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读

  • 阅读被“误读”的木兰
    士尼公主;女巫;误读《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三级(7—9年级)教学提示中指出,应“指导学生坚持开展课外阅读”“辅导并支持学生开展如持续默读、阅读日志、故事会、戏剧表演和读书心得分享等活动”(教育部,2022)。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补充,教师在选择课外阅读材料的时候不仅要着眼语言素养,更要着手具体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意义。在英语学习材料中加入中国故事,是个需要引起足够重视的话题。笔者对20世纪90年代高中

    英语学习 2023年9期2023-09-25

  • 《坠钗记》对《牡丹亭》的创作接受研究
    ”的叙事结构。在误读的影响下,沈璟又在情节中嵌入本人的价值观念和话语诉求,从而传达出异于汤显祖的主旨,呈现为三种转变:从“情”为根本到“情”合于“理”,从“情”超生死到“情”难胜天,从性别意识的觉醒到男权社会的复归。这彰显出沈璟作为“新来诗人”自我证实和实现的尝试。文章通过研究《坠钗记》对《牡丹亭》的创作接受,再次确认《牡丹亭》的经典地位,发现“汤沈之争”并非所谓的双峰对峙、各自言说,同时洞悉创作过程中接受主体独特的审美选择,彰显仿作与经典之间的对话关系,

    艺术科技 2023年17期2023-08-25

  • 翻开经典,望见新知
    归常识;正典化;误读电影经典:可见的表征与复沓的意义陈晓云时间,大约是讨论经典问题最为重要的尺度。此处所谓“时间”,包含着双重的维度,一是它的“历史性”,二是它的“当下性”。历史性,其实就是对一部艺术作品在时间维度上的考量,通过时间来筛选;当下性则指向其被阐释过程中一再复沓一再重生的现实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说,所谓“经典”,就是一个不断被“讲述”,而又有可能因其复沓的意义而一再被“误读”的动态文本。对于电影经典而言,一个“可见的”标准,大约就是,是否被写入教

    艺术广角 2023年3期2023-08-10

  • “浪漫”不成“派”:《烛虚》五则解读
    文学” 《圣经》误读《烛虚》题做何解,金不换在其卫道文章《“烛虚”和“虚烛”》中给出了一种解法——“‘烛虚的解释,应该是‘烛出其‘虚,而予‘虚以‘光明也”[2]。沈从文便是秉着自己的思想之“烛”,来照出社会之“虚”和人类之“虚”,正如他所说:“察明人类之狂妄和愚昧,与思索个人的老死病苦,一样是伟大的事业,积极的可以当成一种重大的工作,在消极的也不失为一种有趣的消遣”[3]。《烛虚》五则内涵丰富,从内容上可以分为女子教育(一、二则)、社会禁制(三则)、懒惰现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3年1期2023-06-07

  • 汉英语言跨文化交际中的隐喻误读探究
    响下,会产生隐喻误读和错误表达的现象。因此,文章根据汉英语言跨文化交际中隐喻误读现象形成原因,以及影响隐喻表达质量及效果的影响因素,提出深层次和全方位认知与解读隐喻意义、多模态组织与推进跨文化教育、动态学习与即时更新汉英语言知识储备可有效解决以上问题的具体策略。关键词:汉英语言;跨文化交际;隐喻;误读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3)06-00-03汉英语言的跨文化交际语境构建行为,会受到个体认知语言学理解水平和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6期2023-06-04

  •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语境下“三言二拍”英译的误读与重构
    损耗和渗透,造成误读和重构。韩南译本与王惠民、陈陈译本是学界两个有代表性的英译本,因其翻译目的、翻译原则和翻译策略的不同,其译本的面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关键词:“三言二拍”;英译;误读;对外交流明代由冯梦龙编著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以及凌濛初撰写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被总称为“三言二拍”,被认为是我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18世纪以来,“三言二拍”自第一次进入英语世界起,经历了从零星选篇的重述到译文多元化时期,在不断被翻译

    文史杂志 2023年2期2023-05-30

  • 论王维《与魏居士书》
    都存在着严重的“误读”。王维集中“辋川之什”以及系于“天宝下”的不少作品反映了王维对朝政之关切与忧虑。关键词:王维;《与魏居士书》 ;“误读”作者简介:邵明珍,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教授(上海  200062)DOI編码:10.19667/j.cnki.cn23-1070/c.2023.01.015王维《与魏居士书》一文,在文学史、批评史上备受“关注”,历来对此文的解读以负面的“批评”居多,大多着眼于王维不能“与黑暗的官场决裂”,以“无可无不可”为自

    求是学刊 2023年1期2023-05-30

  • 中国当代艺术中的主动误读与被动误读
    前期的发展来看,误读是其中一个客观存在的现象。[关键词] 当代艺术 创作 模仿 误读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从时间周期上来看并不长,具体的时间节点没有精确界定,不过按照学术界通行的说法,其肇始时间大约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当代艺术与改革开放基本上是同步肇生的,迄今约四十余年光景。在这段时间里,中国当代艺术经历了肇生期的新奇、发展期的蓬勃,如今已相对稳定。误读在中国当代艺术中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象。关于误读,《辞海》或者《新华词典》均未有专门的解释,只有关于“误”和“

