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时代地方高校服装设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以咸阳师范学院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为例

2024-04-22 00:09刘翔黄文华师梦甜王敬婷
西部皮革 2024年6期
关键词:数智跨学科服装设计

刘翔,黄文华,师梦甜,王敬婷

(1.咸阳师范学院 设计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2.青岛大学纺织 服装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5)

0 引言

2022年,联合国教育变革峰会将“推动数字化学习与转型”列为教育变革的五大核心议题之一。为响应此倡议,中共中央办公厅与国务院办公厅联合颁布了《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其中明确指出,应“加强文化数字化相关学科的专业建设”。随着数智时代的来临,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对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

1 数智时代服装设计学发展趋势

在《国家十四五规划》关于数字化发展的篇章中,明确指出教育正经历数字化转型。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技术,正颠覆传统设计模式,为服装设计注入新活力,同时给设计教育带来挑战。数字与智能化技术重塑了设计行业的多个方面[1],这意味着人才培养体系必须转型与升级。新技术与服装设计的融合为高校带来了创新机会,增强了服务社会的能力[2]。然而,当前的服装设计课程仍过于侧重艺术创作和手工技艺,较少涉及现代技术应用。咸阳师范学院设计学院近年来致力于数字化创新,如建立虚拟仿真实验室、增加相关课程比重、建立数字化作品展示与销售平台等。尽管已有一定经验,但仍需全面改革课程体系,完善评价体系,并长期推进学科交叉融合。为了可持续发展,学院必须不断探索和创新。

2 数智时代服装设计学人才培养思路

2.1 厚植文化特色,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服装设计教育的教学改革需以中华优秀文化为基石,秉承“守正”与“创新”并行的双轨策略,既要传承经典,又要开拓创新,凸显文化自信与创新精神的核心价值。在坚守传统的过程中,教育应致力于深化对中华传统服饰文化的认知与传承,将其中蕴含的美学理念和哲学思想巧妙地融入服装设计的教学实践之中。通过深入研究经典的服装设计理念、历史服饰的演变脉络以及传统工艺技术的精髓,培养学生对中华服装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并在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上形成深刻而独到的见解。

在追求创新的方面,教学改革应鼓励学生以中华文化为创意源泉,进行跨学科的探索性设计实践。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巧妙结合,同时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新材料、新技术,并积极运用数智化技术在服装设计教育中,如3D打印技术、虚拟试衣系统等,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教学的效率与趣味性,还能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学习途径和沉浸式体验,从而深化对传统文化生命力与创造力的认识与感悟。

2.2 深耕教学改革,促进数智交叉融合

服装设计教育的教学改革需以中华优秀文化为基石,秉承“守正”与“创新”并行的双轨策略,既要传承经典,又要开拓创新,凸显文化自信与创新精神的核心价值。在坚守传统的过程中,教育应致力于深化对中华传统服饰文化的认知与传承,将其中蕴含的美学理念和哲学思想巧妙地融入服装设计的教学实践之中。通过深入研究经典的服装设计理念、历史服饰的演变脉络以及传统工艺技术的精髓,培养学生对中华服装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并在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上形成深刻而独到的见解。

在追求创新的方面,教学改革应鼓励学生以中华文化为创意源泉,进行跨学科的探索性设计实践。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巧妙结合,同时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新材料、新技术,并积极运用数智化技术在服装设计教育中,如3D打印技术、虚拟试衣系统等,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教学的效率与趣味性,还能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学习途径和沉浸式体验,从而深化对传统文化生命力与创造力的认识与感悟。

2.3 重构课程体系,优化学科布局

为适应数智时代教育的需求,寻求自身优势,走差异化发展之路[3],以培养具备跨学科和多元技能的服装设计专业人才。经过对课程体系的重构,并以设计为教学核心,我们围绕多门课程开发出了一系列新兴交叉课程。这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在计算机办公、编程、数字化处理以及智能技术应用等领域的技能水平,同时也将史地文学、数理化、医学等多学科知识有机地融入到课程中。这种跨学科的课程设计策略,旨在构建一个丰富多元的学科群组关系网络,推动课程内容、学科架构以及创新实践的全面革新,从而更好地适应服装设计行业日新月异的发展需求。

针对学院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内容,我们将进行调整,旨在帮助学生从专业基础平稳过渡到综合技能,实现无缝衔接。具体学习路径规划如下:一年级阶段,学生将主要聚焦于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进入二、三年级后,将转向专业技术与综合技能的深化与强化,特别注重数字化和智能化技能的培养,以确保学生能够满足未来就业与深造的多元化需求;至四年级,学生将进入自主学习阶段,为未来的就业和考研做好充分准备。这一改革的核心目标在于,通过灵活的课程设计与内容分布,积极应对快速变化的社会与技术环境,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创新精神。

2.4 组建跨学科专业化教学团队

一是要基于学科导向与专业实力,构建教师团队与学生团队,深化院系间的交流协作,引进跨界导师并培育双学位人才,支持并培养跨专业、交叉学科的团队,设立跨学科、跨专业的实验室,并积极开展与企业的合作,以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二是要实施双导师制度。针对不同研究方向,将设置跨学科校内外导师,以负责学生的技术实践及项目经验的传授,从而完善数智时代的创新设计人才培养机制。

