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青年

  • 全面抗战时期知识青年奔赴延安的原因探析
    全国掀起一股知识青年奔赴延安的浪潮。从1937年至1943年,4万多名有志青年从五湖四海汇聚到宝塔山下,在硝烟弥漫的年代里,经受战火洗礼,学习锻炼成长,为全民族抗战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延安,这座深藏于中国腹地的山城,当年缘何会成为知识青年们心中的“圣地”?延安高举全民族抗日的大旗,指明了民族独立的方向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加快对华侵略,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国共两党面对危机的态度截然不同:国民政府实施“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使广大民众心怀忧惧;中

    大江南北 2023年5期2023-07-17

  • 喜宴
    来请谁呢?请知识青年知识青年受到邀请,都有些茫然,这个老师与他们有什么关系呢?有知识青年的房东与他们解释:虽然你们在城里,老师在乡下,但都是上过学,读过书的,也可称得上同学,所以他才请你们。于是,大家便决定去,房东又让在他家寄住的那个知识青年带上他家的一个男孩,一同去了。一到地方,只见门前有一群孩子在细雨中玩耍,都是大人带来吃酒的。他们进了屋,挤坐在当门。黑洞洞的土坯屋里,依墙坐满了吃酒的人。门前院子里铺了油布,做一个大篷,底下放了案板,等着上客。阴着的

    小品文选刊 2023年5期2023-05-15

  • 辽宁省义县七里河公社知识青年群体生活研究
    年毛泽东号召知识青年“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1],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政策的转折点。自此,知识青年下乡的主要任务由在“广阔天地”里“大有作为”转变为“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本文通过分析1968至1972年辽宁省义县七里河公社知识青年的手稿,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发言稿》《给知青战友的倡议书》《关于知识青年情况汇报提纲》等,从基本生活条件、劳动生活、思想学习生活、对知青的鉴定考核、业余生活这五个方面考察他们的群体生活状况。重点探析七里河知识青年是如何在日常生活的

    海风 2022年5期2022-06-09

  •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舆论引导
    争时期以东北知识青年群体为受众对象的政治宣传刊物,它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武器,大力破除东北知识青年的盲目正统观念,构建东北知识青年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知识》半月刊舆论宣传的主要内容,包括宣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生平,塑造中共和人民军队的光辉形象,帮助知识青年认清革命形势,为知识青年释疑解惑,提升知识青年科学文化水平。其舆论宣传策略,体现在以党的中心工作为主线,结合东北知识青年的客观需要和思想实际,运用典型对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良好效果,从

    西部学刊 2021年21期2021-12-09

  • 民国初期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报刊的知识传播与知识青年的阅读
    识体系,成为知识青年主要的阅读对象。尤其是这些报刊对知识青年生活方式的介入,呈现出一种新型网络群体生活方式,颠覆了传统知识青年的生活形态。知识青年通过阅读商务系、中华系报刊,利用这些“知识资源”营造自身生活、进行自我身份塑造,由此形成群体感与身份意识。知识青年凭借报刊将青年的共同话语体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书写了不一样的人生样态。【关键词】商务印书馆 中华书局 知识青年 知识世界近年来,反思出版史的研究成为学界讨论的一个重要命题,相关的研究不可谓不多,希望从

    中国出版史研究 2021年2期2021-09-10

  • 技术与改造: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再研究
    )学术界有关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研究成果颇丰,有的对整个上山下乡运动进行系统梳理,有的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两个阶段做出总结和回顾,奠定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研究的史学基础[1-5]。金大陆认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研究应该在政治运动史和社会生活史的“双重框架论”下进行,并以后者为主导[6]。张宁认为可以从农村和基层为切入点进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研究,并且注重与其他研究议题对话[7]。但是从知识青年群体出发,探索其下乡后在促进技术与生产相结合而发挥作用方面的研究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1期2021-02-01

  • “知青岁月”一代人 ——读《知青岁月——哈尔滨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资料文集》有感
    ——哈尔滨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资料文集》一书,在中央党史出版社出版,成为全国副省级城市党史部门第一个编写的反映知青内容的著作。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新中国成立后发生在我国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自1955 年至1981 年,前后长达二十余年。特别是1968 年全国大规模开展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后至结束,全国有近2000 万名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其中哈尔滨市就有31.7 万余名知识青年分批奔赴兵团、农场、林场、知青点、干校和插队农村。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对于当时只有200 多