    中国美术 2022年2期2022-05-05

  • 废名小说的接受与回响 ——以沈从文对废名的“误读”为中心
    彼此的质疑或者“误读”着墨较少。事实上,在沈从文对废名保持持续关注、接受和反思的多年间,不仅自己的创作在逐步成熟,废名的文学观念和实践也日渐转变,评价不可能一成不变;沈从文的文学之路始于1923年的北京,1933年后又返平担任《大公报·文艺副刊》主编,1946年后任北京大学教授,与废名不乏事实上的交往,这也会影响到他的“废名观”;作为私淑废名的小说家和批评家,沈从文对废名小说的阅读感受和艺术分析,恰是废名小说接受情况的一个缩影,反映出废名小说独特价值的同时

    写作 2022年5期2022-04-06

  • 课堂沉默:课堂参与的另一种视角
    课堂沉默长期遭到误读。在课程变革及追求学生主体性的背景下,关注课堂沉默的积极价值,有助于还原真实的课堂生态。在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留白、帮助教师诊断教学,消解教师话语霸权和促成民主师生关系等方面,课堂沉默具有较大的可能价值。教师可通过积极看待课堂沉默、精准解读课堂沉默和巧妙运用课堂沉默等举措开发利用课堂沉默,促成高质量的课堂参与。关键词 课堂沉默  课堂参与  误读  价值  利用在教学中,课堂沉默常被视为课堂参与的对立面、教学活动中的阻碍。事实上,课堂沉默并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21年12期2021-12-23

  • 从哲学的实践到实践的哲学
    性”不免存在一些误读:其一是将科学社会主义理解为影响社会进化的先验客观规律,其二则将科学社会主义理解为乌托邦主义式的设计蓝图。科学社会主义以其紧密依靠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规律明确与二者区分开,其革命实践性决定了其“科学性”要在实践过程中动态寻找,而不是以任何一种静态的、确定的、绝对的方式存在。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科学性;实践;误读一、引言“科学社会主义”一般认为由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又名《论历史唯物主义》)提出。一方面,在恩格斯之后,

    广东教育(高校思想教育探索) 2021年10期2021-12-16

  • 浅谈布歇油画中的“ 中国风 ”的误读
    存在着相当程度的误读。【关键词】 布歇;中国风;误读【中图分类号】J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44-0091-03一、创作背景17、18世紀的欧洲上流社会出现了一股“中国热”,由于在大航海时代的背景之下传教士的东去与中西商品贸易的往来,产生了上流社会对东方异域文化的审美狂热。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布歇创作了“中国组画”系列油画,包括《中国捕鱼风光》《中国舞蹈》《中国园林》《中国集

    今古文创 2021年44期2021-11-24

  • 中国古典园林的山水文化对18世纪英国自然风景园林的影响
    在哲学思想产生了误读。关键词:古典园林;山水文化;自然风景;审美观;误读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6-0-02“人不是冯虚御风的仙子。人总要依附、生息于大地之上,而大地除了平坦的陆地之外,不是山,就是水。”[1]《管子·水地篇》说“地者,万物之本原,诸生之根菀也”“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流通者也”[2]。中国早期的山水哲学观概括了人与自然生态的依存关系,奠定了山水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重要地位。山水是中

    艺术科技 2021年16期2021-10-21

  • 《咏怀古迹》(其三)文本细读与教学思考
    三);文本细读;误读;教学思考说到读懂诗意,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在很多人眼中,绝对是一首轻松之至,毫无难度的诗歌。但真要静心细读,我们便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一、“赴”字之妙,绝非得益于“拟人”“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这是此诗的首联。部分人解首联首句,惯用“拟人”析之:“群山万壑”作为“赴”的主语,以“拟人”笔法渲染出了一幅大开大合的自然背景,让人感受到了诗人笔力非凡。作解此语者,多半不懂古诗句式。懂古诗者,必须要明了“省略”“倒装”等句式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21年8期2021-09-23

  • 文学作品解读实践与理论
    同,因而被称为“误读”《庄子》。但从拉康思想来看,在文学作品的解读实践中,误读是不可避免的,因为阅读本身不是阅读文字,而是阅读文字背后承载的真理和思想,而真理和思想无法被直接传达,只能通过读者的阅读和“二次创造”来实现具象化。既然误读不可避免,文学作品解读的意义何在?核心在于“人”,在他人的文本或思想中寻找自己、认识自己、塑造自己,这既是对自我的找寻和追问,也是他人和客體的建构或重塑。【关键词】 拉康;郭象;误读【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

