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放学后》中的身体美学

2024-04-17 04:18赵荣婕
艺术科技 2024年7期

摘要:目的:东野圭吾作为深受当今读者喜爱的推理小说家,其成名作品《放学后》围绕宫坂惠美身体承受“视线强暴”后发生的案件展开。研究文本中的身体美学,目的是以身体叙事为媒介,深入探究人的矛盾性与对立性。方法:首先采用文献梳理法,梳理《放学后》的相关文献,阐释文本与身体美的内在联系,围绕身体进行审美实践,分析文本中的身体叙事,论述其身体叙事的动力;其次采用理论分析法进行研究,以身体美学研究文本,对人物形象中的身体美学进行分析,叙述在不同生存场域下,处境不同的身体外在呈现的差异性,并反思自我认同的重要性;再次通过比较研究法进行梳理,根据不同的人物形象探索身体美学的内在含义,分析文本所呈现的社会现象;最后采用总结概括法,总结《放学后》中发生的悲剧反映的社会现象。结果:目前,学界开始关注身体美学的研究,在探索审美实践中研究身体美学的合理性,从文本出发,寻求身心合一的境界。《放学后》以欲望身体作为身体叙事的动力,以人物形象的身体标记,展现女性自我意识觉醒后的抗争,映射出两性之间存在的矛盾冲突。结论:应思索“文本的身体”与“身体”之间存在的深意,重视身体,共同探索社会文明的合理发展趋势。

关键词:  《放学后》;身体叙事;身体美学

中图分类号:I313.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4)07-00-03

推理小说是当今社会通俗文学的重要组成类型。按照地区来划分,世界侦探推理小说的创作主要分为三个地区,分别为北美洲、欧洲与亚洲。日本推理小说在亚洲具有代表性,主要分为本格派、变格派、社会派三大类型。江户川乱步是本格派的代表人物,日本推理小说从1955年开始设立江户川乱步奖,这也被誉为日本推理小说最高荣誉,该奖项从1955年开始每年一届。作为本格推理小说,《放学后》获得第三十一届江户川乱步奖,这体现了其在日本推理界的地位。东野圭吾是一位广为人知的高产作家,创作至今一共出版了近百部小说,作品深受读者喜爱。他以揭露社会阴暗面为目的,创作推理小说,小说中的人物多属于现代叙述中的欲望对象,有很多关于身体的描述。因此本文深入研究《放学后》塑造的人物形象,从不同身体的呈现探求日本的社会现状,并进行反思。如彼得·布鲁克斯在著作中所述,“身体为象征并最终为语言本身提供了建筑材料”[1]3。通过文本进行叙事,以身体为书写信息的场所,在不断侦查中,读取文本的内在信息。“身体可以用来承担各种各样的信息,它们能明确(或含蓄)地说到(或描述)如何对身体打上标记(或留下某种意义的烙印),把身体改造成一个叙述的能指。”[1]28东野圭吾的《放学后》就是在不断的细节刻画和不同的标记中进行整体叙事的,在不同欲望对象中发现最终的答案,从身体这个新角度反思社会问题,寻求解决之道,从身心两方面达到自我认同,寻求身心合一的境界。

1 《放学后》的身体叙事

迄今为止,学界并没有对身体叙事作出明确的定义,但研究主要围绕身体展开。人的主体性与人的理性再度得到重视,人与身体再度成为哲学家思考的问题。梅洛·庞蒂的情境身体概念提出,将欲望身体定义为情境化肉身;西蒙娜·德·波伏瓦在身体主体性中提出,身体是把握世界的钥匙。随后,丹尼尔·庞德和彼得·布鲁克斯两位学者提出“身体叙事学”,丹尼尔·庞德对身体与叙事的關系进行了研究,彼得·布鲁克斯对身体叙事的动力问题进行了研究。小说以故事为主,而身体欲望能赋予故事情节发展的动力。因此本文探究《放学后》的身体叙事,对人物身体符号化过程呈现因何产生动力进行研究。

