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景

  • 八景”文化意涵及传承流变探析
    王艳丽摘 要:“八景”文化起源于魏晋,成熟于两宋,至明清广播于全国,其将文学、绘画、美学及价值观念等融合一起,成为延续千年的一种文化现象。在新时期,“八景”文化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在我国实现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必将展现出巨大的文化、旅游价值。关键词:八景;“八景”文化;意涵;传承流变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573(2023)01-0017-05收稿日期:2022-03-09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京津冀传统八景文化互惠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23年1期2023-05-30

  • 最好用的“滤镜”,是摄影人的“心境”
    韦 海《华亭八景图》之斜塔初雪《华亭八景图》之村庄雨霁初看古意盎然,细细一看,却是今时今景。来自松江的摄影师、上海市摄影家协会第二期青年人才高级研修班学员韦海,用一组《华亭八景图》致敬同乡——“华亭画派”代表人物董其昌的《燕吴八景图》,让人观之心静,给人带来扑面的空灵与清凉。让我们听听他的创作感言——创作这一组作品的初衷,是因为如今的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现代化困境凸显,都市人向往闲云野鹤、山水之间,却无奈困于水泥森林。在这个背景下,我萌生

    上海采风月刊 2022年5期2022-10-11

  • 武城“八景”解译与运河联系探究
    张莎莎摘要:“八景”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地域山水文化景观,也是园林文化的一种历史体现。在历史演进之中,文化的蓬勃发展推动了武城“八景”诗、景、画的融合,历代文人墨客为“八景”题咏,反映了武城社会历史和政治经济的发展。而运河城镇特色与当地景观一脉相承,解读武城“八景”与古城运河发展对于了解古城演进特点、文化风土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文章通过文献分析,梳理演化历史,探究武城“八景”的景观特色、文化内涵、命名特点及内在的关联。关键词:武城;“八景”;古城;运河文化中图

    艺术科技 2022年5期2022-06-22

  • 泛东亚地区八景文化研究进展
    敏*1 背景“八景”一词据考最早出现于道教经文中,指该教8个最佳行道受仙时间中的八方自然气色与景象①,所择之景一般为八、十或十二的双数,正可从东西南北、上下左右、四面八方对应说明该地环境[1];尔后被借用到现实世界,指生产生活中所涉的美妙景象,并发展成为反映中国古代城镇典型自然和文化景观的集称。八景文化发源于先秦,萌芽于魏晋,成熟于两宋,繁荣于明清[2],并从南宋起成为一种城镇空间风景营造模式,于12世纪由高丽画家传入朝鲜、14世纪镰仓时代由僧人传入日本

    中国园林 2022年5期2022-06-08

  • 景观塑造、文化建构与环境变迁 ——以明清以来兰州“八景”变迁为中心的考察
    □曾 磊“八景”是一定区域内自然景观与人文环境互动交融的产物,也是地方文人地域认知与文化建构的结果。一般认为,“八景”现象起源于宋代,宋迪作《潇湘八景图》后,世人纷纷效仿,涌现了大量的“八景诗”“八景画”。明清时期,“八景”成为地方志书写的重要内容,凡一地山川名胜、历史古迹、生产生活都是“八景”反映的对象。同时,“八景”作为地域景观的代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区域社会面貌及环境变迁的状况。学界对于“八景”的讨论多集中于对地方“八景”的文化内涵及景观演变规律的

    西夏研究 2022年2期2022-05-24

  • 论吉林省方志中的八景
    方志中记载了众多八景诗,这些诗歌主要记录了吉林省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不仅具有文学魅力,还体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与吉林文化息息相关,有助于人们进一步了解吉林的风土人情。通过对吉林八景诗的分析,结构吉林八景诗的景观建构,解析吉林八景诗的构景理念,可以认识吉林地区突出的自然风貌,了解当地的文化特色,从而使人们对吉林省产生新的认识。关键词:地方志 八景八景文化 景观建构历史学家顾颉刚有这样的论述:“惟方志中,纪地理,则有沿革、疆域、面积;纪政治,则有户口、田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2年4期2022-05-13