    今古文创 2021年35期2021-09-22

  • 社交媒体中新闻误读的成因与干预
    媒体环境中,新闻误读的出现频率增大,对现实社会产生广泛影响。新闻误读与“媒体的误读”“文学的误读”有较大区别,平台的产品逻辑、媒体的编码惯性、公众的情绪在场都会导致这一现象的出现。新闻误读否定了所涉新闻信息传播的有效性,公众基于此所产生的其他解读虽然也可能具有创造性或带来积极效果,但这并不是新闻信息传播“消除不确定性”的本意所在。[关键词]新闻;误读;社交媒体新闻传播是一个双向互动、循环往复的过程,需要依托于各种文本符号进行。任何信息在进入大众传播领域之前

    传播与版权 2021年2期2021-09-10

  • 从认知学观点浅谈东方艺术中的历史误读
    陷入扁平化历史的误读泥淖。透过认知学派观点,可将误读分为排列错序、主观偏误及错误诱导,而东方绘画上又可依误读形态产生时空失序式、仿作执迷式等不同方面的误读表现。本文由认知学观点分析误读的形态,衍生出误读在艺术表现上的基本类别,企图经由东方艺术中运用历史误读的作品,反映现代人解读事物的模糊状态。【关键词】 水墨;误读;破碎;审美;解析【中图分类号】J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0-

    今古文创 2021年20期2021-09-10

  • 斯奈德对寒山诗的误读分析
    梅璨摘 要:误读可以分为有意识误读和无意识误读。斯奈德翻译寒山二十四首诗时,通过主题、语言形式、意象等的有意識误读,为美国读者塑造了一个嬉皮化的寒山。但斯奈德在翻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无意识误读。关键词:误读 寒山 斯奈德1 引语翻译属于解释的一种,解释的过程一定会涉及到误读误读可以分为“无意识误读”和“有意识误读”,前者主要是由于译者本体的知识经验的制约而导致的错误的解释,在接受过程中无法避免。而后者,因为译者无法脱离社会时代语境,对文本中的未

    成长 2021年9期2021-08-23

  • “自我消解”:强者诗人的蓄势待发
    》,其独树一帜的误读理论引起国内外文学理论家的关注。本文将理清《影响的焦虑》中误读理论的几个核心概念,并围绕“克诺西斯”误读策略展开研究,力图剖析这种表面的“自我消解”行为背后所体现出的强者诗人的蓄势待发,通过总结学界几种较有代表性的评价,以此为基础对布鲁姆理论进行再批判。关键词:布鲁姆 《影响的焦虑》 克诺西斯 误读布鲁姆理论概述(一)传统观与影响观在传统理论中,人们总是认为前驱诗人对后来诗人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促使文学不断进步。布鲁姆“影响的焦虑”理论

    名作欣赏 2021年8期2021-08-16

  • 避免少数民族文化翻译中的文化误读探索
    翻译情况看,文化误读问题屡见不鲜,阻碍了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有效性。对此,本文通过分析少数民族常见文化翻译误读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希望可以给相关研究翻译人员优化翻译工作提供参考、借鉴。◆关键词: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翻译;误读少数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做好其翻译工作,有助于保护、传播各民族文化,促使更多人深入了解中国文化,感受其蕴含的深远含义。但当前少数民族文化翻译实践中,依然存在文化误读现象,这与翻译存在直接联系,由于缺乏实地考察, 不了解各民族特点,所以,难以

    速读·上旬 2021年9期2021-08-05

  • 一封被“误读”两千多年的求婚书
    钟洋彬刘邦去世后的第三年,匈奴首领冒顿单于给自己义兄刘邦的遗孀吕后写了一封求婚书。其中的内容被完整记载于 《汉书·匈奴传》上:“孤偾之君,生于沮泽之中,长于平野牛马之城,数至边境,愿游中国。陛下孤立,孤偾独居,两主不乐,无以自虞。願以所有,易其所无!”意思是:我冒顿单于如今是单身,你吕后也是单身。不如我们在一起,就能一起拥有夫妻间的幸福。吕后收到求婚书后,瞬间大怒,并扬言要兵攻匈奴,后被朝臣劝阻。待冷静下来后,她给冒顿单于回复了一封书信:“单于不忘敝邑,赐

    文史博览·文史 2021年5期2021-07-27

  • 俄苏文化的对华影响与中国人的“误读
    文化却存在许多“误读”。著名中俄关系史专家黄定天先生认为,“中俄两国文化关系的发展历程呈现明显的不对称性”,特别是在苏联时期,“基于意识形态和社会体制的趋同性,中国人对俄苏文化表现出空前的渴望和挚爱,俄苏文化在中国风靡一时,甚至影响了两三代人,至今余音不散。”这种不对称性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为不对等性。正如华东师范大学田全金教授所说,“中俄文学交往,并非对等地把自己的文艺作品施与对方,更非对称地接受对方的精神影响。”实际上,“在中国的文化土地上,到处闪现着北

