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访

2024-05-01 11:28连中福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24年3期
关键词:北戴河常山衢州

连中福

都说“有缘千里来相会”。不过,我真的没想到我和胡松夏老师的缘分会贴得这么近,让人始料未及。

2018 年8 月,受中国作协之邀,我和妻子一起参加了北戴河创作之家疗养和体验生活,参加那期疗养的人员中,还有著名的老作家王蒙老师和蒋子龙老师。疗养期间,为交流方便,便建了个微信群,称之为“2018 北戴河创作之家”。疗养结束,这个群也一直保留着,妻子常在群里露露脸,而我只常关注,很少冒泡。

时隔五年后的2023 年12 月8 日下午,身在杭州的妻子,突然打电话给我,说“2018 北戴河创作之家”群中的“山河岁月”来衢州开会了,她在杭州一时半会儿赶不回来,让我去看看老友,并代向其问好。接到电话,我的第一反应是在微信中找“山河岁月”,并翻找胡老师的电话号码,因多次换手机,电话没找到,幸运的是手机里还是蹦出了微信名,我在微信中问:“欣闻您来衢州开会,咋不事先告知一下?”并告诉他我沿用二十多年的手机号,我以为胡老师和我一样,没留下我的电话。

可胡老师却说,他保存着我的电话号,只是担心我忙,没好意思打扰。不一会儿,胡老师拨通了我的电话。那期北戴河创作之家疗养,北方作家居多,当时从浙江去的除了我和妻子,就胡老师的妻子是浙江绍兴人,虽然胡老师自己老家是山东菏泽,但我还是把胡老师当成了浙江小老乡,常坐在一起聊天。当然,还有个重要原因,就是当时胡老师还在原北京军区服役,而我则是位离开部队二十多年的老兵,共同的军旅生活,又使我们有了许多共同话题。疗养结束,大家各奔东西,各自开始忙碌自己的工作,起先几年还偶尔单独联系,之后,也只是常在群里看看大家的创作情况。我并不知胡老师已从部队转业,在中国作协工作。

听到曾经熟悉的声音,恨不得立即赶去相见,可不凑巧的是,我去了隶属衢州市的常山老家,那里有我创办的一座书院,正好那天有场活动在书院举行,我无法离开。然而,胡老师告诉我的会议安排是:12月8 日下午报到,9 日一天会议,晚上看演出,10 日上午七点乘高铁返回北京。这种紧张的节奏,让我无法插足会客间隙,唯一可以自己掌控的时间是9 日晚上看完演出之后,约在九点左右。为了不浪费双方时间,我让胡老师看完演出立刻在微信上微我,我开车去酒店相见。

时针接近九点,我从家里出发去开车,正好此时,胡老师来了电话,我立即发动车去酒店,按导航需要十五分钟的路程,我提前三分钟赶到,刚从车上下来,胡老师老远在门厅前向我打起了招呼,于是,两双曾经是军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那样有力,那样久久舍不得松开。我们边互通别后情况,边乘电梯去胡老师房间。

刚进房间,胡老师便问起我创办乡村书院的情况,原来,他已在微信群关注到我办书院的信息。我将创办书院的前后经过及免费向公众提供参观、阅读、浏览、验学等情况,尤其是前不久,参加“衢台两岸文学周”的二十余名两岸作家前往书院采风,体验“承文脉、连血脉、享文化”的过程,以及以书院为活动平台的“书润童心文学服务”项目,被中国作协列入2023 年度文学志愿服务扶持项目等情况,向胡老师进行汇报。听着听着,胡老师有些坐不住了,他问,衢州至书院有多远?我回答,走高速二十多分鐘,走国道四十分钟。

胡老师向我交底,很想去书院看看,只是只有今晚有时间。

我明白了,胡老师是想利用在衢州只有一个晚上的时间去参观书院,否则,明日一早只能带着遗憾离开衢州。

可此时,时间已近九点半了,难道我们真的要“深夜访书院”?

胡老师一再征询我是否吃得消开车,在我表示没有丝毫问题时,他下定决心:夜访书院。

时针跳过九时三十分,我们从酒店出发,沿320 国道向常山方向行驶,正值农历月底,月光的丝丝影子也不曾露出,除了车灯,外面漆黑,可我们就像两只趋光的昆虫,向书院扑去。

到了书院,平时负责管理书院的二哥二嫂早已休息,我们谁也没打扰,用我自己常保管的钥匙打开院门,将书院的全部灯光开亮,瞬间,那个被叫作连家岙的小山村,那座特邀中国国民党前主席、中华连氏宗亲联谊会荣誉会长连战题写院名的“常山连氏书院”,和又以当地村民命名、由军旅书法家何启茂将军题写院名的“常山桥亭书院”,在黑夜里,光芒四射,耀眼夺目。

在大厅,胡老师站在悬挂于墙上的两幅装裱后的院名原件牌匾下,面带几分崇敬神情说,在这儿留个影吧。于是,胡老师留下了夜访书院的第一张照片。

作为两名曾经的军人,对军事文学有着特殊情怀,在军事文学专柜前,胡老师对曾扶持他成长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解放军文艺》《昆仑》和熟读过的百部红色经典作品情有独钟,翻着那些封面有些陈旧的杂志,久久舍不得放下;当看到麦家的全套作品时,胡老师说,麦家的作品非常值得细读,他那独具一格的叙述语言,需要细细咀嚼。

军人对曾经的荣耀似有一种特别的向往。在二楼,当胡老师见到那百余本陈列有序的荣誉证书和主人在部队四次荣立三等功的奖章、证书、喜报时,感到特有的亲切,在明亮的灯光下,不断用手机拍下这些曾经的辉煌。在高二米、宽四米的陈列架另一侧,胡老师对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配发的六五式军装、军裤、军鞋、棉衣、棉裤、棉鞋、绒衣、绒裤、腰带、军帽、瓷杯、垫肩及八五年改装后的军服,进行一一查看、鉴别,当他发现陈列架上没有实行军衔后的军服时,便说回北京后要将自己保存的实行军衔后的一套军服快递来书院收藏。

在书院后面的农耕文化展区,胡老师硬是打着手机电筒,将数十件农耕老物件,一件件地细细品赏一番,说:“这简直就是一处农耕博物馆。”

重回书院大厅,胡老师应邀在签名簿上留言,他慎重思索片刻,写下了:“文润常山,桥亭有诗”八个字。时间为2023 年12月9 日22 时35 分。

毫无悬念,这是书院落成至今,最晚走访书院的一位北京客人。

猜你喜欢
北戴河常山衢州
拔野葱
常山和常山碱的药理作用及减毒研究进展△
衢州烂柯山
随手拍
让评论在县级纸媒有效落地响亮发声——以《今日常山》为例
铁拳剿劣 亮剑斩污 衢州环保坚决打好护水保卫战
衢州治超亮剑
衢州某大桥V型刚构挂孔研究
赵学敏书法作品《浪淘沙?北戴河》
魅力北戴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