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出版服务调查与分析

2024-04-24 07:38许淑娴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4年6期
关键词:双一流一流数字

许淑娴

肇庆学院图书馆 广东肇庆 526061

0 引言

数据商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每年对数据库进行提价,致使本来就预算不足的高校图书馆经费更加紧张,与此同时,学术信息资源的数量在几何级地增加,很多高校图书馆未购买到读者需要的资源,也必然导致一些科研人员无法获得本学科的前沿信息。随着数字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一大批应用于出版的软件,这就为高校图书馆的出版服务提供了基础。很多高校图书馆开始开展出版服务。图书馆出版服务是指通过图书馆出版平台,以数字出版形式公开发布图书、期刊、论文、会议文献、工作报告等学术研究资料,以促进网络时代的学术信息交流[1]。

1 我国“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出版服务调查

随着开放存取运动的发展,开放、免费、共享的学术资源受到图书馆界和出版界的广泛关注,很多高校图书馆特别是“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纷纷开始开展出版服务。为更好地了解高校图书馆出版服务的开展现状,笔者采用网络调研法对国内42所“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出版服务的宣传推广、经费来源、出版物类型和合作模式展开调查(调查时间2022-09-01—2022-12-01,具体情况见表1)。调查显示,国内42所“双一流”高校图书馆中有36所已开始开展出版服务,大部分图书馆的经费来源于学校经费预算,只有北京大学图书馆除学校预算外还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武汉大学图书馆除学校预算外还有“211工程”资金资助,复旦大学图书馆除学校预算外还有“985项目”资助;构建机构知识库的高校图书馆有34所,建设特殊馆藏资源库的有28所,只有清华大学图书馆和武汉大学图书馆建有出版开放存取期刊,建立科研数据存储库的也只有北京大学图书馆。

表1 42 所“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出版服务调查表

2 我国“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出版服务存在的问题

2.1 缺少对出版服务的宣传推广

数字出版是传统出版的延伸,是当前资源建设的重要补充,但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出版服务的宣传推广很少。笔者进入“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的主页调查发现(见表1):42所“双一流”高校图书馆中只有3所高校图书馆专门举办了有关图书馆出版服务的宣传推广,仅占7%左右。可见,“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对开展这项服务意向不高。由于缺少对出版服务的宣传推广,图书馆用户对出版服务的了解不够充分,甚至有很多用户从来没听说过这一服务。有的用户虽然听说过,但对这种出版形式不能正确理解,认为这种出版形式水平不高,怀疑它的质量;还有的用户认为这种学术出版不能保护作者的权益[2],以上种种原因妨碍了图书馆出版服务的发展。

2.2 出版服务经费来源单一

“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开展学术出版业务需要大量的资金来购买软件和硬件设施,如购买机构知识库软件、操作系统等软件环境,购买中央处理器和网络服务器等硬件设施;另外,筹办开放存取期刊也需要给同行评议专家一定的报酬,但从表1可以看出,这些支出除武汉大学图书馆和复旦大学图书馆外,其他40所高校图书馆都是由学校拨款,占高校图书馆的95%。同时,高校图书馆所开展的出版服务都是为用户免费提供,不能取得收入,经费来源主要依靠政府拨款,“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只依靠政府拨款,经费来源渠道过于单一。缺少专项经费的“双一流”高校图书馆要把出版服务发展壮大确实不容易[3]。

2.3 出版物类型狭窄

出版物类型是图书馆出版服务的表现形式,反映了图书馆出版服务的实际内容。高校图书馆的出版物类型不仅包括机构知识库、会议论文、科研报告、本科毕业设计、本科毕业论文、硕博学位论文、专著等传统类型,还包含数字化项目、科研数据、教师会议论文、学术著作、学生会议论文、教师主办期刊、学生主办期刊、时事通讯、基于合同或协议的外部团体委托期刊、数据集、开放教材等新出版类型。但从表1调查结果来看,“双一流”大学图书馆出版服务的业务范围狭窄,以机构知识库和特藏库为主,开放存取出版物、科研数据存储库等类型较少涉及,新的出版类型如数字化项目、学生会议论文、教师主办期刊、时事通讯、基于合同或协议的外部团体委托期刊、数据集等还未出现[4],与国外大学图书馆数字出版业务相比,资源内容及形式不够广泛。

2.4 对外合作模式不够多样

目前,大学图书馆出版服务的合作模式主要有两种:与其他高校图书馆和专业机构合作。表1调查结果显示,没有一所“双一流”大学图书馆与商业机构合作开展出版服务,这限制了项目资金的筹集,没有资金购买与更新出版软件和硬件设施,还限制了资源库收集的范围,致使高校图书馆出版业务难以得到发展和创新。