    世界知识 2021年11期2021-07-25

  • 对资产负债表的再认识
    。 这其实是一种误读。 资产负债表不仅能披露财务状况, 还能披露经营成果和现金净流量; 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不是为了披露利润和现金净流量的数量, 而是为了披露各自的业务来源, 并说明其在未来的稳定性。 资产负债表分析与评价的关键点不在于右方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而在于左方的资产, 企业的负债、资本和未分配利润都会形成资产, 只要资产在未来能够变现, 负债就可以偿还, 投资就可以收回, 未分配利润就没有损失, 否则企业会面临一系列的风险。 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

    财会月刊·上半月 2021年2期2021-07-12

  • 《中国丛报》对中国典籍译介研究
    中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读。【关键词】《大清一统万年经纬舆图》;《卫藏图识》;《瀛寰志略》;误读【作者简介】曾婧 (2001-),女,湖南邵阳人,湖南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学生; 满丹南(1982-),男,湖南常德人,湖南文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翻译史、翻譯理论与实践;余志鑫(1996-),男,湖南郴州人,湖南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2015级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基金项目】本文是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 (批准号:17C1090);湖南省社会科学成

    校园英语·上旬 2021年2期2021-07-06

  • 布莱希特与中国古典戏剧:一种基于“误读”的跨文化接受
    响及布莱希特的“误读”如前文所述,尽管布莱希特很早就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兴趣,但他并不懂中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只能通过翻译的二次传播途径了解中国的文化和思想。直到1935年,布莱希特才第一次真正近距离接触到中国古典戏剧。这次接触给他带来巨大的惊喜,他敏感地识别出其中与自己正在钻研的“史诗剧”理念相契合的地方。当时,正处于流亡中的他急需寻找一个可供自己定居下来安心进行创作的地方。1935年1月,布莱希特抵达莫斯科,他准备暂时先在这里小住一段时间,正是这一偶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28期2021-03-07

  • 对电影《英雄》中秦王形象的误读分析
    国产电影中鲜有的误读案例,这种对影片的误读范围颇为广阔,几乎涵盖了全部的观众甚至影评人。而其主要表现是将秦王定义为正面人物,以及将影片中的秦王与真实历史上的秦始皇一概而论。在本文的研究中,将针对该片是否在歌颂秦王以及影片中大量的误读现象进行详细的分析,进而给予观众新的角度来审视影片。关键词:电影;《英雄》;误读;秦王[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21)-03--03对于影片《英雄》中的误解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

    青年文学家 2021年3期2021-02-26

  • 温特森小说互文性特征的成因研究
    的焦虑”,读者的误读、批评性阅读,以及当时社会的兼容并包思想、互文创作风气。关键词:温特森小说;互文性;“影响的焦虑”;误读作者简介:郭海玲(1985-),女,河南南阳人,西安欧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21)-03--02珍妮特·温特森(Jeanette Winterson,1959-)是英国当代作家之一。她擅于在小说文本中运用引用、戏拟、重写等互文手法

    青年文学家 2021年3期2021-02-26

  • 文化全球化时代跨文化传播的话语“误读”问题反思
    所遭遇的“话语”误读正引发着多元性的文化冲突与寻求文化身份认同的潮流。1 跨文化传播中的“话语”误读跨文化传播离不开全球化的推波助澜,谈及跨文化传播的“话语”误读,首先,就要解释清楚的一个概念就是全球化。李希光等(2000:3)对“全球化”作了如下解释:“所谓全球化,从目前来看,是属于支配地位民族(美利坚民族)的文化,是美国单向传播的全球大众文化。美利坚化的文化是中心文化,非美利坚文化是边缘文化。”由此可见,作为经济、政治全球化的伴生物和跟随者,从某种程度

    外国语文 2020年6期2020-12-31

  • 镜像理论视阈下的中国传统节日海外传播研究
    传播过程中出现的误读和偏差,主张文化背景决定了他者镜像生成的“欲望”,宣传形式和内容将极大地影响镜像形成的结果。因此,传统节日的海外传播应注重宣传节日文化中的普世价值观,重视传播途径和活动设计上的创新,尽量满足接受者在形成镜像过程中的“需要”和“要求”。关键词:传统节日; 海外传播; 镜像; 误读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20.11.033中图分類号:G125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11期2020-12-08

  • 杨柳青戏出年画对三国故事的“误读”与“重构”*
    程中所呈现出的“误读”现象,及其对三国故事的创造性“重构”过程,梳理清代中期至民国年间的杨柳青三国戏年画所彰显的从文本到舞台再到年画的动态互文关系,阐释其中所浸润的来源于京津民众的思想、情感和观念。一、“误读”理论及其生成机制20世纪70年代,美国著名文学批评家,耶鲁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的哈罗德·布鲁姆(Harold Bloom)提出了著名的“误读”理论,他认为“阅读总是一种误读”,而“误读是一种创造性校正”。[1]布鲁姆在《影响的焦虑》(The Anxi

