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下构建农村区域经济管理的路径

2024-04-26 10:03刘伟清
中国市场 2024年11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

为重要的国家战略来说,其可以在根本上解决“三农”文体,推动城乡结合的发展进程,然而也为农村区域经济管理工作带来一定问题。基于此,文章结合乡村振兴背景下构建农村区域经济管理路径予以深入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区域经济管理;人才激励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24)011-0000-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4.11.005

1  引言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及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落实的时代背景下,农村区域经济管理的关键价值逐步凸显在大众视野当中,现如今,农村经济条件和主要矛盾均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外部环境与管理制度也发生了一定改革及创新,经济管理工作目标正处于持续优化和调整等时期当中,新时代发展趋势为农村区域经济管理提出更多需求标准,然而农村区域经济管理怎样创建科学适宜的机制体系,促使资金使用效率更高、管理更加科学,推动农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是当前政府部门密切关注和深入探讨的关键问题。

2   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区域经济管理的作用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农业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经济管理是农村发展阶段中不可忽视的关键部分,也是推动农业高效率发展、农民获取最大化经济效益和各项农产业稳定发展的根本方法,其对于农村建设起到一定的促进性作用。乡村振兴战略通常将目光聚焦于农村、农民和农业问题,对于完善和优化强农惠农政策框架体系、加大“三农”投资力度等带来有效作用。与此同时,其在税收、财政等层次上可以构建出合理完善的扶持政策,通过构建现代化、系统化农业生产经营相互配合的体系制度,全面发挥出农业资源优势。在构建生产要素流动机制、推动生产要素顺利流通、提高农村区域经济活力和加快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方面也奠定了稳固基础,乡村振兴战略往往会将“产业兴旺”放于第一位,体现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根本需求。总的来说,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背景下农业农村工作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此背景下,农村区域经济管理工作也需要结合乡村振兴战略需求标准,将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作为切入点,全面提升整体管理效率与质量。

3   农村区域经济管理的困境

3.1   缺少专业技术人才

因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受到一定限制和约束,致使农村的众多青年劳动力资源逐步流向城市地区,再加上农村群体长时间受到传统经济管理理念的负面影响,农村现有劳动力资源无法满足新农村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需求。一方面,农村地区在实际发展阶段中往往会为工业发展领域提供众多生产资源和人力资源,导致农村形成人才流入少、流出量高等情况。人才在农村经济发展趋势下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因此农村地区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培养众多经济管理型和专业技术型人才。现如今,农村地区人才激励制度缺少足够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整体工资待遇相对较低、所享受的政策福利也比较少,这是导致农村专业人才引入难度高等关键原因。因农村区域内的农民群众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科技文化素养有待提升,而且缺少良好的集体意识,直接对农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及区域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带来负面影响。与此同时,农民群众在受到传统思想观念的约束限制下,已经习惯并依赖于安分守己等生活状态,不具备创新思维和意识,获取资金保障的渠道相对较少,导致农村地区产业发展规模始终无法获得全面拓宽,而且村民学习和了解农业发展技能的平台也有一定限度。另一方面,农业作为维持农业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要素,其对农村区域经济管理工作起到不可忽视的价值效用。因农业投入凸显出回报率低、周期长等特点,再加上交通成本、气候条件、环境因素和地理位置的影响,在根本上降低了投资单位的能动性与积极性,致使农业生产技术整体水平无法实现大幅度提升,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经济发展需求[1]。

3.2   产业结构单一化

通常情况下,农民所具备的资源涉及到土地、农业劳动技术,其产业机构一般以农产品销售为核心要素,缺少特色产业的有效支撑及支持。农产品自身附加值相对较低,产业规模无法实现大范围发展和持续化发展。另外,脱离工业化生产标准和集约化种养,缺少协调统一的品质监测手段。所以农村农业产品的具体生产效率相对较低,产业无法实现细致化发展。另外,农村地区产业化发展不到位通常体现在缺少专业种植技术标准和品牌效应的正确认知,导致农业产品结构单一化、资源配置不均衡等情况。除此之外,农村关键劳动力并没有充分掌握和了解农业技术,农村区域彼此间联系不够密切,生产要素在农村各区域范围内的流通性有待提升。农村地区在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等层次上存在十分匮乏等问题,大多数农民群众没有全面了解和认知农业市场信息,进而导致区域发展不均衡等现象的发生。

