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的亮点、特点及发展切入点

2024-05-07 14:58范紫云
传媒 2024年7期
关键词:第三版中国特色工程建设

范紫云

摘要:截至2022年年底,《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这一新时代国家重大出版工程主体建设基本完成。《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内容丰富、承载量大,传播迅速、实时更新快,纸网同步互动、优势互补,使读者可以第一时间获得最新的相关知识。随着它的出版上线,我国《大百科全书》编辑出版进入“后三版”时代。如何守正创新,推动中国大百科事业再上新台阶,是新时代赋予大百科人的必答题。就当下来看,笔者认为运维应用、资金来源、人才队伍、内容开发等将是“后三版”时代面临的四大难题,需要下功夫、花气力予以探讨解决。

关键词:《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 工程建设 新时代 中国特色

作为国家重大文化出版工程之一,《中国大百科全书》不仅是一部系统总结国内外各领域科学文化最新成果的著作,更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权威知识宝库。继1993年《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纸质图书(以下简称“百科一版”)和2009年《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纸质图书(以下简称“百科二版”)出版发行之后,《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以下简称“百科三版”)从2011年正式立项,于2022年年底发布了50万个网络版条目、10卷纸质版图书,修订更新了部分中国主题英文条目。至此,标志着百科三版工程主体建设已基本完成。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百科三版出版上线还只是阶段性的、基础性的、动态性的,仍需不断加大投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分门别类推进百科三版的开发与应用,推动中国大百科事业再上新台阶,履行好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一、亮点:不负厚望、紧跟时代、自主自强

百科三版出版上线意义非凡,充分表明中国大百科人不负党和国家的厚望和重托,坚定文化自信,强化精品意识,注重社会效益,顺应数字化发展趋势,在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方面作出了表率。

1.不负党和国家的殷切希望,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贡献。百科三版的构建不是无中生有,更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在百科一版和百科二版的基础上奋斗的成果。我国现代百科事业始于改革开放,党和国家始终给予亲切关怀,赋予殷切希望。1978年4月,《中国大百科全书》编纂出版工作得到邓小平同志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1978年11月18日,国务院转发国家出版局《关于编辑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的请示报告和补充报告》,由此,拉开了《中国大百科全书》事业的帷幕。此后历经大百科人15年的筚路蓝缕,百科一版于1993年正式出版,告别了我国没有百科全书的历史。为此,在1993年10月8日举行的《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出版庆祝大会上,江泽民同志亲切接见编纂出版人员代表。在完成百科一版出版任务后,《中国大百科全书》事业又开启新的征程。1995年12月31日,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百科二版正式立项。此后历经14年,百科二版于2009年4月正式出版。受胡锦涛同志委托,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于2009年8月26日在百科二版出版总结表彰大会上亲切接见了参与编纂的专家、学者、编辑及发行工作者代表,并要求《中国大百科全书》尽快实现产品形态的数字化、出版形式的多样化和网络化,以提高传播力和感召力。2011年11月5日,百科三版获国务院批准立项。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百科三版编纂工作。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成立40周年之際,习近平总书记于2018年11月9日就百科三版编纂出版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强调百科全书被称为“人类知识的宝库”,具有传承文明、启迪智慧等重要作用,要努力打造成一个有中国特色、有国际影响力的权威知识宝库。在习近平总书记激励鞭策下,百科人始终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包容开放的胸怀,坚持守正创新,圆满完成了党和国家交付的光荣神圣的使命,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贡献了新的重大成果,为建设文化强国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挥了重要作用。

2.顺应数字化发展趋势,让权威知识宝库触手可及。在完成百科一版、百科二版出版工作后,要不要建设网络版,在业内外一直充满着争议。一些同志顾虑重重,认为网络版内容不好把控,一旦上线还需要全天候的监控,人力、物力、财力、技术都难以跟上。但随着已出版241年的《不列颠百科全书》于2012年3月停止发行纸质版转向网络版和2001年《维基百科》英文版问世后,其发布的条目量之多,访客量之大,更新迭代之快,都令人瞠目结舌。与之相伴,在西方某些国家的“百科全书”网络上充斥着一些错误甚至反动的内容,而普通受众不明真相和事实,误认为其“权威”,这对我国信息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在国内,反映我国主流价值观和主流文化的权威网络“百科全书”仍处于真空状态,一些民营机构运营的在线“百科全书”存在不同程度的政治错误或知识性错误,而且存在大量抄袭、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