    文化艺术研究 2020年4期2020-12-07

  • 误读”与“经典” ——当代文学研究的一个讨论维度
    读”欲望,不惜“误读”甚至以“误读”为乐,专业读者也许嗤之以鼻,但我认为对某个作品生命力的肯定,莫过于此。并不存在速朽的“经典”,因此在“误读”与“经典”之间,一定存在隐秘却清晰的路径。提到“误读”这个词,可能一定要谈到哈罗德·布鲁姆。他讨论的是一个角度相反的问题,即作家如何通过“误读”前人,获得属于自己的创新性。“经典”对后世创作者有源源不断、无处不在的影响,于是作者需要一种强大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能力,才有可能让自己的作品脱颖而出,站在和经典等同的高度上

    文艺论坛 2020年3期2020-11-12

  • 大学生对个性自由误读的现状与原因分析
    由于对个性自由的误读导致其片面强调个体的个性自由,有的则演变成个人主义,严重阻碍了青年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以及良好个性的形成。造成误读的原因主要有:个体自身对自由内涵的认知不足、学校等机构德育方法的不当、改革开放后外来思潮的影响等。关键词:大学生 个性自由 误读自由自古以来便被人们追逐与向往。因为渴望自由历史记住了李白、屈原;因为渴望自由人民加入了抗日救國;也因为渴望自由中国推行了改革开放。自由对于一个民族而言至关重要,同样个性的自由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也是至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20期2020-10-21

  • 从文化维度角度分析影片《雪人奇缘》对中国的家文化误读
    造成对中国文化的误读。文章以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为依据,以中国的家文化为主题,分析电影《雪人奇缘》中对中国文化的误读以及中美文化在影片中的糅合。研究发现,该影片对中国的家文化误读主要体现在个人主义—集体主义、权力距离和长期导向—短期导向三个维度。关键词:文化维度理论;误读;家文化;《雪人奇缘》中图分类号:G206;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15-0029-04当今世界越来越重视文化交流,不同的文化之间的交流深受各领

    传播力研究 2020年15期2020-09-26

  • 《湖心亭看雪》“故国之思”解读献疑
    谬误,造成了这一误读。我们对文本的阅读提倡多样化解读,前提是应当充分尊重客观现实,让解读回归文本。关键词:湖心亭看雪 误读 文本解读张岱,一名维城,字宗子,号石公、陶庵、蝶庵、天孙、六休居士等,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是明清之际的史学家、文学家,文学创作方面以小品文见长,以“小品圣手”闻名于世。《湖心亭看雪》是张岱小品文中的代表作品,亦是初中语文教材当中的经典名篇,其淡雅流畅的笔调、痴迷于自然山水的高洁情趣、不随流俗的闲情雅致对一代又一代学生的审美产生

    文学教育 2020年9期2020-09-26

  • 仓央嘉措诗歌误读之解析
    影响导致了读者的误读。但是这种误读并不是没有价值与意义。对于仓央嘉措自身来说,仓央嘉措诗歌的误读使得人们真正认识到了这位藏族的活佛诗人;对于仓央嘉措诗歌本身来说,仓央嘉措诗歌的误读提升了诗歌本身的内涵,丰富了诗歌的意蕴;对于广大的读者来说,仓央嘉措诗歌的误读满足了读者的审美需求和情感体验,读者个性化的解读与呈现的过程,就是进行诗歌文本再创造的过程。关键词: 仓央嘉措;诗歌;误读中图分类号: I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

    今古文创 2020年2期2020-09-10

  • 布鲁姆诗学影响理论下
    鲁姆创立了“诗的误读”理论,表明前辈诗人的影响变成后辈诗人的“焦虑”。为了摆脱这种焦虑,后辈诗人“误读”前辈诗人的作品,实现诗歌的突破与升华。“误读”视角下意象“神龟”的新阐释,创新了《龟虽寿》诗歌的思想,表达了诗人乐观的人生态度。与前辈诗歌相抗衡的创作方法,为中国诗歌研究起到重要作用。【关键词】 哈罗德·布鲁姆;误读;焦虑;《龟虽寿》【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4

    今古文创 2020年46期2020-09-10

  • 因“误读”而“创新”,丝绸路上的特殊风景
    交流的动力机制与误读式创新的历史阐述。文化交流首先是人的空间移动与接触,在国家条件下是一场跨国旅行。那么,人们为何要进行一场跨国旅行?古代王朝为何要允许这种跨国旅行?这就涉及文化交流的动力机制问题。以往中西文化交流史书多在对政治交往、交往路线、经贸往来、文化交流史实的叙述,而对文化交流的动力机制反而关注不够。而在这部书中,作者专门从国家安全、政治互信与商贸需求角度,深刻阐释了丝绸之路形成与文化交流的动力机制问题。根据该书作者的阐释,汉代张骞通西域是为抗击匈