    黑龙江史志 2020年5期2020-11-17

  • 民国初期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报刊的知识传播与知识青年的阅读
    识体系,成为知识青年主要的阅读对象。尤其是这些报刊对知识青年生活方式的介入,呈现出一种新型网络群体生活方式,颠覆了传统知识青年的生活形态。知识青年通过阅读商务系、中华系报刊,利用这些“知识资源”营造自身生活、进行自我身份塑造,由此形成群体感与身份意识。知识青年凭借报刊将青年的共同话语体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书写了不一样的人生样态。【关键词】商务印书馆 中华书局 知识青年 知识世界近年来,反思出版史的研究成为学界讨论的一个重要命题,相关的研究不可谓不多,希望从

    中国出版史研究 2020年2期2020-09-10

  • 疫情下的知识青年政策认知研究
    分析了知乎上知识青年对此政策的认知:激励政策在人群上不具普惠性,仅奖励少数人有失公允;政府出台方缺少程序公平,政策具有随意性;政策侵害了非医务人员家庭中考子女的利益,损害了教育公平。政府政策制定逻辑与知识青年政策认知之间的张力源于政府更注重从公共利益出发,以结果为导向;而知识青年则是从个人价值出发,以过程为导向,兼具公平。深层次体现的是政府绩效合法性与知识青年个人意识的觉醒之间的张力。[关键词] 知识青年  政策认知  绩效合法性  个体化[基金项目] 本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2期2020-07-04

  • 上山下乡
    来枣园落户的知识青年赠送毛主席像章。20世纪50年代中期,一些知识青年响应党和国家号召,落户农村参加农业生产。1968年12月,毛主席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上山下乡运动由此大规模展开。1968年在校的初中和高中生(1966、1967、1968年三届学生,后被称为“老三届”)大部分前往农村。“上山下乡”一直持续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1977、1978年大批知识青年开始返城。1981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劳动部门统一

    中国经济周刊 2019年18期2019-11-15

  • 徐思平的两次演讲对知识青年参加远征军的影响
    易艳丽摘要:知识青年从军运动在1944年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究其源头,则发端于1943年底四川省军管区参谋长徐思平在绵阳三台东北大学的两次演讲。这两次演讲使在场学生深受启发,东北大学学生率先报名参加知识青年远征军,而后徐思平沿川北进行演讲宣传。不久,各地学生深受感召,从军学生络绎不绝。政府及各界纷纷支持和鼓励从军青年,此后知识青年从军运动如狂潮般席卷全国各大高校。关键词:徐思平  两次演讲  知识青年  远征军1942年1月1日,《联合国家共同宣言》在华盛

    青年生活 2019年28期2019-09-10

  • 延安时期抗日军政大学知识青年思想政治与纪律工作的研究
    由红军和进步知识青年组成。从第二期开始有计划吸收到第四期的大量吸收进步知识青年,这些青年知识水平和理想信仰参差不齐,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根据这批青年特点,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中心,以纪律教育为依托,培养学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培养了大批“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合格军政人才。关键词:延安时期 知识青年 纪律教育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7-0238-02一、延安时期青年学员来源及思

    现代交际 2019年7期2019-05-16

  • 勇敢往事谁的青春不勇敢
    们的名字叫“知识青年”。他们将自己的青春热血都奉献给了心中的第二故乡,如今当老去的他们回首往事时,那种百感交集是现在的我们所不能体会的。由上影集团出品的《勇敢往事》是一部展现知识青年青春岁月的电影。影片以杨青山和白菊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出知识青年们面对命运积极、勇敢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蕴含着他们对于第二故乡的深沉热爱。都说青春常常伴随着迷茫,然而三个正值青春懵懂的中学生,却在一本书的启发下,坚定了自己前进的方向。这本书就是前苏联小说《勇敢》。这部小说在杨青

    电影故事 2018年16期2018-09-04

  •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历史考察与思考
    英丹摘 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前后总共历时20多年,这次运动对新中国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大概可以分为三个过程,前期阶段、中期阶段以及后期阶段,在运动的后期阶段,运动性质逐渐转变,使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成为一场政治运动。本文主要围绕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主题进行详细的研究,结合实际,客观的分析此次运动的利与弊,分析运动带来的积极意义与消极意义,以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起到的重要作用。关键词: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好日子(下旬) 2018年2期2018-05-14

