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澳门

2024-05-08 15:59俞彤
走向世界 2024年16期
关键词:手表澳门雕塑

俞彤

豪华与烟火并存

第一次来澳门。

几天的行程下来,发现这个人口只有68万、面积不到33平方公里的城市,还是蛮有特点、颇有“个性”的。一出机场,一幢幢颇为气派的现代化大楼便映入眼帘。那些似曾熟悉的酒店名称,很快就与大洋彼岸那個“疯狂”的城市联系在一起。也是,都被称作“欲望之都”,都有着火树银花的繁华与热闹,相似并不奇怪。不同的是彼岸开发的早些,奢华的建筑物相对也更多,“纸醉金迷”的感觉更浓厚。而澳门仿佛更加注重“仿制”和“模拟”,跨洋勾勒出西方世界的“灯红酒绿”,看上去是另一番景象。

在豪华的酒店里穿行是澳门旅游的必选动作。各式的世界名牌、眼花缭乱的装饰,还有味道诱人的食物,美不胜收。确实令人喜爱、令人心动,但对百姓而言,也确实让人望而却步。澳门的奢华,是富人的专利。靠工资生活的百姓,只能走马观花,或浅尝辄止,比如旅游淡季捡漏住打折的豪华酒店,在博彩大厅里享受免费的点心、奶茶、可乐等等。在澳门见过不少南腔北调的游客、结伴而行的中老年人、充满朝气的年轻人,大酒店里有,老街区里有,繁华的闹市也有。但面对满眼的流光溢彩、软红香土,观望的多、好奇的多、议论的多,大把掏钱消费的真不多。许多人是抱着出来看看的心态,量力而行,不会轻易“透支”自己。特别是那些在博彩大厅看热闹的人,更不会轻率出手。因为许多人知道,天上从来就不会掉馅饼,掉的只会是“陷阱”。犹如那个知名的老牌娱乐场两扇精心设计的大门,像个“老虎口”,又像是倒吊的吸血蝙蝠。贸然而行,后果可想而知。

历史的原因,澳门回归后依然有着时代遗留的旧“符号”。然而对大多数的游客来说,那不过是一道特别又有些好奇的点缀而已。更多的人来澳门,是为了在远离欧洲大陆的地方,领略和感受一下浪漫的欧陆风情。这里毕竟被葡萄牙染指了112年,不可否认,褪色的痕迹仍依稀可见。

在金碧辉煌的大酒店里徜徉,人们会想象着有钱人池酒林胾、钟鸣鼎食的奢华生活,同样在那些简易的小巷、充满特色的街区,以及风情翩翩的小镇上,人们可以亲身体验筚门圭窦、人间烟火的快乐。

官也街是澳门一条著名的美食街,不长,仅有百米。乍看上去一点也不起眼,然而它蕴含着满满的历史文化和市井风情,每天吸引着成千上万名游客,成为澳门著名的“网红街”。这里有现场制作的美食,游客可以尽情享受到“原始感觉”。粤式小吃、葡式美食、澳门土产等,原汁原味、土味十足,无不让人垂涎欲滴。“牛杂”是“主打”美食,从街头到街尾,无不显示它的影子。一只小纸碗,满满的牛杂,色香味俱佳,还没吃就会感到肠胃的急切。“榴莲雪糕”用新鲜榴莲制成,奶香浓郁、鲜甜可口,深受姑娘们的青睐。店铺前那一个个靓丽飘逸的背影、一张张娇嫩可人的脸庞和一声声欢快的赞美之语,看上去、听上去,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美味四溢之中。

与官也街同样有名的是大三巴牌坊附近的“手信街”。大三巴牌坊是圣保罗教堂的遗迹,是澳门地标性的建筑,也是澳门的象征。来澳门不来这里“打卡”似乎就等于没到澳门。车水马龙、人头攒动、沸沸扬扬,似乎来澳门的人都集中在了这里。一条条不宽也不长的小巷子,全是店铺。广东话叫“手信店”。这里似乎卖什么的都有。各种化妆品、药品、衣服、玩具,琳琅满目。当然,最多的还是美食。猪扒包、蛋挞、胡椒饼、烤肉干、杏仁饼、双皮奶,看上去眼花缭乱,闻上去香味扑鼻。我和太太吃了豆腐花,甜甜的、嫩嫩的、凉凉的,好不舒服。还想吃点别的,无奈肚皮有限,只能看着别人大快朵颐。那个时候在想,人的胃口多几个该多好!

