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上纲上线”

2024-12-31 00:00:00陈鲁民
检察风云 2024年24期

上纲上线这个事,往好里说,是警惕性高,思维敏锐,见微知著,善于联想,因小见大;往不好里说,则是神经过敏,小题大做,疑神疑鬼,无事生非,借题发挥。东汉时,大儒孔融只不过说了几句对父母不恭的玩笑话,发了点牢骚,就被人举报到曹操那里。曹操原本就对他怀恨在心,这回可抓到把柄了,立刻就上升到破坏以孝治天下国策的路线高度,把孔融全家杀害。西晋时,学者嵇康无心仕途,写了一封信给劝他做官的朋友山巨源,表示拒绝做官。被与他有过节的显贵钟会构陷说是用心险恶,或有他图,留着会后患无穷:“嵇康,卧龙也,不可起。公无忧天下,顾以康为虑耳。”挑唆司马昭将其处死,《广陵散》从此绝唱。

北宋苏轼的乌台诗案,更是典型的上纲上线冤狱。苏轼的诗里面说到了龙、太阳、松柏,被无耻小人上纲上线说他是影射朝政,攻击新法,诋毁君上,十恶不赦,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也多亏了王安石仗义执言,才救了东坡的命。而盛行于清朝的文字狱,则几乎桩桩件件都是上纲上线的杰作。“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被上升到讽刺清朝统治者没文化的高度。

当然,上纲上线也有说对的时候。大臣箕子看到纣王开始用象牙筷子,就认识到这是个原则问题,并立刻联想到奢靡亡国的高度。他说,既然纣王改用象牙筷,下一步就会改使犀玉杯,改吃山珍海味,改住宏大宫殿,一味追求享受,无心理政,国家离垮台就不远了。他这话还真不算夸张,后来果然应验了。

还有一回,刘备的上纲上线成了喜剧。蜀国遇到灾荒,粮食紧张,刘备下令禁酒,家中凡藏有酿酒器具者,均以破坏军国大计论罪,要重罚重判。谋士觉得有点太过,就想劝劝他,一直未得其便。一次陪刘备逛街,指着一男一女说二人宣淫,赶紧抓起来。刘备说,何以见得?谋士说:因其身上携带淫器。刘备大笑而悟,遂将此罪取消。

平心而论,上纲上线也是一种独特的思想方法、话语方式,有时还有必要,可起到振聋发聩作用。但绝不能把上纲上线当成惯性与爱好,鸡毛蒜皮的事也往纲上线上扯,动不动就搬出来吓人也吓自己,危言耸听,夸大其词,闹得人人自危,气氛紧张。毕竟,不是什么事情都能上纲上线,也不必把所有问题都拿来“透过现象看本质”,还是有事说事,该啥是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