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特色文化品牌开展劳动教育的探索 *

2024-04-14 14:32任建萍弓迎宾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4期
关键词:药用植物本草炮制

任建萍 弓迎宾

(1.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12;2.山西省中医学校生药教研室,山西 太原 030012)

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1],明确要求在大学生中强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注重围绕创新创业,结合学科专业开展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积累职业经验,培育创造性劳动能力和诚实守信的合法劳动意识;要求职业院校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围绕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等方面开设不少于16个学时的专题必修课。

目前高校落实《纲要》[1]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在职业院校专门设置一门劳动教育必修课,通过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使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培养目标更为完整。为充分发挥必修课的作用,需要因校制宜,做好劳动教育的课程内容规划,更好地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观,把学生的劳动热情调动起来。引导其理解并认同“四个最”——劳动最光荣、劳动最美丽、劳动最可爱、劳动成果最珍贵的劳动价值观,树立“文化自信”,塑造学生的劳动素养、美学素养[2]。

中医药实训基地的主要任务,是承担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药学院中药专业的实训教学,同时兼顾第二课堂等课外活动,具有理实一体、实践性强的特点,与劳育课程的契合度高。实训场地基本满足劳动教育的需求,具备开展劳动教育的绝对优势。同时,实训中心有一批工匠型双师队伍,可以更好地把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观及大国工匠精神有机结合,对学生言传身教。为此,深入探索如何把中医药实训基地和大学生的劳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依托特色文化育人品牌“以工匠精神传承本草之美”做好劳动教育项目的实施,充分发挥实训基地在劳动教育中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新要求

新时代劳模精神是工匠精神的深化提升,工匠精神既是劳模精神的重要构成要素,也是劳模精神当代品格的核心体现,充分凸显了新时代劳模精神爱岗敬业、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技能报国的精神品质和价值导向。进入新时代,我们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推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劳动最光荣的良好风尚。教育部明确要求在必修课程体系中增加一门劳动专题教育课,进一步凸显了劳动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3]。

2 中医药实训基地具备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综合优势

劳动教育课程为新时代育人体系的一部分,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是实施劳动教育项目的宗旨。劳动教育内涵丰富,尽管没有统一的定义,但都强调实践育人属性。我国始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并不断与时俱进,突出劳动教育的时代特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教育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4]。中医药实训基地的软硬件都有利于劳动教育的实施,随着学院着力推进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实训基地的教育功能必将在劳动教育中发挥积极的重要作用。

2.1 实训基地具有浓郁的劳动教育文化氛围中医药实训基地药用设置有植物种植园、中药调剂室、中药鉴定理实一体室、中药显微鉴定室、中药标本室、中药炮制室、中药制剂室、中药化学实训室、模拟药店实训室、中医诊疗实训室。走进每一个专业实训室,劳动气息扑面而来,犹如打开通向劳动的世界之窗。

2.2 实训项目劳动属性强在某一技能训练中融入劳动教育,围绕某一个或几个具体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独立操作,在不断探索中体会劳动的意义。

2.3 劳动教育的课程实施针对性强充分利用实训基地开展劳动教育的优势,积极探索具有专业特色的劳动育人模式,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练意志,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3 劳动教育项目的实施探索

3.1 劳动课与专业特色相结合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药学院开设的劳动课与专业特色相结合,依托山西省职业教育铸魂育人计划,特色文化育人品牌“以工匠精神传承本草之美”。

3.1.1 充分利用学院的药用植物种植园利用学院的药用植物种植园,让学生体验除草、浇水、施肥、辨识药用植物、种植、解说、压制标本的全过程。从药用植物的育苗种植、除草、间苗到移栽,从拔草劳动到辨识药用植物、压制标本,从采集到加工,实现了春种秋收的正向循环。历届学生会有一个专业学习的过程,借此引导学生深刻体会粒粒皆辛苦的不易,明白在生活中应该珍惜劳动成果,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大学生活。

3.1.2 利用中药调剂实训室开展中药传统调剂操作由经验丰富的教师面对面、手把手地指导学生实训。若要保障中医疗效,中药调剂不能缺位。中药调剂是影响中药临床应用的核心技术环节之一,调剂质量直接关系到中医临床疗效。中药调剂一般分为审方、计价、调配、复核、给药五个程序,历经几千年传承,形成了成熟的操作规范,比如调剂人员必须左手持戥、右手抓药,不能反着来。实训中引导学生正确操作,领会传统中药调剂技术的美以及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