  • 安徽省古、新八景传播特征比较与景名审美机制研究
    000)0 引言八景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景观(景点)的组合,数量不定,以八景居多,统称八景[1]。八景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发源于先秦,萌芽于魏晋,成熟于两宋,繁荣于明清[2],并逐渐衍生出了一系列八景诗、八景画、八景集会等。八景是地方名胜精华,充分挖掘了地方旅游资源,高度概括了地方的景观魅力,反映了地方文脉和风物传统[3],同时也展现人们对景观人文内涵的追求,体现时空分布规律[4]。文化景观都具有时代性[5],八景文化自然也不例外。如今,八景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22年6期2022-02-11

  • 由虚入实:中国古代城市人居环境“八景”模式的嬗变
    的发展和演化,“八景”已成为一个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结构化人居环境现象。学界对“八景”的研究较为多样,在“八景”的历史文化、空间环境、地方文献研究、园林意境、文本策略、个案研究、东亚八景现象传播及当代新八景研究等诸多方面,都有大量成果出现[3-10]。2021年9月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作为我国古代人居环境建设中形成的具有代表性的中华文化符号之一,如何更为深入地对“八景”起源、形成、发展进行系

    中国园林 2021年12期2022-01-21

  • 从历史文献中挖掘文化元素
    多个版本的“海门八景”诗,这些八景诗是不同时期海门历史风貌的集中体现。考证不同版本的“海门八景”,从而挖掘地方典型历史文化元素,可以进一步丰富海门的旅游文化资源,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八景”诗作为历代文人咏诵家乡风景的一种文化习惯,在明清时期尤为显著。近年来“文旅融合”的探索与实践在全国范围内兴起,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通过考证“海门八景”来挖掘“海门八景”中的文化元素,对于椒江历史文化以及旅游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海门八景”说《海门镇志稿》载:“文人好事,

    炎黄地理 2021年9期2021-12-16

  • 潇湘八景在朝鲜半岛的传播及影响考
    韩 燕潇湘八景在朝鲜半岛的传播及影响考韩 燕(湖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6)兴起于北宋的潇湘八景文化,具有诗画结合的艺术特点,不仅在中国催生许多模仿之作,流传至朝鲜半岛,也引起追捧及创作热潮。北宋晚期潇湘八景诗画通过使团传入高丽宫廷。潇湘八景作为自然理想乡的象征,成为当时韩国文人心中不可或缺的一方净土。从高丽时期到朝鲜时期,乃至近代初期韩国文人以汉诗、时调、杂歌、歌辞等多种形式对潇湘八景进行创作和吟诵。他们不仅继承中国文人的创作特点,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21年2期2021-12-14

  • 米芾《潇湘八景图诗并序》辨伪
    唐宇翔米芾《潇湘八景图诗并序》辨伪唐宇翔(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北京 100875)在潇湘八景的研究中,通常认为是宋迪的《八景图》开创了潇湘八景的传统。但清代《新修岳麓书院志》和《白云居米帖》中收录的米芾《潇湘八景图诗并序》称,在宋迪之前,李成已经绘制了《潇湘八景图》,只是两份文献矛盾之处颇多。考证《新修岳麓书院志》和《白云居米帖》的来源,可知米芾诗当出现于明末,篡改自明人邓云霄的诗作。米芾序文出自明人史九韶的《潇湘八景图记》,清人赵宁将之篡改为米芾所作。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21年2期2021-12-14

  • 历代方志“八景”的记述及其价值与启示 ——以德阳地区历代方志为例
    初步探析。一、“八景”的形式与内容“八景”在历代方志中普遍存在。德阳所辖6县(市、区)现有可查的旧志最早是清康熙版,最迟为民国版。在这么长的时间跨度内,从时间上看每一个时期都有“八景”。从地域上看,除绵竹编纂的清嘉庆版、道光版两部《绵竹县志》和《绵竹乡土志》外,其他县(市、区)至少有一版旧志记载有“八景”内容。“八景”主要出现在旧志的《形胜》《地理》《古迹》和《艺文》4门之中。通常集中在一起,冠以“八景”之名。个别不集中罗列八景,在介绍某处山川、桥梁、古迹

