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图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与思考

2024-04-17 12:12蒋咏宁
艺术科技 2024年7期
关键词:实践与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摘要:目的:文章研究艺术图书保护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优势、实践要点与未来方向,以满足新时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整理、保护、传承、发展的要求,促进出版业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发展上作出更大贡献。方法:通过调研我国艺术图书的出版情况,分析艺术图书在保护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具有的独特优势:一是艺术图书的出版对象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果,二是艺术图书的形式有利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是艺术图书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结合各出版社的图书实例,从艺术精品图书、艺术普及图书、艺术文创产品三个方面分析、归纳、总结艺术图书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的多样化实践,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水平的方法和路径。结果:艺术图书要发挥专业优势,打造传统文化与主题出版相融合的时代精品;加强艺术与其他学科的交融,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产品;创新出版形式,深化传统文化的阅读体验;加强“走出去”工作,用艺术语言向世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论:艺术图书要积极回应时代关切,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不断创新形式、优化内容、丰富内涵,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关键词:艺术图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J124;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4)07-0-0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和重要意义,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指出“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艺术图书作为出版行业的特色类别,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整理、保护、研究、传承、发展工作,既是时代赋予的使命和任务,又是行业的文化自觉。艺术图书应通过凸显艺术特色,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作出贡献。

1 艺术图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中具有独特优势

1.1 艺术图书的出版对象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果

艺术图书反映人们在艺术创造上的成果,包括绘画、书法、雕塑、摄影、设计、工艺美术、建筑艺术、音乐舞蹈等多个门类,以及由此产生的艺术史、艺术理论、艺术鉴赏、艺术教育、艺术展览、美育普及等多种出版题材。

在物质文化遗产领域,艺术研究的对象包括遗址、建筑、石窟寺、壁画、文物、艺术品、文献、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等,从中探寻各类文化遗产的艺术价值,梳理艺术发展源流、发展脉络,促进文化艺术交流互鉴[1]。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传统手工艺等都与艺术息息相关。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别中,有传统美术、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技艺等门类。中国书法、中国篆刻、中国雕版印刷技艺、中国剪纸、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京剧等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些内容都是艺术图书的重要出版对象[2]。

1.2 艺术图书的形式有利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艺术图书具有视觉性强的特点,强调视觉效果的呈现,丰富多彩的图片直观地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整体状况和历史内涵。在艺术画册中,图像是图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文字相辅相成,展示艺术作品本身的美感和技艺,还通过文字解说、评论文章等方式传递艺术理论、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非遗”类图书通过图片展示“非遗”技艺的一招一式、生产过程、美的形式,给观者丰富的视觉体验。美术绘本通过生动的画面、简练的文字讲述中华民族价值观、道德礼仪、民俗活动、传统故事等。字帖类图书通过传统的书法形式和经典国学内容相结合,让读者在书法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艺术之美和精神之美。

1.3 艺术图书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经过艰苦努力,进入新时期,我国的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实现,对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成为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近年来,持续不减的博物馆热、美术馆热、舞台剧热、传统戏曲热、文创集市热,体现了人民对精神生活的多样化需求。艺术图书契合了人民群众在新时期的精神需求,展示了人类文化创造成果,传播艺术知识和技艺,能够帮助人们丰富精神世界,提升艺术素养,创造美好生活。

2 艺术图书保护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

2.1 艺术精品图书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艺术图书因形象生动、图文并茂、感染力强,在表现传统文化上的优势成为共识。除了专业美术出版社外,一些综合性出版社、社科出版社、大学出版社也纷纷将打造艺术精品作为品牌建设的重要举措,策划出版了大量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精品图书,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在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的《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中,艺术类入选的项目均为表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图书。在中國出版政府奖和中华优秀出版物获奖名单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精品图书,以题材独特、内容厚重、装帧精美,具有文化价值、文献价值和传世价值,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获得多个奖项,表现亮眼。如获得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提名奖的《雪域精工:藏族手工艺全集》(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多视角深入展现了藏民族文化精品和藏族民间传统手工艺全貌,推动了藏族民间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发展与传承。获得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提名奖的《孔府珍藏》由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通过对孔府文物的系统整理研究,直观地将儒家文化精髓展现在世人面前,是中华文明走向世界的一条重要路径。

2.2 艺术普及图书向大众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精品图书由于编辑出版周期长、投入大、成本高,主要是作为各社的当家品牌,创造社会效益。在大众图书市场方面,各出版社纷纷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策划了一大批适应市场的艺术文化普及类图书,包括美术技法、书法字帖、美育普及、儿童绘本等品类,采用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设计元素和材料,增强图书的艺术感和文化内涵,向大众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名家书画入门”丛书,精选一些书画大家既体现深厚功力又适合普通书画爱好者学习和欣赏的小书,重新编排,并补充丰富相关内容,以更适合临摹学习之用,涉及书体有草书、楷书、硬笔书法等不同形式,书写的内容包括诗文、对联、格言等,或介绍山水画法,或书画鉴赏,饱含古典气息,颇具审美价值。

