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庵寺

2024-05-01 09:02柯利衡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24年3期
关键词:摩尼教教徒佛像

柯利衡

从学生时代起,就特别喜欢金庸先生写的《倚天屠龙记》,里面的主角张无忌机缘巧合习得绝世武功九阳神功,又误打误撞在明教光明顶的密道中领悟了乾坤大挪移,在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时,力挫六大门派,解了明教灭亡的危机,当上了明教教主。他领导下的明教高举抗元大旗,最终由朱元璋建立大明,而他和赵敏修成正果,急流勇退,归隐山林。那时候的我就十分好奇,光明顶到底在哪里?

走,上“光明顶”去!这天,我们坐着车沿着山路开往晋江的草庵寺,华表山上白云悠悠,草木郁葱,我终于可以看见“光明顶”的庐山真面目啦!

在草庵,理山师父为我们详细讲解了它的前世今生。草庵寺是我国唯一的摩尼光佛和摩尼教的遗址,亦是世界硕果仅存的摩尼教遗址。据说摩尼教的创始人是南巴比伦人摩尼,创立于公元3 世纪,他以拜火教为基础,加入基督教、佛教、古巴比伦的宗教思想,从而确立了“二宗三际论”的教义。“二宗”为光明和黑暗,两者互不干扰,从没有交集,光明充满着真善美,而黑暗则是充满着丑恶。“三际”则是指过去、现在和未来。唐武宗的时候,展开灭佛行动,摩尼教被殃及,故改称为明教。经过宋元时期教众和信徒的不断抗争与努力,明教的生存环境有了大大的改善。但是在明朝皇帝的禁锢下,明教逐渐衰落,只剩下少部分的信徒依旧坚守着信仰,传播光明,帮扶百姓。

漫步在草庵的石拱桥上,桥边的两株古桧引起了我的遐想,据说它们是当年在草庵的明教徒种下的,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其中一株主干处有分叉,枝叶繁茂,宛如一把绿色的雨伞,分支皆虬龙般虬曲盘桓,显出苍劲有力和一股沧桑感。而主干不知何时被雷电劈成两半,但是顶上的枝杈将它挽住,不至于倾倒。而另一株古桧早年被台风刮倒,树干的一头就在水沟的另一侧,如同一座独木桥,倒在水沟一侧的枝条也落地生根,长成了一株新树,足见其生命力的顽强。这二株古桧,它们如同明教徒一般,经历千年努力,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开枝散叶。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古桧旁的梅花这时候也开得正旺,疏影横斜,暗香浮动,在红白相间梅花的点缀下,草庵显得一片生机盎然。望着红色的梅花,似乎是被明教徒的鲜血染红的,他们在传教的过程中受尽压迫和欺压,不被当时的统治者认可,但是他们忍辱负重,默默传教,哪怕退到深山老林中,他们也要怒放自己最美的颜色。而白色的梅花,它们犹如光明的使者,给教众带来希望,把真善美散落到人间。

草庵寺中最特别的便是庵内一尊摩尼光佛,这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尊保存完好的摩尼佛石雕像。刚进入庵内,我便被这尊佛像深深吸引了,它身端坐在莲坛上,背后有圆形的背光,内雕放射状的波形光焰纹。佛像长发披肩,脸方眉弯,耳大垂肩,面相略微圆润,眉毛稍稍隆起,神态安详,慈眉善目。虽然对比高大的佛像,这尊不到两米的摩尼光佛似乎相形见绌。我是做石头生意的,平常看见石头或者石雕都很感兴趣,和佛像对视了很久,我渐渐发现其工艺的不可替代性。它是当年的工匠巧妙地利用巨石作为墙壁,然后依崖壁凿成的圆形佛龛。最令人称奇的是工匠运用岩石天然的色差进行雕刻构造。摩尼光佛的脸部呈灰绿色,而手部呈现出粉色,服饰则为灰白色,色差竟是如此的恰到好處,浑然一体。

踏入草庵寺,仿佛走进了光明净土。

猜你喜欢
摩尼教教徒佛像
祈 祷
兩宋《五來子》曲與西域摩尼教淵源探——紀念選堂先生名作《穆護歌考》發表四十周年
兩宋《五來子》曲與西域摩尼教淵源探——紀念選堂先生名作《穆護歌考》發表四十周年
佛像面前的 菩萨
骇图
刘红卫
关于唐写本《摩尼教经》的解读
尼玛泽仁佛像画欣赏
摩尼教经典TⅡD和《占卜书》第十九段
佛像面前的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