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背景下高校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研究

2024-05-09 11:00乔春华范晨诚
会计之友 2024年10期
关键词:数字化建设数字时代管理体系

乔春华 范晨诚

【摘 要】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高校作为教育和科研的核心场所,正经历着管理模式的变革以及效率的显著提升。这一背景下,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显得尤为重要。文章深入分析数字时代的特点及其对高校产生的影響,并在此基础上系统探讨了高校内部控制体系面临的挑战,进一步剖析了构建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的关键要素,以及如何实现这些要素之间的有效协同,提出了一系列实践性探索,包括管理流程优化、信息化建设及评价机制创新,旨在为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的高效运行提供有力保障,指导高校管理体系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提升高校治理水平,保障高校的安全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数字时代; 高校内部控制; 管理体系; 数字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 F234.3;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24)10-0125-08

一、引言

在数字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对各领域的管理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高校作为知识传播和研究创新的重要场所,正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高校内部控制体系作为确保高校运行有效性、合规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亟需进行深入探索与创新重构。传统的高校内部控制模式主要侧重于审计监督和财务管理,强调规章制度的执行和纸质文件的管理。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和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高校在教学与研究领域获得了新的工具和手段,同时也面临着更为复杂的挑战。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便利了高校数据的获取、存储、分析和利用,但也带来了信息安全、数据管理以及隐私保护等新的问题[ 1 ]。因此,传统的内部控制模式已难以满足数字时代高校管理的新需求,需要进行重新审视和改进。

本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关于加强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等重大战略部署,以及关于推动数字中国建设、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等重大战略举措,结合有关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研究的最新成果,对数字时代背景下高校内部控制体系进行系统性、深入性、前瞻性的研究,旨在为推动我国高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与完善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为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与创新贡献智慧和力量。

笔者认为,在数字化技术的推动下,高校内部控制需要从传统的审计监督为主转向强调信息系统审计和风险管理。本研究将从多个方面入手,探讨数字时代背景下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路径和方法。首先,分析数字时代对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的影响,深入剖析数字化技术为高校管理带来的新问题和挑战。其次,探讨数字时代下高校内部控制的核心要素,明确各要素之间的关联和协同机制,并做出管理流程优化、信息化建设和评价机制创新的实践探索。最后,基于数字化技术提出高校内部控制体系运行的保障路径,指导高校在数字时代背景下构建更加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

本文的研究成果有望为高校内部控制的改进和优化提供有益参考,通过适应数字时代的管理需求,高校能够更好地应对新挑战,提升管理水平,保障高校运行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提高社会形象和声誉,增强社会对高校的信任度。

二、数字时代的特点及其对高校的影响与挑战

(一)数字时代的特点

1.信息爆炸

数字时代以互联网为核心,信息量呈爆炸性增长。据统计,2023年全球网络数据总量达到了175ZB(1ZB=10亿GB),相当于每人每天产生23GB的数据。高校管理需要有效地获取、处理和利用海量信息,包括学生数据、教学资源、科研成果等,同时也面临着信息筛选、整合和分析的挑战。

2.技术创新

新的创新技术不断涌现,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为高校管理提供了更高效、智能的工具和方法,例如智能化决策支持系统、自动化审计工具等[ 2 ]。高校需要及时掌握和应用这些技术,也需要注意技术创新所带来的诸如信息安全、数据质量、伦理道德等风险和挑战。

3.全球化加深

数字时代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高校面临着来自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和合作。国际学生的增加、跨国教育项目的开展以及全球合作研究的加强,使高校管理需要适应不同国家、文化和法规的多样化需求。高校内部控制需要具备国际化的视野和应对能力,同时也要保持本土化的特色和优势。

(二)数字时代对高校管理的影响

1.管理方式转变

高校管理方式从传统的层级管理向更加平台化、开放式和协作式的管理模式转变。高校内部控制需要借助信息技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沟通协作和知识管理,以提高管理效率和决策的科学性[ 3 ]。同时,高校内部控制也需要适应更加复杂和动态的内外部环境,建立更加灵活和适应性强的控制机制。