2.3 艺术文创产品以创新形式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随着社会需求的多元化和出版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各出版社纷纷涉足基于图书出版的文创产品开发。通过设计独特、有趣的文创产品,出版社可以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帮助读者更好地认知和记住出版社;可以为读者提供更加丰富的阅读体验,加强与读者的互动和沟通,促进产品销售。艺术图书以其形式精美、内涵深厚,在文创产品开发上具有独特优势,让传统文化以新的形式走入千家万户,丰富和滋养人们的生活。由故宫出版社出版的《故宫日历》,以故宫博物院的文物藏品传递中华文化的深厚内涵,成为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作品。通过日历这一载体,成规模地展示了故宫文物藏品,既是对《故宫日历》经典的传承,又是对故宫所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传播,成为故宫博物院一张耀眼的文化名片。

3 艺术图书提升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水平的方法和路径

3.1 发挥专业优势,打造传统文化与主题出版相融合的时代精品

出版工作是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重要任务。艺术类出版社要发挥擅长图像表达的优势,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策划一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记录时代进步、书写辉煌成就的图书,为奋进新征程提供更加强大的精神力量。在策划传统文化与主题出版相融合的艺术图书时,要注意以传统文化为载体,以主题宣传为内核,以高质量产品为目标,注重思想性、导向性和引领性,积极弘扬主流价值观,传递社会正能量,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在主题类艺术图书的编排中,要选择具有代表性和高质量的作品,更好地呈现主题和表达观点,实现作品的艺术魅力与主题表达的有机统一,达到以传统文化讲述主题故事的目的。如中信出版社出版的《这里是中国》,以365张代表性高清摄影图片和18个关于中国的独特话题,带领读者重新认识中国的山河之美、物种之美、诗词之美和人生之美,深受读者欢迎。

3.2 加强艺术与其他学科的交融,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产品

文化融合是各学科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突破传统的单一模式,与其他学科展开交流、互补、融合,产出更有特色、更有文化内涵的新产品。在社会需求多元化的时代,艺术图书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画册、技法类图书等,而是将出版的视野扩大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出现了艺术与历史、文学、科技、文博等相结合的图书。通过与其他学科融合,可以扩展艺术领域的知识体系,使艺术图书涵盖更广泛的主题和内容,为读者提供更加全面的知识和信息,促进艺术领域的发展和创新。如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文物之美——走进博物馆实践课程》系列教材,“从审美视角出发,将文物之美与中国历史文化知识相融合,在探寻文物之美的同时,探寻中华文明智慧之美”[3]。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大国重器:图说当代中国重大科技成果》,配以大量图片、图表和精心绘制的插画,使大众心目中神秘高端的科技领域重要研究,以非常直观且艺术化的形式得到表现,是艺术与科普创作相结合的精品图书[4]。

3.3 創新出版形式,深化传统文化的阅读体验

在艺术图书制作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介形式有机融合,使艺术图书更加生动、形象,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一些画册类、展览类图书,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制作网上展厅,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绘画技法、字帖类图书,录制教学过程,读者通过扫码,可以看到艺术家的创作过程,犹如身在课堂,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讲述传统戏曲故事的绘本,录制名家唱段,将原本平面的绘本变成立体的有声读物,读者通过扫码,可以听到经典的传统剧目选段,深入体验戏曲文化,还可以利用AR技术,打造蕴含创意元素和科技内涵的融合阅读产品,提升读者的立体化体验,满足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

3.4 加强“走出去”工作,用艺术语言向世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提出,出版工作“迫切需要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增强走出去实效,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5]。我国拥有优秀的传统文化,除了文字外,美术、音乐、舞蹈、“非遗”等都可以成为让世界了解中国的途径。相对于纯文字的作品需要翻译来讲,视觉形象更容易让人直观地体会到创作者想要表达的语言、心情、主题,更容易让人产生画面之外的深思,让人动心动情,中国故事、中国形象就在不知不觉间深入人心[6]。

我国出版界高度重视“走出去”工作,艺术语言在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上的独特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国家级项目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丝路书香工程、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中,越来越多的艺术类图书入选。以图讲好中国故事,以图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

为了实现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走进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中国艺术的魅力和价值,出版社要加强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有针对性地策划和出版符合国际读者需求的艺术图书;要创新形式载体、拓展传播渠道,积极推进数字版权输出;要加强对外文化交流,通过参加国际书展、举办文化交流活动、开展线上推广等方式,提高中国艺术图书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4 结语

艺术图书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重要传播渠道,以生动、直观的方式呈现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内涵,为文化传承和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不容忽视。新时期,艺术图书要回应时代关切,满足人民的需求,不断创新形式、优化内容、丰富内涵,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参考文献:

[1] 訾谦.城乡建设:如何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N].光明日报,2021-10-03(005).

[2] 李丹,李哲.让精美的中华瑰宝绵延永续[N].经济日报,2009-12-27(007).

[3] 赵畅.《文物之美》里的“美、媒、魅、袂”[J].上海企业,2022(11):100-102.

[4] 贲德.展开科技创新壮美画卷[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9-01-25(006).

[5] 方卿.新时代出版业发展的新要求、新目标、新任务与新举措:对《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的几点认知[J].出版科学,2022,30(2):5-12.

[6] 鲍娴,管慧勇.用美术语言讲好中国故事:融通中外的出版实践[J].中国出版,2022(8):33-37.

作者简介:蒋咏宁(1972—),女,四川叙永人,硕士,副编审,研究方向:编辑出版。

猜你喜欢
实践与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教育途径探讨
应用性本科院校概率统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诵读教学实践与思考
“自主展评”课堂不容忽视的四个之“最”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选择
初中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汾阳市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初一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