    巴蜀史志 2021年4期2021-09-21

  • 桂林八景的景观语言分析
    06)0 引 言八景起源自宋“潇湘八景”图, 后来逐渐发展为地域性景观与文化的高度概括与凝练, 也可衍生为“十二景”、“二十四景”、“四十八景”等[1]。相关研究主要包括八景文化历史与演变[2-4]、八景宣教游赏功能与遗产价值[5-6]、八景空间美学与景观体验[7-11]、八景意象意境解读[12-13]等方面。研究发现, 八景是一个完整的地域性文化生态系统[14], 具备“四面八方”空间格局与“山-川-物-人”组合的整体环境观[15], 在艺术思想上与园林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2021年1期2021-06-05

  • 地域文化视角下“汴京八景”的演变研究
    承地方特色中,“八景”被贴上了具有浓郁地方性色彩的标签,各地有代表性的“八景”的形成往往是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地域文化积淀的结果[2],作为一种集称文化,“八景”是众多景观的提炼性概括,既有人文景观,彰显了地方的人文精神,是市民对城市依恋情感的寄托,体现了一定审美理想的追求,同时也包含自然景观,再现自然山水美景,高度浓缩了一个地区的文化景观,兼具展现城市风貌、树立城市标志、传承文化意蕴等功能。千百年来,黄河的泥沙淤积着开封这座“八朝古都”,古代文人曾用“汴京

    山西建筑 2021年9期2021-04-25

  • “寿山初旭”考略
    后期,徽州“海阳八景”之一“寿山初旭”即已出现,直至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寿山初旭”图像才以“古城岩”为题出现在《休宁县志》中。“寿山初旭”文本的生成,除受文人文化实践模式之一“八景”的影响外,清初对地方文化的重塑也对“寿山初旭”图像的构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就“寿山初旭”在“海阳八景”中的变动直至成形而言,“寿山初旭”具有塑造历史记忆和文化格局的双重作用。对“寿山初旭”的梳理,有助于厘清明清时期古城岩景观文化图像的生成状况及其发展历程,也为地方性景观

    书画世界 2021年1期2021-03-30

  • 略论临汾地域之八景
    摘要:八景是中国古代最具地方意识的公共空间。所谓地方意识可以用文化地理学研究中的“地方感”来形容,著名美籍华人地理学家段义孚认为,“地方感”就是“从纯空间向……某种强烈的人文地方”的转换,他还用“恋地”一词表达这种情感。关键词:临汾 地域 八景八景可以是自然山水(比如平阳府古八景之汾水秋风、姑山晚照),也可以是人文古迹(比如平阳府古八景之晋桥梅月、西岩夜雨),还可以是日常生活场景(比如平阳府古八景之锦滩荷花、平湖飞絮),其一经地方名望之人命名,便由“纯空间

    参花(上) 2021年3期2021-03-15

  • 论明代八景诗的特性及八景诗的圈层影响机制 ——以曾啓八景诗为例
    出现,且统一以“八景”命名并得到流播,这种诗歌的流衍不是偶然,在中国文学史或文化史所具有的作用与意义也有别于一般写景诗。关于八景诗的产生,徐玉如指出:“由八时之景扩展到空间方位上的八方之景,以景观为主要内涵的八景诗就逐渐形成了。”[1]74至于谁是第一位“八景诗”的创作者,目前学界尚存争议。[2]若以“八景”词汇入诗,则至少在魏晋时期即有以“八景”入诗句的事实。如杨羲“控飙扇太虚,八景飞高清。”(《云林与众真吟诗十一首》其十)虞信“金华开八景,玉洞上三危。