  • 知识青年奔赴延安:一项战时交通社会史的考察(1937—1945)
    飞关键词: 知识青年;中共;抗战;延安;交通社会史摘 要: 抗战时期知识青年之所以选择延安作为行程目的地,是因为红色革命在陕北的蓬勃发展以及中共向外部世界不遗余力地宣传延安,使其延安之行获得了足够的动力。在知识青年奔赴延安的路线上,以八路军驻各地办事处为主的中共各级各类机构进行了严密的谋划和安排,使数万名热血青年的朝圣之旅得以成行,安抵终点。中共对到达延安的知识青年进行了妥善安置,使其不仅停留在快乐的生活体验中,而且在延安得到了成长。中图分类号: K264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2017年6期2018-02-09

  • 洛川县北京知识青年的安置工作
    》上发表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的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的最高指示。随着这一最高指示的发表,各地知青不论是出于主动下乡,还是被迫离城,都开始考虑自己的上山下乡之路。由于知青们的理想不同,他们的走向也不相同,有的知青喜欢到边远山区,有的喜欢到离家门口近一点的郊区,有的到有亲戚的地方插队,也有的知青比较向往革命圣地,他们会选择到陕北延安或者井冈山

    山西青年 2018年20期2018-01-25

  • 抗战时期知识青年从军运动中的动员工作
    言抗战后期的知识青年从军运动包括1943年11月至1944年10月的学生志愿从军运动和1944年10月至抗战结束的十万知识青年从军运动两个阶段。1943年11月,四川省军管区为了遵照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要求,向入缅作战的中国远征军补给高素质兵源,号召青年学生踊跃参军,为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则以此为发端,蒋介石从1944年10月开始公开发起十万知识青年从军运动,并编练大批青年军,这成为抗日战争后期颇受各界关注的一件大事,其影响也延续到抗战胜利以后。关于抗战时期

    珞珈史苑 2018年0期2018-01-23

  • 生态创新:位于东台沿海的江苏黄海海滨国家4A森林公园
    ,中国特殊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成就了这片森林。江苏苏南的知青为江苏苏北东台沿海地区盐碱地改造作出了贡献。关键词:国家4A森林公园,生态经济,南京林业大学,知识青年。国家森林公园(National Forest Park)这一提法主要用于中国大陆地区,是各类别森林公园中的最高级。中国分为国家森林公园、省级森林公园和市、县级森林公园等三级,其中国家森林公园是指森林景观特别优美,人文景物比较集中,观赏、科学、文化价值高,地理位置特殊,具有一定的区域代表性,旅游

    科学与财富 2017年30期2018-01-01

  • 浅析“围城”的主题思想
    渐;苏文纨;知识青年;爱情故事;社会背景《围城》是钱钟书先生唯一的长篇小说,在读此作品之前,我先了解了钱钟书先生的简介,这样我感觉能使自己体会到先生所处的社会的复杂性,从而可以深入理解先生的生活感悟,并且从社会背景出发,往往可以抓住小说所表现的人物特点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一、钱钟书与《围城》钱先生在其父亲的影响下,打下了良好的国学基础,这使他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他曾到英国、法国留学,担任过大学教授。在1941年,由于太平洋战争爆发,他被困与上海,直到抗战胜

    未来英才 2016年24期2017-05-02

  • 浅析延安时期党对知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及启示
    :延安时期;知识青年;思想教育及政治教育启示1党中央高度重视知识青年及其思想行政教育毛泽东在《文化工作的统一战线》中指出:“统一战线的原则有两个;一是团结,二是批评教育和改造。”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要求中国共产党团结青年知识分子,并对其进行思想行政教育及改造,促使青年知识分子在革命工作中充分发挥其先锋的带头作用。1.1团结青年知识分子,促使其设法奔赴延安在中日民族矛盾日渐升温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各阶级抵抗运动高涨,其中作为先锋的青年知识分子的带头作用明显。在该

    速读·下旬 2017年2期2017-04-10

  • 夏目漱石爱情前三部曲中新知识青年的爱情命运
    学家,对于新知识青年给予了深切的关注,通过各自的文学作品,对广大青年们进行伦理启示。关键词:夏目漱石;青年伦理;知识青年;爱情命运;鲁迅夏目漱石与鲁迅无疑是日本与中国近代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不管是文风还是作品对后世的影响,两位伟人都有许多共通之处。新旧更替时代的中涌现出大批的新知识青年,他们深受进步思想的影响和熏陶,首先反映在爱情观上。当他们怀着对爱情的坚定信仰,冲破思想的束缚,与旧道德观念斗争,勇敢追求个人自由,之后的爱情命运又如何呢?夏目漱石和鲁迅