2.教学方式创新

在线学习平台、远程教育技术和虚拟实验室等创新工具的应用,使得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多样,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4 ]。高校内部控制需要关注教学方式创新对教学质量和教学资源的影响,确保内部控制与教学方式的有效衔接。此外还需要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升,激发教师教学创新的热情。

3.学生需求变化

网络课程、数字图书馆、社交媒体等新型学习资源和渠道,使高校能够满足学生的多元化、个性化、终身化的学习需求,这让高校学生从传统的被动接受、单一选择向主动探索、多样选择转变。同时,高校内部控制也需要加强对学生行为规范和道德素养的引导和监督,防范网络诱惑和不良影响。

4.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数字时代的高校管理涉及大量敏感数据,包括学生个人信息、科研数据、财务信息等。高校内部控制需要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GDPR(通用数据保护条例)和个人信息保护法等对合规性要求的提升,也对高校内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内部控制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治理体系,规范数据收集、存储、使用和传输等各个环节。

(三)高校内部控制面临的挑战

1.风险多样化

数字时代高校面临的风险多样化,包括信息安全风险、网络攻击风险、数据泄露风险等[ 5 ],这些风险可能对高校的教学、科研、财务等各个方面造成严重的损失和影响。高校内部控制需要对不同类型的风险进行全面的识别、评估和应对,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和应急预案。同时,高校内部控制还需要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和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并处理风险事件。

2.内部流程复杂化

数字时代的高校管理流程日益复杂,涉及多个部门和多个系统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内部控制需要有效地协调各个环节,确保流程的高效性和一致性[ 6 ]。同时,高校需要规范和优化内部流程,降低管理成本和风险,并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实现流程自动化、标准化和集成化,提升流程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

3.技术更新换代

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技术不断涌现和发展,要求高校及时跟进和应用最新的技术,更快更频繁的技术迭代使得高校内部控制体系从传统的稳定型、滞后型向灵活型、先进型转变。

4.数据管理与治理

数字时代高校面临大量的数据收集、存储和处理,对数据的管理和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内部控制需要建立科學的数据管理体系,包括数据安全、数据合规性、数据质量控制等方面,并制定明确的数据治理策略,确保数据的正确性、一致性和可信度。

三、数字时代背景下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的关键要素及其协同机制

(一)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的关键要素

1.控制环境数字化建设

控制环境是高校内部控制实施的文化和氛围,也是内部控制体系的基础。高校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来优化控制环境以提高高校的治理水平和能力,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建立去中心化、透明化和高效化的数字化治理结构;二是利用数字媒体和社交网络培养全员参与的数字化组织文化;三是利用数字化工具和方法提升治理效率和透明度的数字化治理流程[ 7 ]。

2.数字化风险评估与管理

风险评估与管理是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的关键要素之一,是指对高校内部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应对和监控。高校可以利用数字技术来提高风险管理的水平,降低风险对高校目标实现的影响,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风险识别,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等方法分析各种数据源中的风险信息;二是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进行风险评估,通过数据挖掘和可视化等方法对风险进行量化和分类;三是利用云计算技术进行风险监测,通过实时数据采集和报告等方法对风险进行动态跟踪和预警;四是利用数据分析和预测技术进行风险应对,通过识别关键因素和预测未来趋势等方法制定风险应对策略。

3.数字化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指高校内部控制体系中采取的用于管理和监督组织运作的各种控制措施和程序。在数字时代,高校可以利用数字技术来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控制活动,提高高校的业务效率和质量。具体而言有三个方面:一是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不可篡改和可追溯的数字化审批流程;二是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实时监控和管理的智能化监控系统;三是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快速和准确的自动化数据采集。