3.3   农村区域经济不平衡

在城镇化发展阶段中,城乡收入对比愈加明显,城乡差距等问题也展现在大众的视野当中,直接在根本上约束和限制农村跨区域协作发展与互动沟通,其通常表现为以下几方面内容当中。

第一,城市在市场中的占比相对较大、城市需求较大,其对农村市场合理化分割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受到教育、住房和生育等问题的影响下,很多群体无法在城镇环境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导致农村众多劳动力始终依赖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加以生活发展。再加上农村劳动力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较低的限制,其在城市区域中仅可以从事低端劳动事业。因此,与城镇经济相比来看,农村经济落后的根本原因体现为劳动力资源缺少专业化優秀人才作为支撑要素,缺少足够的竞争实力,直接对农村经济跨区域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第二,城乡二元结构特殊性。在市场经济的快速推进趋势下,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朝向城镇方向流动,而且农村资金、农业产品和土地资源也向城镇转移。农民群众在资源优化和配置方面没有形成良好的认知,在农村生产要素流动方面无法离开政府部门的支持与帮助。所以,农民在资源配置方面缺少足够的能动性及积极性,在农产品产业化和生产集约化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支持。

第三,城乡二元结构存在显著性差异问题,城乡分离所运用的产业化方法手段在根本上限制了农村经济跨区域合作,结合当前农村产业发展现状不难看出,农村产业与城镇产业缺少足够的竞争实力,农村现有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配置不科学、产业发展处于滞后状态,致使农村生产规模及发展水平有待提升。另外,再加上农村地区所了解和掌握的社会资源少之又少,在交通、气候、技术、市场需求量、文化水准等方面远低于城镇地区。

4   鄉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区域经济管理的具体路径

4.1  全面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农业经济是农村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旅游业、服务业和加工制造业在农村经济体系中也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所以,农村区域经济管理不但要将纵向角度为切入点,在根本上保证农村产业趋向于特色化、专业化方向发展,还需要在横向层次上加以切入,以此来推动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进一步结合,全面解决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化及生态资源匮乏等问题。

首先,政府部门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对农村区域产品结构、产品特色、产品营销系统等信息加以了解,明确农业生产、旅游服务业与加工制造业彼此间的衔接要素,在根本上加快农业生产营销的周转效果,促使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可以有效衔接。

其次,构建出科学合理的农村产业生产规范,将绿色生态生产理念落实到经济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一般情况下,农村区域范围内的产业凸显出健康化、无毒化、绿色化等优势特点,旅游资源也呈现出原生态、和谐且自然等特征,这不但是农村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特色,也是吸引众多游客的主要因素。农村产业如果不具备独特化的地域风格,其所具备的竞争力便会不断降低。所以,在农村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深入推进阶段中,政府部门、企业单位和个体需要协同构建出科学适宜、规范良好的生产标准体系,对农产品的具体生产、加工和营销流程予以全面监督与管理,将农产品的原味、土味和特色保留于区域范围内,进而构造出广大人民群众高度认可的农产品品牌[2]。

最后,在调整及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期间应将地区民俗文化、自然文化和历史文化充分纳入考虑范围内。通常情况下,文化要素可以在根本上提高产品知名度、影响力和附加值,进而为产品贴上个性化、专一化标签,促使普通消费产品转变为地方特产。在此期间,要求政府部门在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期间重点关注农村文化保护、农村技艺传承、生态资源开发等工作,促使农村原有的特色文化、自然文化和历史文化可以在农产品的支持下传播至其他地区,全面提高农村整体知名度和影响效果,在根本上反哺农村加工制造业和旅游服务业,加强农村产业机构的完善程度和系统性。

4.2   创建现代化农村产业体系

当前,现代化农村产业体系凸显出产销一体化、管理现代化、生产科技化和产业链完整化等优势特点。现代化、科学化的农村产业体系可以为农业各个关键环节提供优质化服务,进而更改传统各环节流程复杂繁琐及时效性偏低等弊端问题,在根本上推动农村核心产业朝着系统化、专业化方向稳步迈进。

