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包袱”:解读亲子关系中的情感勒索

2024-04-27 15:41喻承甫
教育家 2024年11期
关键词:勒索完整性威胁

喻承甫

“再不听话,就不爱你了”“你这样对得起爸妈的辛苦培养吗”“爸妈这样做都是为了你好”……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父母采用上述言语与孩子互动,频频导致亲子冲突。实际上,以爱之名的表达,实则是粗暴的教养行为,是对孩子的情感勒索。这会给孩子带来“爱的包袱”,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

明确情感勒索的内涵

情感勒索,心理学也称之为情感虐待、心理控制等,是指一方通过威胁、恐吓等手段,迫使另一方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情感勒索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在亲子之间更为普遍。对于“勒索”一词,人们可能存在一些主观上的误解,认为一定是父母在逼迫孩子,或是传说中的“直升机父母”。事实上,父母情感勒索并不局限于“逼迫”,具体表现为父母或其他家人利用情感上的需求和依赖,通过施加压力、威胁或情感上的控制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父母情感上孤立、责备、威胁或否定孩子,会让孩子内心产生挣扎和迷茫,甚至导致孩子在家庭关系中产生无法摆脱的心理困扰和焦虑不安。情感勒索常常以更隐蔽的“爱的语言”来伪装,以致很多任劳任怨、忘我奉献的家长并不自知在对待孩子时存在“情感勒索”的行为。

了解父母对子女情感勒索的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父母对子女提出要求。

在情绪勒索的场景中,勒索者首先提出要求,然后把这些要求粉饰成被勒索者应尽的责任。尽管情感勒索者可能出于好意,但这并不能改变他们的要求实质上是一种控制和命令。在亲子关系中,缺乏耐心的父母为了快速达到管教孩子的目的,往往简单粗暴地、强硬地向孩子提出要求,不给或很少给孩子商量的余地。

第二阶段:子女想要抗拒。

当孩子面对父母的不合理、过分要求时,他们开始产生抗拒情绪或行为。然而,低龄儿童大多不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想法。为了避免和父母产生强烈的正面冲突,他们往往只能采用回避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这种方式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

第三阶段:父母向子女施压。

当察觉到孩子出现反抗情绪时,为了尽快使孩子听从自己的要求,父母常常会采用一系列施压手段。除了使用言语上的抱怨和打压,例如“你这样做对得起我辛苦工作吗”等,家长还可能通过情绪威胁来促使孩子顺从。在这种施压的过程中,孩子逐渐会产生负罪感、焦虑感或恐惧感,进而走向屈服。

第四阶段:父母威胁子女。

父母为达目的,往往通过停止给予爱和关心或表达情感上的否定等方式,进一步威胁孩子。他们可能暗示或明确表示,如果孩子不按照他们的期望行动,就会不再爱他们或惩罚他们。

第五阶段:子女屈服或顺从。

学生时代的子女在经济上、情感上等依赖于父母,他们与父母的对话沟通并不平等,使得他们害怕被父母威胁、惩罚和疏远。此外,孩子调节情绪情感的能力不足,父母诱发子女不良情绪时,子女要么选择屈服,要么选择情绪爆发,甚至离家出走,而后者常會导致父母更加严厉的惩罚。至此,抵抗失败,父母对子女的情感勒索以子女屈服或顺从结束。值得注意的是,父母对子女的情感勒索也可能以孩子自伤自杀等反抗行为而结束。

第六阶段:开启新一轮情感勒索。

面对父母的情感勒索,若孩子被迫选择退缩、妥协来应对,那么,下一次冲突到来时,新一轮情感勒索就会开启,亲子双方会再次陷入情感勒索的恶性循环。

认清父母情感勒索的危害

父母的关爱与陪伴,给予孩子无限力量和底气,是孩子成长不可或缺的支撑。然而,父母对孩子的情感勒索,则是“绑架人的爱”“爱的包袱”,会严重破坏亲子关系,损害孩子的自我完整性,对孩子的身心和行为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

危害一:破坏亲子关系。

父母情感勒索使父母快速达到了目的,但极大地破坏了亲子关系。对孩子实施情感勒索的家庭,可能表面看起来十分和睦,实际是以子女被迫妥协、受到心理控制作为代价的。被情感勒索的孩子在亲子关系中感受不到安全感,他们会对父母保持警惕,时刻小心翼翼地与父母相处,难以真正放松地与父母沟通、谈心,不敢也不愿在父母面前表现真正的自己。他们总是怀疑父母对自己的关心,防备着父母“别有所图”。长此以往,亲子关系渐行渐远。

危害二:妨碍子女的自我完整性。

情感勒索会严重妨碍子女自我完整性的发展。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自我完整性影响着个体的认知、情感、行为和决策。父母对子女情感勒索会使子女自我概念不清晰,自我认识模糊,从而导致他们丧失自主性和独立性。具体而言,为了迎合家长的意愿,孩子有时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兴趣和活动,甚至牺牲与朋友的交往,从而失去很多成长机会。孩子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经历来应对父母情感勒索所带来的生理和心理不适,这些都会妨碍孩子自我完整性的发展。

危害三:损害子女心理健康和脑发育。

大量关于青少年发展的研究表明,长期处于情感勒索或心理控制状态的青少年,其心理健康、脑发育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易发展出消极人格、退缩行为以及焦虑、抑郁、无助、绝望等消极情绪,使得孩子在没有处理情绪的情况下被迫做出妥协,带着情绪完成父母下达的命令。情感勒索孩子的父母往往不能调节自己的情绪,也无法给孩子提供合适的情绪调节方法。值得注意的是,若父母对孩子的情感虐待程度严重,持续时间过长,会导致孩子出现述情障碍、焦虑症、抑郁症等。 此外,父母对子女情感勒索也会对青少年的神经生理系统造成损害。情感勒索大都是反复发生的,这种慢性长期压力会影响青少年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功能,使皮质醇水平出现异常,造成人体功能紊乱。

危害四:增加子女风险行为。

情感勒索可能会增加子女离家出走、自残、自杀等风险行为,特别是处于“叛逆期”的青少年。子女通过观察和体验,可能习得父母的行为方式,在日常生活中也采用情感勒索方式来与他人相处。这使得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容易被同伴拒绝、排斥,而儿童青少年时期特别重视友谊,产生挫败感的他们容易主动结交不良同伴。研究表明,不良同伴群体聚集,在短时间内会快速地放大儿童青少年的行为问题。

爱是盔甲,亦是软肋。对于孩子来说,情感勒索就像一个“爱的包袱”压于心头。它不仅会伤害孩子的心理健康,更会让家庭的和谐陷入泥潭。我们只有弄清楚情感勒索的来龙去脉,认识到情感勒索的危害性,才能真正学会如何避免和摆脱情感勒索,从而正视真实的自我,建立起健康和谐的亲子关系。

猜你喜欢
勒索完整性威胁
稠油热采水泥环完整性研究
情绪勒索:警惕以爱之名的伤害
遭遇勒索
人类的威胁
勒索
获奖产品介绍:对勒索病毒说不
——美创科技“诺亚”防勒索系统向勒索病毒“宣战”
受到威胁的生命
面对孩子的“威胁”,我们要会说“不”
莫断音动听 且惜意传情——论音乐作品“完整性欣赏”的意义
精子DNA完整性损伤的发生机制及诊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