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思维培养的课堂教学环境营造措施研究

2024-04-19 14:48沈金雷
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创新思维环境语言

沈金雷

[摘  要]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与人工智能的崛起,数学作为思维的体操,课堂不再局限于知识与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当前最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 文章认为基于创新思维培养的课堂教学环境营造措施主要有:营造开放环境,诱发创新意识;营造探索环境,打造创新空间;营造互动环境,发展创新思维.

[关键词] 创新思维;环境;语言

良好的教学环境是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如今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又以创新思维的培养为基础.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营造开放、探索与互动的教学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 然而,实际教学中仍有些教师只将目光放在成绩上,忽视教学环境的营造,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为此,笔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有了一些初步的想法.

营造开放环境,诱发创新意识

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状态下进行学习能有效激发潜能,诱发创新意识,提高学习效率[1]. 究竟该如何营造开放的教学环境以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1. 借助语言营造开放环境

课堂是师生互动的场所,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心理有着重要影响. 如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的措辞、教学过程中的过渡语或者课堂结尾的总结语等,都要经过深思熟虑再讲出来,要能启发学生的思维.

尤其是教学过程中衔接各个环节的过渡语要尽可能为学生创设更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不由自主地产生思考的行为,切忌用一些封闭式的语言堵死学生的思维路径. 有些教师为了让课堂呈现出“光鲜亮丽”之感,常常会为了“面子”而做一些表面文章,看似让学生自主思考,实则都是些无用功.

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语言需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将指令性的语言转变为商讨式的语言,如在传统教学背景下,教师会发号施令:“某某某,请回答这个问题”“请把这道题完成一下”等;而在开放环境背景下,教师会将问题转化为“谁愿意跟我们分享一下这道题的解法”……这种微小的变化,会让学生感到源自教师的尊重,体验到师生间的平等与课堂的开放,从而更乐意去探索、去研究.

教师在语言表达上的转变还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从注入式表达转化为引导式表达;②从评判式表达转化为建议式表达;③由统一性表达向自由性表达转化等.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即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学生的这种需求尤为强烈[2]■. 教师的语言对学生而言充满了“魔力”. “通过以上过程,大家发现了些什么”“说说你在观察中的想法”“谁能编拟一道利用类似方法来解决的实际问题”……这些开放性的语言既为学生指明了思考的方向,又为学生营造了广袤的思维空间,促使学生共同参与,一起研究与思考,创新思维往往在这种开放性语言的诱导下自然生成.

2. 从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

引导学生积极地动脑思考是诱发创新思维的起点. 教学中,常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即学生在解题或学习过程中出现了思维卡壳的情况,教师为了节约课堂时间,直接用包办代替的方式帮助学生“渡过难关”. 殊不知,教师以自己的思维直接替代学生思维的行为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囫囵吞枣地越过当前的问题,直接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不仅思维没有得到有效训练,而且学习积极性还会受到严重的挫伤.

这种极不尊重学生思维的表现有悖于新课改所倡导的“以生为本”的理念,在这种背景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根本就谈不上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在思维的发展上与“创新”二字毫无关联.

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将营造开放的教学环境作为教学的首要因素,不论是代数、图形,还是几何等内容的教学,甚至概率与统计的教学,都要尽可能地站到学生的立场上来看待、分析与思考问题. 在“共情”的状态下实施教学往往能拓宽学生的视野,诱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营造探索环境,打造创新空间

初中阶段的数学内容与小学阶段相比抽象了不少,尤其是概念的形成过程相当枯燥,学生难以对此产生探究欲.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既要从教材要求着手,又要充分了解学情,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及特点设计一些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探索中去,使他们充分感知数学学习是一件愉悦的事情,从而启发创新思维.

案例  “三角形中位线”的教学

环节一?摇 认识三角形中位线

为了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笔者设计以活动探究的方式营造宽松的探索氛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产生创新意识.

问题1 ?摇三角形是我们熟悉的朋友,它除了有三条边之外,还存在什么重要线段?说说这些线段的特殊性.

学生积极表达,教师适时投影出相关图形并展示相应的线段. 通过师生共同合作,提取出三条重要线段分别为:中线、角平分线与高,并一起回顾了它们各自的性质.

活動1 ?摇除了这三条线段,三角形是否存在其他特殊的线段呢?请大家尝试在草稿纸上动手画一画.

经历了“独立画图—小组合作—班级展示”等环节后,学生自主总结出以下几种线段:①三角形面积三等分线;②三角形两条边中点的连线;③三角形两条高的垂足的连线等. 教师趁机揭示本节课所研究主题——中位线(两条边中点的连线).

设计意图  此处没有按照常理将三角形剪拼成平行四边形来揭示课题,而是引导学生回顾旧知,通过对活动1的思考与交流发现与三角形相关的新的线段来揭示主题. 这种从知识生长点出发,鼓励学生自主发现新知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启发创新思维.

活动2?摇 请大家在草稿纸上画一个三角形,并画出它所有的中位线,数一数共有几条中位线,并分析中位线与中线的区别.

