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美而生——悼刘真骅先生

2024-12-17 00:00:00
读报参考 2024年35期

清晨起来,在微信中看到刘真骅先生逝世的消息,脑袋“嗡”地一下,虽然知道早晚会有这一天,但当这一天来临的时候,才真正感到不舍和痛惜。从年龄上讲,再过3个多月,她就89周岁了,属于高寿之人;但从她的逻辑思维、耳聪目明、幽默智慧方面讲,她走得早了,她说过“且把花甲当花季”“再将古稀当晨曦”“耄耋之年仍努力”,她“食言”了啊!

我们五个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姊妹跟刘真骅先生一起玩了10多年,微信群名曰“咖啡时光”。每次聚会或者通话,都被她的幽默、智慧,对人生家庭社会的精辟领悟所折服,一点代沟都没有。

11月15日,我们一起去医院看她,她女儿把她从昏睡中叫醒,我们说:“你很快会好起来的,我们还要一起玩。”她躺在病榻上把手举起来,画了一个弧,她女儿解释说,她意思是“我就飞走了”,眼泪顿时涌出眼眶……

在我们几十次的聚会、见面过程中,刘真骅先生总能给我们很多启发和教益,我们把她视为“精神导师”,称呼她“刘老师”。她讲她与刘知侠无法绕过的爱情故事,也讲刘知侠给予她的指导帮助。

她说,刘知侠被批斗的时候,她问他:“你恨吗?”刘知侠反问道:“党就像母亲,母亲在不知道真情的情况下打了你,你会恨她吗?”她讲她对刘知侠的深切怀念,在刘知侠去世后,她恍惚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有一天,她看到晚霞灿烂,好像刘知侠对她说:“剩下的路,你要坚定地走下去。”她振作精神,谢绝其他人的追求和示好,全心全意继续刘知侠未竟之事。

刘真骅先生精心整理出版了刘知侠生前的封笔之作《战地日记——淮海战役见闻》;历时8年编辑出版5卷250万字的《知侠文集》;呕心沥血将印证他们纯真爱情的160万字《黄昏雨》奉献给读者;编著出版刘知侠诞辰百年纪念文集《痴侠》(刘知侠曾用名“痴侠”)。经过长时间酝酿,在《铁道游击队》出版70周年之际,她自掏腰包100万元,设立“刘知侠长篇小说奖”,用以鼓励更多的优秀作品问世。

她将刘知侠骨灰送回其祖籍河南与其前妻合葬,把自己的一缕头发放进墓里。2018年5月20日凌晨,她将对刘知侠的思念写成一首长诗,末尾写道:“箫红的一缕青丝,为端木收藏,我的一缕青丝陪知侠,旷世之爱!青丝,情思!剪刀落处,声声碎。青丝乃古血之余绪!一缕青丝伴君眠,雪花满头扶醉归!黄昏滴雨到天明,海涛催问几时回?”

刘知侠塑像在青岛百花苑矗立后,她每年除夕都去看他,点上两支烟,一人一支,跟他说说话,请他“回家过年”。

刘真骅先生经常到机关、学校、企业、社区讲党课、作报告,80岁那年,应青岛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市政协机关妇委会邀请,给女同志讲“如何做个美丽女性”,通过她在困苦、艰难、无奈时的坚强、宽容和进取,道出了她把痛苦和孤独作为滋养心灵的“鸡汤”,把灰色经历作为激发意志的力量等处事方法,阐述了美丽女性不仅要形象美、气质美,更要心灵美、灵魂美,做到外表美与内在美的有机统一。她的现身说法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大家从她身上看到了阳光和正能量,增强了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力量。

我们五人中年龄最大的比刘真骅先生小28岁,最小的小35岁,但是我们在一起交流,她的思维比我们都快,她的信息量比我们都大,她的时尚度比我们都高,她的颜值更是我们自愧不如。

我们当中有一名姊妹认识刘真骅先生20多年了,微信刚刚兴起的时候,她和刘老师一起参加一个活动,席间,刘老师建议“咱们摇一摇加个微信吧”,这个姊妹还没有微信,刘老师就笑着对她说:“年轻人要学习新东西啊。”会后,这个姊妹立即到手机店下载微信,成为她们单位使用微信的“第二人”。

刘真骅先生从不懈怠、从不灰心,满腔热情地投入工作、有滋有味地享受生活。2021年1月25日,她在微信群里说:“今生报国已无门,风雨折摧霜染鬓!倘若来世还生我,仍是赤子报国人。”赤子之情铿锵坚定。今年5月份,我们一起为其中的一个姊妹举办“荣退仪式”时,她说:“要退而不休,要向美而生,要把自己的身体照顾好,把家庭照顾好,尽力而为地为社会做有意义的事情。”

多年以来,刘真骅先生习惯于做刘知侠身后的那个女人,其实,她自己身上也有很多闪亮的光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老年形象大使、山东省十大感动齐鲁老人、青岛市三八红旗手标兵、青岛市十大微尘之星等。在她家电视柜上,摆满了各种奖杯、奖状、证书。

她热心公益事业,2020年听说青岛市政协正在建设文史馆,就把家里收藏的全国政协文史资料选辑、山东文史资料选辑、鲁西南战役资料选辑、鲁南战役资料选辑等131册书籍捐赠给文史馆。近几年,她更是分门别类,将大量有价值的物品捐献出去,让其发挥更大作用,她称其为“打扫人生战场”。

2023年12月,她一次性向第十五届微尘公益盛典捐赠了白虎青龙七星剑、燕子石文房四宝、七星名砚《聊斋》、木鱼石茶具、赵建成的《开国大典》、一对窑变瓶子、窑变碗和青岛画院原院长刘文泉的画作等9件珍贵的拍卖品,为慈善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刘真骅先生笑看人生,看淡生死。“人必有一死,我随时准备着。但活一天就要精彩一天。”她甚至选好了发讣告的照片和告别方式,正像她女儿在讣告中所言,“她用这种倔强的方式把她的美丽留在大家心里”。她是智慧的行者,知晓生死是人生旅程的必然终点,平静面对,无有恐惧。人生的每一刻都活得洒脱自在,用灵魂深处的人间清醒,在生命的尽头绽放出独特的光彩。(张墨英 吕飞云 刘小玲 胡伟 尹亚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