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爷爷的战友照相

2024-05-08 15:26贾钢锋冯伟
军嫂 2024年4期
关键词:纪念章军装老兵

贾钢锋 冯伟

2023年12月,“星火传承·中国人民志愿军影像展”走进西安理工大学。摄影/昝肖婷

“抗美援朝老兵余绍礼,目前身体状况不稳定,儿女们想尽快给他拍一幅照片作为留念……”

这条手机短信,来自四川省攀枝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一名工作人员。

尽管时间已经过去整整一年,陕西咸阳小伙韩佳龙仍然记得自己看到这条短信时内心闪过的犹豫:“距离实在太远了。从咸阳到攀枝花有1300多公里,开车要15个小时。”

可第二天,一辆载有补光灯、摄影幕布等摄影器材的小汽车疾驰在关中平原——韩佳龙带着他的“移动摄影棚”,千里赴约。

余绍礼是韩佳龙拍摄的第49位抗美援朝老兵。那次也是韩佳龙的“志愿军肖像拍摄计划”第一次“走”出陕西。

“我的名字叫余绍礼,1951年3月参军,部队番号是陆军12军35师104团1营……”在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的病房里,抗美援朝老兵余绍礼在经历高烧和长时间昏睡后,终于清醒过来。

当年挺进朝鲜战场的年轻战士,如今已至耄耋之年,但回忆起战场上的种种场景,那些不止一次与死神擦肩的经历仍旧清晰如昨。

1953年归国后,余绍礼到南京军区继续服役,1976年转业回到家乡四川。

半生戎装,几经辗转。70余年后,这位已经被下了几次病危通知书的90岁老兵,终于又穿上他心心念念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服,佩戴上自己和老战友的勋章,举起与战友的合影,挺直脊背,在镜头中定了格。

这次拍摄,于韩佳龙而言有些特别。“老人现在是生病状态,所以肖像照是在病房中完成的。这次拍照可能就是给老兵的后人留下一个永远的念想。”

给病床上的老人穿军装时,韩佳龙甚至能听到医院的仪器“嘀嘀”作响。看到老兵在镜头前颤颤巍巍举起右手,听着老人声情并茂地讲述战友情,韩佳龙越发觉得,自己能够将这份红色记忆留存在镜头里,一切都值得。

那天拍摄完成后,韩佳龙拿出手机,给余绍礼一张张展示之前拍摄的其他老兵的照片。虽然和这些老兵并不相识,余绍礼依然很动情。他对着照片说:“老哥哥们,好好多活几年……”

在韩佳龙牵头成立的咸阳市爱星青年公益服务中心里,一张泛黄的老照片,与许多抗美援朝老兵的肖像照一同展示在照片墙上。那是韩佳龙与爷爷、奶奶的合影——还在上小学的他站在两位老人中间,咧着嘴笑。

与颇具“镜头感”的韩佳龙不同,照片里的爷爷略显拘束。“我的爷爷名叫韩俊英,参加过抗美援朝。那是家里能找到的唯一一张爷爷的照片。”韩佳龙说。

和许多抗美援朝老兵一样,韩俊英当年退役后回乡务农,一辈子没拍过几张照片。在韩佳龙上小学的时候,爷爷就去世了,这让大学期间学习摄影的韩佳龙更感到遗憾。

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一个想法在韩佳龙心中酝酿:寻访像爷爷一样的抗美援朝老兵,为他们拍一张像样的照片。

刚毕业的韩佳龙把大学期间勤工俭学赚的钱全部用来购置设备,请父亲当司机,找来3名同学做搭档,在当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等的支持下,逐一走访、拍摄当地健在的抗美援朝老兵。

乔建中是韩佳龙镜头中的第一位抗美援朝老兵。韩佳龙记得,那天乔建中坐在镜头前,把衣服理了又理,神情庄重。

当韩佳龙把冲洗、装裱好的照片送给乔建中时,这位91岁的老人手捧着照片细细端详,不停地说着:“谢谢,谢谢……”那一刻,韩佳龙有种说不出的感觉,既感到高兴,又觉得心里沉甸甸的。

2022年10月,韩佳龙为抗美援朝老兵温贞拍摄的照片。

起初,韩佳龙到抗美援朝老兵家中拍摄时,老兵们多穿着便装。渐渐地,有些老兵听说要拍照,会主动穿上珍藏多年的老军装,佩戴好各类纪念章和奖章。

“这最符合老兵的形象。”为了让没有军装的老兵也能拍摄军装照,韩佳龙联系当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特意准备了几套老式军装,按政策规定备用。

讲起抗美援朝老兵看到军装时的样子,韩佳龙一脸笑意:“他们的眼睛突然一亮,神情也瞬间变得生动起来。”

有的老兵会讲起自己第一次穿军装的情景:“我穿上军装是1951年,当时18岁。现在我91岁了。”

有的老兵直言对军装的喜爱:“70年没穿过了,太想穿了!”

有的老兵一边乐呵呵地配合韩佳龙帮自己穿军装,一边有点不好意思地说:“90多岁了,还能照一回这么帅气的军装照。”

韩佳龙发现,并不是每位老兵都愿意佩戴纪念章和奖章。时年89岁的周凤鄂在拍摄前迟迟不肯拿出自己的纪念章。经过反复追问,大家才知道,1953年周凤鄂参加夏季反击战役时,在一次急行军中一脚踩空,眼看就要滑入江中,是班长一把抓住他的胳膊,后来班长在战斗中不幸牺牲。周凤鄂一直觉得,纪念章不属于他一个人,要是拿出来“显摆”,“对不起班长”。

“令人动容的场景还有很多。”拍照间隙,韩佳龙听许多老兵讲起战斗往事。老兵杨思泉说,当年入朝作战时间紧迫,部队把所有能御寒的东西都拿出来,分到杨思泉手里的,是一条女式绒裤。老兵刘兴孝回忆,有一次他守在阵地六天六夜,饿得实在没办法,吃完了身上仅存的一支牙膏……

为了帮更多老兵留影,听这些和自己爷爷经历相仿的老兵讲更多的故事,韩佳龙加快了拍摄的脚步。

然而,就算韩佳龙和同伴的行动再快,还是会留下遗憾,“有两次,我们已约好拍摄时间,但一周后再要到家里去拍摄时,老兵已经不在了……”

4年多来,在各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的支持下,韩佳龙和团队已经走访了15座城市,为210位抗美援朝老兵拍过照片。

“一个人的经历是故事,一百个人的经历是历史。我越来越感到,有些历史,应该用各种方式留存下来。”韩佳龙说。

(作者单位:陕西省礼泉县人武部)

2022年12月,韓佳龙为抗美援朝老兵李德存拍摄的照片。

精神火炬

70多年前,无数英雄儿女为了祖国和人民奔赴朝鲜,用鲜血和生命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

70多年后,韩佳龙与时间赛跑,把镜头对准抗美援朝老兵,存留下老兵的身影,记录下老兵的故事,令人感佩感怀。

追寻震撼人心的峥嵘岁月,珍藏永不磨灭的英雄荣光。铭记——是致敬,更是传承。

——陕西省礼泉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  张炬

实习编辑/刘濡

猜你喜欢
纪念章军装老兵
在党五十年 初心永不变
——省审计厅举行“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
“在党50周年”纪念章
The Sun Also Rises from Hemingway
老兵笑了
那枚红军军装上的衣扣
假如明天脱下军装
老兵
迷彩服,绿军装
生日一过,老兵就要走了
嗨!三枚金灿灿的纪念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