设计意图  变式与反例的应用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要求学生自主画图、探索中位线数量的过程充满乐趣,学生从中不仅深化了对三角形中位线概念的理解,还发现了各种变式图形. 尤其是对三角形中线与中位线异同点的比较,深化了学生对知识间的联系的认识,为进一步揭示中位线的本质奠定基础.

环节二  三角形中位线的研究

问题2  一般情况下,我们对于几何对象的研究遵循怎样的思路?本节课研究的对象为三角形的中位线,我们该从哪些方面对它进行研究呢?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回顾研究几何对象一般遵循“概念—性质—应用”的过程,让学生借鉴这种研究通法来规划本节课的研究思路,进而发现并提出相应的研究问题. 从一般思路出发,展望本节课的研究路径,意在让学生将目光聚焦于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活动3?摇 尝试从特殊三角形的中位线着手,探索其中的一般规律,再画出一般三角形的中位线,看看你从特殊三角形中获得的一般规律是否成立.

如图1,学生从等边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出发,画出中位线并猜想出一般性的规律:三角形中位线与第三条边平行,且长度为第三条边的一半.

问题3?摇 若想让这个猜想成为定理,需要经历怎样的证明过程?

在这个问题的驱动下,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师生、生生共同合作,通过画图探索证明路径:如图2,想要证明DE=BC这个比较特殊的结论,需想办法将该结论转化为一个比较容易理解的等价结论. 基于此进行思考,学生进入积极探索状态,并顺利完成证明过程.

学生的证明思路主要有:①补短或加倍法;②折半或截长法. 这两种方法均体现了对数学思想方法中的转化思想的应用.

设计意图  此探究过程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从归纳推理的角度出发,应用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实施演绎推理,再应用转化思想验证猜想. 此过程不仅渗透了科学的探究方法,还让学生从中体验到各种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从这两个教学环节来看,学生在愉悦、轻松的环境中对新知进行探索、研究,体现了“实践出真知”的理念,也彰显出新课改之后课堂教学的新样态——自然生成. 基于探索环境下的教学,不仅提高了教学成效,还有效启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从一类事物的探究中获得触类旁通的研究能力,为进一步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奠定了基础.

营造互动环境,发展创新思维

新课标引领下的数学课堂,教师需发挥好主导性作用,学生也应拥有“主人翁”意识. 教师若能处理好讲授者与学生为主体的关系,则能激发学生的潜能,促使学生进入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与探索中,从而真正意义上掌握知识的本质,获得数学思想方法与活动经验. 这一切都源于自由、民主的互动环境.

1. 师生互动

良好的互动环境是师生实施有效沟通的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倡导师生平等与以生为本的同时,不能完全忽视教师的讲授与引导作用. 智慧的教师能通过自身的力量将学生凝聚起来,达到新课标所倡导的“人人都能在学习中有所收获”的目的.

现代教学观提出: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协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教师作为课堂的调控者与互动者,不仅要拥有敏锐的观察力,还要具备挖掘课堂互动因素的能力,通过调控促进师生、生生之间形成有效互动.

教师提出某个具体问题后,应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来分析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即使学生答得很好,教师也有必要完整地再复述一遍,这是为学生提供准确答案的过程;若只有小部分学生能回答教师的提问,教师则需及时进行注释;当学生面对教师的问题一言不发时,教师则需思考如何将问题进行分解等.

事实上,教师在课堂中的一言一行、情感变化等,都会引发学生内心的冲突. 因此,教师应做个有心人,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想方设法启发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与学生积极交流,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与发展.

2. 生生互动

生生之间的互动主要体现在探究活动中,常围绕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或布置的操作活动进行合作探究. 当然,用来合作探究的问题必须具有开放性特征,要让学生拥有足够的互动空间. 一般情况下,生生互动以小组内互动为主,班级交流为辅.

如开展抽样调查活动时,可将对袋子中黄豆和绿豆数量的研究作为探索主题,各个小组的组长负责协调所有成员的分工与合作,比如安排一名成员做好统计,一名成员汇总,一名成员表述等.

生生之间在交流过程中往往能从同伴身上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吸纳到同伴的优点,取长补短. 成员之间的互动还能让学生产生竞争意识,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并将学习任务放在首位,避免个体思维依赖情况的发生.

为了让师生、生生间产生更多积极的互動,教师在教学活动设计上应尽可能从贴合学生认知经验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信息化、情景化的环境创设,为学生营造一种利于交流与互动的场所[3]. 实践证明,真正的高效课堂应该是一个“时间、空间与人际间”多维度开放的立体系统.

总之,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而教”是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 良好的环境是孕育创新思维的平台,是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的关键. 教师应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灵活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开放、优质的课堂中愉快探索与互动,从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吉尔福特. 创造性才能:它们的性质、用途与培养[M]. 施良方,沈剑平,唐晓杰,译.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张万祥.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M]. 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8.

[3]汤慧龙. 关于数学创新性教育的另一种思考[J]. 数学教育学报,2011,20 (03):17-18.

猜你喜欢
创新思维环境语言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语言是刀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