2.5 加强资源与设施建设

为提升学生设计与制造技能,激发其创新能力,并适应未来行业变革,学院需对现有资源与设施进行必要的更新与完善。具体而言,需在数字化设计实验室配置高性能计算资源,如高性能计算机和服务器,以支持复杂设计软件和数据分析工具的运行,满足学生数字化设计需求。同时,应扩充互动技术设备,引入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设备,模拟真实工作环境,优化学生设计体验与实践能力。此外,还应配置3D打印机和3D扫描仪等设备,使学生能够将数字设计转化为实物,掌握从设计到成品的全流程。

在智能制造领域,需打造专业工作室,引进智能缝制机和自动裁剪设备,展示服装生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过程。同时,提供智能面料和可穿戴技术相关设备与材料,激发学生在智能服装领域的创新思维。另外,应建立小规模生产线模拟环境,让学生全面了解和参与服装生产各环节,增强实操经验。

在软件与工具方面,学院需提供AutoCAD、AI、PS等专业服装设计软件及3D设计软件,使学生熟悉行业标准设计工具。同时,引入Lectra和Gerber Technology等服装设计与制造模拟软件,助力学生优化模式制作、裁剪及成本分析。此外,采用Trello、Slack等项目管理和团队协作软件,以培养学生的项目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以上措施,学院将为学生提供一个接近行业最前沿的学习与实践环境,助力其全面发展。

2.6 建立多元多阶全过程评价体系

一是建立建、改、优的评价机制,以教学背景评价来考量教学资源、设施、技术应用等对教学质量的影响,以便更好地利用数智技术优化教学环境;以输入评价来评估学生的基础知识、技能水平以及对新技术的适应能力,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依据;以过程评价来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技能掌握、项目进展、团队合作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发展,特别是在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进行设计和制作过程中的应用能力;以成果评价来评价学生的最终作品质量、创新性、技术应用、市场潜力等多维度指标达成情况,进一步提升学习效果。

二是采取多样化的考核方式。让本专业教师、跨专业导师、政企人员、学生都参与到评价环节,实行目标考核与过程考核相结合、个人考核与团队考核相结合的多元考核方式,多种阶段性考核,包括阶段性测验、阶段性作业、团队作业、专题项目设计作业等,分层分段多样性考核,激励学生能够认真对待每个阶段任务,进而不断改进优化。

3 服装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随着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普及,我国服装产业链也正处于快速革新和发展阶段[4]。在此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咸阳师范学院服装设计教育人才培养面临着学科融合的革新与挑战。在转型中,特别强调学科交叉与设计学本身的特色,学科交叉不必然意味着需要交叉学科[5],利用数字技术赋能,促进学科融合,以更好地服务于设计教育的发展。

首先,倡导建立一个以数智赋能与跨学科融合为核心的课程体系。通过跨学科团队的组建,解决课程体系陈旧、产教融合不足等问题,优化教育内容,提供广泛、实用的学习体验,适应未来社会与产业的发展需求。

其次,以“文化铸魂,数智赋能”为方向,确立复合创新型应用本科服装设计人才的培养策略。通过大设计空间中跨学科的理论、技术与实践进行拓展,培育适应数字化时代需求的实践型人才。进一步研究提出通过建立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服装设计教育体系,并将服装设计学科与计算机科学、工程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有效融合。推动自主创新,并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全面融合。改革将采用横向线性交叉与纵向沙漏式的教学融合模式,上端强调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的掌握,中端聚焦跨学科设计探索与实践,底端培养具有广泛创新能力与创业精神的多元化人才,如图1所示。通过这种创新的教育模式,服装设计教育能够为学生提供全面、深入且实践性强的学习环境,推动地方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培养能够引领未来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服装设计人才。

图1 人才培养课程思路图

再次,优化教学体系。通过调整和优化课程设置,让服装设计文化素养与数智化技能培养有机结合。为了适应数智时代的发展,核心课程应覆盖服装历史与文化、创意发展、数字化设计、时尚营销等内容,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加强实践教学,增加与实际设计项目、行业竞赛、企业实习的合作,以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另外,要不断完善数字化学习平台的建设,创建在线资源库和虚拟设计实验室,使学生能够随时访问最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通过这些课程优化,培养出既有深厚文化底蕴又具备强大数智化能力的复合型创新人才,为服装设计行业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 结论

在传统产业向未来产业的转型过程中,服装设计教育领域亦面临着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发展需求不匹配的挑战。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咸阳师范学院作为一所地方本科院校,服装设计教育必须突破学科壁垒,探索创新教育模式,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和多元化发展需求。首先,需不断更新课程设计,融入更多数智化内容,以确保学生掌握当前及未来社会所需的关键技能。其次,推动跨学科学习和合作,开设交叉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升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灵活应变能力。再次,加强实践教学,与服装产业的紧密合作,增强实践能力。最后,支持个性化学习路径的发展,提供灵活的课程选择和学习模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这些措施能有效提升其对社会和产业发展需求的响应能力,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猜你喜欢
数智跨学科服装设计
“数智”视域中苏南蒲岸村微湿地公园公共设施情感化设计研究
路安炎:按下中国造纸业“数智转型”启动键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网安天下担使命数智引领向未来"双引擎"驱动现代警务创新人才培养(计信系摄影报道)
几何思维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乡乡镇镇通5G”建设助力山西“数智”转型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当代绿色生态服装设计的反思探索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