4.2.1 发挥政府引领性作用

在农村区域经济管理阶段中,政府部门需要对农村产业结构、分布状况和基本效益展开进一步了解和认知,进而梳理和掌握农村区域各大产业所具有的的发展优势、弊端问题和影响要素,精准定位农村产业的优劣势格局,明确农村区域产业发展需要持续改进和完善的方向及值得大规模推广的实践经验[3]。

4.2.2  积极组织农村区域龙头企业

从整体目光来看,产业联盟需要不断为个体作坊、农民群众和中小型企业单位宣传现代化农业生产和区域经济管理理念,通过开展多样化培训指导和帮扶教学活动,促使个体户、小企业熟练掌握和了解现代化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为其提供更多良好的就业岗位及外包业务,并为其提供资金方面、管理方面、业务方面和技术方面的大力支持,将其渗透于农村产业生产链当中,保证农村区域范围内农村产业的生产、加工及营销环节责任落实明确、分工明确,以此来实现协同发展。在打造现代化农村产业体系阶段中,政府部门需要全面发挥出自身的组织协调作用,在网络建设、产业调研、招商引资、助农带货等方面作为关键切入点,积极为乡村发展提供更多的发展建议和政策支持,以此来做好统筹兼顾和顶层设计工作。品牌龙头企业与农村合作社需要全面展现出自身的风范作用,在经验分析、技术帮扶、业务衔接和市场拓宽等项目当中不断帮助农业生产中小企业及个体户解决销售渠道少、生产分割低效和农业生产岗位不对称等弊端问题,促使农村个体生产单位与企业单位形成协调统一的合力,全面配合政府部门与龙头企业构造现代化农村产业体系。

4.2.3   发挥政府协调组织作用

对于农村区域产业发展环节中存在的各类问题而言,政府部门西药充分发挥出自身所具备的协调组织作用,促使各大产业主体彼此间实现优势互补、相互扶持。比如对于某地区农村产业发展缺少合力及各自为政等情况来说,政府部门需要在充分掌握地区发展特点和尊重因势利导原则的前提下,协同农村合作社、企业单位、农村组织和个体户加快农村产业发展的规模化、现代化转型。

4.3   完善农村技术人才培养机制

4.3.1大力引入专业人才

结合乡村振兴示范区、产业项目模范带头区等,积极结合上述类型区域内的人才培养实践经验,充分考虑乡村发展趋势,不断探索出符合农村地区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引入更多高素质、高质量并具有丰富化管理经验的优秀人才,坚持“引才、引智、引项目”三管齐下。

4.3.2搭建发展平台

相关政府部门需要结合农村特色产业发展趋势,在充分掌握特色产业对人才需求的前提条件下,构建出符合产业发展特点的人才培养规划及方案,由政府起到带头作用,促使教育机构与企业单位形成良好的协作关系,进而开展人才输送、人才培养、项目对接等工作,通过构造出完善化、合理化的农业人才发展平台,促使人才资源逐步靠拢及聚焦于产业方向,积极运用乡村资源创建出符合乡村特色的产业品牌[4]。

4.3.3  构建差异化人才培养模式

从整体视角来看,乡村所具备人才资源的学习水平、接受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性,所以在创建人才培养机制阶段中需要充分考虑诸多外界因素和条件,培训内容及模式应全面符合农村实用人才的基本要求标准。在此情况下,农村实用人才资源的培训指导模式不可过于重视理论指导,需要与现实生活加以贴合。培训内容应凸显出实用性、針对性等基本特点,全面了解农村优秀人才的擅长之处和发展需求,只有通过此种措施方法方可提升农村地区的人才技术水平、创新意识,并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与应用率。另外,相关政府可以与当地教育机构、农业职业院校签订长期合作协议,构建出完善化、科学化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技术培训基地等,在农村组织、合作社和村委会的支持与保障下展开推广宣传工作,通过培训项目良好合作工作,实施“农户+公司”或“订单培训”等类型的办学体系。除此之外,农业培训需要将理论知识学习及实践加以结合,进而将专业农业技能和市场经济知识传授给学员群体,进一步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技术能力和经营水准。