    临沂大学学报 2020年3期2020-12-20

  • 塔影钟声:传统“八景图”中佛教景观的栖居理想与精神超越
    430060)“八景”是我国古代对某一地方或地域自然景观、人文胜迹以及富有地方情韵的日常生活景观等的组景集称。“八景”之“八”多为虚指,还包涵“四方”和“四隅”之义,有强烈的舆地观念。此外,“八”为偶数,有对称之意,符合古人追求圆满和谐的心理。“八景”最初为道教语,后来八景逐渐成为一种景观组织方式,通过空间和者时间综合排序、以组诗或组画的方式呈现,表达人们对某一地方或者区域的认同。“八景图”是对“八景”的图绘表现,包括八景山水画、八景石刻、方志和宗谱中的八

    大众文艺 2020年8期2020-07-12

  • 郑州古八景的虚拟再现
    0000)我国古八景文化由来已久。从文献记载得知,八景始于宋人宋迪对潇湘八景的绘制,后流行全国并被各地效仿,于是在全国各地兴起了“八景热”[1]。八景八景文化的本体但不是主体。真正的八景文化是画家笔下的水墨图景或是诗人口中的优美字句,更是我国悠悠千载文化的沉积表现[2]。郑州古八景作为郑州市“成长”的“经历者”和“见证者”,承载了郑州百年的历史文化内涵,研究郑州古八景的传承与发展就是对郑州古文化和新建设的接力。故笔者草成此文,望能对郑州城市文化发展建设有

    大众文艺 2020年17期2020-07-12

  • 闽北传统村镇“八景”的功能解析 ——以万历《建阳县志》为例
    1)0 引言所谓八景,是对一个地方典型自然和文化景观的集称,一般以八项最具地方特色的景观组成,并以四字命名[1]。“八景”的滥觞始于北宋宋迪的“潇湘八景”,沈括在其《梦溪笔谈》中对此有如下记载:“度支员外郎宋迪工画,尤善为平远山水。其得意者有‘平沙雁落’‘远浦归帆’‘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落照’,谓之‘八景’,好事者多传之。”[2]学界多以郑州八景、燕山八景、巴渝八景等城市、地域性的八景文化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传统

    福建交通科技 2020年5期2020-06-10

  • 闽北传统村镇“八景”的功能解析 ——以万历《建阳县志》为例
    1)0 引言所谓八景,是对一个地方典型自然和文化景观的集称,一般以八项最具地方特色的景观组成,并以四字命名[1]。“八景”的滥觞始于北宋宋迪的“潇湘八景”,沈括在其《梦溪笔谈》中对此有如下记载:“度支员外郎宋迪工画,尤善为平远山水。其得意者有‘平沙雁落’‘远浦归帆’‘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落照’,谓之‘八景’,好事者多传之。”[2]学界多以郑州八景、燕山八景、巴渝八景等城市、地域性的八景文化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传统

    福建建筑 2020年5期2020-06-10

  • 从旅游美学看“八景”中桥的景观类型与特点
    041000“八景”是约定俗成的风物景观,包括六景、八景、十景、十二景、十八景、二十四景等.因以“八景”居多,故统称“八景”.许多学者对“八景”进行了研究.何福林(1994)研究了八景的起源和原因,并对旅游开发提出建议[1];贾文毓(2009)从“八景”的景观特征、构词方式、艺术特点研究了“八景”[2];任唤麟(2012)从旅游学的角度分析了“八景”的文化特征与功能[3];张力力等(2018)研究了山西省古代八景的景观类型与特点[4].近年来,旅游也是许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1期2020-05-18

  • 河北磁州古八景的景观要素分析
    00)1 绪论“八景”文化是约定俗成的风物景观的一种,与“洞天”、“九曲”、“曲水流觞”等景观文化类似,但景观内容宽泛且地域有别。最早的关于八景文化的记载是在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一书中,书中第十七卷“书画”中写到:“度支员外郎宋迪工画,尤善为平远山水。其得意者有平沙雁落……渔村落照,谓之“八景”,好事者传之。”[1]“八景文化”是对某一地山水、人物、历史、遗迹、人文等基本要素进行的概括和总结,生动反映了各地不同的地理特征、民俗文化和生产生活状态,也体现了

