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X”学科目录框架下公共管理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探赜

2024-04-17 10:22方堃柳奕彤姜滢滢
科教导刊 2024年8期
关键词:公共管理

方堃 柳奕彤 姜滢滢

摘 要 “2+X”学科目录调整方案对公共管理研究生教育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明晰了新时代公共管理研究生人才培养的学科根基及其拓展方向,彰显了公共管理跨学科交叉融合的特色。当前,针对公共管理研究生教学模式、教学实践、教学保障、教学特色等方面存在的困境,应基于新的学科目录框架,从优化学科整体布局、打通学硕专硕壁垒、坚持数字化赋能、全程追踪评价四个维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学科目录;公共管理;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2024.8.006

Exploring the Quality Improvement of Postgraduate Talent Cultivation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under the "2+X" Subject Directory Framework

FANG Kun, LIU Yitong, JIANG Yingying

(Colleg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South-Central Minzu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4)

Abstract The adjustment plan of the discipline directory of "2+X" puts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th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of postgraduate students in public management, clarifies the discipline foundation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postgraduate students in public management in the new era, and highlights the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of public management. Currently, considering the challenges in teaching mode, teaching practice, teaching guarantee, and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of graduate students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it is imperative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through four dimensions: optimizing the overall discipline layout, overcoming barriers between master's degrees and professional master's degrees, embracing digital empowerment, and implementing comprehensive tracking and evaluation based on the new subject directory framework.

Keywords discipline catalogue; public administration; quality of graduate talent cultivation

公共管理作為一门新兴学科,起步晚、底子薄,还未形成成熟的教学研究模式。202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共管理学科评议组调整了学科目录,这对公共管理研究生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必须树立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理念,构建“四位一体”的公共管理研究生培养模式,为中国式现代化输送更多高层次治理人才。

1  学科目录调整与公共管理研究生人才培养的时代意蕴

1.1  公共管理学科目录调整

公共管理一级学科,按1997年学科专业目录,下设行政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土地资源管理、社会保障五个二级学科。近年来,各拥有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的高校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发展又陆续自行设立了二级学科,其中主要有公共政策、应急管理、公共财政等。然而,随着公共事务治理问题的日益多样化复杂化,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之间存在矛盾,以及公共部门改革实践的新需求、数字技术手段的广泛应用、新一轮科技革命席卷全球对公共管理学科结构完善的迫切要求,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提出“2+9”学科目录调整方案:其中,“2”主要包括行政管理和公共政策两个核心学科方向;“9”则包括卫生政策与管理、教育政策与管理、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应急管理、社会组织管理、数字公共治理、城乡公共治理、全球治理九个相关学科方向。

公共管理学二级学科调整的增量在所有的一级学科中居于首位,彰显出这一学科基于推进中国现代化公共管理体系建设的过程,在把握战略性和全局性的基础上积极回应国家与社会需要。笔者认为,“X”是各高校根据办学宗旨与教育理念设立的校本特色专业或方向,而这个特色是依托于所在高校常年累积的学科架构、学科底蕴形成的。因此,就目前发布的指导目录看,公共管理学二级学科仍是“2+9”的模式,但在开放的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受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深刻影响以及随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语境的深化,未来“X”的发展将呈现出大于“9”的复合式态势。

1.2  公共管理研究生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1.2.1  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要实现研究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亟须高校顺应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生教育发展敢于破题与善于解题的方向。基于此,新时代公共管理研究生人才培养如何在时代与教育的变革之中確定目标,扎根中国本土,深耕学科专业特色,积极投入教育改革创新,自觉追求教育整体质量与内涵的提升,实现从以数量取胜,到以质量取胜的研究生教育跨越式转变,成为新时代公共管理研究生教育在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1.2.2  构建学术话语体系的需要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早已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战略方案,然而,目前部分高校对公共管理研究生独立实践与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尚与相关政策愿景有不小差距。主要不足有以下三点:一是在研究生原创能力的培养方面,未找到有效的方法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能力;二是缺乏综合全面的培养体系,重心只放在专业素质教学,综合素质培养被边缘化;三是社会实践的培养模式呈现重学术、轻实践的特点,忽视与社会实际相结合的锻炼。公共管理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发展速度毋庸置疑,其发展目标是通过立足中国大地,对研究范式和有关理论进行本土化再造,为公共管理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方面提供学科专业支撑,服务于民生改善、数字中国建设、社会治理创新乃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2.3  提升专业人才能力的需要