面对数字化浪潮的冲击,大百科人按照党和国家的部署要求,站在时代的高度,紧跟数字化发展趋势,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精心打造了聚集我国当今各个学科最先进的学术和科技成果的“百科全书网络版”,其不仅对我国读者具有较高的阅读、收藏和传播价值,也起到了向海外传播中国文化经典的作用。

3.回应时代之需、中国之需、世界之需,为我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提供了借鉴。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要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百科三版的打造几乎都是由我国著名专家、学者、编辑按照我国自己的知识门类建设,在自主建设的数字化编纂平台上可以写、编、改、发,大幅提高了编纂效率。还依托数字化系统,采用开放编写方式,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和新媒体交互产品,生动活泼地展示人类创造的科学文化知识。

在百科一版和百科二版的基础上,百科三版网络版增加了我国颁布的全部学科门类、一级学科的学科设置和大量条目数量,涉及多个知识领域。同时,还按照我国实际,支持多样化检索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条目内容的精确搜索与模糊搜索、作者搜索和学科领域搜索等。依托自主建设的数字化排版平台,纸质版的条目可从网络版数据库中快速调取、精选、自动排版,按我国颁布的全部学科门类的分卷形式编纂加工后分批出版,从而实现多端发布、纸网互动。这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提供了典范。

二、特点:内容丰富、传播迅速、数纸互补

百科三版内容丰富、承载量大,传播迅速、实时更新快,纸网同步互动、优势互补,较之百科一版和百科二版更具生机与活力,使读者可以第一时间获得最新的相关知识。

1.内容丰富、承载量大,远超百科一版和百科二版。百科一版包括66个学科,含有77859个条目,总计字数12568万字。百科二版有32卷,60000个条目,配图3万幅,每卷约180万字。而百科三版网络版条目达到50万条、总计约5亿字,涵盖国家颁布的所有知识门类和一级学科,按照94个执行学科和近百个专题进行编纂,随文配置图片20万幅、公式表格30多万张、视频3万个(约10万分钟)、音频2400首(约1万分钟)、动画150个(约500分钟)。相比于百科一版和百科二版,百科三版网络版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规模上都达到一个相当大的量级。

百科三版网络版分为专业版、专题版和大众版。专业版是网络版的核心和主体,以大学及其以上文化程度的非本专业读者为主要对象。它的框架以科学分类为基础,既体现了学术性、准确性,又具有时代性、开放性。其中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内容的比重略大于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专题板块以内容集中、叙述具体、弥补和扩充专业板块为特点,适合更多读者需求。大众板块以人们关注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文艺、体育及日常生活知识为主,采取了多媒体配置,新加入了音频、视频和交互产品,提升了百科三版网络版的艺术性和可读性。

2.传播迅速、实时更新快,读者可以第一时间获得最新的相关知识。相比于百科一版和百科二版较长的出版周期,百科三版采用网络先行,读者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手机、电脑、平板等终端获取相关内容,很符合当下年轻人的数字阅读方式。百科三版网络版还可实时更新,调整相关条目内容,读者可第一时间获得最新的相关知识,满足其对内容时效性的需求。对于存在的知识性错误或潜在的政治隐患,可通过快速检索发现及时修改,避免因信息迭代过快,带来的知识内容滞后性和政治风险,保障了我国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

3.纸网同步互动、优势互补,更具生机与活力。虽然传播介质不同,但百科三版网络版与纸质版图书二者各有优势、互为补充。前述提及了网络版的优势,内容丰富多彩,不但有文字还有图像、声音、动漫。而第三版纸质版图书延续和继承了百科一版与百科二版的学术严谨性和内容的权威性。编辑过程中,坚持“三审三校”,部分专业学科条目甚至对条目内容达到“五审五校”。同时,为了扩充纸质版的内容,增强其表现力,在重要的条目下增加了二維码链接。只要网络版有的,使用二维码都能链接起来,形成纸网互动。另外,相比于网络版发布后需要不断地进行后期的运维,百科三版纸质版图书在完成所有纸质图书的出版后,因其不可逆性和稳定性,会适度减少后期的运维成本。

三、切入点:加大投入、聚集人才、开发应用

随着百科三版网络版陆续完成发布和百科三版纸质版图书的逐步出版,我国大百科全书编辑出版将进入“后三版”时代。如何守正创新,推动中国大百科事业再上新台阶,是新时代赋予大百科人的必答题。就当下来看,运维应用、资金来源、人才队伍、内容开发等将是“后三版”时代百科三版面临的三大难题,需要下功夫、花气力予以解决。

