听文艺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根本遵循,努力创造视听精品繁荣发展的“黄金时代”,深化创新,提质增速,传统文化与时代主题交融共鸣,大屏小屏进一步贯通共荣,产业探索纵深拓展、蓄势待发。

剧集:量稳质升,现实主义引领创新创优主潮

2023年国产电视剧拍摄制作和播出数量企稳回升,在全行业高质量发展和“增加高品质内容供给”策略推动下,剧集创作内驱力转向品质为要,作品围绕当代现实、近代革命、中华文明历史等题材,深耕精品创作,持续向“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目标加速迈进,整体表现再上台阶。

第一,稳量提质趋势明显。在制播活跃、总量企稳的情况下,剧集口碑整体上扬,好评度80分以上的剧集数量较2022年增加了50%,并产生《狂飙》《去有风的地方》《三体》《繁花》等一批“双高”作品。

第二,现实主义引领创作主潮,题材形态趋向多元化多样态多维度创新。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创作持续探索主题表达与叙述手法创新,树起新的审美样式和创作标杆。《大道薪火》《破晓东方》《问苍茫》《鲲鹏击浪》《欢颜》《冰雪尖刀连》《侦查英雄》等不断填补革命历史题材空白,宏大叙事与细腻艺术手法相结合,青春化表达与历史厚重感相融汇,成功还原有血有肉、有气度有温度的革命领袖和革命先辈形象,书写革命史影像表达新范本。

现实题材剧紧握时代脉搏,回归真实“烟火气”。剧集作品强化现实主义与前沿创新的价值表达,聚焦青春奋斗、爱情、女性、职场等当下热门话题,倾力打造贴近生活的现实题材作品,引发更多共鸣共情。

年代剧谱写人民史诗,彰显时代特色,传扬传统文化精髓,讴歌中华儿女家国情怀。据统计,《珠江人家》《我们的日子》《人生之路》每集平均收视率均破2%,《情满九道弯》《南洋女儿情》《梦中的那片海》《父辈的荣耀》平均收视均高于1.5%。

都市剧多向度拓展创新空间。都市爱情剧《去有风的地方》《爱情而已》《卿卿日常》或田园风或快节奏,以贴近生活的写实手法展示新时代青年崭新的恋爱观、事业观、人生观,在“好看”的剧情推进中,缓缓释放深刻的人生哲理,让年轻人产生深刻共鸣。都市职场剧凭借对不同行业生态的呈现和对职场生活的描述,成为国产电视剧的热门类型。《不完美受害人》真实反映女性“不完美”受害者面临的困境,以职场性侵犯为事件起点,抖出都市商业关系中传统伦理的破立、善恶边界的确立、真理偏见的较量,具有强烈的现实性。

行业剧高扬时代精神,进一步拓展主题维度。《爱在绿水青山间》《此心安处是吾乡》《新闻女王》《向风而行》等剧涵盖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多个行业,叙写不同领域的职业风采。医疗剧《欢迎来到麦乐村》《非凡医者》《白色城堡》《问心》开掘新颖题材和表现视角,做到了真实性与戏剧性、理想主义与现实思辨的融通。

悬疑涉案剧风格化与艺术品质持续提升。《狂飙》《风雨送春归》《公诉》《卧底警花》等剧高扬惩恶扬善、捍卫正义的时代旋律。网络剧《漫长的季节》《平原上的摩西》《尘封十三载》等强化叙事手法创新,为悬疑题材注入亮色。

古装剧突破创作藩篱高品质回归,探案剧和历史剧亮点频出。古偶、仙侠、武侠等传统古装剧,让古代与现代之间、真实与虚构之间,有了更加通融的情感贯通和价值连接。历史正剧数量不多,但质量上乘。《丁宝桢》《一代匠师》是2023年的历史剧佳作。科幻题材崭露头角,现代奇幻异军突起。《三体》开启国剧“科幻元年”,赢得海内外好评。

