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导入专业课 培养更接地气的职业技术人才

2024-05-07 07:22吴燕晴石统帅
中国商人 2024年5期
关键词:专业课职业院校思政

吴燕晴 石统帅

山东能源新矿集团是一家以煤炭、煤化工、物流贸易、现代服务业为主营产业的大型企业集团,为满足企业对后备人力资源的需求,新矿集团与高等院校合作设立成人教育函授站,建立了包括专科、本科、研究生三个层次的继续教育体系。此外,新矿集团还挂牌鲁中能源技师学校和济南新能源学校,拓展集团的职业教育生态。

基于此,作为培养煤炭行业人才的重要基地,如何让学生教育与企业实践和企业文化相结合,对于教育质量和思政课程体系建设有了新的要求,如何将企业文化与专业课程相融合,进而创新思政工作,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于课程思政,企业文化融入职业教育的必要性

职业教育背景下的专业课教师更注重专业知识传授和专业能力的培养,思政课老师注重思想政治理论方面的培养,思政课与专业课程协同育人价值引领不够突出,需要进一步推动课程思政建设。

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各类专业课教学课时占总学时的2/3左右,由此決定了专业课教学环节必然成为“课程思政”建设的主阵地。将企业文化自然融入全部专业课课程建设及教学过程,正是在“培养什么样的人”的维度对教育本质回归的重要体现。企业文化的导入,为学校创造了更为接近真实的教学机会与实战过程,这既满足了职业教学中培养人才的内在需求,又是职业教师课程瓶颈的有效突破口,使专业课程和思政教育教学充分结合,同时符合了学员的专业技能训练,满足了公司的人才需求。

思政课堂中渗透企业文化的价值分析。在思政课堂中,学校利用并借鉴企业文化,将企业文化中的精神融入思政教育,一方面使学生对工作内容、岗位责任产生更深刻的认识,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道德标准,培养其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达到思政、德育、技培教育三教合一,使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应企业的文化和理念,主动融入企业。

专业课程与企业文化相融合的思政工作创新实践

充分发挥企业办学优势,坚持不断推进企业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学校的部分上课教师是从新矿集团下属单位调过来的拥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技能人才,也有一些是从事企业管理业务内容的兼职教师。企业通过多种培训方式,使学员认同企业的安全、生产、经营模式以及价值观,明确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把企业文化深入职工内心,引导其由内而外地认同企业文化。

企业从业人员作为专业课教师,能更好地深入企业文化,充分挖掘利用企业的优质文化资源,将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融入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将企业的安全理念融入职业院校的价值观教育,将企业的学习理念融入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将企业文化注入学生的思想价值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来自企业的专业课老师,可以使学员掌握企业的具体信息、情况和建设愿景,体现爱国主义情感、职业奉献精神和工作责任心,拉近他们与企业的联系,促进他们与企业发展工作的衔接,提高学生心系祖国经济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促进专业课教学和思政工作的完善,实现思政工作的教育作用和专业课传授知识的作用。

职业院校教务教研、学生管理、就业指导等相关部门应统筹安排企业文化进思政教育课堂。教务教研部门应该负责制定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将企业文化纳入思政教育课程体系中。在教材编写方面,要注重引入企业文化的相关内容,将其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

学生管理部门应该在学生日常管理、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方面融入企业文化元素。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观企业、举办企业文化主题活动等形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企业的经营理念、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就业指导部门在就业前,组织学生进行企业文化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企业环境。同时,就业指导部门还可以收集和整理企业文化案例,为学生提供实际的学习材料和实践经验。在就业后,就业指导部门还需要与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了解企业文化的发展动态和变化趋势,为学校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依据。

在课程体系中,要适时更新教育内容,依据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融入企业文化,针对不同层次的职业学生,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职业教育规划设计和就业指导课程,在培育学生“三观”教育中融入企业经营理念、价值理论、行为准则、职业规范等内容,充分挖掘先进企业文化作为教育素材、案例,提高教育的渗透力。

企业文化导入思政课程的实践效果与反思

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企业文化的导入,可以帮助职业院校更精准地了解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从而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使培养出的学生更加符合市场需求。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和企业实习等途径,学生可以亲身参与企业的实际工作,锻炼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教师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这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出更优秀的学生,有助于促进产教融合和创新成果转化。

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通过与企业合作和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等途径,可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这有助于吸引更多的优质生源和优秀教师资源,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将企业文化导入思政课程,在取得诸多实践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必要的反思。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随着社会的发展,从人才培养质量到人才内在素养,都成为国家、社会、企业重点关注的核心内容。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当下,职业学校要适应时代发展趋势与产业发展,推进教学改革,引导学习者形成良好职业观念,做好未来职业规划。用自己的技术素质打动客户,符合公司用人要求和国家有关培训的规定。充分利用现代企业文化中的先进内容,有助于学习者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进一步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合格的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目前企业办学的规模相对较小,校企合作是企业兼职教师进校授课的方式,因为要平衡在学校和企业的时间,上课时间会缩短很多。

部分职业院校引入的某些企业文化与思政教育所宣传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相悖,导致学生的思维混乱、观念模糊,会影响思政教育的效果。

猜你喜欢
专业课职业院校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