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声是秦腔

2024-05-01 09:02单修霞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24年3期
关键词:游园会庙会秦腔

单修霞

脚下的地方,就是秦腔生长的地方。

“八百里秦川雄风浩荡,三千万秦人齐吼秦腔。”这磅礴豪放的阵势我虽没亲见,但走进这里的第一时间就感受到了浓烈的氛围。自到黄土高坡工作、生活后,赶集、逛庙会、跑场子看村戏,这些个黄土高原孕育的别样本土文化,成了我度过工休闲暇的一种特有方式。

四月初八庙会、清凉山庙会、定亲庙会、春节游园会、“转灯”祈福会……黄土大山虽僻静偏远,但周边村镇哪天赶集市、哪地搭了戏台子、哪里要举办大庆典,闻着风,便互相邀约着,兴冲冲地赶过去。没便车乘坐也没关系,好几里山路愣是用脚走到了,累是累了点,但心里高兴。

庙会、集会都有戏,入耳必有秦腔,秦腔成为最常出现、最常听见的曲目曲调。从最初的一头雾水,到似乎听出一点门道,再到咂摸出一些韵味,竟然好几年的时光过去了。当然,到现在我也不敢说真听得懂。就权当听懂了吧,谁让我日渐爱上了听秦腔?谁来黄土大地不被开口就是王炸般的秦腔感染呢?何况我在这块土地工作、生活了近八年时间——八年啊!被秦腔折服不是很正常吗?

“有了秦腔,生活便有了乐趣,高兴了,唱‘快板,高兴得像被烈性炸药爆炸了一样,要把整个身心粉碎在天空!痛苦了,唱‘慢板,揪心裂肠的唱腔卻表现了多么有情有味的美来,美给了别人的享受,美也熨平了自己心中愁苦的皱纹。”大作家贾平凹的这段话说到了我的心坎上。

无论高兴还是痛苦,我也是忍不住很想喊很想吼,当然我也喊了也吼了,但我喊不出秦腔,吼不出秦腔,我的在大山上放亮嗓音的喊和吼只是音和声的输出,是一时的情感宣泄,却不是秦腔。几年下来,陕北大秧歌、安塞腰鼓我都有模有样地学了一手,可是秦腔,也只有秦腔,是我不可企及甚至膜拜的存在,我始终是听秦腔的那一个。一直是。

宽音大嗓,直起直落,高亢激越……这“大音震似雷霆”的秦腔,想要在很短的几年里听它个明白清楚,定会被黄土大山所嘲笑,必得在这里长住,久得忘却时间,忘掉山外的世界,或有可能勉强算是懂得了一点儿。多么难得的一点儿!多么可贵的一点儿!好比大山充盈的空气数不清看不明,飘散在风声里的诉说也仅仅是听清了一丝一毫而已,更多的便要用时间去承载、消化,看能不能再悟出一点儿滋味。

高亢的秦腔四野回荡。听完戏走在山路上的我和同事们,好像电池蓄足了电浑身带劲,趁着空山无人,你一句我一句瞎起劲地吼,吼得尽兴,脚也不乏了,人也不困了,真是痛快!

猜你喜欢
游园会庙会秦腔
“秦腔名旦”是怎样练就的?——《双官诰》、李娟及秦腔艺术的传承
在“秦腔现代化与现代秦腔实践之路”研讨会上的发言
元宵节,逛庙会
《主角》与秦腔:彼此成长
品豫剧,听秦腔:谁有滋味谁响亮
游园会
游园会
动物游园会
丰都庙会
宝顶架香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