    博览群书 2020年8期2020-08-25

  • 仓央嘉措诗歌误读之解析
    影响导致了读者的误读。但是这种误读并不是没有价值与意义。对于仓央嘉措自身来说,仓央嘉措诗歌的误读使得人们真正认识到了这位藏族的活佛诗人;对于仓央嘉措诗歌本身来说,仓央嘉措诗歌的误读提升了诗歌本身的内涵,丰富了诗歌的意蕴;对于广大的读者来说,仓央嘉措诗歌的误读满足了读者的审美需求和情感体验,读者个性化的解读与呈现的过程,就是进行诗歌文本再创造的过程。关键词: 仓央嘉措;诗歌;误读中图分类号: I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8264(2020

    今古传奇·故事版 2020年2期2020-08-25

  • 被“误读”的张岱
    的他,一时大意,误读了张岱?翻检周作人论及张岱的一些段落,发觉并非如此。他论及张岱,固然不提《四书遇》《石匮书》,略过《于越三不朽图赞》,但是,他承认《梦忆》《梦寻》是记载“国破家亡之痛之作”。承认是承认了,话风一转,马上接着就说“文特诙轨”,举出例子,然后就此得出“游戏就是正经”的为文艺而文艺的文学观(《再谈俳文》)。他大谈张岱文章的趣味,说《陶庵梦忆》是遗民的感叹这一流文字之佳者,“而且追怀者又是明朝的事,更令我觉得有意思”。为什么有意思?周作人生怕“

    视野 2020年15期2020-08-23

  • 《滕王阁诗》的误读与匡正
    滕王阁序》关系的误读以及对《滕王阁诗》思想感情的误读。本文旨在依据前人的研究,匡正这两点误读,为一线教师提供教学参考。关键词:滕王阁诗; 滕王阁序; 误读一、关于《滕王阁诗》和《滕王阁序》关系的误读唐高宗上元三年,诗人王勃远道去交趾探父,途经洪州,参与阎都督宴会,即席作《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简称《滕王阁序》。早在宋代,陈元靓在编集《歲时杂咏》时就认为《滕王阁诗》和《滕王阁序》是一个艺术整体,这一看法也沿袭至今,大多数读者都认同《滕王阁诗》是《滕王阁序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0年6期2020-07-23

  • 走近巴尔蒂斯的精神世界
       真相   误读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08-0160-02一、缘起巴尔蒂斯很少谈及自己的画,他让观众“看画即可”。他认为人们应该对他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作品感兴趣,而不是他的私生活。他的画带有神秘色彩,“神秘”来自于看不懂,不可知。巴尔蒂斯离世的几年后,近2000张用宝丽来相机拍摄的照片在他瑞士罗西涅尔大木屋中被发现。它们被仔细

    艺术评鉴 2020年8期2020-06-03

  • “羲和常羲对偶说”成因探赜
    未详尽考证,致使误读产生,同时接受方质疑精神的缺位导致误读结果盲目流播;另一方面,“破与立”的社会整体环境为误读的传播起到了助推作用。上述数种因素的叠加下“羲和常羲对偶说”完成了由生成到风行的蜕变。关键词:羲和;常羲;对偶说;误读;汉画像石在关于当代汉画像石的研究中,凡围绕男女与日月同框题材造型进行释读时,常见各异之说,或言二人为伏羲、女娲,或称二人为羲和、常羲。伏羲、女娲对偶之说由来已久,自先秦至当代流传有序,二者无论从造型还是象征意义上来讲,都基本稳定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0年1期2020-05-29

  • 论英美文学评论对莫言女性形象的误读
    莫言;女性形象;误读引言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填补了大陆诺贝尔文学奖的空白,在内地读者狂欢庆祝时,学院相对冷静的态度让这一奖项有些莫名尴尬,学院派对莫言获奖的冷淡一方面说明关注点并不在此,另一方说明莫言作品中有更复杂的误读存在。1 莫言作品内容陈述莫言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小说家,其小说多产且内容丰富,主要有《檀香刑》、《丰乳肥臀》、《蛙》等,这些作品中多涉及女性的生存状态,通过对不同时期女性的艰难生存状态描摹,从男性视角揭露了整个中国社会的问题,以《红高粱》中的

    鸭绿江·下半月 2020年3期2020-05-25

  • 萧红的“误读
    史上受到了长期的误读。在抗战之后,萧红长时期地与“东北作家群”被一同看作是“左联”文学的一部分,作品《生死场》被看作抗日文学。萧红逝世后,茅盾为《呼兰河传》作序言,这也为萧红被长期地“搁置”在左翼文学阵营埋下了伏笔。茅盾将萧红个人情感上的寂寞归咎于萧红是基于自己狭小的感情世界之中,并认为萧红的创作在大的时代背景之下斗争方面的表达不足,在这之后的几十年间,再加上“东北作家群”的众人长于抗战文学的创作,萧红也被视为同类而一笔带过。鲁迅先生在萧红和萧军刚刚到达上

