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食品产业“点面融合”培养应用型人才实践

2024-04-29 10:21肖功年潘虹罗自生龚金炎
中国食品 2024年8期
关键词:工业协会产教浙江省

肖功年 潘虹 罗自生 龚金炎

深化产教融合是国家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人才引领发展、产业创新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举措,促进产教协同育人则是落实产教融合战略的必然要求。浙江科技大学是教育部应用型高校联盟盟主单位,也是教育部确定的中德合作培养高等应用型人才试点院校、教育部首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入选学校和“国家‘十三五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建设高校,还是浙江省数字化制造产教融合联盟牵头单位,应用型特色鲜明。近年来,浙江科技大学协同育人效果显著,探索了协同育人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尤其是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提出了实学实效“三实”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在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乃至浙江科技大学的人才培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获得了2014年度浙江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更成为浙江省一流建设专业,并通过了国家工程专业认证现场考察,基础实力雄厚。

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可以有效解决高校服务地方的定位问题,而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参与方至关重要。二十多年的实践表明,产教融合育人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目前基本上是与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协同育人,存在面窄、适用性不强等难题。浙江科技大学结合多年来与浙江省食品工业协会合作的基础,探索由点及面,利用协会拥有2000多家食品企业会员的优势,深入合作实施协同育人工作,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搭建协同育人平台

浙江省食品工业协会以服务和扶持浙江省食品企业发展为己任,成立于1982年,目前拥有2000多家会员企业。40多年来,浙江省食品工业协会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较好地履行被赋予的各种职能,圆满地完成了各历史阶段的使命和任务,为浙江省食品工业高质量健康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为企业对接提供需求、高校学生就业、推进食品工业技术改造等提供了有力支持,掌握着企业需求的第一手资料。浙江科技大学是典型的应用型高校,立地特色显著,双方在食品营养师、食品体系与标准培训、食品企业良好作业规范审查、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乳制品产业规划、食品企业CCP控制、食品标准解读与对标等领域合作紧密,在学生培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育人合作平台越来越成熟、完善。

1.协会及时提供食品企业人才需求。十多年来,浙江省食品工业协会定期向各企业开展人才需求调研,收集相关人资信息后积极与浙江科技大学联系,促进本科毕业生高质量就业。针对企业需求,浙江省食品工业协会积极开展各类操作技术培训,有针对性地提高相关就业人才的职业技能,做企业与高校的就业“红娘”。同时,组织会员企业走进校园开设专场招聘会,并在与企业的对接过程中不断推介浙江科技大学应用型人才的特点、特色。

2.协会积极参与人才培养计划修订。为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做好顶层设计,在制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时,浙江科技大学积极征集协会领导对培养计划的意见和建议,做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的放矢。

3.协会助力校企开展科研联攻。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也离不开科学研究。浙江省食品工业协会经常组织浙江科技大学的教师与企业进行深入对接,促进企业科技进步,为人才培养注入新的源泉。同时,牵线浙江科技大学与杭州贝因美、浙江一鸣食品等行业龙头企业建立联合研究所,为人才培养、产教融合建立长效机制。

4.党建引领指导育人平台建设。为了进一步升华合作,浙江科技大学党委与浙江省食品工业协会共建党建联盟,围绕党建和产学研合作的实际需求,切实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双方签订了“中共浙江科技学院生化学院党委-中共浙江省食品工业协会功能型支部委员会‘党建联盟共建协议”,在党课互授、支部互联、人员互访等方面开展结对联建工作。

二、探索协同育人举措

1.深化教育链,培育高素质技能人才。坚持党建引领,浙江科技大学与浙江省食品工业协会开展协同育人,坚持以人为本、能力为重、质量为要、守正创新,建立健全多形式衔接、多通道成长、可持续发展的梯度应用型教育和培训体系,组织食品安全课程体系、食品产业发展、食品标准解读、食品法规解读、实验室“你点我检”检验技术等培训,开展科技竞赛,推动产教协调发展、相互融通,让不同禀赋和需要的学生能够多次选择、多样化成才。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产学合作,延伸教育链、服务产业链、支撑供应链、打造人才链、提升价值链,推动形成同食品市场需求相适应、同食品产业结构相匹配的教育结构。

2.深化人才需求链,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浙江科技大学与浙江省食品工业协会合作,采取分流培养的人才培养新战略,确立“一专多能”的人才培养新规格。高素质应用型食品加工人才不仅要理论素养高,在实际能力的要求上还要区别于各个方向型人才,除食品专业外至少还要再学一门专业课程,其中有一项为主、其余为辅,强调“一专多能”。以食品工艺学课程为例,学生不仅学习了大部分食品工艺,还加学了乳制品工艺学课程、肉制品工艺学课程。在保证所有学生掌握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学生各方面的差异进行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理论素质,加强学生的专业训练,将共性培养与个性发展更好地结合起来。

3.深化就业链,推进食品专业人才高质量就业。结合浙江省食品工业协会平台,浙江科技大学努力解决食品企业的供需矛盾,突出就业优先导向,解决招工难与就业难“两难”并存的难题。与政府一起制定重大政策时同步评估对就业的影响,在食品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就业扩容提质。根据形势变化及时调整完善培训措施,比如,加强粽子加工质量管理、预制菜加工质量管理、奶制品质量管理等单项培训,积极争取政府部门对岗位需求和培训的支持力度,推动食品专业的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

4.深化创新链,推进食品产业科技进步。食品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吸引创新的应用型人才加入。以浙江省食品工业协会为纽带,促进食品专业师资与企业進行产学研合作,让更多企业参与学校的育人工作,促进食品行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打造良好的创新环境,进一步强化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机制,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与研发资金投入的主体作用,促进产学研融通创新。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畅通创新链,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一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不断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提高协同创新水平,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和实力,实现合作发展的目标。

基金项目:2023年浙江省教育厅协同育人项目(165);浙江科技大学教学成果奖培育资助项目(2023-py04)。

作者简介:肖功年(1976-),男,江西萍乡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食品加工技术。

猜你喜欢
工业协会产教浙江省
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文件
《初心》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2月汽车销量同比下降79.1%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2019年9月汽车产销比上月均呈较快增长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2018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