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创伤的“黑色生命力”

2024-12-31 00:00:00陈敏莹
检察风云 2024年24期

明尼苏达大学发展心理学家诺曼·加梅齐在四十余年的研究中,见了数以千计的孩子,有一个男孩得到了他持续多年的关注。

刚认识这个男孩时他9岁,母亲酗酒,父亲已离开了他。每天,这个男孩都会带着“三明治”早餐来学校:两片面包,中间没有任何东西,因为家里没有人做食物。尽管如此,这个男孩一直不希望被别人可怜,也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家庭的问题,他总是精神奕奕、面带微笑地上学。在整个成长过程中,男孩始终在学业、人际、心理方面都非常良好,事业也比同龄人要成功。男孩在经历创伤后展现出不被打倒的力量,在心理学中被称为黑色生命力,他通过积极的情绪管理、认知重构和行为调整,不仅克服了创伤,还发展出新的技能和能力,对个人成长、社会适应和心理康复有重要意义。

穿越黑暗的力量

人们经历的创伤,包括遭遇事故、目睹暴力事件、长期被父母恶劣对待、被配偶精神支配等,预示了他们未来生活不幸福的概率较高,但黑色生命力可以让他们更好地面对困难,实现个人成长和转变。心理学家泰德斯·费罗特马斯表示,拥有黑色生命力的人有以下特点。

有较强的情绪理解与处理能力

如案例中的男孩原生家庭并不美满,但他对家庭以外给予自己爱的人,像老师、亲戚、朋友等,非常珍惜、感恩、敬重,这些正面情绪会让他拥有更紧密的关系。对于个体来说,创伤就是一个机会,他们能重新找到曾经忽视的社会支持系统,当他得到了帮助,会体会到在困难中是可以求助他人的。

对世界的复杂性有着高度的认知

心理学家泰勒·哈特曼认为,因为曾经经历过极端的状况,个体能从不同视角看待现实,对什么对自己来说是最重要的有着正确的判断,比如会更欣赏自己的人生价值,让自己活得更轻松,不断增强自己的人生意义感。

对处理困境的自我能力评估在一个高水平上

他们会更依靠自己,对人生的艰难有更多的心理准备,会有这样的内心对话:“再坏的情况我也经历过,现在还有什么事我是应付不来的?”他们很相信自己在未来遇到困难时会有能力解决。

在泰德斯·费罗特马斯的研究案例中,大约有35%—75%的人在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创伤后会拥有黑色生命力,其中促成成长最关键的因素并非创伤本身,而是尝试与创伤抗争并最终获得成长的过程。

如何自测成长与转变

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来自测在经历创伤后的成长水平。该量表最早由泰德斯·费罗特马斯和劳伦斯·卡尔霍恩于1996年编制,2011年由我国徐玖平教授翻译成中文版,共21个条目,总分为0-105分,每题的选项皆为:我没有感到变化(1分),我感到变化非常小(2分),我感到变化较小(3分),我感到变化中等(4分),我感到变化较大(5分),我感到变化非常大(6分)。最后统计总分并查看分析。

1.我改变了生命中重要事物的先后顺序。

2.我更珍惜生命价值。

3.我发展了新兴趣。

4.我拥有了更多自信。

5.我对精神层面有了更好的理解。

6.我明白当遇到困难时可以依靠他人。

7.我确立了新的生命之路。

8.我有与他人更亲密的感觉。

9.我更愿意表达我的情感。

10.我知道我能更好地处理困难。

11.我能做让生活变得更好的事。

12.我更能接受事情的任何结果。

13.我能更好地珍惜每一天。

14.这次事件给我带来新的机会。

15.我对他人有更多的同情。

16.我会尽量处理好人际关系。

17.对需要改变的事,我会努力去改变它。

18.我更坚定自己的信仰。

19.我发现自己比想象中坚强。

20.我体会到人生是那么美好。

21.我更接受自己需要他人的帮助。

得分低于60表示创伤后成长水平较低,即在创伤后自我价值感降低或生活质量下降;得分在60到79之间表示中等水平,表明虽然经历了创伤,但也找到了一些积极的应对策略或成长机会;得分80或以上表示创伤后成长水平较高,意味着不仅在心理上适应了创伤,还从中找到了积极的改变和新的可能。

如何拥有“黑色生命力”

泰德斯·费罗特马斯和劳伦斯·卡尔霍恩提出了创伤后成长模型,里面包含着几个关键策略,它们对创伤后成长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正面的认知重评

正面的认知重评,即用一种积极的方式去理解负面事件,它的过程包括:当我们遇到一件自己认为是负面的事件时,先试着标记自己的负面情绪,比如“我开始气愤了”“我感到很焦虑”,然后重新分析这件事,以全新的、乐观的方式去叙述,思考它对我们现在和今后的积极意义。

如案例中的男孩,看到同龄人都是光鲜亮丽,但回想自己家是家徒四壁,自己在同龄人中显得穷苦寒酸,那么这时候他要坦诚地表达感受:“我非常恐惧,这一切都让我不舒服,我不想跟任何人见面。”如实关照自己,尊重自己的情绪,然后思考“我看到同龄人都是光鲜亮丽”这件事,锻炼从另一个角度去叙述,如:“他们本就光鲜亮丽,所以不需再努力去争取什么,他们肯定没有我这个‘穷光蛋’努力和坚韧,老天肯定是以此来锻炼我的意志。”“他们的光鲜亮丽是父母给的,我要是得到了丰富的物质,那必定是我自己的功劳。”“上天不会再把更糟的加在我身上了,它必定会给我开辟一条出路。”这些正面的认知重评,赋予了事件新意义,重塑了自己的人生信仰和目的。

宾夕法尼亚大学相关的研究指出,以下三种思维转变方式能运用于认知重评当中。

从向内的指责变为向外的归因:坏事的发生不是我的错。

从总体的否定变为具体的拆分:这不意味着我的全部生活都大错特错,我肯定有某些方面做得好。

从永久的执念到暂时的发生:现在的状况是会变化的,而不是固定了的。

有意的沉思

心理学中“有意的沉思”指的是对寻求意义、解决问题、回忆和期待的反复思考。如男孩会从不同的生活事件中进入“无意的沉思”:我的家庭这么糟糕,确实很羞耻。这些无意的沉思可能以闪回、噩梦等强迫性的方式进入大脑,然后产生反复性的痛苦。

而我们要做的,是让自己进入有意的沉思,和刚刚提到的认知重评相继输出,那么创伤后成长的程度就会更高。例如我们在用餐时、洗漱时、阅读时、运动时、艺术创作时,尽量多地刻意“主动性反刍”:“我会克服过来的,尽管现在有困难”“好与坏总会伴随,这并没有什么”。这种做法可以减少无意的沉思所带来的负能量。

获取自我掌控感

我们要学会把自己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尊重自己的感觉,守护自己的权利,在逆境中坚持信念,主动尝试获取新的经历,融入积极的社交和人际关系,相信人的命运更多是由自己掌控的。

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建议我们寻找更多的“内部控制点”:如回忆一些“有挑战性但自己已经成功完成了的事情”;思考每次成功克服困难“我做了什么”“我的什么能力起了作用”;努力挖掘自己真正具备的能力。当我们找到内部控制点时,自我掌控感就会随之增强。

(作者系中国心理学会少儿心理咨询师、儿童心理作家,全国妇联《婚姻与家庭》特聘专家)

编辑:沈析宇 17555627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