    参花(上) 2020年5期2020-04-27

  • 中国援非政策与实践三重误读阐释
    策与实践所存在的误读进行研究分析,揭示中国援非的真相和实质,从而论证中国援非对非洲、对中国,乃至对全世界都是有裨益而无害的。关键词:中国援非;西方;非洲;中国;误读中图分类号:F125.4 文献标识码:A收录日期:2020年1月21日2018年9月3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习近平提出将600亿美元用于援非工作,一时间,再次引发了各界热议,质疑的声音从四面八方而来,西方国家称中国对非洲实行“新殖民主义”,认为中国援非无非是在倾销商品,趁机输出中国技术,增强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0年7期2020-04-20

  • 美国媒体视域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呈现
    ,呈现出关注少、误读多的态势。美国主流媒体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报道主要有三种观点。中国加强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全球传播的路径在于:加强官方传播与公共外交的结合;尊重西方的思维习惯;善用国际化的话语方式讲述全球公民社会的现实意义及全球治理的合作价值,让“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声音覆盖全世界。【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美国媒体;误读“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为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挑战和困境、寻找出路而提出的中国方案,是一个斟酌再三、已经成熟、易为国际

    新闻爱好者 2020年3期2020-04-16

  • 浅谈戏剧《武先生》对中国文化的误读
    出现对中国文化的误读现象,如对中式场景、孝道、“礼”等的误读,其实质是有意无意地迎合一些西方人的“中国想象”,是“西方中心主义”的隐喻性表达。笔者认为,除了作者本人局限于本民族文化视野去理解异质文化导致误读外,更重要的原因是西方为建立文化霸权而对中国文化进行人为的误导和歪曲。正确看待文化误读、合理解释积极误读、减少消极误读,对于跨文化交流中实现平等对话与高效传播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对于塑造中国的正面形象也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武先生》 戏剧 误读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0年5期2020-03-01

  • 误读与偏见
    词: 文艺复兴;误读;偏见文艺复兴这一名词无疑是拥有魔力的,它在历史上的地位与重要性被广泛认可。不管在东方世界还是西方世界,对历史稍有常识的人,对这四个字代表的历史都拥有或多或少的认知。这些认知以重大的客观事件为构成基础,伟大的艺术家人生经历为骨架,再将自己的幻想与推断充斥为骨肉,形成了各自脑海中的文艺复兴。无论是从范围较窄的艺术史还是从包含极多的文化史来讲,文艺复兴都是绕不开的话题。它庞大繁复,创造出新的艺术与思想,产生了数不清的杰作与大师。对于文艺复兴

    文教资料 2020年29期2020-01-03

  • 误读”与“文化误读”内涵之变迁
    津一、研究背景“误读”一词在汉语中有两种意思:一是“指字音的错误读法,也就是读错了字音”[1]。误读的往往是生僻字、古今异读字或多音字等。比如“毐”字,本来读“ǎi”,被误读成“dú”。“心广体胖”的“胖”读“pán”,是舒坦的意思,常被误读成“pàng”。二是指古文阅读中,因断句的不同而引起的错误理解或解释,例如1928年杨树达在《清华大学学报》发表《古书之句读》,就提到“句读不易,故前人往往误读”[2]。“误读”对应的英语单词misread,该词在英语

    文化学刊 2020年12期2020-01-02

  • 钟嵘《诗品》的摘句批评及其误读
    继承,但同时也被误读。后世更多地出现了“重句”乃至“唯句”的倾向,就文学创作而言表现为刻意苦吟和因袭名句,就文学批评而言表现为截句为评,就文学传播而言表现为因句得名,但其“离篇”与“失人”的弊端也十分明显。关键词:《诗品》;摘句批评;误读作者简介:刘纯友,男,湖南衡阳人,1995年生,武汉大学文学院2017级文艺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文化与文论。[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32-0-04钟

    青年文学家 2019年32期2019-12-16

  • 海明威《印第安人营地》中被误读的人物形象
    就这样一直被人们误读着。所以非常有必要指出现有的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严重的误解甚至曲解,并为乔治叔叔辩护,修正先前的一些阐释。关键词:海明威;《印第安人营地》;乔治叔叔;误读;修正一、引言海明威的《印第安人营地》(“Indian Camp”)最初于1924年发表在The Transatlantic Review上,1925年又作为开篇出版在以尼克·亚当斯为主角的半自传性质的短篇小说故事集《在我们的时代里》(In Our Time)中。小说主要讲述的是少年尼克随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9年12期2019-09-10

  • 包豪斯在中国传播的阶段和路径
    引发的不可避免的误读。关键词:包豪斯、传播、路径、误读、启蒙包豪斯是1919年在德国魏玛成立的新型学校,被誉为现代艺术与设计的先驱。由于政治和经济的原因,包豪斯学校于1933年被迫关闭。正如包豪斯第三任校长密斯·凡·德·罗所说:“唯有思想才能如此广泛的传播”。[1]此后,包豪斯的理念随着其师生的迁徙而传播到欧洲、美洲、大洋洲、非洲,其中也包括了重要的亚洲国家,如中国、日本、印度等。包豪斯的创始人格罗皮乌斯从一开始就为包豪斯定下了多元包容的立场,号召消除工艺