    安徽建筑 2020年2期2020-03-30

  • 论从潇湘八景创作到有目“共情”主题的呈现
    ?岭[摘要]潇湘八景主题自宋迪《潇湘八景图》演化而来,是东亚地区著名的诗歌、绘画艺术母题,是国内各地组景景观文化的代表,这一主题的对外传播过程促成了东亚各国学习潇湘八景,生成当地八景文化。通过考察主题在宋迪、惠洪以及组景序列的表现,可以发现潇湘八景艺术作品是形象、情感、意义三者的交织。[关  键  词]潇湘八景;宋迪;惠洪;组景序列;共情潇湘八景是一个非常古老传统的艺术题材,也可以很现代,还一直在发展、延续,这源于它的艺术实践与生发。2017年5月11日,

    名家名作 2020年1期2020-03-30

  • 湖南的潇湘,日本的国宝——牧溪、玉涧所绘《潇湘八景图》
    、玉涧所绘《潇湘八景图》冉 毅(湖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永州零陵是我总想去的地方,早在三十年前开始,我一直就想要去九嶷山,去永州,去零陵,去潇湘二水合流的蘋岛实地考察。涌动着想去永州零陵缘起于1990年春,应日本滋贺县制药株式会社森本社长、高桥主事邀请,带我去参观琵琶湖彦根古城,在入门处,看到“彦根八景源自潇湘八景”的介绍,来自潇湘的我,深深震撼。湘水,腾细浪,下洞庭,奔长江,向东海,汇入大洋,抵达东瀛,“潇湘八景”随一带海路传去日本,神奇的文化张力,底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20年4期2020-01-08

  • 宋迪与潇湘八景的诸问题
    唐宇翔宋迪与潇湘八景的诸问题唐宇翔(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北京 100875)宋迪所绘制的《潇湘八景图》作为潇湘八景的典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过围绕宋迪和潇湘八景的一些问题仍有研究空间。通过文献搜集,发现在《梦溪笔谈》之前,《湘山野录》已经记载宋迪绘制“八景”之事。论文在此基础上结合其余文献,对宋迪所绘《潇湘八景图》的形制和诸景顺序、宋人对“八景”的命名、宋迪绘制《潇湘八景图》的时间以及从“八景”到“潇湘八景”的演变做进一步分析。宋迪;潇湘八景;《湘山野录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20年6期2020-01-06

  • 皖淮八景文化现象探析
    233030地方八景,一般指某个地方具有典型性的八处地理人文景观。中国古代很多地方都有八景之名,也有十景、十二景、十六景、二十四景等,数字多为八以上的偶数,如钱塘十景、巴渝十二景、大理十六景、曲江二十四景等,皆属地方八景文化现象。八景文化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静雅悠然的审美意趣,经过历代的发展与演绎,八景已经成为展现地域特色的文化景观现象,八景之景可以作为地方历史文化名片为本埠扬名。皖淮流域历史悠久,皖淮地区的八景颇负盛名,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兴盛到衰落的过

    宿州学院学报 2019年2期2019-05-24

  • 城市“八景”价值功能的ASEB+AHP解析* ——基于沈阳的实证研究
    字或三字命名为“八景”或“十胜”,后来一地多称其景物为“八景”或“十景”,例如燕京八景、盛京八景等,多记载于地理或历史地方志中,成为有地方特质的景观集称被广泛传颂。明清“八景”已在全国遍地开花,大到国家、地域、城市,小到村镇、寺庙、家族都有“八景”之说[1]。景观是由自然和人文地理事物和现象有规律地组合形成的地域综合体[2],城市“八景”是城市景观的典型缩影和地域自然文化象征,成为人们的集体记忆受到文人、士大夫等阶层世代吟诵。景观以其兼具经济、生态、文化等

    中国名城 2019年5期2019-05-23

  • 湖南省历代八景中的景观构成特点
    00)1 引言“八景”名胜组景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景观(景点)的组合,如八景、十景、十二景、十六景等,因以八景居多,故人们往往统称“八景”[1]。“八景”最早的记载见于北宋的《梦溪笔谈·书画》,谓之“潇湘八景”。自元代而至明清,八景逐渐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地域文化景观[2]。八景中各个景观的命名,通常是由四个字组成,且两字一个意义:前两字一般为场所地点,后二字一般为时间、季节自然现象,两两并列而组成一个合景。极个别的八景命名也有两个字和三个字的,与四字命名相比