公共管理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由于其本土发展的缓慢性与学科自身的公共性,在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一直处于被忽视的地位,在很多高校的公共管理学科建设中,时间投入和师资配置较少, 发展动力不强。公共管理研究生学习的主要内容以管理学中的一般管理理论为重点,要求学生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忽视了未来职业的专业性与特殊性,导致学生在就业竞争中难以获得有利地位。

2  新时代公共管理研究生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

2.1  形式与内容适切性不强,与社会需求相脱节

我国部分高校在公共管理研究生培养方面还未形成学科交叉融合的主流模式,教学与科研长期处于“单打独斗”的窠臼之中,无法发挥二者在研究生培养阶段的互促作用。二者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往往沦为相互隔离的“孤岛”,使研究生相应能力的培养也愈发呈现碎片化的状况。然而,政府、非政府组织的公共部门更加注重聘用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定位向一专多能甚至多专多能深化;用人单位更倾向于聘用“人工智能+管理类”“经济+管理类”等复合型人才,更看重聘用人员的实践能力。因此,突破教、研之间“小幅度”相交的隔阂,不断丰富其组合形态与时代内涵是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发展的迫切需要。

2.2  理论与实践协同性不足,复合式培养未成形

“2+X”学科目录调整后对公共管理跨学科交叉的要求更高,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度要体现在行政管理、公共政策两个核心学科的基础性上,融入其他二级学科的“贯通式”产、学、研立体化培养体系,打造集教学、科研、就业于一体的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然而对此各高校还没有形成优势。部分公共管理研究生不注重调研,关起门来搞学术,“产出”的也多为形而上脱离实际的成果,不符合新发展阶段对治理现代化的要求。因此,处理公共管理学理论和实践的关系,要将“致用之学”作为目标,把通过专业理论解决现实问题作为学科使命。

2.3  管理与评价契合度不够,教学质量难以量化

公共管理研究生教育管理与评价有三点难题:第一,课程体系过于注重知识本位,运用一维的方法对研究生进行评价,无法从多维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不适配的评价目标导致研究生不具备与“2+X”相对应的专业能力。第二,很多高校实行学校、学院(系)、学科三级组织制度,不同院系、部门和学科之间存在固有藩篱,权利、职责以及行政尺度的模糊,使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效率低、离心化、封闭化。第三,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缺少成型的责任机制,导师在教学中很难起到引导作用,仅囿于学科知识的教育,忽视对学生专业视野的拓宽。

2.4  学科定位清晰度不高,教学培养特色优势被弱化

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的划分以公共管理知识的相对独立性和不可替代性为标准,具有足够明确的学科边界,但其一级学科下二级学科的结构并没有明确梳理。公共管理学的身份危机,具体表现在学科边界的模糊与学科定位的迷茫。在政治与公共管理的关系问题中,二者之间难以进行科学区分与统合,是公共管理学身份危机的核心原因和重要表现。

3  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公共管理研究生人才质量提升策略

敏锐洞悉公共管理研究生教育所处的时代变革,多方位透析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困境,有必要统筹推进突出特色、强化优势、补齐短板、提质增效的学科总体布局,主动探求研究生教育的改进之策。

