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实践导引的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研究

2024-05-10 06:59徐嘉乐
课堂内外·初中教研 2024年3期
关键词:劳动素养

徐嘉乐

摘  要:在劳动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中小学的劳动教育实践内容越发丰富多彩,劳动教育评价也更具复杂性。从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的实践来看,当前,部分学校仍存在不适应新时期劳动教育政策导向,导致劳动教育评价内容过于片面、评价方式过于单一、评价结果运用过于功利的问题。文章结合当前中小学的劳动教育评价现状,提出要想推动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发展,就应明确劳动教育实践导引内容、完善劳动教育评价方法、推进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建设、实现劳动教育评估体系的有效落地。

关键词:实践导引;劳动教育评价;劳动素养

劳动教育评价最基本的目的是通过指导学生参加劳动启发他们正确的劳动态度与感情,从而形成正确的劳动认识。以学生的劳动素养培养为直接目标的劳动教育评价,在整个劳动教育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直接影响着新时期劳动教育的价值取向,也影响着学校劳动教育发展的走向。在新的时代发展背景下,怎样结合时代特征对现在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功能定位做出正确的反思,怎样建构更加全面、科学、高效的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积极指导,是当前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必要性

中小学劳动教育是指通过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勞动习惯和劳动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教育活动。中小学劳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为将来的就业和生活打下基础;第二,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使学生养成勤劳、自律、自强不息的良好习惯;第三,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使学生具有勇于创新、勇于拼搏、勇于奉献的精神品质;第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和社会素养;第五,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为将来的成长和进步做好准备。

目前,中小学劳动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评价不科学等。因此,如何评价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效果,提高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质量,成为当前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一)评价内容的片面性

全面的劳动教育评价内容为公正的评价结果提供了重要依循,新的中小学劳动教育培养标准也要求劳动教育评价要以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为中心。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很多教师在具体操作时,通常只注重学生劳动技能掌握程度等显性行为目标的实现,却忽视了对学生劳动观念、劳动品质习惯养成等隐性价值目标的培养。这种片面的劳动教育评价指标很难全面、客观地反映和衡量劳动教育进程中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也在无形中使劳动教育内容变得过于狭窄,很容易让学生单纯地认为劳动教育只是做一些手工制作、学习一些烹饪技能、完成一些家务劳动,而对为什么需要劳动、劳动为什么值得被尊重等深层次问题却了解得不够深入,这也就无法发挥劳动教育评价应有的导向作用。

(二)评价方式的单一性

很多学校在推进劳动教育测评的过程中,习惯从学生的劳动行为结果出发,对其所谓的劳动成果进行可量化的静态评价。由于过于在意成果数据的获取,因此学校很容易忽视对动态评价过程的研究。例如,许多学校都会通过采集学生所提交的劳动成果图片和录像来判断学生是否完成了劳动任务,并依此给予学生相应的得分或者级别。这种评价方式虽然可以看出学生对劳动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但是并未真正将他们视为正在成长的个体,忽略了他们在劳动教育过程中是否获得了多维度的发展。这种重量化指标,轻质性分析的评价方式,势必会影响学生劳动素养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导致学生劳动素养培养整体走向的偏航。

(三)评价结果的功利性

正确的劳动教育评价一般可以起到工具价值与育人价值两大作用。劳动教育评价的工具价值就是指评价服务于人,它主要指向育人管理;而劳动教育评价的育人价值,则主要指向的是人自身的发展。如果学校一味地放大评价的工具价值,将很可能让学校的劳动教育活动变成应对检查和评比的形式主义工具,而指向工具价值进行劳动教育评价所引发的问题,就是使其充满功利。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学校的劳动教育评价必须更加关注劳动教育评价的内在价值,使其真正具备教育性和发展性,让学生以内生动力对自己的劳动行为进行反思,并结合评价结果更好地分析自我,了解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并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不断地加以改进。唯其如此,学生才可能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真正热爱劳动、愿意劳动并能体会到劳动乐趣的个体。

三、基于实践导引的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路径

(一)明确劳动教育实践导引内容

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导引是指教育工作者在中小学的劳动教育中,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和能力等因素,制订出适合学生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指导方针。

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导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学目标。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教学目标应该符合学生的年龄、兴趣和能力等因素,既要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又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第二,教学内容。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教学内容应该具有实用性和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第三,教学方法。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教学方法应该具有启发性和互动性,能够带动学生真正参与和体验劳动过程。第四,教学评价。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教学评价应该具有科学性和客观性,能够为学生提供全方面的锻炼和反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完善劳动教育评价方法

基于实践导引的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方法是指在中小学劳动教育中,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和能力等因素,制订出适合学生的评价方法,包括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等方面的评价方法。

基于实践导引的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自我评价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这个过程应该具有客观性和真实性,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自觉地反思和调整。第二,教师评价。教师评价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教师评价应该具有科学性和客观性,能够让学生得到更加权威、专业的反馈。第三,家长评价。家长评价应该具有鼓励性和引导性,当学生从家人那里得到宽慰和鼓励时,才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将评价结果应用到自身的发展和成长过程中,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因此,中小学教育界应该重视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导引,推出多样化的评价方法,提高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贡献。