4.数字化信息与沟通

信息与沟通是高校内部控制中的重要因素,是指高校内部控制中信息的获取、传递和共享,以及沟通渠道和机制的建立。数字时代高校可以利用云服务技术建立高效、安全和可靠的内部信息系统,并利用网络技术向内外部相关方及时披露和报告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以此为基础利用社交网络技术实现内部控制相关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

5.数字化监督与评价

监督与评价是高校内部控制体系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涉及对内部控制效果和运行情况的监督和评估,以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持续改进[ 8 ]。数字时代为高校提供了更多的数据和工具来进行监督与评价,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利用数据仓库技术建立内部控制数据仓库,为监督与评价提供数据基础;二是利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内部控制数据分析以提供数据支持;三是利用业务工作智能化技术进行内部控制业务工作智能化以提供业务支持。

(二)高校内部控制体系关键要素间的协同机制

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由各要素构成,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支撑,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控制环境是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的基础和前提,它决定了体系设计、实施与监督的方向和方式,并为其他要素的有效运行提供了条件和保障;风险评估与管理是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的核心和动力,它指导了风险识别和应对的过程和方法,影响了体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控制活动是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的实施和保障,它通过采取具体的控制措施和程序来实现内部控制目标,以确保内部控制体系的规范性和安全性;信息与沟通是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的支撑和衔接,它保证了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共享,促进了高校内部的有效沟通和协作,提升了整个体系的信息化水平和效率;监督与评价是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的反馈和改进,它通过对整个内部控制体系进行监督和评估,不断完善和优化内部控制体系,并确保监督力度和质量。这些要素相互依赖、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共同保障了数字时代背景下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的完整性与有效性。

数字时代背景下高校内部控制体系五要素间的协同机制如图1。

四、数字时代背景下高校内部控制体系构建实践探索

(一)管理流程的优化方案——让内部控制更轻松高效

1.风险识别和评估

高校内部控制的第一步是明确风险识别的范围和目标,例如发现潜在的风险点、评估风险的概率及其影响程度等[ 9 ]。首先,高校要全面收集内部数据、外部报告、法规要求和行业标准等相关信息,利用风险识别工具和方法,对信息进行梳理和分析,识别出与高校内部控制相关的潜在风险,主要涉及财务管理、信息安全、教学质量等方面。其次,高校要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风险进行优先排序和分类,确定风险的优先级,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同时,高校要对每个风险进行深入分析,确定其产生的原因和可能的影响,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最后,高校要实施风险管理策略,包括预防措施、预案、内部控制措施等,以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并定期监测和更新风险评估结果。

2.流程优化和自动化

高校需通过流程分析和识别瓶颈,全面评估现有的内部控制流程,发现存在的问题,如复杂程度、冗余环节和人为错误等[ 10 ]。首先,设定流程优化目标,明确优化方向,如提高效率、减少错误和降低成本。在重新设计流程时,实行简化流程、消除冗余环节和优化任务分工等原则,确保流程合理流畅。其次,高校引入数字技术和信息系统来实现流程自动化和定制。采用流程管理工具、工作流系统和电子流程图等,以数字化支持流程管理,提升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在引入新的流程和信息系统之前,进行培训和沟通,确保相关人员理解支持优化目标。

3.明确目标与责任

首先,高校要确定内部控制的目标,确保与高校整体战略目标和任务一致。其次,分析目标的实现路径和关键要素,制定明确的目标指标和标准。这些指标和标准应具体、可量化、可简化,便于进行后续的绩效考核和监控。同时,将责任分配给相关部门和个人,建立明确的责任体系,确保部门的责任和权限明确,并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提供适当的激励措施,如薪酬、提升机会和培训发展等。

