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情绪调节策略对不孕症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4-05-09 03:37张文芝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24年5期
关键词:心理状况不孕症生活质量

张文芝

【摘要】  目的  探讨综合性情绪调节策略在不孕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9月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不孕症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组间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综合性情绪调节策略。比较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量简表(WHOQOL-BREF)、一般疏离感量表(GAS)与不孕症病耻感量表(ISS)的评估结果与护理满意度的调查情况。结果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SDS、 WHOQOL-BREF、GAS及I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義(P>0.05)。护理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SAS、SDS、GAS及I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而WHOQOL-BREF评分、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性情绪调节策略能够显著改善不孕症患者的负面情绪,降低疾病负担,并提高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  不孕症;综合性情绪调节;心理状况;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71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4)09--04

不孕症是女性无避孕性生活12个月以上未孕的一种生育障碍状态。导致不孕症的病因较多,包括输卵管、宫颈、子宫因素等,月经不规律、初潮年龄不足12岁等人群的患病率较高[1]。另有研究[2-3]提示,生活方式对女性生育能力有重要影响,加之社会与职业压力等因素的作用,女性生育年龄普遍在30岁以上,生育年龄延迟问题较严重,此类问题进一步增加了不孕症的医疗负担。目前,不孕症的治法包括个性化用药、手术等,准确判断病因是消除生育障碍的关键。但育龄患者生命质量下降的现象较普遍,加强心理疏导具有重要意义。情绪调节策略以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状态、提高患者的情绪管理能力等为重点,可供选择的干预方式较多,包括重新评价、自我安慰、环境变换、表达抑制、注意转移等。考虑负面情绪对患者生育健康的影响,在护理实践中,有必要根据不孕症患者的心理状况以及负面情绪状态的发展轨迹,采用恰当的情绪调节。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综合性情绪调节策略在不孕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3年1-9月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不孕症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不孕症诊断标准;②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合并脏器功能不全;②存在恶性肿瘤等严重内科疾病;③有沟通障碍,不能配合护理研究与调查者。按组间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29.27±2.23岁;平均病程2.77±0.72年;高中及以下23例,专科及以上17例。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28.85±1.69岁;平均病程3.01±0.84年;高中及以下19例,专科及以上21例。两组患者以上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围绕不孕症的病因、常用治法及对应优势等进行口头讲解,发放科室自制的健康宣教手册,嘱患者及配偶共同学习;根据患者的治疗计划,遵医嘱做好用药物管理方面的护理工作,并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遵医行为的重要意义,告知日常生活中的自我管理要点;开展心理护理,采用常规评估方法,判断患者的情绪状态,对出现自卑、恐惧等负面情绪者,实施一对一心理辅导。

1.2.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实施综合性情绪调节策略,具体如下。

(1)情绪调节的前期准备:及时安排面对面访谈,鼓励患者配偶参与其中,给予一定的支持。先就情绪调节的相关概念以及常用的调节方式等进行简单介绍,该过程中加入少量的经典案例或文献报道,以提升患者的兴趣;再向患者详细说明负面情绪的危害,情绪自我调节的必要性,并强调维持良好心理状态对不孕症治疗效果的积极影响;最后,简单询问患者对情绪调节方法的学习意愿,既往是否通过其他渠道了解情绪调节的相关知识,将其作为后续护理计划制定的依据。

(2)患者评估与情绪调节策略的选择:对患者的情绪状态进行量化评估,结合前期访谈了解到的信息,以及患者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等,选择恰当的情绪调节方式。本组患者涉及的调节措施主要包括自我安慰、聆听音乐、有氧运动、表达抑制、找人倾述和书写日记等,坚持个性化原则,每例患者备选3~4种情绪调节方式,作为后续指导的重点。

(3)情绪调节策略的学习:广泛收集各种情绪调节方式对应的资料,具体包括科普类视频、图文信息、典型病例的经验分享等,由专科护士进行整理,最终形成各调节方式的自学材料。根据既定的情绪调节方案,利用微信推送对应情绪调节措施的自学材料,并鼓励患者及其配偶共同学习。

(4)跟进情绪调节方式的实施效果:在常规电话随访的基础上,开通线上微信沟通渠道,专科护士不定期与患者进行文字或语音沟通,了解患者居家治疗期间的遵医行为与情绪波动,并主动询问近期是否存在可能增加心理压力的事件。根据随访掌握的信息,指导患者使用相应的情绪调节措施,并鼓励患者采取积极的应对态度,在遭受负面事件时,尝试利用所学的情绪调节方式,必要时向专科护士寻求帮助。对情绪管理过程中表现良好的患者,给予赞扬;同时,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根据患者的爱好与实际家庭情况,采取组织家庭活动、物质奖励等方式,对患者的情绪调节行为予以肯定,激发其管理自我情绪状态的动力。

1.3  观察指标

两组均干预1个月以上,并观察以下指标。

(1)心理状况: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估,两种量表均包含20个条目,总分均为100分,且实际得分与对应负面情绪的严重程度具有正向关联。其中,SAS的临界值为55分,SDS的临界值为50分,超过该临界值,则提示患者处于焦虑或抑郁状态。

(2)生活质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量简表(WHOQOL-BREF)进行评估。该标量共4个维度,分别为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合计24个条目,1~5级评分,最终得分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3)疾病负担:采用一般疏离感量表(GAS)与不孕症病耻感量表(ISS)进行评估。GAS共15个条目,总分15~60分,得分与社会疏离程度呈正相关。ISS共27个条目,总分27~135分,得分与病耻感呈正相关。