    北方文学·中旬 2016年10期2017-02-10

  • 知青的前世今生
    青的前世今生知识青年,简称知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对特定时期特定人群的历史名词。知识青年本义是泛指有知识的青年或特指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但通常说的知青,指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一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为止自愿或被迫从城市下放到农村做农民的年轻人,这些人中大多数人实际上只获得初中或高中教育,少数获得大学或大学以上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解决城市中的就业问题,从上世纪50年代中开始就组织将城市中的年轻人移居到农村,尤其是边远的农村地区建立农场。早在1953年

    遵义 2017年10期2017-01-24

  • 内蒙古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中生活状况的研究
    史若男内蒙古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中生活状况的研究史若男中国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到80年代最终得以落幕。期间内蒙古自治区共接收、妥善安排北京、天津、上海等直辖市和浙江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区内上山下乡知识青年 41万6445 人。由于内蒙古地区由于地处祖国的边疆,而且又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因此,具体了解内蒙古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中知识青年具体的生活状况对于了解内蒙地区发展和社会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内蒙古 知识青年 上山下乡 影响知识青年

    长江丛刊 2016年36期2016-11-26

  • 延安时期党对知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及启示
    产党十分重视知识青年,积极加强知识青年的革命理想信念教育、群众路线教育、生产劳动教育,深入改造知识青年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作风。延安时期党对知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启示着我国当前知识青年教育要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坚定知识青年的理想信念,坚持走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关键词:延安时期;知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6)05-0175-03一、党中央高度重视知识青年及其教育毛泽东在《文化工作中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5期2016-05-14

  • 血色朝阳映白雪 壮志凌云满天星 ——读武夷樵夫的小说《逝去的乌托邦》
    托邦》讲述了知识青年在北大荒屯垦戍边的人生经历,以一个个生动的形象弘扬了创业者的理想主义和知青的奋斗精神,展现了他们在蹉跎岁月中积淀的知青情结和友谊,讲述了他们在艰苦环境下的浪漫主义情怀和在自强不息中铸就的真爱。这就为人们从他们生活的轨迹中,认识一代青年人的人生性格和业绩提供了生动素材。关键词:《逝去的乌托邦》;知识青年;北大荒;自强不息武夷樵夫,是武夷学院思政部董四代教授的笔名。《逝去的乌托邦》是他诸多的哲学专著丛中别样开放的一部小说,写下《逝去的乌托邦

    武夷学院学报 2016年1期2016-03-17

  • 唱片里的那些年那些曲
    20多年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热潮。此场上山下乡的运动,不仅高潮迭起,而且其影响之广博深远,可谓前所未有。1958年,由中国唱片厂录音出版、洪君德作词、丁善德作曲、蔡绍序演唱、盛茵伴奏的独唱歌曲《奔向农村、奔向山区》、《回答祖国的召唤》等歌曲,便是当时乐坛对上山下乡号召最铿锵有力的反映。当时灌制的唱片编号为1-2188(580077),为78转粗纹唱片。到1964年,城市青年到农村再起高潮。中国唱片厂又录音出版了一套歌曲唱片。此张唱片的片号为1-6357(

    中国收藏 2015年12期2015-12-16

  • 试析抗战后知识青年军复员
    的条款,一些知识青年以求学试图逃避兵役,导致乒源枯竭。国民党当局为了改变此种境况,在全国发起青年学生从军运动,以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1]80的抗日热血号召,成立了知识青年军。正当知识青年军第一期训练结束,还没有来得及上战场时日本投降,知识青年军失去了他们最初抗战杀敌的入伍愿望,他们将何去何从?在国民党当局积极发动内战的前提下,一些知识青年要求复员,许多反内战人士特别是青年军的家属也纷纷进行活动,强烈要求当局按照征召计划,战争结束全部复员。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5期2013-08-15