    中国艺术 2019年1期2019-09-10

  • 低年级数学“误读”成因剖析及矫正策略
    犯下一些错误,“误读”就是其中的一种。很多时候人们忽视了数学“读”的过程,其实数学阅读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涉及到学生数学习惯的形成,也关系到学生对数学语言的实际理解,数学阅读的掌握情况,决定着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因此在数学课上教师要重视数学阅读的开展,让学生在数学阅读方面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但是学生在知识建构中出现错误也是正常的,“误读”就是其中的一种表现,针对学生的“误读”情况,教师要学会正确看待,并分析“误读”的具体类型以及成因,找到“误读”的根源,

    成长 2019年9期2019-09-10

  • 论“权力意志”概念背后的文化误读
    个核心概念进行了误读,而这种误读形成的原因既有特定时代的启蒙救国的背景,更重要的是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在这种误读中,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既表达了自身对尼采思想的理解,也表达了自身的文化诉求。关键词:der Wille zur Macht;“权力意志”;文化;误读一尼采思想于1902年传入我国,其强烈的个性和批判言论对我国思想文化的进程造成了重大的影响。而二十世纪初期那种特殊的社会文化语境,决定了绝大部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对尼采思想非学理性的、功利性接受。这种功利性

    北方文学 2019年24期2019-09-08

  • 水族刺绣中的“福”文化
    案;蝙蝠;蝴蝶;误读【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我国民间有“讨口封”的说法,将“福”字倒着贴就是讨福“到”的口封。蝙蝠的“蝠”与“福”同音,有幸福、福运、福气之意,民间美术便借它与各种动植物或文字组合起来,使抽象的寓意物化成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可读形象。如,蝙蝠与云纹组合叫“福运(云)齐天”,蝙蝠与寿字组合叫“福寿双全”等。同音字可以借用,近音字在民间同样可以借用。蝴蝶的“蝴”和“福”读音相近,五只蝴蝶在一起也象征“五福临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民间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7期2019-08-23

  • 从文学作品的细读浅析作品解读的多元化
    的理解。在教学中误读现象是难免的,作为教师和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是多元的,因此也要提倡作品解读的个性化。不管哪种解读方式,都必须遵循一个重要原则:尊重和把握文本。【关键词】文学作品;细读;误读;多元化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0-0210-02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文学作品的解读的讨论也成为老师和学生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本文以探讨

    戏剧之家 2019年20期2019-08-09

  • 误读or猎奇?
    究者众说纷纭,“误读”说、“猎奇”说等不绝于耳,笔者从研究史料出发,重点探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前后在英国的接受研究状况。关键词:接受;《吉檀迦利》;误读;猎奇1913年,瑞典皇家学院评奖委员会经过激烈的讨论,将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首次颁发给欧洲以外的印度诗人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消息一经传出便震惊欧洲乃至世界文坛。1912年以前,尽管泰戈尔在孟加拉文坛已然取得卓越的成就,但对于欧洲来说几乎是完全陌生的,甚至其名字的正确

    北方文学 2019年20期2019-07-15

  • 对“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命题的多学科审视
    ”在当前面临诸多误读。以对此命题的误读作为评价教师工作的标准将损伤教师的专业自尊、教学效能感,甚至影响到教师的身心健康,最终祸及教育的健康发展。结合时代发展背景,把此命题置于哲学、心理学、社会文化学、课程论和教育评价学等学科框架中进行反思,我们能够在理解此命题本意的基础上获得正确的现代解读。[关键词] 教育名言;误读;多学科视角;现代解读[中图分类号]   G6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5843(2019)01-0023-06

    现代教育科学 2019年1期2019-06-11

  • 文化误读:文化的新的生成方式
    文化语境中的文化误读现象密不可分。文化误读虽是哲学、文学、音乐学、戏剧学、翻译学、语言学各人文学科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但误读并不意味着失去。本文从跨文化视域下的沟通、接受、理解等方面,分析多元文化与本体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阐释现当代人文研究中的文化误读、文化失语和文化再生,并结合中国传统艺术的传承及保护问题,对我国传统文化如何自立、如何与他文化交互与共存进行思考。【关键词】跨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文化再生;文化失语;误读;重建【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2期2019-06-11

  • 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差异与误读
    差异等原因会出现误读现象,文化的误读是文学翻译中不可避免的,正确认识造成文化误读的原因以及产生的影响有助于我们了解文化差异,更好地进行文学翻译,提高文学翻译水平。【关键词】文学翻译;文化差异;误读文化与语言是互相影响,互相依存的关系,文化是语言产生的背景,语言承载文化的载体。翻译有必须要遵循的翻译原则,但是文学翻译是不同的,虽然也是把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但其中会涉及到文化的传递,涉及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文学翻译会出现文化误读现象,这主要是由文化差异与

    智富时代 2019年4期2019-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