3 我国“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出版服务的改进策略

3.1 加强宣传推广

数字出版业的发展应遵循开放共享的服务理念,为读者提供便捷的数字化文献信息服务是图书馆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大部分“双一流”高校图书馆不是很愿意宣传推广出版服务,导致图书馆的出版服务发展缓慢。我国高校图书馆必须看准时机,抓住机遇,积极推广宣传数字出版服务,为此,高校图书馆应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图书馆领导和工作人员要多学习数字出版服务的知识,特别是国外大学图书馆的经验,提高对数字出版服务的认识。

2)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多加强开放存取政策宣传、多介绍具体业务工作,在全校范围内积极宣传图书馆出版服务,让科研人员了解图书馆出版的功能性和先进性,同时推进科研人员学术出版素养的培养。图书馆工作人员要利用各种途径来提高用户对图书馆开放存取和作者版权的认识与理解。

3)经费充足的图书馆可以为作者出版提供资助,为作者支付在开放存取期刊上发表其学术成果的费用,在校园内宣传资助基金政策,吸引更多的作者参与开放存取出版。

4)图书馆工作人员可以利用图书馆的特殊工具和自身专业能力为用户提供关于出版指南和学术作品版权问题的咨询服务,或者加深其对版权知识的理解[5]。

3.2 多渠道筹集资金

数字出版要对纸质图书进行数字化的加工,要购买为其提供出版服务的技术平台,这些都需要经费开支。“双一流”大学图书馆的经费主要是学校财政预算。所以学校图书馆数字出版服务最主要的经费来源还是要依靠学校的财政预算拨款,理应由财政预算予以保障。数字出版服务是图书馆事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目前,国外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已将数字出版作为图书馆的主要业务。据2013年底出版的《图书馆出版名录》(Library Publishing Directory)第一版显示,有60%的图书馆负责数字出版业务的全部经费;另外40%的成员馆,也不同程度得到学校预算经费的支持。我国“双一流”大学图书馆数字出版业务经费应借鉴国外的做法,图书馆应多向学校介绍数字出版服务,让学校了解这项业务,从而争取得到经费支持。另外,“双一流”大学图书馆应想方设法多渠道筹集资金,比如,学校图书馆数字出版服务可适当开展增值服务,通过商业化运作或通过其他附加服务,收取一定的服务费[6];也可参考国外高校图书馆的做法,如争取慈善捐赠,专业基金、个人和团体捐款、许可、销售收入等资金来源,我国“双一流”大学图书馆可有选择地加以借鉴与利用,以弥补出版服务经费的不足。

3.3 拓展出版业务类型

图书馆出版包括本校教师和学生、研究机构和各职能部门创作的内容。出版物类型十分丰富,有机构知识库、教材、专著、数据集、校外委托出版物、教师会议论文、电子学位论文、学生会议论文、技术/研究报告、本科生课程论文、荣誉学位论文、机构灰色文献、毕业实习报告、新闻简报、演示报告、案例研究、学术海报等。高校的出版服务应该包含上述所有内容,但是刚开始开展出版服务的时候不可能提供所有出版类型,高校图书馆可以逐步推进,可以采取以点带面的方法,选择几种类型的出版物作为试点,待有了稳定的用户、使用率高、反馈好的时候,积累了出版经验的可行之路[7],然后再开展其他类型的出版服务。

3.4 积极探索共赢的合作模式

“双一流”大学图书馆虽然比普通大学图书馆无论在资源,还是员工素质方面都更具优势,但凭某一图书馆开展出版服务还是困难重重,必须跟外部机构合作。合作可以取长补短,相融互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克服自身的不足,因此,“双一流”大学图书馆应联合目标一致的出版机构,建立合作共赢的模式。如“双一流”大学图书馆可以选择与高校出版社合作,图书馆有着丰富的数字化经验,比较擅长处理馆藏建设的相关问题,而出版社善于处理版权问题;高校图书馆也可根据需要与高校所属同一出版社之间建立合作关系;此外,还可选择与本校档案馆及所在地的各级档案馆合作,共同开发并共享特色资源。通过共赢的合作模式,不但丰富了资源内容,而且提升了内容的多样性与吸引力;为研究人员提供更为丰富的学术资源,简化其研究过程,提升科研效率[3]。

4 结束语

数字出版是传统出版的延伸,是当前资源建设的重要补充,其快速、开放、免费、共享的特点受到图书馆的重视,很多高校图书馆特别是“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开始开展出版服务,但是图书馆的出版服务毕竟刚刚起步,不可能完美无缺。当前,国内高校图书馆出版服务存在思想上对出版服务的认识不到位、出版服务经费来源单一、出版物类型狭窄和对外合作模式多样性不足等问题,致使出版服务功能难以充分发挥、服务效果不理想。为了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出版服务的作用,高校图书馆必须加强宣传推广、多渠道筹集资金、拓展出版业务类型、积极探索共赢的合作模式,促进高校图书馆出版服务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猜你喜欢
双一流一流数字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答数字
数字看G20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