身体与文本中的身体需要加以区分,通过身体叙事的角度从文本出发,对《放学后》进行阐释,以人物身体的真实体验为基础,对文本中将身体纳入语言叙事范畴进行研究。梳理前岛、杉田惠子、宫坂惠美、北条雅美、裕美子、高原阳子等人物,从他们情境化的身体中研究身体叙述的动力。人物形象通过身体叙事展现出来,在身体叙事中找寻叙事动力,作为推动故事发展的助力,也是身体叙事研究的重心之一。《放学后》将欲望作为事件发展的动力,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布鲁克斯将欲望身体称为双向动力学,认为欲望身体有推动叙事的作用;日本美学家同样认为,色道(美道)会衍生出相应的身体审美,呈现出习得的身体,而习得应所想而所为,也是欲望的产物。《放学后》作为日本小说,其中呈现的欲望身体是推动故事叙事的动力之一。它讲述了一个复仇的故事,因身体被窥视而感到不适,产生女性他者化后的反抗。全文以顺序的方式展开,属于简洁的单线叙事结构,以有理可循的方式刻画人物、规划情节,借助欲望推动情节。在学生们集训时,宫坂惠美一人在房间时,感觉被村桥与竹井偷窥。因感到被“视线强暴”,宫坂惠美心态崩塌想自我了断。为了让宫坂惠美继续活下去,杉田惠子制订计划,宫坂惠美实施计划,复仇成为她们的欲望。在布鲁克斯的身体叙事学理论中,欲望的产生是叙事的开始。女性长期没有话语权,处于被压迫的境地,而站起来反抗的她们推动了故事叙述。文本将男性、女性进行对比:前岛带有男性身份标签,在第二章呈现他与裕美子的夫妻关系时,带有男性身份标签的前岛所有的身份构建显得顺理成章,工作及婚姻都是如此;而带有女性身份标签的裕美子在发现自己怀孕时,虽对新生命充满期待,但这种期待在前岛的强制打胎计划中破灭。裕美子在身体承受伤害的同时,心灵也没有得到安抚,身体成为被强制的场所,从而产生憎恨。同样身为女性的高原阳子头发被剪,因身体遭受外界伤害而产生心理上的憎恨。故事叙述的动力来源于女性的反抗,当女性身体被压迫,男性掌握绝对话语权时,被边缘化的女性便展开行动。身体被标记后呈现符号化的身体,因此《放学后》的身体叙事将欲望身体作为叙事的动力。

《放学后》中欲望身体的呈现,映射出男性与女性之间存在的矛盾冲突。日本拥有主体话语权的一直是男性,女性由于话语权的缺失而成为他者,“他者是因为主体将自己确认为主体,才成为他者的”[2]11。随着女性意识的逐渐觉醒,女性开始思考身体是否能够成为“把握和理解世界的工具”[2]4,尝试突破他者的禁锢,追求身体自主权。本文通过身体叙事解读与分析人物形象,并围绕身体叙事进行审美分析。

2 人物形象中的身体美学

身体美学对人的外在与精神分析的可行性,一直是美学界探讨的内容。人是什么——这是哲学家一直在探讨的问题,我们的思想、行为由身体来体现,人与人的相处,不管是声音的输出和输入、肢体的反馈,还是视觉的观察与肢体的触碰,都给我们提供了参与生命、思想、身体的审美实践的机会,以使我们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

1999年,查德·舒斯特曼发表论文《身体美学:一个学科提议》后,学界开始逐渐关注身体美学,但身体美学的定义与身体美学的学科建设迟迟未达成共识。查德·舒斯特曼的定义并非在关注身体之美,而是从身体的感受探究人的内在思想,将查德·舒斯特曼的研究作为身体美学的讨论点,国内学界也开始对身体美学展开一系列讨论。国内很多学者认为,身体美学研究身体与世界审美的关系,将身体美归入社会美之中。身体美学可以作为一种实践、一种体验、一种改进。如方英敏老师所说,“身体美学定义为人类以身体美的塑造、欣赏和展现为中心的审美实践”[3]。身体美学的审美实践以身体美塑造论、身体美欣赏论和身体美展现论作为审美实践的中心展开,在身体美塑造中感受身体的呈现,从身体美欣赏中感受身体对心理的作用,在身体美中领会内外兼修的含义,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放学后》以人物形象展示的身体进行叙述,呈现出不同生存场域的不同身体,不同身体的呈现存在差异性,文本中身体的不同呈现也反映出相应的社会状态。所处的境遇不同,身体的展示也不同,在众多境遇叠加中产生不同的身体,可能发生异化。本文通过《放学后》对几种身体不同的呈现,探究文本中的身体,并对其身体进行反思,思索现实生活中人的身体如何达到内外合一的境界。

剥夺者的日常化——前岛。作为主线人物,前岛推动着案件的发展进程,通过文本刻画,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按部就班”的“机器”。“机器”也暗示了前岛对他人身体剥夺的合理化,他成为女性身体的剥夺者。