1.加大投入,为百科三版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中国大百科全书》从第一版至第三版出版以及上线,国家都给予了大量经费支持,从而使《中国大百科全书》得以面世,成为令人信服的知识服务平台。与百科一版、百科二版不同,百科三版中网络版不像纸质版那样,只要书籍出版即完成相应的任务,网络版需要运行维护和时时更新。

随着出版社转企改制,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逐渐从国家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转变为在市场自谋生路的企业。如若仅凭中国大百科出版社自身的实力维持百科三版运转恐怕难以为继。因此,国家和有关部门应持续加大投入、注入资金,包括财政资金、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和其他专项资金,为百科三版的生存发展提供必要的保证,使百科三版得以流传下去,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发挥应有作用。

2.聚集、培养、挖掘、使用好人才队伍,为百科三版的运维乃至开发、应用提供有力的保障。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近3万名专家、学者、研究人员、编辑、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先后参与了百科三版编纂出版工作。如此庞大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既是百科三版出版上线的关键,更是百科三版今后继续发展的宝贵财富。

目前,百科三版工程建设已基本竣工,但这支队伍不能因此而解散。有关部门和中国大百科出版社要密切联系这些专家、学者、研究人员,继续为百科三版事业发挥其积极性、创造性、能动性。还要加大政策措施力度,加强对百科三版编辑出版队伍的培养、挖掘和使用,推动其成为政治素质更高、业务能力更强、与内容生产相适应的优秀编辑和优秀审核,完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为百科三版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3.分门别类推进开发与应用,寻求创新发展的新路径。百科三版网络版的专业版、专题版、大众版等三个不同板块因其分类及内容形式的不同,在未来开发应用中可结合其自身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发展路径。

专题版以各种特定的专题为中心,由多作者、多视角、多条目汇集而成,从现有的专题版所发布的约60个专题来看,其中大部分专题以文字条目为主,适合众多读者的需求。由此,可以考虑走市场化的道路。譬如,选择专题版中相对成熟并具备一定消费市场的条目,出版发行纸质版图书。

大众板块受众是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从已经发布的约60个专题来看,其中大部分专题以视频条目为主,这与专业版和专题版在内容和形式上有着本质的不同。大众版的内容和形式非常切合当下“短视频+科普”的传播方式,契合当下年轻人汲取信息的方式。大众版中许多精品视频,在无版权争议的情况下,可以将其重新整理,选择内容优秀、画质精美的系列视频,发布在短视频平台或官方宣传页,作为宣传百科三版网络版的重要窗口。

除此之外,还可以对百科三版内容资源进行二次开发,如数据库定制服务。针对中学、高校和科研机构,按照用户需求提供数据库定制服务。定制数据库可以在局域网内供单位内部用户使用,还可制作问答游戏、开发可视化VR/AR以及文创产品等,应用于博物馆、科技馆、电影院等。除了面向国内,还要用好百科资源,开拓具有百科特色的国际化发展道路,稳妥而扎实推进百科三版走出去。

四、结语

百科三版出版上线只是一个新的起点,作为权威知识宝库、蕴含中华文明和人类文明的知识精华的中国大百科全书事业永无止境。有理由相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光荣和梦想的新征程上,《中国大百科全书》事业一定会创造新的辉煌。

作者单位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企业介绍[EB/OL](2023-10-26)[2023-11-08].http://www.ecph.com.cn/index.php/index/about/ qiyejieshao.

[2]张明瑟.打造新时代中国的新型百科全书[N].人民日报,2023-03-21.

[3]刘晓东.《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编纂历程[J].新阅读,2018(11).

[4]国家出版事业局办公室.出版工作文件选编(1976.10-1980.12)[R].北京:中国ISN中心,1981.

[5]杨牧之.一位编辑的自述 我的出版之路[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21.

【编辑:孙航】

猜你喜欢
第三版中国特色工程建设
美防长罕见一年两度访越南
贾康:“中国特色”的独立思考的知识分子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大数据对百科全书知识生产和传播的作用——以《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为例
新型军队工程建设管理模式研究
“中国特色”的低速电动车
《天然碱》第三版已于2013年6月出版
评《普通术语学和术语词典编纂学导论》(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