  • 末路狂歌哀婉绝唱——知青运动后期的海南知青文学①
    庆祝毛泽东“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最高指示”发表5周年这个伟大的节日之后,原本蓬勃发展、良性运作的中国知青运动此时出现了走向下坡路的转折点。这一年,虽然从党和国家的层面上建立健全了知识青年工作的办事机构,或称之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领导小组办公室”,或称之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办公室”,从组织形式上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了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重视和领导,并在以后的几年间先后有数百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但根本的变化是,党和国家已经看到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给社会肌体和家庭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6期2013-04-12

  • 国民政府对知识青年从军的宣传工作探析
    民政府发起了知识青年从军运动。国民政府极其重视这场运动,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来号召知识青年从军。目前,学界对这一问题尚无专文研究,本文拟根据所掌握的史料,对此作一探讨。一、国民政府的宣传和政府官员的号召国民政府先后印发了兵役宣传材料、制定了关于知识青年从军运动的宣传方案,利用报纸、期刊、杂志等方式进行宣传。当时中国国民党的机关报——《中央日报》,用大量篇幅来刊登关于知识青年从军的社论、各地踊跃从军的状况、国民政府关于知识青年从军的各种法令等。(一)国民政府印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3年6期2013-04-11

  • 永远的牧羊海
    了一股巨大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洪流,来势汹涌,波涛澎湃,在短短的几年之间,就裹挟了几千万的知识青年到了农村、到了边疆。我也是其中的一名知识青年,也随着上山下乡的潮流,到了一个遥远的地方——内蒙古阴山脚下河套平原上一个天明水净的湖畔,开始了知识青年战天斗地的生活。我和许许多多的知识青年从那一刻起,就成为光荣的兵团战士;在这里,兵团战士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挥洒着血汗,思考着未来,迈进了一个激情燃烧的岁月。边疆的生活是艰苦的,但我们当时最大的感受却是充实。讲这些

    含笑花 2011年1期2011-08-15

  • 一起“文革”结束后的重大知青上访事件
    贴属名为哈市知识青年的海报,呼吁全市下乡知识青年在3月1日于市革委会门前集合,要求省、市委领导解决知识青年问题。发现海报的当天,市委主要领导文敏生、赵国强、许凤图等同志,相继通知有关部门,要把工作做在前面,把此事平息下去。28日分别召开了区和部分大厂知青办主任会议,通知家长要劝阻自己的子女,不要去参加这次聚会。3月1日上午9时许,知青上访的核心人物李滨友、陈福林、窦永祥、武怀忠、田元、史晓华等人组织知识青年开始散集在市革委会门前,11时左右,人越来越多,青

    黑龙江史志 2010年18期2010-08-15

  •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反思
    茵 张 波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作为共和国历史的一项重要记忆,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故事也曾经感染和激励了无数的知识青年知识青年怀着对党和国家最朴素的情感,用他们的青春和汗水为中国的历史书写了一幅壮丽的画卷。我们结合当代大学生就业的问题,站在理性的高度解剖当时“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合理意义。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历史渊源从20世纪50年代初的志愿垦荒队开始到“文化大革命”结束,“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经历过的两个不同的阶段,各有鲜明的

    当代青年研究 2010年4期2010-04-05

  • 知青文物拼接火红记忆
    经,那是属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我是十年浩劫的参与者,我“劫”过别人,别人也“劫”过我,过去的两败俱伤已经变成了“精神财富”,也变成我不遗余力收藏的动力。上世纪60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浪潮席卷了中国大地。几乎每座城市、每所学校、每条街道、每个家庭,都身不由己地被卷入到这股大潮之中。我收藏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证件“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欢送会入场券”、“喜报”、“探亲证明”、“春节回城探亲粮食照顾证”,都在各个侧面展现了当年知青们真实而艰苦的生活。不同纸张不

    新天地 2009年5期2009-05-11

  • 上山下乡 激情燃烧的岁月
    主席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随即,在全国开展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活动。此后十年间,有近2000万知青上山下乡,这是特殊的历史为一代青年提供的一条特殊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有宝贵青春的荒废,有美好理想的破灭,有生活信心的动摇,更有一代知青的无私奉献。在国家最艰难的岁月,在撕心裂肺的汽笛声中,他们与亲人挥手告别;不应忘却的是,他们中,有的人再也没有回来……