(三)推进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的建设

首先,劳动教育在发展中小学生的劳动素养方面具有独特价值,担负着“树德、增智、健体、育美”的多重使命。因此,相關人员要以立德树人、全面育人为根本,建构“五育并举”的系统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精心设计劳动教育的评价目标,把劳动教育总目标内化于立德、笃行和培能中,使它们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具体而言,劳动教育评价应以“立德”为目标依据,以人的发展为价值尺度,唤起学生的劳动自觉,并鼓励学生在劳动中创造生命价值,形成正确的“三观”、公德心与责任感;应以“笃行”为主要方向,让学生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得到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锻炼,强身健体、磨炼意志,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并掌握劳动的基本方法,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以“培能”作为最终的成果展现,通过增加学生劳动实践的数量与频率,促进学生在劳动能力和劳动精神上的全面发展,使他们获得必要的劳动知识与劳动技能,提高劳动效率和劳动素养,从而更好地完善自我,为他人与社会服务。

其次,劳动教育成效测量与评估的基本依据在于劳动教育目标达成度。因此,相关人员可以从成果出发进行逆向设计,把劳动教育成效评估分解成五个维度,并从这五个维度出发,建构劳动教育评价指标。第一个维度是劳动观念认同度。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劳动的价值,认识到它是推动人类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基本动力,理解“劳动创造了人民、财富、价值和美好生活”的道理,明白劳动的不易并学会珍惜劳动成果。第二个维度是劳动能力达成度。劳动教育不应仅停留在认知层面上,更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劳动中,逐步获得能满足其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要求的知识与技能,包括获得劳动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以及正确运用劳动工具的能力等。第三个维度是劳动精神的丰盈度。教师要让学生在参与劳动的过程中,逐步把握“快乐靠拼搏”的内涵和真谛,从而对“敬业”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更深刻的理解,并在未来付诸实施。第四个维度是劳动习惯的守恒度,即教师要一步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让他们以更加负责的态度,自觉自愿地、持之以恒地参与劳动。第五个维度是劳动品质的内化程度。劳动品质标志着学生把劳动教育要求内化为一种思想、态度和精神,养成勤奋好学、吃苦耐劳、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的良好劳动素养,更加珍视和尊重劳动成果。

(四)多措并举,促进劳动教育评估体系有效落地

首先,要动员多元主体参与评价。劳动教育评价不仅要包括以输入评价为核心的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的挖掘、课程方案设计与可行性评价,还要涉及以过程评价为基础的对学生参与流程与教师引导流程的评估,实施全过程的整体性评价和多元主体的评价。在劳动教育课程评价中,课程专家、指导教师、学生和家长均可作为评价对象,指导教师要对课程内容选择方案以及课程资源选择方案进行反思与评估,要尊重学生对劳动教育课程执行成效的直接发言权,科学合理地评估劳动教育课程;课程专家可以从理论角度提出劳动教育课程设置合理性的理性分析;家长及社区人员则可以对学校所进行的各种劳动教育活动提出相关的建议等。

其次,要采用多元评价方法,形成多维度评价量表。相关人员可以通过量化评价来考核学生的劳动知识、劳动成果;对劳动观念、劳动情感这些带有内源性特征的素养评价,则可以采取质性方式进行考察,使劳动教育课程的评价功效最大化。

再次,要在实施过程中,根据评价反馈不断改进劳动教育课程。劳动教育课程评价既要实现目标,又要得到有效反馈,以完善劳动教育课程,提高劳动教育课程的质量。比如,教师在用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结果评估学生劳动素养发展状况的同时,要同步分析其是否达到了劳动教育课程所要求的目标,如没有实现,就有必要重新审视它的各个阶段,考虑劳动教育课程目标设定的合理性和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的适切性,劳动教育的实施过程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是否相符等问题;在不断反思的同时,适时调试其他环节,促进劳动教育课程的完善与有效落实。

最后,要为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的有效落地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一要建立多样化的实践基地,促进学生动手实践和体验感悟;二要紧跟时代步伐,自觉吸收各种新创意和理念,紧跟现代科技发展的趋势,重视学生劳动体验与劳动创造能力的培养,重视个性化发展;三要优化劳动教育师资队伍,以评价导引来推动劳动教育师资培养和专业化成长;四要指导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专项开发,包括劳动技术教育、综合技术教育、通用技术教育和动手实践教育等,挖掘劳动教育的实质,让中小学生从更广阔的发展视角提高劳动素养。

四、结语

总之,构建以实践导引为核心的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可以推动中小学生劳动素养的培养,指导学校正确理解劳动教育价值;也可以推动教师将劳动教育在日常教学中落实到位,发挥出劳动教育的真正价值。因此,学校和教师要充分结合实际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制订科学合理的劳动教育评价方案和体系,全方位、多角度地推动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的完善和落实。

参考文献:

[1]檀传宝. 劳动教育的概念理解:如何认识劳动教育概念的基本内涵与基本特征[J]. 中国教育学刊,2019(02):82-84.

[2]刘长海,龚慧香. 中国学校劳动教育的回望与前瞻[J]. 江苏教育,2021(67):25-31.

[3]陈韫春. 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现状与提升:基于大规模调查数据的分析[J]. 教育研究,2022,43(11):102-112.

[4]刘茂祥. 基于实践导引的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研究[J]. 教育科学研究,2020(02):18-23.

[5]段延锋. 立足“1+5+2”劳动教育模式建设“三个课堂”[J]. 陕西教育:综合版,2023(03):56.

(责任编辑:石子静)

猜你喜欢
劳动素养
“三全育人”视阈下高职学生劳动素养培育路径探析
高职院校学生劳动素养提升的路径探索
劳动涵养幸福人生 实践助推健康成长
对“停课不停学”背景下居家劳动教育的思考
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观照与理性回归
培养行动力:走向“新劳动教育”的“立新”实践①
农村中小学学生劳动素养现状分析
当前农村中学学生劳动素养存在问题与对策
“阳光菜园”:提升留守儿童劳动素养的策略研究
依托“阳光菜园”提升留守儿童劳动素养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