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彰显党媒的价值引导

2024-05-07 15:54潇潇
传媒 2024年7期
关键词:价值引领人民日报

潇潇

摘要:新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舆论场纷繁复杂,对主流媒体新闻评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有着40多年历史的人民日报《今日谈》栏目为例,从价值导向的坚守、话语体系的重塑、新媒体时代如何擦亮栏目品牌等方面,分析老牌评论栏目如何实现创新突破,在众声喧哗中不断壮大主流声浪,实现新价值新作为。

关键词:人民日报 《今日谈》 评论栏目 价值引领

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传播环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在巨大的挑战面前,主流媒体如何更好地引导舆论、传递核心价值观,成为重要时代命题。人民日报作为党中央的机关报,天然具有其他媒体无可比拟的权威性、公信力和影响力。在言论、评论方面,人民日报结合不同的定位、选题等创办了多个差异化发展的评论栏目,开展舆论引导、观点表达,可谓各有千秋。其中《今日谈》以短小精悍著称,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名专栏奖。笔者将以《今日谈》评论栏目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其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如何坚守传播价值,彰显党媒主流气质;重塑话语体系,提升新时代评论网感表达;顺应传播大势,探索新媒体时代下党报评论创优策略。

一、发时代之声,以“价值含量”涵养内容定力

《今日谈》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顺应全国人民思想空前解放、亟需新的言论表达渠道所开辟的评论专栏,距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今日谈》虽占版面空间有限,却是地位极其重要的群众意见表达平台,被誉为“方寸地里的常青树”。随着媒介传播格局、舆论生态的剧变,《今日谈》作为一个深受读者喜爱的党报评论专栏,始终保持坚定的价值立场,充分发挥特色优势及功能,以高站位、短篇幅、宽视野筑牢思想引领力,在舆论场上独树一帜,彰显党媒主流气质,让党报评论声音在媒体融合道路上更加响亮。

1.站位高远,输出高水准思想。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新闻成为易碎品,时效性和独家性正以秒为时间单位极速消失。评论则成为一面独家旗帜,成为媒体的核心竞争力、立身之本。《今日谈》以小言论为突破,常常站在全局高度,以权威、客观、冷静的视角对社会热点加以分析,阐明观点、揭示本质,给读者以思想引领和观点启发。特别是在全媒体众说纷纭的传播格局下,《今日谈》与人民日报党报属性一脉相承,起到了一锤定音、答疑解惑、鼓舞士气、壮大巩固主流舆论阵地的作用。2023年国庆期间,《今日谈》刊发了题为《铆足干劲 勇毅前行》一文,以劳动者们“假期无休,岗位建功”为由头,号召全国人民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坚定信心、奋勇前行。值此新中国成立74周年之际,通过高品质评论营造全国上下一心,昂首阔步新征程、意气风发向未来的和谐舆论氛围。杭州亚运会期间,刊发了《以青春风采书写亚运精彩》,以中国年轻运动员奋勇拼搏、勇创佳绩的精彩表现,展现当代中国青年正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放飞人生梦想、成就事业华章。评论借亚运精神的传承延续,凝聚团结力量,赓续奋斗力量,实现在赛场外的更大舞台书写精彩篇章。

2.短小精悍,力求文简而意深。在海量的信息时代,长篇累牍、生涩难懂的深度文章渐被束之高阁,与此同时,短小精悍、观点鲜明的短文备受青睐。《今日谈》评论不同于常规评论文章,讲究一事一议,篇幅在三五百字之间,于微言中显大义,与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短、实、新”文风相契合。文章多为三段论结构,即“由头+论证+结论”,形式简单、结构明了,符合新媒体碎片化阅读习惯,有助于增强用户黏性。2020年10月,《今日谈》针对时下倡议的“节约粮食,拒绝浪费”文明用餐新风尚展开评论,刊发《鼓励消费不等于鼓励浪费》一文。文章仅用300多字,便阐明了鼓励消费与勤俭节约的和谐统一关系,倡议让勤俭节约蔚然成风,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坚实支撑。《给孩子高质量陪伴》一文,则是将目光聚焦“手机不离手”时代家长如何陪伴孩子这一社会普遍现象,事虽小,却与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息息相关。文章用340余字生活化地表明观点,没有生硬的说教,而是意见中肯、文简意深,揭示了家庭教育的深远意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精神文明建设密不可分,说服力极强。