4.监控和反馈

首先,高校要设定监控指标和标准,并定期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通过数据分析与对比,识别潜在问题和异常情况,建立如定期审计、内部审核和评估等适当的监控机制,跟踪内部控制的运行情况,确保其符合要求和最佳实践。其次,实施内部控制自查,并及时提供反馈和报告,让相关人员了解内部控制的状况,以便能够采取适当的行动[ 11 ]。同时,鼓励相关人员提出反馈意见和建议,以促进内部控制的沟通和协作。最后,进行持续改进,根据监控和反馈结果,调整与优化内部控制措施、流程和制度。建立反馈和改进的循环机制,确保内部控制不断完善和提升。

高校内部控制流程优化如图2。

(二)信息处理的升级路径——让内部控制更智能便捷

1.数据集成和共享平台

高校数据集成和共享的构建需要明确的目标,包括提升数据可访问性、一致性和准确性。首先,高校要进行数据清理和标准化,确保数据质量和一致性。其次,设计合适的数据架构和模型,选择适用的技术工具和平台,满足高校需求的同时确保性能和可扩展性,并建立数据共享协议和政策,规定数据访问权限、使用目的、安全和隐私保护等。在实施阶段,建立数据管道和接口,提供数据访问和共享服务,建立数据门户和开放API接口。同时,关注数据安全和保护,采取相应措施保护数据决策性。定期监测并评估数据集成和共享的效果,收集用户反馈和绩效指标,持续优化平台功能和服务质量。通过完善数据集成和共享体系,高校能更好地实现数据驱动决策,提升工作效率和学校管理水平。

2.数据分析和监控

首先,高校要确定关键指标和目标,收集并整合相关数据;其次,选择合适的分析工具和技术,建立数据分析模型和方法,进行数据分析、模型训练和评估,确保分析结果准确可靠;最后,设计监控仪表板和定期报告,以及定制化的数据可视化方式,及时反馈结果给相关部门和决策者。持续优化是关键,通过分析效果和解释,优化模型和方法,更新监控指标和报告,确保高校的数据分析和监控实时有效地提供有价值的分析和决策支持。这样,高校能够更好地了解自身情况,做出科学决策,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实现内部控制体系的持续优化和发展。

3.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

高校信息安全管理涉及多项关键措施,以确保全面的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首先,要制定明确的信息安全政策和流程,进行信息安全培训和意识教育。其次,建立严格的访问控制和身份认证机制,强化网络和系统安全。在数据处理中,要实施数据加密和安全传输,并重视隐私保护和合规性管理。最后,建立安全事件响应机制,并定期进行安全评估和审计。这些措施共同构建了高校信息安全的全面体系,确保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水平达到最优状态。

高校内部控制信息化体系建设如图3。

(三)评价机制的变革措施——让内部控制更优质可靠

1.内部控制自评和审计

高校自评和审计的关键在于明确目标和范围,并制定标准,评估关键控制和流程的存在及合规性[ 12 ]。为了提升评估质量,高校要引入自动化工具和创新技术,如人工智能、数据分析等,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效率,加强数据驱动的评估。同时,也要强化自评和审计的独立性,委托独立的部门或外部机构进行评估,确保客观公正的报告渠道。高校还要将自评和审计视为持续改进的机会和学习过程,鼓励提供改进建议和创新思路。此外,要加强沟通和报告,及时向相关部门提供报告和建议,支持决策和改进。所有这些措施共同确保自评和审计的价值及效果,持续提升内部控制体系的质量和水平。

2.关键绩效指标和数据仪表板

首先,高校应确定关键绩效指标与目标,进行相关数据的采集和整合。其次,选择合适的分析工具与技术,建立数据分析模型和方法,并进行数据分析、模型训练和结果评估。再次,设计数据仪表板,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示数据,提供交互功能。为了发现绩效指标背后的规律和趋势,高校可以采用数据分析和预测技术,识别关键因素和预测未来趋势。持续优化是关键,高校應把绩效指标和数据仪表板作为持续改进的工具,并鼓励团队成员参与数据分析和改进。最后,要打造数据驱动决策文化。高校应鼓励决策者基于数据进行决策和行动,并提供培训和支持。通过这些措施,高校可以更好地实现战略目标,并不断提升绩效水平。