    民风(上半月) 2009年4期2009-04-26

  • 山西“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回顾
    刘玉太山西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结束于80年代初,前后历时20多年。20世纪50年代,中国一度出现粮食短缺的现象。对此,毛泽东深感忧虑。1955年4月,团中央代表团在访问苏联时了解到,苏联在1954年开展了大规模垦荒运动,动员了27万城市青年移民垦荒。此举既解决了粮食短缺,又解决了城市青年就业问题。代表团回国后,向党中央汇报了苏联的做法,得到毛泽东的首肯。于是在1955年8月,有60名北京知识青年率先组织志愿垦荒队,在黑龙江省

    党史文汇 2009年1期2009-04-16

  • 知识青年下乡忙
    月,是本单位知识青年的主要下乡月,各项目组奔赴各地现场调研。我们这一路的几个知青,都是“好学生死读书”出身,像我就经常闹些指着茭白当水稻的笑话。不过既然下了乡,还是做出手搭凉棚高瞻远瞩的样子,毕竟我们是来制定地区规划的。有时真像做贼一样心虚,像我这样的人,怎么能去决定这块地是修路还是栽树,别人是搬走还是留下呢?那么多事儿,没人写到书里,没人发表论文,没被收入中国期刊网,我去引用谁的名人名言?站在山顶上,我旁边的镇长挺着肚子指着脚下的村子,大胖手一挥,说:“

    杂文选刊 2007年13期2007-02-11

  • 要关心下乡知识青年的成长
    来自一个普通知识青年的呼声,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我们希望各级团的组织和有关部门,切实重视知识青年的工作,不要只把他们当作单纯劳动力使用,而要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编辑同志:我是一九七六年下乡的知识青年。到农村以后,积极投入“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决心在劳动实践中把自己改造成为新型的知识分子。党提出的新时期总任务,极大地鼓舞着战斗在农业第一线的广大知识青年。我们多么想多学点知识,好为四个现代化贡献力量啊!可是,我们在工作、学习、生

    中国青年 1978年2期1978-08-17

  • 插队青年要注意和当地青年团结合作
    乡插队的城市知识青年。三十九人中,会写的、会画的、会拉的、会唱的很多,这对开展农村俱乐部的工作很有利。但是前一时期,我们把俱乐部的工作完全包办了,讲是我们,唱是我们,出黑板报也是我们,根本没有和原来搞俱乐部工作的本村知识青年商量。连他们都成了“观众”,其他青年更是插不上手、插不上嘴。天长日久,这些青年人也就不愿到俱乐部来活动了,互相间还产生了矛盾和隔阂。大队党支部给我们指出了这个缺点,我们才对这个问题有了认识。现在,我们已经和本村青年团结起来,共同搞俱乐部

    中国青年 1966年3期1966-08-17

  • 知识青年与工农结合的关键
    编者知识青年要建设新农村,要在改天换地中做出重大的贡献,就必须和农民群众,特别是贫下中农结合在一起,向他们学习,充分依靠他们无穷无尽的伟大创造力量。一些知识青年在下乡之前,从道理上也知道农民群众很伟大,有许多优秀品质,可是到了农村以后,却又觉得农民自私、落后,没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这是为什么?最根本的原因是没有从本质上看农民。农民,主要是占农民大多数的贫下中农,他们在旧社会受苦最深,因此,在农村中,他们最革命,他们最听党的教导,他们热爱社会主义,走社会主

    中国青年 1966年6期1966-08-17

  • 绝对不准周扬向知识青年放毒
    怀”下乡回乡知识青年的旗号,在天津、唐山等地,开座谈会,发表讲话,向知识青年大肆放毒,疯狂地反对他们同工农结合,鼓吹他们走成名成家的道路。下面发表的是邢燕子同志和张秀敏同志两篇揭发批判的文章。邢燕子(河北宝坻县司家庄大队燕子队队长):周扬极力鼓吹知识青年走资产阶级成名成家的道路。说什么,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是出各种“人才的地方”,“你们当中将会出政治家、理论家、科学家、文学家”;“知识青年到农村参加劳动”,是“为将来精神财富的创造打下了一个完全新的基础”。

    中国青年 1966年14期1966-08-17

  • 今年回乡下乡知识青年要作好什么思想准备?
    年都有大批的知识青年下乡上山,参加农业生产,这已经成为我国青年的光荣传统了。今年又有一批知识青年已经或者正在出发到农村、山区、边疆去参加农业生产。下乡上山将会遇到什么问题和困难?应该做好哪些思想准备?这是很多青年都关心的问题。这里我们特请周明山、方玉和郑玉娥等几位去农村较早的同志,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听听他们的意见,将会帮助今年下乡上山的青年正确地对待这些问题,更快地在广大农村扎根,促进自己的劳动化、革命化。