官也街、大三巴的巷子,虽不宽敞,但干净、整洁。街巷两边无一例外都是老式建筑,有的被粉刷成鲜艳的色彩,有的是原生色,时间的印痕毫无掩饰地表露在上面,看上去有些“沧桑感”。但这并不影响爆棚的人气,更不影响人们高昂的热情。其实普通人是很容易满足的。人们在这里享受着民间的烟火气,那种舒心的感觉,一定是很惬意、很舒畅、很美好的。

有故事的地方

澳门系弹丸之地,人口如同大陆的一个县或一个区,金碧辉煌的酒店是这里的主打风景,流光溢彩让这里显现出不一样的世界。豪华、奢侈、享受似乎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共识。去之前我也是这样一种心态,从网络上看到的澳门贴满了“物欲”“金钱”“梦想”的标签。也有去过的人回来说,逛了什么大酒店、吃了什么美食、玩了什么“游戏”、看了什么景点,唯独没听说有什么东西能让人“动心”,着实有些遗憾和失落。上了年纪了,吃什么玩什么倒无所谓了,有兴趣的是那些有点“内涵”的东西,毕竟这些东西会让人感到充实一些。

其实澳门也是有故事的地方。

那天去了大三巴牌坊,这是澳门必“打卡”之地。高大雄伟,由花岗岩建造而成的大三巴牌坊,始建于明朝万历三十年,集中了西方建筑艺术之精华,堪称中西文化交融的艺术品,是澳门的重要标志之一。站在远处抬头相望,会感到澳门还是具有深刻浓厚历史文化内涵的,并非有人所说“60多万人口能有多少‘人文。”不过,像大牌坊这样的景点毕竟还是有限,总觉得不够“解渴”。

游览拍照后想找地方休息,看到旁边有一片“波螺油子”,倍感亲切。这久违的石头马路,一下子联想到咱老青岛的街头。兴致顿起,沿着弯陡的路面一直走到尽头,抬头间看到一幢米黄色房子,墙面上镶着“澳门钟表博物馆”几个大字。“可以参观吗?”看周围无人,四处张望,内心发问。太太说进去看看,推门,门口站着一位严肃的年轻人,抬手示意扫门前的二维码。原来,加关注就可以进门参观。多说一句,我们是免费参观的,几天之后,就开始收60澳门元门票了。

博物馆两层楼,6个展区,其中常设的有4个区:近现代手表区、沛纳海展区、古董钟及怀表区和表迷互动区。前三个区摆满了各种表,腕表、座钟、挂钟、怀表等等,打眼望去,几百块是有了,但具体数目不得而知。事后看视频,这家私人博物馆的馆长在记者采访时,问馆内有多少表?他竟然笑笑说自己也不知道。

用琳琅满目来形容馆内的收藏一点不为过。遗憾的是本人不懂表,而且对表似乎也没有“感觉”。算起来迄今为止,一共戴过3块表,1塊是上大学时母亲把自己的瑞士产的手表让我戴着看时间;1块是电子表盛行时托外贸朋友买的;还有1块是太太在广交会买的石英表,表面是猫玩线球,因为我喜欢猫。现在这3块表早已不知踪影,我自己也有30多年没戴过表了。然而对表爱好者,或对表有研究的人来说,这座博物馆是难得的。因为不仅能欣赏到400多年来世界各种计时钟表,还可以了解到澳门在中国钟表文化史上的地位,以及极具的特殊性和代表性。史载,16世纪后半叶,传教士为了长居澳门,派人给皇帝赠献礼物,其中就有西方制作的大小两座自鸣钟。机械表摆入皇宫后,那“滴滴答答”的行走声响,引起了包括皇帝在内的一众人的注意,从此国人也开始自制自鸣钟,以至于到今天已成为世界最大手表生产国。

