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育振兴背景下西安双语博物馆的推广与实践

2024-05-07 00:13肖悦刘美麟陈晨湘梓刘烁楠赵玲
国际公关 2024年5期
关键词:问题与对策

肖悦 刘美麟 陈晨湘梓 刘烁楠 赵玲

摘要:本文介绍了乡村振兴背景下西安双语博物馆的推广与实践项目,基于乡村教育振兴研究背景,分析了双语博物馆推广与实践面临的问题,如博物馆宣传形式单一和乡村小学对博物馆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等,提出了开展多种类型活动宣传双语博物馆以及多元化改进双语博物馆平台的应对策略,期望能够提高乡村小学生对外语学习的重视程度,促进博物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教育;双语博物馆;问题与对策

一、相关研究及发展现状

《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的发布使博物馆与中小学校合作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促进博物馆资源与教育体系的融合,提升乡村小学生利用博物馆学习的效果。目前,国内与乡村小学教育和博物馆相关论文不多,无论是博物馆教育还是馆校合作的项目,学者对于乡村小学生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目前对于博物馆与乡村学校之间的探讨不够深入。[1]《数字化博物馆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机制与策略研究》一文中,张建平、夏文箐从新媒体视角对数字化博物馆与学校教育结合的策略进行探讨,提倡最大化利用博物馆资源。[2]《西方馆校合作:演进、现状及启示》中,宋娴、孙阳提到馆校合作的几种方式:学校拓展、校外访问、教师专业发展、博物馆学校及区域性整体合作,对中国的馆校合作提出了建议,从博物馆、教师、学校和政府相关机构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3]在 《博物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里,李君参与设计了一堂有关蝴蝶的博物馆课程,向人们展现馆校合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应对策略。[4]

博物馆作为记录人类文明记忆的重要基地,承担着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职责。应将继续深入推进馆校合作,促使博物馆成为展现中国力量、传承中国文化、发扬中国精神的 “学校”。不少博物馆和学校之间开展了一系列馆校合作、资源共享的教育活动。越来越多的学校也结合自身特色,开始在校内建立博物馆。随着博物馆开进校园,博物馆教育正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就西安市而言,博物馆数量众多,据 《2022年度全国博物馆 (展览)海外影響力评估报告》,西安入选综合影响力前100名单博物馆有6座,也代表西安具有优厚的文博实力。因此,发挥博物馆对西安中小学生的教育功能意义重大。

二、乡村教育振兴背景下西安双语博物馆的推广与实践

项目组于2023年11月在西安市5所乡村小学发放问卷150余份,问卷主要包含学生对西安博物馆的了解程度以及自身双语能力的认知。现对问卷收集结果进行分析。

(一)数据收集结果

本研究以西安乡村小学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发现几所乡村小学超过一半学生偶尔去博物馆参观学习,对博物馆文化了解较少。70%左右学生了解博物馆的部分历史文化,但无法用双语流利表达。因此,西安乡村小学对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利用程度有待提高,并且学生的外语能力以及重视程度有待提升。

(二)面临的问题分析

1.乡村小学生自身英语学习水平较低

目前,乡村英语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乡村教育资源有限,学习资源单一,大多依靠传统的教育方式。第二,农村地区优秀师资相对缺乏,许多代课老师成为乡村地区英语教学的主力军,而有的代课老师由于缺乏英语教学专业背景,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相对薄弱,导致教学效果甚微。第三,乡村小学教师激励机制比较单一,老师缺乏积极性。在小学开展拓展性英语教学非常重要,大多数乡村小学生不敢开口说英语,主要是因为没有英语交流的环境、家庭环境以及羞于表达。通过上述分析,拓展性英语教学在乡村小学的应用十分有必要。许多语言习得相关学者认为英语教学的 “关键期”是12—13岁,也有少部分学者认为是6岁左右。如果错过了外语习得的关键期,可能会导致学生外语学习终生困难。[5]

2.博物馆在乡村小学宣传力度有待提升

由于博物馆宣传形式单一,导致博物馆的宣传活动很少进入学校,尤其是乡村小学。这也是小学生对博物馆的接触和了解较少的主要原因之一。西安博物馆的宣传本身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整体宣传力度程度不够。西安博物馆的数量在全国是领先的,但是为人们所熟知的博物馆却较少。此外,与其他单位比如乡村学校合作也需要加强。[6]二是科技技术的运用需要改善。博物馆的布展方式、陈列方式等需要运用更多的技术和创新。一些博物馆目前仍以静态图片、文字等展示为多,如果能提供更多动态效果的展示,将会吸引更多游客以及学生来参观学习。而推进西安乡村小学生的双语学习博物馆知识与文化这一项目,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博物馆的创新注入新活力。只有当博物馆充分呈现其魅力,才能吸引更多的学校与之合作,促进学生历史文化的学习。

3.“双减”政策的实施对项目发展的影响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2021年印发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政策对于推行双语学习博物馆知识与文化产生影响:“双减”政策是教育类政策文件,而此项政策减的是学生的作业与校外培训的负担。[7]对于有的家长而言,孩子在学校课业负担已经比较重,也不愿意让孩子参加过多的课外学习活动。家长一旦对我们的项目造成误解,便会不利于项目发展以及传播文化的效果。事实上,博物馆可以开展许多丰富的课外活动,学生参与到活动中,不仅可以快乐高效地学习,还能够提升文化素养。博物馆可以通过双语学习平台充分发挥其功能。学校更多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而博物馆教育更具有实践性、场景性、操作性以及创新性。学生能够在博物馆学习到更多的文化背景知识,更有利于文化的传播。西安博物馆数量众多,对于西安学子而言,是非常宝贵的学习资源。乡村小学生对于博物馆这方面的课外学习接触相对较少,而博物馆教育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因此推进此项目有利于西安乡村小学生的博物馆文化学习以及双语表达能力的提升。

