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梅雨季

2024-05-01 09:02王永刚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24年3期
关键词:梅雨季酱菜樟木

王永刚

进入黄梅天,看雨是一种别样的感觉。放眼望去,鳞次栉比的老房子,在雨雾的飘拂下,像一幅流动着的水墨画。

梅雨季没来之前,哪家盖房子或者打家具,母亲就会去讨要些木屑花,等到下雨天时,把木屑花铺撒在路上,这样走在路上就不会打滑。换洗下来的衣服不能晾出去晒,只好在屋内阴干,可穿在身上总有一种湿软的感觉,闻不到经太阳曝晒过干爽的味道。而那些被深锁起来的冬衣冬裤、被褥被套、整卷的老布,如果不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很容易滋生霉菌。在衣物里放入樟脑丸,可以有效地防霉防蛀,但母亲更喜欢用天然的香樟木。找一段香樟木,交给街上的老木匠,很快变成一个个香樟木球,再把它们放置衣物里,这样就不怕黄梅天了。香樟木气味易挥发,等用上几个月后,需要把木球取出,用砂纸在表面打磨一下,就能反复使用。老工匠还帮母亲制作了牡丹、鱼等一些吉祥的雕饰挂件,把它们挂在衣橱里。每当打开衣橱,闻着浓烈的樟木香气倍感清凉,但我对那些雕饰挂件总有几分疑惑,不明白母亲为何要长年把它们挂在里面。随着自己阅历的增长,慢慢也有所了悟。母亲那些衣物虽不是什么绫罗绸缎,却是当年的嫁妆或者平时的挚爱,在缺衣少食的年代,能安然度过梅雨季,对她而言无疑是一种富足。

出梅后,沿街走一圈,总会看到好几家主妇忙着在门前摆放桌椅,翻箱倒柜把衣物拿出来晾晒。黄梅天防霉,更要注重身心防霉,平时懒惰的主妇,眼睁睁看着米囤里的米被虫蛀,日后不但飞蛾满天,连煮的饭都不香。而勤快的主妇,此时正忙着把酱缸搬出来,洗净擦干后准备晒酱。酱是江南人民餐桌上的一道传统美味,酱菜、用酱烹炒菜肴,一日三餐都离不开酱,而黄梅天正是上天赐予人们做酱的最好时机。把黄豆或者蚕豆煮烂,同面粉一起和成团,切成大小一样的方块,装入竹匾和筛子里,盖上麦草,放在阴凉处等待奇迹的出现。经过一个梅雨季,你会发现酱糕由令人恶心的黑绿色,慢慢变成诱人的金黄色,那种激动的心情,就像是一个穷困潦倒的人发现了一片金子。正是这种被称作酱黄的物质,造就了酱的鲜美,你不由得感叹大自然神奇的力量。好酱是腌酱菜和炒菜的关键,也为主妇们赢得了赞誉。一旦吃过之后,触动味蕾难以忘怀,无论身在何处,总会让人想起家的味道。

聽母亲讲,梅雨季还适合酿黄酒,但我从未看她酿过,许是黄酒的工艺复杂,不大好把握谷物的发酵。米酒倒是看她酿过,三四天就可以出酒。黄梅天农事多,劳累了一天,喝上几口酸甜的米酒解解乏,兴致来了哼一曲山歌,伴随着清脆的雨声,那种感觉真是十分惬意。

猜你喜欢
梅雨季酱菜樟木
酱菜所含
非物质文化遗产
——六必居酱菜制作技艺
东亚梅雨季低频波波包传播特征
买酱菜,要比还要算
樟木桥抒怀
重器千秋——稀有香樟
互看不顺眼的云
江南梅雨季
扬州酱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研究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