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古城记

2024-05-01 09:02黄晓梦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24年3期
关键词:木舟张兆凤凰古城

黄晓梦

你读过沈从文的长篇小说《边城》吗?向往凤凰古城吗?我可是憧憬许久了!

暑假,我瞻仰完伟人毛泽东的故居后,乘坐旅游大巴,前往魂牵梦绕的凤凰古城。

路上导游和我们聊起了沈从文,他16岁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交界地区;20 岁到北京大学做了旁听生;22 岁时开始文学创作;27 岁时追求张兆和,曾在写给张兆和的一封情书中说,终身以做她的奴隶为己任,俘获了她的芳心;31 岁时与张兆和大婚。

自然聊到了沈从文的代表作《边城》,聊起了女主人公翠翠,船总顺顺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同时爱上了她。天保走车路,让他的父亲找媒人说。傩送走马路,准备站在渡口对溪高崖上,为翠翠唱三年零六个月的情歌。因为翠翠心中有傩送,她的外公把媒人的意思说给她听,她总是沉默不语,媒人杨马兵去了两次,还是没有回音,结果天保失望地离开了茶峒,外出闯滩,却意外遇難。因此,傩送也无心去唱情歌。天保的死,凄凉地烙在父子俩心中,尤其是船总顺顺不愿意把间接弄死第一个儿子的女孩子,迎娶做第二个儿子的媳妇。而翠翠遇见傩送时又羞于表达爱,导致傩送坐船下桃源漂泊,翠翠在渡口等傩送……

导游问:“傩送会回来撑渡船吗?”多数游客说:“会的!”理由是傩送与翠翠一见钟情,彼此相悦,难以忘怀;部分游客说:“不会的!”理由是船总顺顺,不愿意把间接弄死第一个儿子的女孩子,迎娶做第二个儿子的媳妇。傩送心里有阴影,即使他俩结婚也不一定幸福。双方唇枪舌剑,言之凿凿,互不服输,如辩论赛中的正方和反方。而我却在心里寻思:《边城》的结尾不是模仿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吗?沈从文写《边城》时怎么没交代翠翠的外婆呢?翠翠是她父亲的遗腹女,也没交代她的祖父祖母呢?哪怕稍微泼墨几句,便使小说的情节更有可信度。

大家兴味盎然地辩论着,不觉到了凤凰古城,可是夕阳已垂暮,彩虹把云和天空烘托成了桃红色,沱江、吊脚楼、云桥增加了几分梦幻的色彩。

我们把行李放进一个叫作“念楃”的客栈,紧跟着导游一路快步小跑去游船码头,沿途的风景一闪而过,无奈、悲催!谁让自己跟团呢?四十多分钟才赶到。导游去买票,让我们在摩肩接踵、人声鼎沸的码头排队等候。远看对岸的吊脚楼里、沱江边,影影绰绰都是人。那天我特意穿了一袭雪白的长裙,扎了两条麻花辫,静静地排队等候,努力地搜寻沈从文笔下的湘西风情。近看一间小木屋的墙上挂着三顶帽子,都是用竹篾编织而成的,做工非常细致考究,帽上书着“湘西风情”四个字。每一顶草帽的颜色深浅都很有层次,如美女的脸,周围施淡淡的粉,中间搽上胭脂,眉毛描成柳叶状,嘴唇涂上红色。还有三个帆布包挂在墙上,包上也书着“湘西风情”四个字。偶尔有山歌传来,缥缈在风物和人群中,唯美的画卷流动着湘西风韵,让我感觉置身于心心念念的凤凰古城不是梦。

排队静候近一个小时才登上木舟,坐在木舟上看一位着红装的姑娘,曼妙的身姿随着音乐起舞,我感觉每个动词都在跳跃,每个形容词都向我招手。她的裙摆很长,多褶的裙裾拖在竹筏上,如一片祥云,把夜空烘托得绮丽迷离,看不到她的五官,只见她白皙的玉臂和修美的玉指。凭她婀娜的舞姿,柔美的身段,盈盈可握的腰肢,可推断出她美得惊艳,但她不是翠翠那种温婉素朴清纯之惊艳,她是被粉饰的惊艳,恐怕她也没有翠翠那双明亮澄澈的双眸。我正把这红装的女子与翠翠比较着,岸边一位扎着马尾辫的女子映入眼帘,风姿绰约,身材窈窕,体格风骚,着一袭湖蓝衣裤,湖蓝是底色,袖口、领口和裤脚均为深蓝,均有做工考究的刺绣。

苗族女子的穿搭如一幅幅抽象画,既诠释着时尚的密码,又凸显出民族的风情。只是她们都没有翠翠的温婉灵秀,不可方物。沈从文的妻子张兆和眼大肤黑温婉,《边城》中的翠翠就有张兆和的影子。

坐在木舟上,湘西的风吹开我的裙裾,沱江的水汽升腾着苗族的灵气与神韵,心底,开出了一朵朵灿烂的小花……

猜你喜欢
木舟张兆凤凰古城
学钓(外一首)
在凤凰古城我和烟雨皆过客
认命
认命
沈从文与张兆和:无法落入烟火的爱情
英男子看书太入迷木舟搁浅竟不知
凤凰古城
回眸凤凰古城
Everyone should care about Boy Scouts
仿制的凤凰古城还是古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