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党建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2024-04-28 12:10姚旭东
甘肃教育 2024年6期
关键词:党建引领理想信念校园文化

姚旭东

【摘要】学校党建工作引领着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与校园文化在互动交融中发展,校园文化建设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发挥党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政治引领、组织骨干、示范帶头、服务协调等作用,不断创新,融入思想引领重塑现有经典活动,将思想引领贯穿到全新品牌活动的打造之中,让党建点亮信仰明灯、点亮课堂航标、点亮职业希望。

【关键词】党建引领;校园文化;理想信念;品牌活动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4)06—0015—04

学校党建工作引领着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中职学校如何准确把握新时代党建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探索党建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融合、同频共振的路径,掌握育人的规律和特质,能为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开拓新的发展思路。

一、以党建引领新时代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1.党建能指引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正确的政治方向。如今“互联网+”无处不在,认识来源日益多样化,各种正面负面思潮充斥其中。中职学生年龄大多在16至18周岁,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判断能力和约束能力整体都比较弱,个人思想处于摇摆时期,学生“三观”处在逐步形成并定型的关键时期,是人才培养的基础阶段,这个阶段的政治思想教育极其重要。思想政治素养的发展影响着青年学生的政治立场、意识形态、思想观点、道德素质及科学文化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只有党建引领,才能指引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进而提升学校党组织实践育人工作的成效。

2.党建能凝聚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想内涵。学校党建与校园文化在互动交融中发展,校园文化建设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是学校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学校的立校之本、发展之魂。我们应以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为纽带,建立健全规范的制度保障,细化评比细则,积极联动,共同开展党建引领活动高质量开展。积极营造党建引领下的学校环境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以优化美化校园环境为重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3.党建能开拓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思路。中职学校做好党建工作,不仅需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也应为校园文化建设在政治、组织、模范、服务、活动等方面提供好的发展思路。思想引领离不开活动载体的不断创新,融入思想引领重塑现有经典活动,立足于服务学生,将思想引领贯穿到全新品牌活动的打造之中,让党建活跃在课堂中、活跃在学生宿舍、活跃在公共卫生区、活跃在校外实训基地、活跃在网络平台,服务学生学业成长,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痛点,找准学生学习需求点,助力学生专业学习。

二、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1.理论学习不够深入,引领思想“深度”仍需加强。中职院校由于受到相关因素的影响,在党建和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一般都比较弱,多数学校对思想理论的认知和学习不足,常常仅以专业建设为第一要务,因而在实践服务学生的过程中,很难引领学生深入领会新时代的重要思想。对处在信息多元化时代的中职学生来说,缺乏坚定的理想信念,容易导致他们形成错误的“三观”,行为失范。一些中职学校在各项活动的创建、设计与开展中虽然着重强调了理论学习的重要性,但有时未能真正做到“学深”“学透”理论,使得部分学生在参与活动实践中“深度”不够,难以悟透、悟深思想理论,从而在实践中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

2.缺乏制度保障机制,引领育人“功能”仍需完善。当前,大多数中职学校注重学校专业建设和硬件设施的建设,没有健全、完善相应的管理保障制度,引领实践育人的功能不够完善。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存在着重活动轻服务、组织影响不够深入等问题。忽视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精神传承问题,未积极探索有效路径与内在规律,没有着力丰富内容供给,更没有建立起相对应的考核评估机制,在引领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过程中效果不明显,所以难以实现新时代以党建育人、以文化育人的功能。

3.受众群体覆盖有限,引领辐射“力度”仍需提升。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而言,每天文化课、专业课的学习略显枯燥、单一。由于传统校园文化阵地的设计内容和样式过于陈旧,活动对学生思想引领的程度不高,导致思想引领工作实际上产生实效的范围并不大,且与自身不能紧密关联,故而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再加上参与活动的学生人数有限,未能充分考虑到思想引领活动普及性的问题,使得一些品牌活动开展后虽然反响不错,但活动辐射面依然比较窄、受众度比较低,活动力度仍需加强和提升。

4.活动样态略显单一,引领形式“广度”仍需拓展。中职学校校园文化活动中,传统品牌活动的创新力相对比较弱,且部分活动形式多样性不够,形式上较多注重活动的影响力与受众度,而缺乏吸引力和兴趣点。学生在参与活动期间,由于载体单一枯燥,缺乏内涵建设和创新活力,活动引领形式的广度不够,对学校人文底蕴与办学精神的传承方面的内容活动设计不多,使得教育实践活动的吸引力、感染力等不能真正深入人心、形成实效,校园文化活动在“有意义”的同时不能兼顾“有意思”。

三、党建引领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路径的探索

1.发挥党建政治引领作用,保证校园文化建设方向。坚持党建引领,决定着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和高度。新时代赋予新的机遇,中职学校党建工作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正确的政治方向。把握好中职学校管理、教学等事业发展的方向,在理论学习中提高政治站位,常态学习和加深思想理解相结合,把提高师生的政治觉悟、理论水平和校园文化建设功能的认知度与学校的发展和特色育人品牌有机结合,从根本上推动校园文化体系的培育和建设。在创新学习教育活动形式上,甘肃省广播电视学校利用每周一国旗下讲话的“黄金时间”,与主题教育等学习活动相结合,立足教书育人,找准实践育人的“点”,实施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要内容,共读《论党的青年工作》《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等著作,坚定师生理想信念,与校园文化建设同频共振,培育学生高尚品格,肩负时代使命担当。又通过新生入学教育和专业教育上好开学第一课,生动诠释学校要求与要完成的任务。开展学业咨询、就业指导等服务,加强学生在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意识等方面的引导和培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良好学风,探索好的发展思路,形成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学风,让党建点亮信仰明灯、点亮课堂航标、点亮专业方向、点亮职业希望、点亮人生梦想。