网络喜剧持续破局,“电子榨菜”不断“上桌”。从爱奇艺“小逗剧场”、优酷“合家欢剧场”,到腾讯视频的“板凳单元”,喜剧热度取得新突破。《兰闺喜事》《破事精英第二季》《鹊刀门传奇》等剧集,凭借轻松幽默的剧情成为2023年全年龄段观众的“下饭剧”。

综艺:“文化+”特质愈加明显,传播声量、节目质量双提升

2023年,综艺节目创制积极释放复苏信号,以鲜明“文化+”特质向正向价值输出、多元创新迈进,内在品质向高质量精品化持续进阶。

第一,“主旋律基调+市场潮点”拓展综艺发展空间。众多优质综艺节目观照社会热点、家国情怀及文化传承创新,赢得观众认可。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熱播综艺TOP100节目平均美誉度94.95%,美誉度同比提升8.94个百分点。热播综艺微博提及总量较上年同期增长40.8%,综艺节目用户参与度与话题黏性增强。时代命题助力节目IP激荡爱国情绪,更易破维出圈,引发全网热议的爆款综艺大多以时代主旋律为基调。如家国主题音综,芒果TV接连推出《声生不息·宝岛季》与《声生不息·家年华》,在增进文化认同的同时,传达和平统一美好愿望,《声生不息·宝岛季》热播期间,相关微博热门话题超1000个,累计阅读量407.1亿人次,获得全网关注。

第二,综艺节目从娱乐属性向社会复合属性深度拓展。2023年,综艺节目深挖垂类市场,多元题材融合创新,文化传承、乡村振兴、公益事业、旅行、青春、科技元素高密度来袭,带动更多观众产生情感认同并自发参与价值共创。一是“非遗+美食/文旅”节目频频出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上线全新IP《非遗里的中国》,彰显非遗文化时代活力,赋能地域文化经济创新发展,节目热播期间,全网曝光超77.4亿次,热搜上榜1234次,累计在榜时长超2.3万小时。湖南卫视《全员加速中2023》、浙江卫视《还有诗和远方·非遗篇》等综N代叠加非遗题材增益效果,以IP影响力助力非遗文化传播,获得观众好评。二是主题、形态多维度焕新,综艺赛场“黑马”频现。乡村振兴主题真人秀《种地吧》成为2023上半年综艺黑马,节目开创了“种田综”新形式,并创新推出“长视频+短视频+沉浸式直播+直播带货”模式,实现口碑与热度双丰收。充满生命力和现实质感的创新节目为全素人综艺开辟了一条全新赛道。

动画片:重视文化价值引领,产能空前释放,现象级作品频出

2023年,中国动画发展聚焦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美学精神,继续向着动画强国的目标迈进。电视动画及网络动画在疫情后得到空前产能释放,涌现多部中国风美学与新科技结合、传统内核与时代脉搏共振的现象级作品。

第一,政策扶持鼓励指引创作导向,激活动画创作生产力。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动漫创作工程(网络动画片)2023年重点扶持项目》有效激励优秀创意落地常态化创作,吸引更多年轻艺术人才涌入动画行业,为行业发展带来新活力新作品。各地继续结合各自基础与优势,出台扶持鼓励政策,推动中国动画持续稳步发展,贡献新的加速度。2023年,电视动画片备案数出现快速增长,全年动画片备案数为599部,同比涨幅28.8%,扭转了疫情期间备案数逐年下降趋势。电视动画片备案时长同样激增,显示行业强烈的复苏意愿,蕴含喷薄欲出的创新创造势能。

第二,国产电视动画逐渐摆脱低幼创作思维,更加擅长将中华优秀文化融入创作当中。《苏东坡传奇》《屈原》《包公的故事》《少年英雄小哪吒》等动画将历史人物故事进行再度创作,融入时代表达,全新出炉。现实题材创作承载多元文化特色,出新出彩。如《动车侠·未来高铁城》以我国动车为载体,融入青岛多元的城市文化,展现中国速度;《芒果崽—地球实习生第一季》贴合当今社会求职现状,讲述“芒果崽”在职业生涯中遇到的各种工作挑战;《文秀姐姐》以贫困山区留守儿童的视角,讲述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的扶贫故事,让观众感受“时代楷模”的精神力量。