3.外部评估和认证

高校要明确评估和认证的目标及范围,确保与战略目标和使命相一致。为了提升评估质量,高校要探索创新的评估方法,引进先进的评估工具和技术,包括数据分析和检索、人工智能等。高校应采用跨学科和多维度的评估方法,结合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同行评价等多角度评估。同时,鼓励高校主动开展自我评估和质量保障,并将评估和认证作为改进和学习的机会。高校还要加强与外部评估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参与国际国内评估活动。此外,及时沟通并公开披露评估结果,向内外部提供详细的报告和建议。通过这些措施,高校可以全面提升绩效能力,并实现持续改进和发展。

高校内部控制评价机制创新如图4。

五、数字时代背景下高校内部控制体系运行的保障路径

(一)高校内部控制意识和能力提升之道:培养人才、激发动力、促进沟通

1.内部控制培训是提升内部控制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手段

高校应根据内部控制的目标和要求,确定培训内容、制定计划,并选择适合的培训方法。培训师资应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能够提供准确、实用的培训内容和案例。培训材料应根据培训内容和方法设计,包括讲义、PPT演示、案例分析、练习题等,以帮助参与人员理解和掌握内部控制的关键要点。培训时成员应积极互动,提供支持和学习资料。培训效果应及时评估,根据结果调整和改进,不断提升培训质量。

2.激励机制是促进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有效途径

高校应将内部控制目标与个人绩效目标挂钩,确保内部控制目标与高校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同时,建立奖励制度,鼓励内部成员积极参与和支持内部控制工作实施,奖励可以包括形式明确的表彰、奖金、晋升等,以增强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价值。高校还应为内部成员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包括人力资源、技术设备和培训材料等,促进他们更好地履行内部控制的职责和任务。

3.沟通和参与是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

高校需要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定期组织会议、工作坊、研讨会等,并建立内部控制在线平台,使内部成员能够及时、有效地交流和分享内部控制信息[ 13 ]。高校应提供明确的内部控制信息,向内部成员传达内部控制政策、程序和指南,确保他们了解内部控制的要求和期望。此外,高校应鼓励内部成员积极参与内部控制工作,强化每个人的角色和责任,促使他们提供意见、分享经验和参与决策,并定期组织培训和意识提升活动,提高内部成员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同时建立定期沟通和报告机制,确保内部控制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共享,汇报进度、成果和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以形成开放、透明的沟通文化,让每个人都能自由表达意见和提出问题。建立并完善反馈机制,接受内部成员的建议和意见,增强沟通的一致性和有效性,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工作。高校还应建立横向和纵向的合作关系,促进部门间和跨机构间的协作,共同解决内部控制问题。

(二)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和机制完善之策:优化流程、防范风险、规范政策

1.精细化流程设计是内部控制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高校应根据内部控制的目标和要求,明确流程的期望结果,对现有流程进行分析和评估,识别问题和改进空间,并对每个流程步骤进行优化,消除冗余和低效,提高效率和准确性。在流程中明确每个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建立控制措施,确保合规性和完整性。同时,高校应引入数字化工具和技术,提高流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在实施流程之前,高校应进行测试和验证,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并提供培训和沟通平台,让参与者了解和支持流程优化。此外,高校应建立持续改进的机制和文化,不断优化流程的设计和执行,以实现内部控制的持续改进和优化。

2.强化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首先,高校应建立风险识别和评估机制,全面了解高校内部的各类风险,并评估风险的影响和可能性,为后续的风险管理做好准备。其次,高校应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针对不同风险的管理策略和措施,明确相应的责任分工。再次,高校应监测风险的变化和趋势,预防潜在风险的发生,并在内部控制体系中加强风险管理监测,确保风险得到适当的管理和控制。同时,高校应加强内部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建立跨部门的风险管理机制,促进信息共享和配合。此外,高校应引入数字化技术支持,建立数字化的风险管理体系,提高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最后,高校应定期对风险管理措施进行评估和改进,通过多种评估方法对风险管理的工作进行检验,不断改进和优化风险管理策略和措施。