2.发挥党建组织骨干作用,扎牢实践育人组织根基。中职学校在构建特色校园文化的过程中,要积极发挥各级党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自我探索、制度革新,逐步形成多級联动的党建育人工作格局和贯通式协作机制。校团委、学生会在学校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引领学生增强志愿精神和服务意识,精心打造党团联动系列活动,健全团组织骨干联系服务同学制度,更好地履行服务学生的职能,努力引导广大学生最广泛、最紧密地凝聚在团组织、党组织的周围。如临泽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立足当地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以创新党日活动形式为抓手,按照“学习+实践+分享”的活动思路,积极开展“寻访红色记忆传承红色精神”“青年红色筑梦行动”等主题教育活动,发挥实践育人的品牌效应,力求帮助广大学生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扎牢育人根基、厚植家国情怀。围绕党、团建设工作的重点、难点,把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渗透到德育活动中,并开设党史主题微党课,开展党史知识竞答活动,制作《传承红色精神》《血的教训与嘱托》《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等原创微党课,夯基固本,筑牢思想引领基石,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实践育人的品牌效应,进一步增强党、团联动机制,顺应政治思想育人的新环境,推动基层组织建设开创新局面。

3.发挥党建思想引领作用,强化师生的凝聚力战斗力。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要内容,坚定理想信念,培育学生高尚品格,肩负时代使命担当。在思想政治引领、学生成长成才服务中发挥作用,做到哪里有学生哪里就有党组织,充分发挥团学组织、学生骨干的先锋模范作用。如天津第一商业学校在日常教学中结合中职学校的专业特点,深入开展德育,全面贯彻思政课文化育人特色及服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日常活动中创新思想引领形式,聚焦党史国情,驻足重大历史节点,紧扣时代脉搏,以党日活动为抓手,创造性地融入思想引领,针对原有经典活动不能切实产生“培根铸魂”实效的痼疾,围绕勠力同心、欣欣向荣、薪火相传等主题,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这也是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有力支撑[1]。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爱国主义思想渗透在活动的筹谋策划之中,推出“我和我的祖国”“学党史知党情感党恩”等具有时代特色的专题活动,将党史元素融入日常活动,及时传达党的声音和主张,引导学生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党和人民的共同奋斗之中,感受革命的艰辛与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让党建思想引领与校园文化建设同频共振,协同发力,增强师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4.发挥党建服务协调作用,打造校园文化品牌活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设计符合青少年认知特点的教育活动,建设富有特色的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基地,引导他们从小在心里树立红色理想。”[2]如,兰州现代学院中专部,在党组织的指引下,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工作要求,充分发挥主题活动的育人作用,在日常活动中推陈出新,以接地气、贴近学生年龄特征、寓教于乐活动为载体,创新思想引领形式。根据专业特点,精选重要时间节点,举办“青年·责任·梦想”、非遗展演、营销策划、社会危机模拟解决、模拟城市难题破解等主题实践活动,打造“融创”课程体系,鼓励校内各学科探索构建融入创新元素的跨学科课程,主题综合实践课程和学校特色校本课程相结合,着力提升工作水平、师生文化素养,引导学生对学习型活动的需求,在校内推广,最终实现“一育”融“多育”“一育”促“多育”。通过开展“传承好家风、弘扬好家教、经营好家庭”“一封家书”“高雅艺术进校园”“雅言经典诵读”等一批学生喜闻乐见、接地气的主题活动、特色活动服务学生,丰富党建活动内容,增强活动教育参与度和实效性。通过拓宽各专业学科竞赛“覆盖”面,为学生提供展示创新、创意、技能、知识的舞台,在开好主题班会的同时,开展专业学习座谈、学术报告和人文素质等系列讲座活动,搭建学术大师面对面交流平台,通过大师“讲”,拓宽广大中职学生的“知识”需求面,切实服务学生,点亮学生的成长道路,引导学生感受使命担当,力图在“有意义”的同时做到“有意思”。围绕以上一批接地气的主题活动,及时传达党的声音和主张,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引导学生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党和人民的共同奋斗之中。

新时代以来,校园文化建设愈发关键,校园文化建设的地位也日益凸显。中职学校要着力发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凝心铸魂的作用[3],党建引领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传承与创新,以文化育人,为促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文吉昌,薄海.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论述的逻辑理路[J].理论导刊,2022(10):04-10,40.

[2]习近平.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N].人民日报,2021-06-27(01).

[3]张番红.办好思政课、铸魂育新人——甘肃省高校创新实施思政教育综述[J].甘肃教育,2022(11):06-09.

(本文系2023年度甘肃省教育领域党的建设研究重点课题“学校党建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的研究成果)

编辑:陈静

猜你喜欢
党建引领理想信念校园文化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共治的探索与实践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豫园街道党建引领下非公企业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探索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