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开慧:骄杨的忠贞不屈与奉献担当

2024-04-18 22:15柏颖
湘潮 2024年3期
关键词:板仓杨开慧长沙

柏颖

杨开慧是毛泽东青年时期最亲密的战友和夫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的女性党员之一。在建党初期的艰难岁月,杨开慧以毕生精力支持着毛泽东的革命事业,她是忠贞不渝的妻子,是党坚强的革命战士。她以光辉短暂的一生诠释了对党和革命事业的坚守与担当、对爱情婚姻的执着忠贞、对贫苦大众的大爱与奉献。杨开慧是毛泽东心中任岁月荏苒也不能忘却的骄杨,她以青春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流传千古的旷世绝唱。杨开慧的崇高精神、珍贵品质在今天仍然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敢为人先的精神和大爱为民的情怀

1920年,从北京回到湖南的杨开慧在好友李淑一的父亲李肖聃的帮助下进入长沙福湘女子中学读书。这是一所教会学校,杨开慧不屑于校方规定,坚持剪短发、拒绝做礼拜,经常出校参加爱国活动,宣传妇女解放的道理。在《湖南通俗日报》和福湘女子中学校刊上,她发表了《向不平等的根源进攻》《呈某世伯的一封信》等文章,激烈反对封建礼教。她的行为被学校认为是过激党,学校不满并欲开除之。此时,湖南教育界就妇女的教育问题正展开热烈的讨论,杨开慧和福湘女中、周南中学几名成绩优异的女学生报考了长沙岳云中学(本为男校)。在进步教师的支持下,岳云中学破格录取了杨开慧等6名女生,此事轰动了长沙城乡,不少报刊还对此发表了评论,长沙男女分校的旧规被逐步打破,此有魄力和胆识的惊世骇俗之举,展现了杨开慧至刚至柔的品质和敢为天下先的革新精神。

杨开慧虽出身书香之家,但家里并不富裕,生活清贫的她同下层劳动者和农民群众广泛接触,对他们产生了深切的同情。父亲回国执教之后,收入有所增加,但杨开慧同情下层人民的情怀一直没有减退,这是她政治进步和从事工农运动的思想基础,她在日记中写道:“那时我同情下层生活的同胞,我忌恨那穿华服,只顾自己快活的人。我热天和下层生活的人一样,穿大粗布衣。”板仓的一位老者杨乐初,有严重的哮喘病,无依无靠,生活极为困难,杨开慧和母亲时常帮助老人做事,常年送些衣物粮食接济老人,杨乐初很是感激,逢人便说:“霞姑娘对我们受苦人真是太好了!”

据保姆陈玉英回忆,当年住在武汉时,街坊一个婆婆儿子死了,因无钱安葬,在农讲所外街上痛哭,杨开慧听了之后非常同情,和毛泽东商量,与大家一起捐了十几块钱,送给她安葬儿子。街坊邻居听闻后,都说农讲所办得真是好,是穷人们的靠山。不管是在板仓乡下,还是在农讲所、夜校,杨开慧长期深入群众,在革命实践中更加体会到下层人民生活之苦,她践行着和毛泽东同样的理想和志向,为下层民众争取权益,在黑暗的制度下争取光明。杨开慧的大爱精神也感动着四周民众,这种根植于民的大爱情怀,使杨开慧对革命事业有了更执着的坚守。

对革命事业矢志不渝的坚守

1920年冬,杨开慧参加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湖南第一批团员之一,并于1921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杨开慧在毛泽东等筹建的湖南自修大学学习,在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机关负责机要和交通联络工作,并主持湖南省青年图书馆的工作。当时,毛泽东正在领导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杨开慧全心投入党的工作中:白天,她选阅、剪辑报纸搜集资料,接待来访客人;晚上,则为毛泽东誊写文稿,准备夜餐,为秘密开会的同志们站岗。有时,杨开慧还随毛泽东到长沙新河火车头修理厂和第一纺织工厂进行调查,到工人夜校给工人上课,宣传革命真理。

