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治法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研究进展

2024-04-30 10:00邬宁馨伏乐佳李秋珊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4年5期
关键词:特应论治性皮炎

邬宁馨 伏乐佳 李秋珊 黄 虹

1.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0;2. 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 昆明 650021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又名异位性皮炎、遗传过敏性皮炎和特异性湿疹等,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干燥、反复发作的湿疹样皮疹和剧烈瘙痒,常合并哮喘、过敏性鼻炎等特应性疾病。相关研究指出,特应性皮炎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约为10%~21%,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国内特应性皮炎发病率也在不断升高[1]。目前西医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治疗方法有限。中医药治疗历史悠久,不良反应小,近年来大量研究显示中医药在治疗特应性皮炎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现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近7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将中医内治法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中医药治疗特应性皮炎提供一些思路与方法。

1 病因病机

中医古代文献中并没有“特应性皮炎”病名的记载,根据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特点,认为其与中医古籍中“奶癣”“浸淫疮”“四弯风”等病相对应。从古至今对特应性皮炎相关疾病的病因病机论述颇多,《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提示其皮肤表现多与心脾相关。《诸病源候论》中指出本病是内有热邪,外感风湿,风湿热邪相合而发病。《外科正宗》提出了遗传与胎毒的因素,较早认识到遗传这一因素对特应性皮炎的影响。《医宗金鉴》认为风湿热邪外袭,郁久而伤津化燥以致皮肤瘙痒难耐。有学者通过对相关古籍文献进行查阅和分析[2],总结了古代医家对该病病因病机的认识:脾土不足与心火偏盛贯穿该病始终,脾土不足为枢,心火偏盛为机,风湿热为标,胎毒、遗热为伏邪。近现代医家结合了传统理论与自身的临床用药体会,进一步丰富了对特应性皮炎的认识。禤国维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肺脾肾虚,心火旺盛,肝郁气滞,兼外感风湿热邪”是特应性皮炎的核心病机[3]。赵炳南教授认为先天不足,脾失健运,外感风湿热邪,搏结腠理是其主要病机[4]。白彦萍教授[5]通过分期辨证,认为特应性皮炎在各阶段主要病机有所不同,婴儿期以胎毒遗热,火郁肌肤为主;儿童期则是由于脾失健运,加之心火亢盛,二者交织而生湿热;青少年和成人期,责之于脾虚而气血不足,导致血虚风燥,肌肤失养所致。汪受传教授提出“伏风”辨治小儿特应性皮炎,认为其病机为伏风内潜,风邪不得疏泄透达,而致本病易发而难止[6]。崔炳南教授将小儿病因病机归结为三个方面:一是母体遗热于儿;二是小儿禀赋不耐,脾胃亏虚;三是先天不足,后天失调[7]。

2 中医内治

2.1 脏腑论治

2.1.1 从心论治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心在五行中属火,火为阳邪,性燔灼急迫,具有伤津耗气、生风动血的致病特点,易致痒、痛,与皮肤病密切相关[8]。黄尧洲教授根据小儿体质学说“心常有余”的特点,认为小儿心气旺盛有余,易致邪火扰心[9]。《素问·灵兰秘典论》云:“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主明则下安。”主张从心论治特应性皮炎,并兼顾肺、肝、脾三脏,提出治疗特应性皮炎应以重镇安神、清热泻火、祛风止痒为法,常重用生龙骨、煅牡蛎、石决明、珍珠母等重镇之品以安神止痒,并创立了龙牡汤加减治疗。

2.1.2 从脾论治 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指出:“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陈实功《外科正宗》也有“外科尤以调理脾胃为要”的论述。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人体脏腑百骸皆赖脾胃以濡养,脾虚不运,润泽不及,则使皮肤干燥、角化等。脾虚日久,健运无权,水湿停聚,若留于皮肤肌腠,则生疮痍。艾儒棣教授结合小儿脏腑娇嫩、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认为治疗小儿特应性皮炎当以脾胃论治为主,并自创马齿苋汤和四君子汤为基础方随证加减治疗[10]。田小雅[11]观察了健脾助运方治疗小儿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该方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减轻皮损严重程度、提高患儿生活质量,且起效快、安全性高。刘明强[12]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特应性皮炎,发现参苓白术散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下调患者血清中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等炎症因子的含量以及调节患者体内的肠道菌群平衡。

2.1.3 多脏论治 孙占学教授[13]认为发作期病机以心火脾虚为主,提出了清心健脾法,心脾同治,创立了连苓汤加减治疗;缓解期则以血虚风燥为主要病机,治当以养血润燥,健脾除湿为法,据此创立了归苓汤来加减治疗。裴悦[14]进一步研究培土清心方对特应性皮炎的肠道菌群影响,发现该中药方剂不仅能够改善特应性皮炎患者生活质量,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节患者的菌群多样性。丁靖等[15]认为小儿肺脾常不足,加之容易饮食不慎,导致脾胃亏虚,水湿内停,再者五脏相关,脾虚则土不生金,以致肺气不足,卫表不固,易使风湿热等外邪侵袭,内外邪气相合,郁于肌肤而为病。因此提倡“肺脾同治”,治以运脾除湿、祛风宣肺,运用健脾固肺类中药方随证施治。朱璐等[16]从个体化治疗的角度,提出从肝脾论治成年女性特应性皮炎,总结出成年女性特应性皮炎的两种常见证型:肝郁脾虚湿蕴证和肝郁脾虚血弱证。临床以疏肝健脾为大法,分别佐以祛湿、养血药物对证治疗。张佳林等[17]基于“三有余,四不足”和“五脏相关”理论,从五脏关系出发,结合小儿“肺脾不足,心肝有余,肾常虚”学说来辨证论治,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也为临床提供一个更加系统、便捷的思路。