(4)护理满意度:以问卷调查形式获取数据,问卷内容由科室根据护理实际进行设计,总分为100分,9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60~89分为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例数/观察例数×100%。

1.4  数据分析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来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计算百分率,组间率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理状况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SDS均降低,但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均有所提高,但观察组患者 WHOQOL-BREF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两组患者疾病负担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GAS、I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GAS、ISS评分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患者GAS、I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  討论

不孕症涉及的病因与潜在风险较多,根据临床诊断与个体综合评估结果,采用针对病因的治疗策略,或借助辅助生殖技术进行干预,能够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但诊治期间发现,不孕症患者的痛苦表露普遍处于中等水平,身心健康以及生活质量均受到较严重影响[4]。另有证据表明,患者的负面情绪,可能与其妊娠结局存在关联[5]。因此,在积极采取治疗措施的同时,有必要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以及不孕症对家庭生活、工作、社交活动等产生的负面影响,采取能够调节情绪、改善患者身心健康状态的护理措施。根据心理学研究,情绪是个体内心体验的外在表现,了解内心体验变化,明确情绪波动的潜在风险因素,采取注意力转换、暗示调节等调节方式,有助于维持患者情绪的稳定性。对不孕症患者,正念、表达抑制等调节策略已被证实能够较好地改善情绪状态。整合各类调节方式,根据患者的临床实际,采取综合性的调整策略,并引导患者进行自学与尝试,将有望改善其情绪状态。

受生育障碍、疾病治疗等因素的影响,不孕症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症状的风险较高[6-7]。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表明与常规护理模式比较,各种情绪调节方式的应用,能够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促进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的改善。从两组心理护理措施的差异性分析,对照组更倾向于患者情绪的评估与事后干预,即在患者已表现出焦虑、抑郁症状后,采用对应的心理疏导措施进行干预。与之不同,观察组患者的情绪调节,均以患者为中心,先指导患者学习各种调节方式,后鼓励患者尝试应用到生活之中,仅在患者主动提出需求或专科护士认为有必要干预时,采取专业的心理辅导方法。因此,观察组所用护理方案,能够更好地激发患者的情绪管理潜能。对育龄妇女,不孕症可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增加其生育压力,并有加重夫妇双方抑郁风险的可能性[8]。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WHOQOL-BREF评分高于对照组,提示情绪调节方案的应用,能够降低生育障碍对患者生活造成的负面影响,该结果可能与患者对待疾病的态度发生变化有关。在情绪调节的过程中,患者能够较好地适应不孕症的治疗,并以更加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生活事件,这对生活质量的改善有重要价值。

本研究发现,除调节心理状况与改善生活质量外,综合性情绪调节策略的应用,能够影响患者的疾病负担,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GAS、ISS评分更低。既往有调查指出,某些类型不孕症患者的病耻感水平较高,其评估结果与生育压力之间存在关联[9-10]。观察组患者ISS评分更低,意味着护理期间患者的情绪自我调节,有利于降低病耻感。而观察组患者GAS评分也低于对照组,考虑情绪调节策略中关于家庭成员的护理措施,能够满足患者的情感支持需求,有助于降低不孕症患者的社会疏离风险。本研究还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表明在落实不孕症相关基础护理的同时,引入情绪调节方式,根据患者的个体化评估结果,制定综合性情绪调节策略,能够更好地契合患者的护理需求。

综上所述,在不孕症患者治疗期间,以现有情绪调节方式为基础,结合患者临床实际,采用综合性情绪调节策略,能够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降低病耻感与社会疏离程度,且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服务评价等也有积极影响。

4  參考文献

[1] 应玲娣,邓顺生,蔡银娣,等. 绍兴地区育龄期女性不孕症流行特征及病因调查[J].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2022,49(1):52-55.

[2] Bala R, Singh V, Rajender S, et al. Environment, lifestyle, and female infertility[J]. Reprod Sci, 2021,28(3):617-638.

[3] Yu J, Fu Y, Zeng L, et al. Burden of female infertility in China from 1990 to 2019: A temporal trend analysis and forecasting, and comparison with the global level[J]. Sex Health, 2023,20(6):577-584.

[4] 裴梦月,谢雷,刘慧慧,等. 不孕症患者痛苦表露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22,39(7):9-12.

[5] 陈楠,周燕,张红艳,等. 焦虑抑郁状态对不孕女性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影响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性科学,2022,31(10):105-109.

[6] 马丹丹,白彩锋,毛芳香,等. 不孕症患者情绪调节策略与抑郁和焦虑症状的关系[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23,37(8):662-671.

[7] 詹佛子,杨海龙,孙小玲,等. 接受辅助生殖治疗的不孕症患者的抑郁情绪及影响因素[J]. 中国性科学,2023,32(6):143-147.

[8] 雷晓芬,魏绍辉. 基于主客体模型的不孕不育夫妇抑郁、生育压力、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 护理研究,2022,36(7):1159-1164.

[9] 李春玲,金艳荣,赵娟,等. 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病耻感、生育压力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23,31(10):2302-2306.

[10] 赵璟,叶慧,胡丽莉,等. 女性不孕症患者病耻感及不孕相关压力评分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 生殖医学杂志,2020,29(12):1593-1597.

[2024-01-15收稿]

猜你喜欢
心理状况不孕症生活质量
假排卵与不孕症
桂北地区长寿之乡永福县青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膳食纤维制剂对老年便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心理社会因素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降压舒心操对临界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心理状况的影响评价
输卵管结扎术患者心理状况分析与护理干预对策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
氯米芬结合热敏点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32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奶牛不孕症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