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机关设在清水塘22号之后,为了党的机关和毛泽东的安全,杨开慧把母亲接了过来,一起做掩护工作,平时一些重要的文件,她藏在一只小首饰箱里,每天夜晚都放在睡枕之下,又在堂屋后壁上挂了一面镜子,以便观察大门外的动静。当时,何叔衡、李立三、刘少奇等时常来此处汇报工作或者接受任务,因为杨开慧的机警细心,从未发生过意外情况,湘区党的机关做到了高度保密。

1924年,杨开慧赴上海,协助毛泽东从事党的宣传工作,在上海小沙渡任工人夜校的教员。1925年,杨开慧随毛泽东回到韶山,协助开展农民运动,开办农民夜校。后又前往广州和武汉做机要联络、文案整理和妇女工作,有时候还需要筹措资金,是毛泽东从事革命工作最忠实的伙伴和助手。

1927年年初,毛泽东对湖南农民运动进行了考察,3月,毛泽东从武汉回到长沙望麓园,杨开慧帮助整理誊抄毛泽东撰写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篇重要著作完成后,最早在中共湖南区委机关刊物《战士》周报上面刊载,后被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向导》周报、汉口《民国日报》的《中央副刊》及《湖南民报》转载,共产国际执委会机关刊《共产国际》也转载了该文,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对以湖南为中心的全国农民运动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里面也凝聚了杨开慧的默默付出和为革命作出的贡献。

大革命失败之后,毛泽东根据中央的指示,回到湖南领导秋收起义,之后随部队转战湘赣。杨开慧带着孩子们回到板仓,并积极与地下党联系,组织地下党员和农会骨干建立地方武装,坚守革命直至被捕牺牲。

对爱情婚姻的执着忠贞和担当

对爱情婚姻的执着精神、与爱人患难与共的担当在杨开慧身上尤为典型。1920年夏,毛泽东从上海回到长沙,准备在长沙筹建文化书社,却面临经费困难,杨开慧获悉此事,马上把父亲去世后朋友所送的奠儀金捐了出来。文化书社开业后,为传播新文化新思想、宣传马克思主义作出了突出贡献。

1920年冬毛泽东和杨开慧结为革命伉俪,杨开慧跟随毛泽东从长沙到韶山、上海、广州、武汉等地,开始了居无定所、危机四伏的革命生涯。她既是革命战士,还是忠贞的妻子和慈爱的母亲。在白色恐怖之下,杨开慧一边从事危险的革命工作,一边抚育两个年幼的孩子,却从未退缩,时刻做好了丈夫和自己为革命牺牲的准备,她在日记中写道:“假如他被人捉去杀了,我一定要同他去共这一个命运!”

1930年10月24日,杨开慧在板仓家中被捕,被押到长沙之后,面对严刑利诱,杨开慧坚贞不屈,在凶狠的反动派面前,她只说了三个字“不晓得”。敌人声称只要杨开慧登报与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就可以获得自由,杨开慧毅然拒绝:“死不足惜,惟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11月14日,杨开慧被押往浏阳门外识字岭杀害,牺牲时年仅29岁。她以从容赴死的壮举诠释了对于爱情的忠贞和对党的无限忠诚,她的执着担当和忠诚品格是湖湘女子的楷模和骄傲,也为今天的新时代女性确立人生理想和价值追求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杨开慧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是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在风雨如晦水深火热的黑暗年代,她勇敢地投身革命,与毛泽东结为人间知己,共同探求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她至柔至刚、忠诚不渝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谱写了骄杨的壮丽篇章,她的崇高品德永远为世人称颂。

猜你喜欢
板仓杨开慧长沙
长沙之旅
绵绵古道连天上
我眼中的长沙
乌东德大坝首个中孔钢衬浇筑完成
保姆孙嫂:与杨开慧同甘共苦
保姆孙嫂:与杨开慧同甘共苦
用生命续写的情书
《板仓绝唱》一文发表后的社会反响
我爱毛泽东
多姿多彩的“长沙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