在博物馆最引我兴趣的是生肖手表,精美的表面上用金黄色的材料镂刻着十二生肖,那些形态各异的动物,展现着各自独特的风貌,有的威严、有的矜持、有的活泼,都栩栩如生。那只刻着龙的手表,表盘很大,中间是起伏多变的龙体,周边一圈是精巧的十二生肖雕像。“龙”的地位凸显得再明显不过。这些手表明码标价,可以当场交易,但更多的是藏品,只供参观。展厅里有一只手表令我好奇,这是一只刻着狗狗的表面,仔细看像是一只拉布拉多。因为喜欢小动物,我看得很仔细还专门拍了照。后来得知,这只手表的创意来自博物馆的馆长,那只拉布拉多是他家的宠物,他花了1年多时间精心打造了这只具有特殊意义的手表,虽然不是“古董”,也未必是“珍品”,但对于一个热爱生命、有情有感的人来说,还有什么比这更有价值?相信看过这只表、了解其背后故事的人,都会感慨不已。

走出博物馆,再看大三巴牌坊,突然觉得澳门的土地里似乎埋藏着无穷的“宝藏”。尽管目前了解的有限,但相信总有一天会大饱眼福、耳福。毕竟这里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的一部分,必定会有更多更美好的故事。

文化气息浓郁

澳门是旅游胜地,不过这里的文化艺术氛围,也很夺人眼球。每年在澳门举办的世界性的文体活动不在少数,当地还有固定的艺术节。所以来澳门赶巧了会大开眼界、大饱眼福。

我这次去澳门,看到了一个过去从没看到过的展览,叫“‘殿‘糖雕塑艺术展”。这是在一家有名酒店里无意发现的,开始还以为不让参观。因为门口站着两个穿制服的年轻姑娘,脸上的表情还挺严肃。后来上前询问得知,不但可以参观,还是免费的。年轻姑娘之所以站在那儿,是为了引导参观者的。

走进金黄色的异形大门,迎面看到一个由透明玻璃罩着的大雕塑,环顾左右,还有4个同样相同的玻璃罩,里面也是不同造型的雕塑。走近看得清楚,那是一件件不同内容的雕塑,下面分别写着:《醒狮茶楼文化》《纳征》《何仙姑》《亲迎》《郑观应》。

为什么叫“糖雕塑”?难道这些作品是用糖做成的?带着疑惑问站在身边的年轻姑娘,她点头道:是的,是用糖加工的。不过还结合了其他工艺。这回答让我大为惊奇,不由地认真观察起来。5件雕塑,形态各异,有身着古装的仙姑、侍女、新郎、新娘,还有悠闲自得的文人墨客,有千姿百态的花卉,有翩翩起舞的绸带,有白虹贯日的白云,也有腾云驾雾的飞龙。雕塑中的人物,每一张脸庞都栩栩如生,宛如没化妆的街头行为艺术。他们或手持荷花,或长发飘逸,或谈笑风生,加之那些时代感极强的陪衬景物,让人不能不觉得此时此刻已置身于古代的场景中。

这是怎么做出来的?简直难以置信。我向门前的年轻姑娘索要详细介绍,她抱歉地说暂时没有,但可以扫二维码进一步了解。回酒店后我立即上网搜索,很快得知,这些令人震撼的艺术作品出自咱们四川的一位食品雕刻师之手。他利用中式面塑工艺并巧妙融合了西方的翻糖工艺,向观众展示和演绎了中华文化中的“喜庆”和“礼节”的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到了平凡生活所带来的震撼和魅力。

翻糖工艺是一种用于蛋糕和西点装饰的技艺,它起源于英国,是烘焙界的一种流行装饰手法。其实我们在面包店、咖啡店、酒店吃的蛋糕,以及买的蛋糕,特别是生日蛋糕,都有这种工艺,只是大多数人不太了解而已。可贵的是,四川的那位雕刻大师,勇于创新,敢于突破,大胆地把食品技术工艺中的面塑、糖艺、翻糖,以及艺术工艺中的绘画、喷绘、塑形、雕刻等,完美的融汇在一起,在23名技师共同努力下,用了5万多个工时,精心打造出这组“旷世”之作,让翻糖工艺绽放出新的光芒,让更多的人看到了国人的聪颖与创想。

迄今,手机里还保存着那些雕塑照片,一经看到骄傲和自豪感油然而生。因为优秀的雕刻师们,“翻”出的是精彩,是实力。令人钦佩、惊叹。

猜你喜欢
手表澳门雕塑
巨型雕塑
是谁拿了手表
我的破烂雕塑
谁偷走了手表?
澳门回归20周年:“一国两制”的回溯与思考
写实雕塑
手表
澳门回归日
嘻嘻猴手表
发生在澳门的几场微型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