2.2 外邪论治 汪受传教授认为特应性皮炎病程长、容易反复发作的临床特点与风邪为患“善行数变、行无定处”的致病特点具有一致性,风邪留着难去,形成伏风[6]。伏风内潜,湿热内蕴是其主要病机,当以消风法为主辨治,急性期以消风散清热祛湿、疏风止痒,迁延期以当归饮子或四物消风饮养血祛风。高珊珊等[18]认为在特应性皮炎的治疗上也有标本缓急之分,在急性期当以祛邪为要,治以清热祛湿、疏风止痒之法,用消风散加减以治其标,并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显示疗效均优于西药对照组。宋坪教授[19]从脏腑风湿的角度讨论了特应性皮炎的辨证论治,认为风寒湿邪侵犯肌表及胃脘,脾胃运化失常,治疗上当以透散伏邪,调理脾胃气机为要,临床上常运用小儿化湿汤、升阳散火汤和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均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2.3 气血津液论治 气血津液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气血津液与各脏腑、经络功能联系紧密,与皮肤的功能状态也息息相关,气血津液功能正常,则肌肤荣润光泽,反之,则表现为各种皮损及感觉异常。范子怡等[20]从气血津液辨证分期论治特应性皮炎,将其分为急性期与慢性期,认为急性期以气分湿、血分热为主要病机,治以凉血祛湿止痒之法;慢性期以血虚津亏为主要病机,则当治以养血生津润燥之法。李林仙等[21]认为特应性皮炎发作期病机以血热为主,常伴有湿邪,胶着为患,久则血热化燥生风,肌肤失养,当治以凉血祛湿止痒之法,自拟凉血祛湿止痒汤为主方,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濮益菁等[22]根据“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思路,用当归饮子加味联合氯雷他定治疗血虚风燥型特应性皮炎,结果显示其总有效率96.08%,高于对照组的80.39%(P<0.05)。

2.4 六经论治 东汉张仲景根据伤寒病的证候特点和传变规律总结出六经辨证。后世有“夫仲景之六经,为百病立法,不专为伤寒一科,伤寒杂病,治无二理,咸归六经之节制”之说,《伤寒论》中对身痒也多有论述,故皮肤疾患亦可从六经辨治[23]。欧阳卫权教授宗六经辨证思路,将经方活用于特应性皮炎的治疗中,临床上常用麻杏石甘汤、越婢汤、五苓散、真武汤等方,并独创将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用于该病治疗,往往疗效甚佳,为从六经论治特应性皮炎提供了丰富的治疗经验[24]。

2.5 三焦论治 中医有“有诸内者,必形诸外”的论断。《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曰:“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是皮肤脏腑之纹理也。”可见,三焦是连接皮肤与脏腑间的通道,脏腑功能通过三焦作用表现在皮肤上,故皮肤病亦可从三焦论治。苏跃等[25]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特应性皮炎的临床表现,发现其病机演变过程与三焦的传变过程相吻合,呈阶段性变化,治法可遵温病,分阶段分部位论治。婴儿期上焦失司,治疗应以祛邪为主,施以宣散清解之法;儿童期中焦困阻,施以调畅行滞之法,成人期病邪深入下焦,须以重镇沉降之法。

2.6 卫气营血论治 叶天士根据《内经》中所描述卫、气、营、血各自的特点,创立了卫气营血辨证,将病程根据深浅轻重及各阶段表现划分为卫、气、营、血四个病理发展阶段。《难经·二十二难》言“气主煦之,血主濡之”,气血可温煦、濡养肌肤,气血不和则致肌肤失养,多种皮肤病由此而生,因此卫气营血辨证在皮肤科中也得到了广泛运用[26]。常可用以确定病位浅深,探讨病理传变,判断其逆顺转归,从而指导特应性皮炎的治疗。郑顺平[27]通过全面收集整理古今医家对于特应性皮炎辨证施治的相关文献资料,分析了卫气营血辨治特应性皮炎的证型、证候、斑疹、治法、方药,总结了从卫气营血辨证来论治特应性皮炎时应考虑的要点,即传变不分表里渐次、也可出现不传或正虚邪恋、辨治应标本兼顾。

3 结语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辨证思路不断开拓,特应性皮炎的中医治疗手段也在日益完善。目前,对特应性皮炎的治疗从心、脾论治居多,但很多医家也发现五脏相关,常相兼为病,需要结合个体情况辨证论治。此外,内外邪气致病也是特应性皮炎发病的重要因素,治疗时需要遵循标本缓急施治。此外,近年不少医家通过进一步研究,补充了从气血津液、六经、三焦、卫气营血来论治特应性皮炎,为中医药治疗特应性皮炎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方法。总的来说,中医内治法在特应性皮炎的临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临床疗效确切,目前的研究还在不断扩宽治疗的思路以及深入研究其机制。但各医家主要从自己的临床经验进行论治,缺乏对该病系统的研究、辨证难以规范、治疗作用机制研究较少等问题是其弊端。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更加注重系统化治疗,将中医理论与现代科学研究相结合,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猜你喜欢
特应论治性皮炎
淤积性皮炎知多少
从“肾毒”论治慢性肾脏病
从肝郁论治失眠
空气污染与特应性皮炎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慢性光化性皮炎发病机制及治疗
益生菌在防治儿童特应性皮炎中的应用探究
痒,痒,痒——说说异位性皮炎
成人期特应性皮炎的研究现状
膳食对特应性皮炎影响的回顾
从“风”与“血”论治月经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