破坏者的暴力反抗——杉田惠子与宫坂惠美。宫坂惠美在射箭上取得的成绩就如前岛所说的那样,“那是一种精神。到了不把射箭当一回事的时候,才会那么射”[4]。日本的弓道追求和谐与道德,弓道精神包含在其特殊的礼仪体系之中,弓道精神能在提高射手技术的同时提升其个人修养。弓道训练也会使身体力量得到提升,女性一直缺失身体训练,而通过训练可以达到内外兼修的目的,进而从精神上肯定自我。宫坂惠美的射箭技术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快速提升,源于其精神世界的转变,这种另类的提升,就是通过破坏他人身体来掩盖自身,成为单一的人。宫坂惠美经历“视线强暴”后的行为,暗示着女性的反抗,呈现出日本偷窥事件频发的社会问题。另一个人物杉田惠子,她理解宫坂惠美的痛苦,以暴制暴也侧面反映了社会矛盾的空前尖锐。

革命者探求的多样性——理性的北条雅美、激进的裕美子与感性的高原阳子。在《放学后》中,理性的北条雅美无疑是革命的先锋派。如果说杉田惠子与宫坂惠美是革命前期的铺垫,体现了日本女性与日本男性之间的对立冲突,那么冲动的裕美子与感性的高原阳子便是女性自我解放中激进派的代表,与革命者北条雅美一样在自我觉醒后抗争社会的不公。北条雅美使用理性的方式申述,与不公辩论;裕美子想脱离前岛,但20世纪末日本婚姻法与社会舆论偏向男性,于是她脱离法律与舆论成为冲动的激进者。女性自我的觉醒、身体意识的强化,并不意味着绝对的自由,过于激进会适得其反,思想与身体依旧无法得到解放,裕美子是革命道路中的反例。而高原阳子在母亲去世、父亲将情人带到家里之后性情大变,原本成绩优异、性格乖巧的她变成了老师口中的叛逆少女。她的改变源于家庭,并且深受学校影响,为寻求存在感与关注,其不断在规则与制度的边缘游走。高原阳子不拘管教但又渴求家庭与老师的关注,渴望得到认同,在寻求无果之后,转而从自身出发,不断挑战规则,而这种挑战也局限于一定范围内。高原阳子在寻求情感认同的过程中,并没有通过身体先进行自我感知,从而在外在事物的影响下不断迷失自我。

“身体的标记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个字符,一个象形文字,一个最终会在叙述中的恰当时机被阅读的符号。”[1]28《放学后》中的人物形象所呈现的标记,源于不同处境的叠加。本文通过对人物进行标记,以符号化来分析人物形象。我们能通过女性人物形象身体行动的展示,反思自我认同的重要性,《放学后》中呈现的日本女性,需要在被限定的存在中超脱出来。

3 结语

东野圭吾的作品大多反映了不同的社会问题,《放学后》也呈现出尖銳的社会问题。《放学后》以欲望身体作为身体叙事的动力,映射出两性之间存在的矛盾冲突。在人物形象的身体美学中,以人物形象的身体标记展现女性自我意识觉醒后的抗争。文中不同的身体呈现,也反映出日本的社会问题,源于男性与女性之间身份地位的不对等。首先,当婚姻中出现矛盾时,女性处于弱势地位;其次,日本女子在教育上被区别对待;再次,日本家庭教育中父亲缺位;最后,日本女性身体与地位被压制,女性遇到问题时,往往难以找到实质性解决方案,维权艰难。文本反映的社会问题会因为地域差异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出来,但通过身体叙事和人物形象中的身体美学,我们看到这些社会问题最终指向男性身体所承载的绝对权力与女性身体的他者化,女性与男性地位的不平等。《放学后》通过不同人物形象的身份呈现,反思所反映的社会问题。文本中女性的暴力反抗也寓意着女性的不断觉醒。文本通过对诸多细节的刻画,通过对不同的身体行动的叙述,凸显当时存在的社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虽然少不了政策支持,但从人的意识出发才是固本之策,两性需要寻求自我认同,共同探索社会文明的合理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彼得·布鲁克斯.身体活:现代叙述中的欲望对象[M].刘北城,朱先坚,译.北京:新星出版社,2005:3-28.

[2] 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I[M].郑克鲁,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4-11.

[3] 方英敏.什么是身体美学:基于身体美学定义的批判与发展性考察[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4(1):16-25.

[4] 东野圭吾.放学后[M].赵峻,译.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0:191.

作者简介:赵荣婕(1995—),女,贵州黎平人,硕士,研究方向:美学、民间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