    中国青年 1965年14期1965-08-20

  • 一定要团结好广大青年
    理在新疆勉励知识青年》以后,我们都很兴奋,受到很大的启发和教育。周总理、陈毅副总理那么忙,还特地抽空冒着酷暑去探望知识青年,对知识青年多么关心,抱着多么大的希望!这不只是对在新疆的知识青年的勉励,而且是对我们全国所有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的勉励。读了这篇报道,我们进一步认识了知识青年回乡务农的意义。党现在需要我们建设好新农村,我们在这个岗位上全心全意地干,就是在干革命,是最有意义的。周总理和陈毅副总理十分关心团的工作,指示我们要把团的活动搞起来,把团的组织搞好

    中国青年 1965年17期1965-08-20

  • 为什么革命化就得劳动化?
    们这里讨论了知识青年革命化的道路问题。在讨论中出现了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知识青年要革命化,要把自己培养成为坚强的革命接班人,必须参加体力劳动,在劳动中才能有效地培养工农的阶级感情,改造自己的世界观,才能逐步革命化。另一种意见认为,知识分子不参加体力劳动也可以革命化;他们说:革命化有许许多多的途径,在学校学习政治理论、学习毛主席著作、加强批评与自我批评等等,不也可以使自己思想革命化吗?有的说劳动虽然是一个冶炼无产阶级思想的大熔炉,但能炼红思想,不能炼好本事

    中国青年 1965年2期1965-08-20

  • 把绝大多数群众团结团结起来
    有启发。回乡知识青年,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中,在工作、学习和政治生活中,都应该以身作则地坚持革命原则。什么叫做坚持革命原则呢?就是要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事事维护集体利益,处处从贫农下中农的利益着想。所谓坚持革命原则,就是要抓住这些大节。在集体生活中坚持原则,要注意方式方法。象许金金同志所说的,不要以为自己做得对,就盛气凌人。我们坚持了原则,又注意了自己的态度和方式方法,这样就可以团结绝大多数人,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不然,虽然你所坚持的原则是对的,可是因为你态

    中国青年 1965年3期1965-08-20

  • 要有干革命的思想准备
    。我们把这些知识青年看作是生产队的宝贝和财富,因为农村太需要知识青年了。这些回乡知识青年,有文化,有理想,又有一定的社会主义觉悟,大部分表现很好,他们朝气蓬勃,踏踏实实,干劲十足,在南柳由穷变富的斗争中,已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下乡回乡知识青年要做些什么思想准备,才能在农村立定脚跟、发挥更大作用呢?从我们南柳的青年来看,首先要解决下乡回乡干什么的问题。有的青年也许会说,下乡回乡是干革命,这谁不知道,我们在学校、在城市组识学习时,整天就谈的是这个,背也背得烂熟

    中国青年 1965年14期1965-08-20

  • 农村知识青年要当好读报员
    一定的困难。知识青年有文化,担当读报员是一个义不容辞的光荣任务。一个有决心把知识献给农村,有贫下中农阶级感情,决心做到与农民同心同德的农村知识青年,就要把贫下中农的难处当作自己的困难。当好读报员,就是帮助贫下中农克服读报困难的积极行动。为了使全体社员关心时事,提高思想觉悟,促进今年的生产新高潮,推动生产发展,我希望农村团支部组织知识青年做好这件工作。首先在一个生产队做试点工作,然后总结经验,全面推广。同时希望《中国青年》在以后多刊登各地组织读报小组的经验。

    中国青年 1965年11期1965-08-20

  • 正是量材使用
    争时期,一些知识青年,走出学校,奔赴前线,打鬼子,保家乡,这正是青年发挥才能的场所。在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是三大革命运动的最前线,是锻炼青年的大熔炉,是我们走向革命化的最好学校,那里又迫切需要文化科学知识,因此把高中毕业生放到第一线上去,怎能说不是量材使用呢?知识青年参加农业劳动,是我国知识青年同工农群众相结合的光荣传统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发展。知识青年参加农业生产,既有利于知识青年劳动化,又能促进劳动人民知识化,是逐步消灭脑力劳