第三,网络动画价值底线愈发明晰,创作空间进一步打开。“网标时代”的来临,使行业有了更加明晰的价值底线,网络动画制播进一步走向规范化、专业化。如网络动画片《中国奇谭》将八个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彩故事一一呈现,让传统文化故事“活”了起来;奇幻题材《时光代理人第二季》在如影随形的悬疑中一步步接近事件真相,扣人心弦。国产动画的民族风格之路在经历了“美影厂”的民族性建构,以及在市场化与全球化语境中的民族性解构后,正在实现重构,中国动画进入文化自信和自我觉醒新阶段。

积极寻求产业突破,新质生产力集聚产业增长新势能

2023年,中国广电视听文艺以高品质、可推广、可授权、可衍生、可运营的IP为核心,以超前的活跃度切入大视听价值链条,探索产业破壁空间,形成产业的新质生产力和新增长引擎。

第一,剧集市场制播格局发生深刻变革,“头部”效应愈发凸显。

一是大剧资源集中化,头部平台和大剧“双向奔赴”。电视台方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坐拥绝对优势,湖南、浙江、江苏、东方、北京五大省级卫视守住半壁江山。从2023年上星首播剧的频道分布看,央视占比40%,其中首播剧中归属于“央视出品”的占比94%;五大卫视把握了52%的剧集首播。五大省级卫视中,仅湖南卫视仍然坚持独播模式,其余四家则以联播为主;二轮剧、多轮剧,甚至积压剧在卫视黄金档播出渐成常态,还有一些平台无力购播新剧,出现供需两弱问题。近期,公益性“重温经典”频道的开播,正积极拉动用户回流电视大屏。

视频平台方面,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芒果TV稳居长视频第一阵营,成为国产剧集重要策源地。从播出量来看,2023年爱奇艺上线剧集123部,腾讯视频上线90部,优酷和芒果TV分别上线84部和42部。从创作能力来看,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爱奇艺开机27部,腾讯视频开机36部,优酷和芒果TV分别开机26部和9部。

二是“平台主导”时代正在到来,“网剧上星”道路更加明朗。行业持续推进精品内容政策引导,视频平台内容质量逐步走高,成为央卫频道重要剧集供应商,台网内容趋于融合、深度绑定。2023年视频平台出品(含联合出品)剧集72部,在全年上星首播剧中占比达63%。央视卫视等加大开放合作战略力度,构建综合效益最大化的“新生态”,“网剧上星”新模式随之开启。2023年4月,《风起洛阳》在北京卫视黄金档播出,开启网络剧从小屏走向大屏的新模式;7月,《不完美受害人》在爱奇艺、北京卫视、东方卫视同步首播,成为在卫视采用网台同步播出的首部网络剧;《莲花楼》于7月在爱奇艺独播,8月在CCTV-8播出。2023年头部网络剧有15部“先网后台”登陆央卫视大屏端,在卫视首播剧中占比达19%。网络剧输出到卫视播出,意味着剧集市场生产发行关系正发生深刻变化,剧集制播的“平臺主导”时代正在到来。

三是大剧拉新作用明显,成为视频平台会员权益差异化布局重点。大屏追剧拉新成为影视内容消费重点渠道,进一步扩增优质内容盈利点。2023年,得益于大剧、热剧、优质剧的密集推出,大屏视频会员覆盖率已达31.7%。大屏使用场景趋向多元化,实现“大屏直播+点播场景”的全覆盖。2023年热播剧集大屏直播占比34%,点播占比66%,两者互为补充,让用户任何时间想看任何内容成为可能,大屏多场景追剧成为常态。用户追求从小屏到大屏的优质观看体验,为视频平台会员板块的盈利点扩增提供了机会,在大屏端的权益变现成为平台的必争之地。“大屏追大剧”推动视频会员收入增长强劲,2023年会员收入已经成为视频平台第一收入来源。