4.项目平台课后化服务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包括服务内容形式化落实不到位、监管执行差、评价效用低等问题。项目的有效实施依赖于完整的服务、恰当的内容以及有效的监管。如果服务内容过于形式化,没有结合学习对象及时进行调整,将会违背项目初衷。如果学习者的反馈是负面的,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也需要及时做出改进。此外,农村小学生离校后的生活大多处于盲目杂乱的低效状态。

三、促进双语博物馆在西安乡村小学推广与实践的对策

近年来,很多省份开始推行文化强省的发展战略,大家逐渐认识到博物馆是展现各地优秀文化和社会建设成果的窗口,相继建成了一批规模较大、功能较全的地市级博物馆新馆,各级地方政府加大了对博物馆事业的支持力度,各级财政经费投入也在增加。

(一)不断宣传双语学习博物馆知识与文化的重要性,提高西安乡村小学对双语学习博物馆知识的重视程度

优化双语讲解服务是发展过程必不可少的步骤。讲解是将书面知识与语言高度结合,具有艺术性、专业性和知识性。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讲解员的职业标准在不断提升,对讲解员的要求也更加严格。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在为更多人提供双语讲解服务的同时,也在优化讲解质量,而且这也是一位优秀讲解员所必备的基本素养。[8]通过对双语讲解服务团队的建设,不仅可以使英文讲解稿的内容达到标准化,也可以整合编写博物馆常用的讲解语,同时还能提高讲解员行业的综合水平并且扩展服务项目,使博物馆的形象和讲解员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可以通过讲座、微信公众号平台推文等形式宣传该项目,从而提高乡村小学对双语学习博物馆知识与文化平台的认可程度;可以开展西安博物馆地域文化特色双语教育实践活动,为西安乡村小学生提供多元化了解博物馆的渠道;可以通过加强与西安乡村小学的合作,让项目 “走进校园”,让学习 “日常化”。

(二)不断创新双语博物馆平台学习模式,促进项目高效发展

随着 “双减”政策的提出,学校开始探索高质量的课程服务。要协调学习的内容、方法、媒介等方面,探索适合乡村小学利用线上双语博物馆平台开展多元化学习的模式。根据乡村小学生的知识水平,把握语言的难易程度,参考博物馆文化知识,尽量做到内容条理清晰,尽可能趋近学生的可接受程度。考虑到乡村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学习能力相较于城市学生偏低,项目内容应该综合考量,并根据学习者的水平安排。博物馆与文化历史密切相关,且专有名词偏多,因此对于内容与形式的设计与安排有一定难度。此外,结合课程标准和博物馆资源来设计系统化的课程成为一种有效的实践形式。为乡村小学生提供双语博物馆知识数字化平台,从互动感、文化认同感、覆盖面等方面为乡村小学生提供一个更广阔的接收平台。同时使线上双语博物馆平台用户生成个人化的学习体验,让科学知识与概念具体化,活化了知识,也为广大乡村学校提供了优质博物馆资源,节约了教育投入。

四、结束语

本项目的第一个创新点在于將 “双语+博物馆”的形式引进西安市乡村小学的教学内容中。将丰富的博物馆资源纳入西安市乡村小学并让乡村学生探索新知,丰富阅历。博物馆专业知识的教育范围不但包含探究、研读、观察,还包含理性思考与双语对话,是对学习本领的培育、对素质教育的筹划、对人文精神的寻求。双语教学注重以学生为发展中心,注重发扬学生的个体性。在特定的境况中,以活动为载体,以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创新及创造能力为目标,在教学活动中,达成学生的全面发展。本项目旨在为西安市乡村教育振兴事业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为西安市乡村小学建设及营造良好的学习文化的氛围,从而缩小西安市教育方面的城乡差异。通过 “双语+博物馆”的形式让西安市乡村学校学生了解西安的优秀传统文化。基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 “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发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求,让西安市乡村学校学生用英语讲好长安故事,用英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西安推广与实践双语学习博物馆知识与文化的平台有助于中小学及中小学生提高对博物馆知识文化学习的重视程度。同时,也能促使西安乡村小学生利用博物馆资源提升相关文化素养,缩小与城市中小学生的差距。我们希望通过博物馆 “进校园”让乡村学生探索新知,丰富阅历。达到这个目标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育工作者在未来不断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 苏醒.农村中小学生的博物馆教育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 2017.

[2] 张剑平,夏文菁.数字化博物馆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机制与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01):79-85+108.

[3] 宋娴,孙阳.西方馆校合作:演进、现状及启示[J].全球展望教育,2012(12):103-111.

[4] 李君.小学科学教师开发利用博物馆课程资源的个案研究[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13(03):87-92.

[5] 汪春娜.农村教学点小学英语教学现状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20.

[6] 宋杨,成璇.关于西安博物馆文化产业开发的思考[J].青年文学家,2012(15):267.

[7] 焦郑珊,刘晓青,王琦.“双减”背景下的博物馆教育[J].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22,8(03):1-8.

[8] 尤玮.浅析现代博物馆、纪念馆双语(中英)讲解工作:以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组建双语(中英)讲解服务队为例[J].群文天地,2011(18):95.

猜你喜欢
问题与对策
唐山城市治理的问题与对策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校体育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信息化条件下供电公司电力营销管理策略探究
浙江省中小企业民间借贷问题探讨
“生存关注”阶段中学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关于配电运行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研究
浅析公路施工养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讨项目工程造价编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