3.强化内部控制政策和规定是对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的指导与支持

高校需依据内部控制执行的反馈结果及环境变化,对现有的内部控制政策和规定进行及时的更新与修订,以确保其内容的准确性、可操作性及适用性,并与高校的实际情况保持一致[ 14 ]。同时,高校应制定详尽的操作指南和标准化流程,通过系统的培训、有效的沟通及必要的支持措施,促进内部成员对内部控制政策与规定的遵守和执行。此外,高校应建立定期审查机制,对内部控制政策和规定进行周期性的评估与更新,以确保其与高校运营的实际状况及风险评估结果保持同步,及时发现并解决内部控制政策与规定中存在的问题。

六、结论

数字化教育作为高校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方向,涵盖了教育资源的数字化管理、学习过程的监控与评估等多个层面。在数字时代的大背景下,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对实现高校管理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该体系能够为高校管理层提供实时数据与信息,辅助其做出科学决策,从而增强高校运营的透明度与可追溯性。通过内部控制的实时监测与分析,高校能够及时识别运营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实现早期预警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以保障高校财务安全、信息安全及声誉安全。此外,强化内部控制还有助于促进高校与外部合作伙伴的協同创新,提升高校的竞争力与社会影响力,进而使高校更好地适应数字时代的挑战与机遇,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亦存在若干局限,包括但不限于研究方法多样性不足、跨学科风险研究缺乏、对新兴技术认知不充分等。未来的研究工作需进一步深化,以期为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提供更为全面的理论支撑,推动高校在数字时代背景下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应对日益复杂的管理挑战。

【主要参考文献】

[1] 顾奋玲,申慧慧.数字时代的内部控制:发展与展望——中国会计学会内部控制专业委员会2019年学术年会综述[J].会计研究,2019(10):93-94.

[2] 孙红梅,雷喻捷.大数据、人工智能环境下内控风险及防范探索[J].会计之友,2019(13):118-122.

[3] 沈乃丰,刘芫健,胡纵宇.数字化赋能:高校治理效能提升路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3(7):69-77.

[4] 吴俊文,王军,吕亮,等.高校内部控制存在的不足及改进策略[J].财务与会计,2018(19):77-78.

[5] 李云,李俊,罗琦.高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思路与途径:以J高校为例[J].财会通讯,2023(6):123-128.

[6] 丁锴.高校内控体系建设中需要处理好的五种关系[J].财务与会计,2022(3):83-84.

[7] 刘国平,唐大鹏.教育部直属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框架设计[J].财会通讯,2019(32):114-117.

[8] 李延绍.廉政视角下高校内部控制机制研究[J].会计之友,2020(18):93-98.

[9] 徐淑霞.高校内部控制建设的问题及改革研究[J].会计之友,2018(14):126-128.

[10] 邱昆,刘丙利.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空间逻辑:在场、样态及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23(7):61-68.

[11] 商思争,宣昌勇.高校内部控制建设与运行若干问题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21(22):47-49.

[12] 张云,史仕新,谭安富.公办高校内部控制构建路径研究:基于现代大学制度视域[J].会计之友,2018(17):86-89.

[13] 赵叶灵,潘俊.系统动力学视角下高校内部控制评价研究[J].会计之友,2020(23):121-126.

[14] 段姝,陈焕娣,王永芳.权变理论视角下的公办高校内部控制环境建设思考[J].财务与会计,2019(13):73-74.

猜你喜欢
数字化建设数字时代管理体系
对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项整改的理解与实施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当代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会计与统计分析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文书档案数字化管理研究
论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及发展
我国报纸在数字时代的出版转型
数字时代室内设计中绘画作品的运用
数字时代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观念的创新
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