第二,优质内容产业链话语权增强,多元盈利结构正在形成。

除了广告的明显回归和衍生品不断延长增长曲线,2023年广电视听IP的长尾价值还增加以下两个新支点。

一是地域风情浓郁的剧综成为地方文化名片,推动“影视+文旅”加速产业化融合运营。随着剧集作品逐渐摆脱对地域“架空”、情节“悬浮”手法的路径依赖,而更加突出写真写实和“在地化”表达,“一部剧带火一座城”不断叙写文旅佳话。《繁花》热播后,和平饭店旅游搜索热度环比上涨415%,上海南京路步行街旅游搜索热度环比上涨73%;《去有风的地方》以田园治愈的“慢生活”主题抚平都市观众焦躁的内心,带火了大理民宿、古镇,为云南旅游注入新动能;《人生之路》里的陕西清涧县、《三体》里的雷达峰也成功将部分剧迷转化为游客。

二是新业态、新玩法为影视工业注入新活力。随着科幻内容的破圈,以及大语言模型及虚拟数字人等AI技术快速迭代,更多影视IP切入“实景+魔幻”智慧旅游新赛道。2023年,围绕爆款影视IP展开的各种新业态、新体验拉满弓,一批“实景+VR”沉浸式影视主题智慧旅游目的地纷纷兴起,成为拉动文旅新消费的重要因素之一。戴上VR设备一秒“穿越”到一千多年前洛阳古城的繁华盛景中,《风起洛阳》VR全感剧场一经落地就迅速俘获了消费者的心,2023年中秋国庆假期,上海、洛阳门店运营场次260余场,洛阳门店接待人次较节前增长130%。陕西西安曲江新区的“长安十二时辰”街区以同名剧作热播为切口,打造“热门剧集+沉浸式娱乐+主题餐饮+国潮产品”新消费综合体,游客可以跟随《长安十二时辰》的主人公张小敬守护长安,也能在靖安司中近距离观看壮观的长安沙盘。2024年一开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推出的“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为“视听+文旅”融合促进消费新模式再烧一把“底火”,将推动一批实体取景地跟随微短剧的热播“出圈”出海。

第三,跨界跨国全产业链全案整合策制新模式已经出现。

带着更强的文化自信和更优的内在品质, 2023年中国视听内容以全新面貌走向世界舞台,剧集、综艺、纪录片、动画片,长视频、短视频、微短剧全方位入场国际平台,正成为拉动对外文化贸易的新引擎。众多常见于国产剧的“硬梗”桥段,同样俘获了海外观众的心。国产短剧更是让老外们越看越“上頭”,中国短剧正成为一种新的文化现象风靡全球,并显示“超常”吸金能力。

涌现精品IP的全产业链全案整合打造和运营新模式。2024年元旦,由江西赣州南康区携手一家动漫公司打造的中国匠人文化超级IP《天才小鲁班》大型3D动画连续剧在金鹰卡通全国首映,并同时启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全球大联播。作品以“传承中国匠人文化,弘扬工匠精神”为核心主题,助力“木匠之乡”走向世界,向全球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工匠精神”。这是为南康量身打造的专属城市文化超级IP,从动画形象设计到故事结构,再到全球播映、城市文化IP落地开发、衍生品授权、主题公园落地等,实行一揽子整合策划营销。据了解,这类制作公司与地方政府联合打造的城市文化“芯片”已经有十多个。城市特色优秀文化挖掘、国际顶级团队参与编剧制作与全球发行,特别是原生的产业基因和全链条产业化运作,都推动城市文化IP作为新质生产力和新动能,跨界跨域跨境拉开大视听长长的产业链,参与各方均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城市文化超级IP模式的出现,带给中国视听精品创作和产业突破很好的启示。W

猜你喜欢
卫视动画文化
部分卫视下半年待播剧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我的动画梦
谁远谁近?
我是动画迷
天津卫视的淡定太匪夷所思
省级卫视跨年晚会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