3.1.3 利用中药鉴定理实一体实训室开展中药饮片真伪优劣的经验鉴别指导学生通过手摸、眼看、鼻闻、口尝及水试法、火试法来鉴别药材的真假、好坏,以及是否为道地药材。实训中,指导学生熟悉常用药食同源中药饮片的鉴别技巧,例如山药是越白越好吗?八角一定是八个角吗?红花的水是红色的吗?西红花产于西藏吗?西红花药用部位是花吗?王不留行不留什么呢?墨旱莲是墨色的吗?天花粉是花粉吗?解决此类问题,让学生领会中药的美——名美、形美、色美、功用美,塑造学生美学素养。

3.1.4 利用中药显微鉴定室开展中药未知粉末中成药的微观鉴别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显微镜,熟悉常用的试剂名称及用法,掌握正确熟练的制片技术——表皮制片法、粉末制片法等,正确观察显微镜下的微观特征,“丸散膏丹,神仙难辨”。告诫学生学好一门本领必须脚踏实地、苦练基本功,不仅可以在行业中立足,还可以在微观世界里领略中药别样的美。

3.1.5 利用中药标本室传承中医药文化 提高学生对中草药的认知能力让学生对中药材各子标本、腊叶标本、浸制标本等实体标本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对不同厂家、不同的中成药剂型有了全面的认识,提升学生的中医药文化知识,加深专业认同感,坚定传承发扬中医药文化的决心。

3.1.6 利用中药炮制实训室体验中药炮制技术中药炮制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根据药材自身性质以及临床应用和调剂、制剂的需要,对中药材进行加工处理的技术。中药材经炮制成为饮片后,方可用于中医临床或中成药生产。中药炮制是中医药特有的制药技术,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中药协会申报,于2006年5月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医药类,项目编号IX-3。

学生走进中药炮制实训室,需树立安全大于天的安全意识,在专业老师的正确指导下规范使用天然气,亲自体验中药炮制技术中的炒法,观察饮片炮制前后颜色、性状的改变,深深地感悟传统中药炮制技术的魅力,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

3.1.7 利用中药制剂实训室开展手工搓制大蜜丸的劳动实训大蜜丸的制作包含研配、合坨、打条、制丸等多道工序。“打条”就是把合好的药条左右粗细打均匀,才能保证搓出的药丸保持均匀的重量。搓丸的搓板分成上下两片,每片上都有一个半球形的模子,上下一合,轻轻压紧,药条慢慢转动起来;一点一点加速,一粒粒圆整均匀、色泽一致、细腻滋润、软硬适中的药丸自搓板中滚落。搓药丸是个精细活儿,是救人的活,丝毫不能马虎。学生在实训室体验制作山楂丸,在专业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做好酸甜可口的6 g重山楂丸,让学生成就感满满的同时,树立其职业奉献精神。

3.1.8 利用中药化学实训室提取芳香挥发油让学生了解芳香类中药的品种、不同挥发油的性质,熟悉水蒸气蒸馏法的提取装置、正确操作。水蒸气通入含挥发油的药材中,使其加热,当挥发油和水的混合液沸腾时,由水蒸气将挥发油带出。学生在实训室提取出的丁香挥发油可以开发成芳香类的驱蚊膏、洗手液、香皂、唇膏等,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思路及指导。

3.1.9 利用模拟零售药店实训室开展特色劳动实训课从药店的经营资质,到药店的配置和设施、药品的陈列和摆放、药品的标签和说明书,都可以让学生近距离体验。并且通过情景设计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促进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1.10 利用中医诊疗实训室开展劳动实训课 教师诊疗示范,现场专病案例分析;利用多媒体舌象诊断系统对学生本人舌象进行电脑分析,让学生了解正常舌象与异常病理舌象的情况;利用高级脉象采集分析仪对学生本人脉象进行电脑采集,让学生了解正常脉象及异常脉象的情况。传统中医的望闻问切与现代技术结合,引导学生传承精华,守正创新。

3.2 第二课堂实践利用传统节日开展一系列中医药主题实践活动。

3.3 假期社会实践暑假期间,带领学生走进当地石膏山,进行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调查,助力乡村振兴,引导学生参与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实践,形成崇尚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观念,提高劳动素养,养成劳动习惯,弘扬劳动精神,造福人民。

3.4 总结与展示对第一部分的劳动课程实践和第三部分的假期社会实践进行总结展示,归纳学习收获,对劳育课程提出意见建议。

4 劳动教育课程的特色

4.1 药园劳动课每个班级都要有自己的劳动方案,前期要分组、做准备,后期要对学生的劳动成果进行激励,如劳动场景图片展示;小视频的制作、剪辑、播放;一班一品,压制标本的展示。让学生切身经历、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练意志。