3.视野开阔,形成多元创作格局。《今日谈》评论内容涉猎广泛,不仅有社会热点焦点,还有对于国家、社会、人民具有普遍意义的事件。如《让传统节日绽放时代新韵》,以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民俗文化活动为切入点,提出了“在坚守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的观点,让传统节日更富有时代内涵,为人们提供更多心灵滋养与精神力量。文章语重心长,引发了读者的普遍关注。《“小包裹”有大发展》一文,关注我国快递业务增速显著这一新闻,一个个快递包裹展现了我国强劲的消费发展动能得以释放,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透过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缩影,彰显出我国经济的韧性和活力,为经济运行持续向好增強了信心、鼓舞了士气。《今日谈》是改革开放以来开办的评论栏目,为不同行业、不同背景的人提供了参与社会讨论的平台,也促进了言论大众化发展趋势。从文章署名可以看出,《今日谈》的评论作者队伍十分广泛,既有领导干部,也有普通百姓,如作家夏衍、经济学家于光远、民主党派领导人孙起孟等知名人士都是《今日谈》的作者。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今日谈》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吸纳各界人士参与创作,形成了更加多元化的创作新格局,极大地开拓了栏目视野、丰富了新思想新观点。

二、闯融合之路,以“话语重塑”赋能舆论引导

新媒体时代,舆论多元,主流媒体要上接“天线”、下接“地线”,精准聚焦、生动表达,以读者易于接受的话语形式及时发布权威声音、官方态度,有效引导舆论、传播主流价值观。

1.拥抱网络,勇敢打开“话匣子”。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应用,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也拓展了个人参与社会表达的空间。主流媒体应当抓紧这一机遇,主动拥抱互联网,借助移动互联和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平台,实现信息的实时传播、多元传播、精准传播,与读者产生更加深入的交互体验,将自身传播力、影响力延伸到更广阔的空间。《今日谈》作为人民日报的评论名专栏,积极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从传统纸媒向全媒体平台转型,形成了覆盖报纸、网站、客户端、公众号等多渠道传播矩阵,更好地满足了不同领域读者的需求和关切。其中,“人民日报评论”作为《今日谈》在微信的重要发布平台,迄今累计刊发相关评论250余篇,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与此同时,《今日谈》评论紧跟经济社会发展脉搏,人工智能、元宇宙、5G等当下热门话题都成为评论关注的选题。《共享数字贸易发展新机遇》一文,以第二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开幕为由头,阐释了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与新场景从梦想照进现实,不仅给千行百业带来生机与活力,也为美好生活拓宽了深度和广度。

2.平民化表达,话语风格平实柔和。在传统媒体时代,新闻评论更多地关注硬新闻,随着微博、短视频等社交媒体的兴起,新闻评论的选题更加接地气、有温度。与时政类题材不同,那些源自百姓生活的寻常小事,更容易在新媒体平台实现共情,起到价值观、正能量正向传递,引领社会风尚良性有序发展。2021年春节期间刊发的《每个奋斗的你都了不起》,反映了假期默默坚守岗位的普通人用责任守护万家灯火,以奉献换来节日祥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的,“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每个人都了不起!”透过一个个拼搏奋进的身影,让我们看到了伟大祖国的明天将更加美好,民族复兴的前景将更加光明。由于《今日谈》的作者来自社会各个岗位,有工人、农民、基层干部到专家学者,他们关注的问题很多是普通人亲身经历或正在感受的,但是读者当下并未意识到,当作者用平实、柔和的平民化语言娓娓道出时,读者顿时醍醐灌顶、思路清晰。《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一文,看似平凡的道理,却为读者在日复一日的平凡生活中拨开迷雾,阐释了“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的哲理,号召广大人民群众立足平凡岗位,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必将大有作为、干有所成。

3.以小见大,负重而舞显从容。一篇优秀的评论初读酣畅淋漓,细细品味另有一番深意,回味无穷。新闻评论紧扣热点焦点、回应公众关切,透过现象看本质,从“是什么”引申出“为什么”“怎么办”,可以说是思想内涵更为厚重的报道形式。而这种“厚重”更体现在作者的文字功底、理论深度和思想厚度,可以在众说纷纭的舆论场中激浊扬清、彰显主流、引领导向。《今日谈》往往从细微处入手,以小见大,负重而舞,摒弃那些大话、套话、空话,运用更具网感的语言,以简洁凝练的笔触和思路清晰的文风,让评论更加生动、活泼、轻盈、深刻。《永远保持赶考的清醒和谨慎》一文,以节日期间“四风”问题监督举报典型案例为例,指出“对顶风违纪行为露头就打、从严查处,强化警示震慑”。针对全面从严治党这一政治性极强的严肃话题,用兼具思想深度和话语锐度的文笔化繁为简,口语化表达更是朗朗上口,增强了评论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三、乘革新之势,以“人民合唱”引领舆论格局