    中国青年 1964年13期1964-08-29

  • 最大限度地把青年团结和组织起来(三)
    重视回乡知识青年的工作近几年来,古家子生产大队陆续回来了一些知识青年。现在,全大队共有还乡知识青年三十七人,占青年总数的百分之三十七,其中青年职工十七人,初高中毕业生二十人。这些青年是农业战线上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古家子团支部在党支部的领导下,从加强思想教育工作入手,在学习、劳动、生活等方面,对这些青年进行了帮助和教育,使他们逐步成长为农业战线上的可靠接班人。知识青年回乡参加农业生产,受到了广大农民,特别是贫农、下中农的热烈欢迎。有的老贫农说:“党想得真

    中国青年 1964年20期1964-08-29

  • 从放下架子虚心学习做起
    者表示谢意。知识青年回到农村,怎样和干部搞好关系,这个问题确实很重要。农村基层干部是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股革命力量,是农村基层组织的领导者,农业第一线的指挥员。他们一般都出身于劳动人民,与群众有着血肉般的联系;在生产上和基层工作上,有较丰富的经验。知识青年回到农村,要想充分发挥作用,就一定要和农村干部团结合作。周明山等人的许多事迹有力地说明,下乡知识青年和农村干部关系搞好了,结合成一体了,就可以得到农村干部大力的支持,热情的帮助,亲切的关怀。这样就不但可

    中国青年 1964年11期1964-08-29

  • 怎样量知识青年的“材”
    ,很好地发挥知识青年的才能。我觉得这话本身虽然也对,但问题却在于,我们应该怎样来量知识青年的“材”。我是个中专毕业生。我响应了党的号召,回到了农村。我原以为,自己读了十几年书,有了知识,到农村当个普通农民,是很容易的;谁知到了农村以后,许多严肃的问题摆在自己的面前,不能解决。比如我在书本上看到过怎样施用化肥,但到实际施用时,就不知道如何因时因地因作物施用,才能使庄稼长得好。我看到队里的稻种很混杂,但是怎样才能培育出适合当地的高产而稳收的优良品种,我没有办法

    中国青年 1964年12期1964-08-29

  • 算革命的大帐
    面的。这是对知识青年下乡上山参加农业生产的革命意义认识不足的表现。我认为要算帐,就应该算革命的大帐。知识青年参加农业生产,这是移风易俗的革命行动。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读书人有了文化,就想脱离劳动,特别是脱离农业生产劳动。我们今天的学生可不同了。党的教育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青年学生无论有多高的文化水平,高中生也好,大学生也好,他们掌握的文化都应该是服务于劳动人民的。无论哪一级学校毕业的学生,他们都应该是一个劳动者,都要参加

    中国青年 1964年11期1964-08-29

  • 在农村如何自学
    好,可供回乡知识青年参考。在农村自学是应当适应农村的特点,并服务于农业生产的需要的。不少读者来信来稿反映:知识青年回到农村后,在自学中碰到一些困难和问题,要求经常给以帮助和指导。为此,我们决定开辟“在农村如何自学”这一栏,经常介绍一些农村知识青年自学的心得体会和经验,解答一些自学中的问题。 希望广大读者,特别是农村读者踊跃投投稿。——编者

    中国青年 1963年22期1963-08-16

  •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出更大的光和热
    动中党发出了知识青年要和广大工农群众相结合、青年人耍到农村去的伟大号召,这个号召不但为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的青年,而且为今天社会主义时代的一代青年,明确地指出了前进的方向。这个号召,在今天社会主义时代,对青年人更具有鲜明、深远的政治意义。在“一二九”运动时代,知识青年为什么要和广大工农群众相结合呢?为的是抗日。工农群众是抗日的主力军,知识青年和广大工农群众相结合,就是和抗日的主力军相结合,这样自己才能在抗日斗争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知识青年和广大工农群众结合

    中国青年 1963年23期1963-08-16

  • 新问题,老眼光
    马如龙农村知识青年,主要是农村小学教师和参加农业生产的初中高小毕业生苦闷的声音,最近又多起来了但一提到他们的问题,所听到的回答总是:这些青年不安心农村工作,唯一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树立革命人生观的缘故。这果真是今天农村知识青年不安心农村工作的唯一原因吗?最近我和农村有所接触,对农村知识青年的情况和问题作了一些了解。在农村知识青年中,由于没有树立革命人生观,因之不安心农村工作的人,的确是存在的。但是不安心农村工作的青年,不一定都是革命人生观的问题。大家知道

    中国青年 1956年24期1956-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