4.4   拓宽社会融资渠道

一般情况下,生产要素的流通性往往与经济发展活跃性特点息息相关,想要在根本上加快农村区域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是便是畅通农村生产流通渠道。然而生产那要素流通渠道在农村区域范围内具有一定局限性,特别是在国家化分工更加细致化、产业结构趋向于优化调整方向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农村区域经济需要在第一时间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创建出科学适宜且满足生产要素流通特点的经济体系。另外,政府部门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引导农业产业在各大区域范围内实现深化改革及优化配置,促使地区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及协同发展,在根本上稳固农村产业在市场环境中的一席之地。农村区域经济稳定发展的影响因素通常凸显为技术水平低、高素质人才匮乏及保障资金不足等方面,所以在政策创建和实施阶段中,政府部门需要将农村地区生产要素流通特点充分纳入考虑范围内,创建完善合理的生产要素流通机制,以此来确保生产要素的流通性,进而为农村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可靠、良好的平台[5]。一般情况下,广大农民群众在土地资源利用方面展现出利用率较低等问题,并没有对特色农业产品的市场需求形成正确良好的认知,也没有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展开产业科学配置。为了在根本上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政府部门需要充分掌握和了解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和龙头展业,根据地区特点和发展规律将目光和注意力聚焦于特色产业层次上,通过优化产业布局来加快农村产业的顺利转型。

一方面,政府部门需要对农村现有资源加以整合,积极培育出更多富有代表性的区域农业优势产品,结合农村经济发展特点构建出与之匹配的农村产业管理模式,促使农村区域经济朝向规模化、现代化方向稳步迈进,进而构造出完整化农产品链条,通过城镇发展推动乡村一体化发展。另一方面,深入优化和完善农村经济发展制度体系,拓宽社会融资涉及范围,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事业的重视力度和投资力度[6]。从整体目光来看,农村经济管理单位可以与当地发展迅速的企业单位构建出长期性协作关系,以此来发挥出政府与企业的经济带动性作用,在根本上巩固和强化农村经济基础。另外,还需要对农业人才培养机构体系予以全面完善和优化,为推动农村生产建设的稳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4.5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从整体视角来看,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正确指引下,农村地区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构建完善科学的产业发展政策,对强农惠农政策框架体系展开进一步优化与改进。在农村经济持续发展阶段中,农村就地城镇化现象体现在大众的视野当中,政府部门需要根据农村地区具体情况及时发挥出自身治理、指导等方面的价值效用,精准定位农村土地的各项规章制度,对农业生产投入机制、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等实施全面优化。在资金投入方面来看,需要不断加强专项资金管理机制,保证农业产业发展资金投入的可靠性、稳定性。在农业经营指导层次上加以分析,政府部门需要将有关农业生产经营的社会保障政策落实到具体环节当中,以此来降低农业产业经营风险和其他隐患问题,充分发挥出政府部门的引导性作用,加大对农村产业发展的宣传及推广六,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创业扶持政策和就业指引政策,不断鼓励更多大学生和技术人员返乡创业或投身于农业事业当中,为农村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保障[7]。

5   结论

综上所述,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趋势下,农村区域经济管理需要以产业兴旺、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等发展要求为主,在优化农业发展结构、引入优秀人才、创建发展体系等方面入手,实现经济管理体系、模式和理念方面的进一步完善,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及农村区域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更多保障与支持。

参考文献:

[1]刘如江.农业经济管理助力农村经济发展的措施探讨[J].山西农经,2023(4):131-133.

[2]庄丽娜.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价值分析[J].山西农经,2023(4):134-136.

[3]石欢.乡村振兴背景下构建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探讨[J].山西农经,2022(17):67-69.

[4]张义来.试述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J].商讯,2022(7):175-178.

[5]王蕊.基于农村经济管理机制健全的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研究[J].中国市场,2021(36):53-54.

[6]赵英潮.加强农村经济管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途径探析[J].山西农经,2021(10):71-72.

[7]方艳.乡村振兴战略下广东省农村物流发展策略研究——基于区域农村物流发展水平评价[J].经济论坛,2021(7):113-121.

[作者简介]刘伟清(1991—),男,汉族,福建福州人,执行客户经理、中级经济师,硕士研究生(公共管理硕士),研究方向:农村经济管理、区域经济。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安徽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探析
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从业素质提升研究
乡村振兴:从衰落走向复兴的战略选择
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思维
基层党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思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