4.2 结合专业实训室开展相应的劳育实践形成医学类院校具有专业特色的劳育实践课。

4.3 第二课堂开展传统节日相关中医药主题实践活动

4.3.1 国药仁心本草风韵 浓情端午祈福纳祥在端午节所在周开课,介绍端午节文化内涵,并通过各种特色活动,让学生全方位感悟中医药传统文化本草之美,以工匠精神传承本草之美,以本草之美传承工匠精神。如“闻香识药”——30 种不同味道的药材饮片置于方盒中,蒙住双眼,用鼻闻法识别;“品鉴药茶”——气味辛凉的薄荷茶、可口祛湿的薏米茶;“手工香囊”——驱蚊的艾草香囊、醒脑的薄荷香囊、开窍安神的石菖蒲香囊、芳香避秽的苍术香囊;“手工制药”——传统手工搓制改良山楂丸;“带凉回家”——一盆盆绿油油的薄荷给师生带来丝丝凉意等。

4.3.2 情暖立冬传承本草文化 品黄精感立冬在立冬所在周开课,介绍立冬节气对人们健康养生的重要性。通过介绍传统炮制方法“九蒸九晒”制黄精,品尝黄精茶,让学生进一步感悟中医药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文化自信。

4.3.3 本草拓印在劳动节所在周开课,介绍劳动节的由来,通过新鲜植物的辨识与传统拓印技术的结合,让学生制作出自己的专属本草布包,培养其工匠精神以及创造性的劳动能力。

4.3.4 本草倩影在教师节所在周开课,介绍教师节的由来,让学生利用收集的药用植物,巧手制作出专属本草书签,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使其更加热爱本草文化。

4.3.5 大自然的馈赠在国庆节所在周开课,介绍国庆节的由来,学生收集药用植物,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腊叶标本的制作。做好的标本可以用来装饰教室、美化环境、科普中医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5 部分学生的体会

21 级普药3 班赵玥玥:感谢学院提供的药园劳动实践课。通过参加药园劳动课、辨识常见的药用植物,了解了药用植物的种植、除草、采集等过程,体验了劳动的艰辛。大家齐心协力,相互帮助,并且学会了制作腊叶标本,收获满满。

21级对口药学班班长逯琦珺:第二课堂本草倩影活动让我们更进一步了解了中华传统文化本草之美,一株株药用植物在学生们的手中通过绘画、书法的装扮栩栩如生,诞生了一个个有特色的本草创意书签,让我们爱不释手。

21 级普高中药班李云英:通过闻香识药、品鉴药茶、手工香囊、手工制药等活动,我们更加坚定了要好好学习专业知识的决心,传承中医药文化,守正创新,更好地服务社会。

22 级普高中药班班长兀丁静:“品黄精,感立冬”活动让我们了解了黄精的生长环境、采集加工炮制、药用价值,丰富了自己的专业知识,更让我们懂得药用植物用好了就是宝,用不好就是草。我们一定要不忘初心、刻苦学习,为传承中医药奉献自己的一点力量。

21 级普高药学班团支书马雪婷:本草拓印活动将本草与中国传统的拓印技术相结合。看着一株株鲜活的药用植物通过自己的加工处理呈现在布包上,做成了属于自己的专属布包,不禁感叹本草的魅力,更加感叹中国传统技艺的美妙。自豪之情、自信之情油然而生。

6 总结

劳动教育课程开展了多项活动,覆盖3000余人;课程活动中,利用药园开展劳动实践,把握劳育,实现劳育;利用专业实训室开展具有专业特色的劳育实训课,传承中医药文化;利用第二课堂以及传统节日开展与本草有关的活动,如手工香囊、手工制药、品黄精、拓印布包等活动,将劳育与美育、传统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利用社会实践,走进大山、走进乡村,调查药用植物资源,助力乡村振兴,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树德、增智、强体、育美作用。

在后续的劳动课程中,将会扩大药园的药用植物种类,进一步深入挖掘中国二十四节气的中医药文化内涵,更多地开展中药调剂、中药炮制、中药传统手工搓丸等主题活动,体现工匠精神,传承本草之美,铸魂育人;利用暑假进行更丰富的社会实践,走进药企、走进药市、走进药田、走进药工,更好地传承本草之美,传承中医药文化,把具有专业特色的劳动教育课打造成一门具有时代特征的新时代金课。

猜你喜欢
药用植物本草炮制
牵牛子的本草考证
药用植物保育研究团队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药用植物亲缘学研究中心
本草,源于延续生命的渴求
本草,一场不动声色的“双面修行”
本草中华
药用植物资源与育种团队
炮制专家王琦论现代中药炮制研究的“2个时期3个阶段”
3种姜汁炮制后厚朴对大鼠胃黏膜损伤的抑制作用
清半夏炮制工艺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