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式创生:基于问题的班本课程探究

2024-04-27 15:41邹雅义
教育家 2024年11期
关键词:班本研讨经验

邹雅义

在幼儿园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提高教师课程创生力是学前教育改革道路上的新方向。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艺实幼儿园以班本课程为抓手,在“问题线式研讨—问题网式建构—问题链式拓展—问题组式推进—问题单式评价”的“五式创生”模式中实践、反思与优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助推班本课程生长。

问题线式研讨:提升班本课程价值的认知力。提升认知力的关键是教师基于课程意识为幼儿发展作出适宜的判断。我们立足幼儿的真问题、真需要,运用“三线并进”的研讨模式,以理念引领实践。第一,核心线研讨:“研课程,理脉络”,达成共识。我们从幼儿的兴趣与发展出发,聚焦“辨识有价值的问题”“盘活有价值的资源”等研讨点,梳理研讨支架,确定课程方向。第二,突破线研讨:“寻内容,定活动”,助力成长。问题既是课程脉络建构的支点,又是幼儿经验建构的抓手。我们带着问题分析教育价值以及教育目标,逐步建构经验。第三,开拓线研讨:“研策略,践行动”,落地生根。我们的研讨重点在于:连接核心经验,发现幼儿的生长点,在引导、助推、留白中思考并不断调试路径,以促进幼儿有效经验发展。

问题网式建构:提升班本课程主题的选择力。选择力的核心要素是教师对于课程主题的关注意识以及计划具体课程活动的能力。我们从丰富的主题中找到有价值的生成点,并将其设计成有意义的活动。

其一,层级网建构:递进经验,建构课程主题。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需求来架构课程主题,使之呈现出递进性、立体性。比如,小班幼儿对新年的认识是对“玩的认知”,中班幼儿则是想知道“为什么要过新年”等。

其二,线索网建构:融合领域,建构课程主题。课程主题的建构应打破各领域之间的壁垒,将多个领域的知识点相互渗透、有机融入一个大主题。各班教师可以通过调查表、谈话等形式,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和问题,通过建构主题线索寻找主题活动的行径路线,为幼儿提供完整的经验。

其三,脉络网建构:情境脉络,建构课程主题。情境脈络指教师采用脉络曲线的方式,将幼儿的节点性问题串联起来,形成相互联系的情境组合。比如“与米有约”主题课程中,我们从“米从哪里来”“米有哪些种类”“节约粮食一起行动”三个层次推进课程的发展,使幼儿获得连续的主题经验。

问题链式拓展:提升班本课程资源的聚合力。其一,动态链生成:盘活周边,聚合课程资源。我们盘点园所2公里内与幼儿生活相关的资源,通过调查访谈、现场观察、交流对话等方式,预设可能的学习活动和发展价值,建构立体、动态式的资源地图。其二,关系链拓展:挖掘内容,聚合课程资源。我们在前期预设小、中、大班主题课程,罗列资源,使其成为幼儿课程生发的纽带、自主学习的支架,支持幼儿通过自主探索主动建构经验。其三,网络链梳理:构建体系,聚合课程资源。教师可以盘点社区资源、文化资源,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开放共享资源,实施社会化的幼儿教育。

问题组式推进:提升班本课程实施的组织力。课程实施与组织的过程是教师的课程设想真正转化为实践的过程。其核心是教师关注儿童视角,探寻课程实施的适宜方式,并在有问题时主动寻求各种途径或资源来支持课程,最终高质量地完成课程。

其一,目标推进:聚焦问题,连接核心经验。教师将幼儿感兴趣的问题归类梳理,预判问题背后的课程价值、制定课程目标,提炼出值得探究的“问题线”,从而将课程引入深层的动态共生。

其二,实施推进:聚焦问题,探究多元互动。结合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及合作学习,我们遵循“沿问题—探问题—解问题”的思路,帮助幼儿建构认知或经验。例如,在“认识冬瓜”课程中,幼儿提出“冬瓜有多重”“怎么才能种冬瓜”等问题,教师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让幼儿在“够一够”中获得多元的体验和认知。

问题单式评价:提升班本课程效果的评价力。评价力以教师的反思性成长和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为目的。基于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实践、评价、反思等,我们不断提升教师设计、评价课程的专业能力。比如运用“跟踪评价单”,记录幼儿的发展轨迹,评价课程的实施情况。

猜你喜欢
班本研讨经验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班本课程的实施
浅谈幼儿园班本课程的组织与实施
浅谈幼儿园班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研讨式教学中的研讨题设计
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