在新媒体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主流媒体承担着更加艰巨的职责使命,既是党和国家政策主张的传播者,又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如何加强媒介手段的创新应用,将主流声音直达各类用户,牢牢把握舆论主阵地,是主流媒体需要深刻作答的新命题。顺应传播大势,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进程中,提升评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和影响力,让主流媒体评论勇立潮头、争当新时代的弄潮儿。

1.乘势而上,直面新媒体时代评论面临的挑战。随着信息多元化和信息爆炸式传播,新闻评论为了迎合传播环境,难以提供深度思考,价值导向逐渐弱化,“口水化”“脂粉气”现象明显。在这样的舆论形势下,《今日谈》并没有随波逐流,而是尊重新媒体传播规律,科学把握议题设置的能力和水平,敢于发声、善于发声,以权威、准确、深刻的理论观点积极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为了适应不同媒体语言风格,实现精准高效传播,《今日谈》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使用的标题也会根据情况加以区别,比如,原题为《向节日里坚守岗位的人们致敬》,在新媒体平台的标题则为《节假日,谁在守护团圆?》。《把家国情怀融入不懈奋斗中》一文的新媒体化标题呈现为《“这很中国”,何以精彩?》。此外,《今日谈》还尝试打破新闻评论的固有模式,为新闻评论配发照片、视频、图表等,这些打破了传统的举动也受到了读者的喜爱。不仅如此,《今日谈》在“人民日报评论”公众号刊发的评论还有语音朗读功能,用户可以在不方便阅读时将文字内容转换为音频,让用户可以方便地“听”评论。

2.高举旗帜,建立全方位多层次主流舆论格局。在媒体融合向纵深化发展的新形势下,主流媒体既要“守正”,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又要“创新”,探索多元传播新路径,让评论声音更加嘹亮,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人民日报社评论部主任陈家兴表示,近年来,人民日报评论坚持稳中求进,坚持推进融合发展,坚持拓展评论样态,在舆论场中不断开辟新赛道、激发新优势、创造新成绩。人民日报建设全方位、多层次、多声部的“人民大合唱”,发出客观、理性、鲜明的“中国声音”。《今日谈》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着眼于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奋斗目标凝心聚力,扎实做好舆论“压舱石”“定盘星”。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今日谈》围绕党的二十大擘画出的宏伟蓝图,推出一系列有深度、有思想、高品质的评论,如《向着新的奋斗目标,出发!》《起步即冲刺 实干开新局》《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等,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广集民意、汇聚民智,形成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3.擦亮品牌,继续做好新时代舆论引导“排头兵”。新闻评论是媒体的旗帜和灵魂,也是品牌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强新闻评论品牌,抢占舆论制高点,可以有效提升媒体品牌形象,更好地引导舆论、涵化受众。《今日谈》作为人民日报独具特色的“客观评论”栏目之一,文风活泼、短小精悍、理论联系当下,陪伴广大读者走过了40余个春秋。特别是在新媒体环境下,《今日谈》始终明晰自身定位和价值导向,多种渠道拓宽传播渠道和影响力,保持群众性特色,提升评论的参与性,在其周围凝聚起一大批优质的评论内容创作者。他们密切关注时事热点展开讨论,通过轻量化文字传递有分量的观点价值。针对同一个问题,读者常常会看到不同视角的见解分析,形成各抒己见、百花齐放之势,为公众提供多元思想内涵。《今日谈》以微小的身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持续做好新时代舆论引导的“急先锋”“排头兵”,擦亮栏目品牌,永葆青春活力,彰显主流媒体的价值和作为。

四、结语

新媒体时代,新闻评论要借助互联网平台,牢牢掌握话语权,始终占据舆论引导的主导地位。《今日谈》作为党报新闻评论的中坚力量和重要平台,既要坚守价值定力,又要重塑话语体系,在新媒体发展大势中实现自我超越,既要有“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功效,也要有“惊起一滩鸥鹭”的穿透感染力,当好舆论引导“排头兵”,为主流媒体的新闻评论创新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成功典范。

作者系广东金融学院财经与新媒体学院讲师

参考文献

[1]孙玉双.浅谈人民日报《今日谈》的特色[J].当代传播,2009(02).

[2]田艳.党报评论的创新之策[J].中国报业,2022(07).

[3]朱富金,阮尚辉.融媒体时代新闻评论创优策略[J].全媒体探索,2023(08).

【編辑:孙航】

猜你喜欢
价值引领人民日报
多元价值观背景下的价值引导与美德塑造
浅谈思想政治课中负面案例的运用
价值引领让师德教育焕发生命的活力
“舌尖上”的思想品德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