3.1  构建公共管理研究生“四位一体”培养模式

根据此轮专业目录调整要求,把握公共管理研究生培养规律,融合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发展需要,将研究生课程设计、教育教学环节和学生培养相互打通,是公共管理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的路径选择。要重视课堂专题讨论、教育教学反哺、导师项目助研、科研论文写作四项教学实践活动,以“读书研讨”活动为基石,以全程导学机制、跟踪评价机制和高校融通机制为保障,构建协同政、校、企、社的公共管理研究生“四位一体”协同育人综合培养体系。坚持以教学保科研、以科研促教学,重点提升公共管理研究生对“2+X”知识体系的学习锻炼能力,引入团队协作与常态化跨学科交流机制,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公共管理人才。

3.2  打破公共管理学术型与专业型研究生教育壁垒

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背景下,创新公共管理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公共管理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契机和突破口。要促進新时代公共管理研究生的高质量发展,亟须大力招收专业型硕士研究生(MPA),实现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教育同步、双强,以此缓解社会需求与学校教育脱轨的现状,从而实现研究生教育人才质量的提升。公共管理学术型研究生与专业型研究生是研究生教育体系的核心,都应以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己任。公共管理研究生教育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助推,能够保证政府行政管理的专业性和服务性,公共权力运行的规范性与合法性。公共管理案例实践是连接公共管理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内容,意在提高学生处理社会问题的能力以及回应复杂公共治理问题的能力。故而,应重视案例教学在公共管理研究生教育中的作用,鼓励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平台促进知识传播与交流互学,打破传统培养体系的障碍。

3.3  实现数智技术与公共管理专业的互嵌融合

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等数字化技术正逐步促使政府的治理模式发生转变,为公共管理学科提供新的发展思路。要通过引入数字化技术,疏通公共管理二级学科之间的阻碍,实现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加强高校网络化建设,在更新教学设备的同时注重服务质量的提升,为教学科研提供一流的数字保障,搭建完整的信息服务平台。要保证教学过程中硬件和软件的有效支撑,形成完善的网络教学体系。其一是提高现阶段互联网接入速率,保证校园网络对智慧教学空间的全覆盖;其二,持续建设多媒体教室、智慧教室、虚拟仿真实验室等现代化教学场域。此外,要搭建统一的系统平台,将优质的网络教学资源予以统合。例如,整合计算机科学、资源环境学等理工科资源,共建“文工融合”的公共管理模拟教学场景。

3.4  建立公共管理研究生全程导学跟踪评价机制

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保障涉及多个方面,因此,在招生、培养计划制订以及教学、论文撰写、成绩考核等各个环节都要主动配合学科目录调整的要求并准确定位。“2+X”的学科目录框架决定了以往单一的学科专业无法覆盖公共管理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高校要改变重视结果的导向,重塑“强基+强能”弹性评价理念。当前,需创新高校公共管理研究生全程导学跟踪评价机制,一方面要以导学为目标,导师调控实施“多段式”检查和“三个一”(“一项目”“一活动”“一特色”)工程,对研究生开展学业监督;另一方面,以综合评价为切入点,由院、系两级督导,发挥学科组或导师组的集体指导作用,强调研究生的自主性,采取多元化考查方式对研究生培养计划以及成长情况进行考核。

基金项目:中南民族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研究专项项目“专业目录调整背景下民族院校公共管理研究生教育质量改进研究”(YJS22096)。

参考文献

[1] 杨开峰,储梦然,刘杨.公共管理学科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延续、变革与展望[J].中国行政管理,2023(10):21-31.

[2] 丁煌.发展中的中国政策科学——我国公共政策学科发展的回眸与展望[J].管理世界,2003(2):27-37.

[3] 李昊灿,李妍.新时代行业特色型高校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J].研究生教育研究,2023(6):21-28.

[4] 李立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下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逻辑框架与作用机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9(6):11-19.

猜你喜欢
公共管理
春节联欢晚会的思想导向性增强对于公共管理的影响
我国政务微博参与公共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谈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公共管理功能
浅谈公共管理在税务行政管理应用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