    绿色科技 2019年3期2019-03-21

  • 盛京八景的发展与演变历程
    有限公司一、盛京八景的生成环境(一)自然环境有古籍记载了盛京地区的自然环境:“盛京形势崇高,水土深厚。长白峙其东;医闾拱其西;沧溟鸭绿绕其前;混同黑水萦其后。山川环卫,原隰沃饶。洵所谓天地之奥区也。天作地藏,自开辟以来,以待圣人”①。沈阳城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与宜人的气候条件,为后期城市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二)社会环境沈阳作为东北建成最早的城市之一,有着悠久的城市建设史,最早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在清代以前,由于沈阳城地处边塞远离中原地区,因此城

    传播力研究 2019年23期2019-03-20

  • 古陕州八景略述
    的地域文化。陕州八景即为陕州地域文化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陕州八景涉及的丰富历史地理信息,可以管窥陕州历史的千年沧桑。关键词:陕州;八景;三门峡陕州,因“陕”而名。历史上的陕州东据崤陵,西望函谷,南依甘山,北临黄河,是古代长安与洛阳之间来往的必经之地,也是丝绸之路上东西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节点城市,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陕州八景即为陕州文化的重要内容,这八景中涵盖有今日世界文化遗产点丝绸之路崤函古道石壕段、民族精神的象征中流砥柱、北宋诗人魏野故居、黄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16期2018-12-24

  • 明清汴京八景内容及其景名特点分析
    001)明清汴京八景内容及其景名特点分析司艳宇(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开封 475001)本研究运用历史文献法对明清时期汴京八景进行梳理,得到6个不同版本的八景;同时就景观本身分析总结得出如下特点:景观命名都由四字组成;景观都是时空的统一;涉及多种感觉器官;人文景观多于自然景观;景观数量从明至清无增减;八景的关注度明朝高于清朝。明清 汴京 八景 景名 特点关于八景最早出现的标志,目前中国学术界一般认为起源于宋迪所做的潇湘八景图。据传统说法以及《辞源》(新版

    兰台世界 2017年19期2017-10-20

  • 潇湘八景在日本的受容与流变
    -8345)潇湘八景在日本的受容与流变堀川贵司(庆应义塾大学附属研究所斯道文库,日本东京,108-8345)论文详细分析潇湘八景的语词要素、场景特征、天候构成,以及传入日本的形态。论述了日本的博多八景、大慈八景、近江八景、金泽八景的形成以及现状。认为,潇湘八景因天候和时间段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山水风景之精神,与日本的八景脉脉相承。现代日本人依然感到八景是最美景观的经典之经典,是绘画或文学作品的写生佳景和最好题材。潇湘八景;日本的八景八景的特征;受容与流变一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3期2017-05-25

  • 日本“潇湘八景”研究综述
    毅日本“潇湘八景”研究综述冉 毅(湖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6)日本学界对潇湘八景的研究成果卓著,这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八景课题研究早,二是八景专题研究深,三是学者调研八景诗画统计全,四是文化名人对八景文化评价高,五是名家绘八景匠心独具。文章主要从这五个方面综述近世以来日本学界对潇湘八景的研究情况。潇湘八景;日本学界;研究综述日本的潇湘八景研究成果卓著。目前所能查到的仅在标题里出现了“潇湘八景”字样的论文有36篇,关联论文16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2期2017-05-24

  • 明清时期新乡八景考论
    +孙胜楠摘要:“八景”是我国古代约定俗成的一种风物景观,也是人文与历史结合的体现。后来许名胜之地多称其景物为八景。尽管流风所及,也有滥竽充数,凑合而成的,致令有识之士讥为附庸风雅或粉饰升平,但始终不失为一种有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现象。明清时期的新乡八景,却独享一份恬淡朴实,反映出了豫北平原的农耕社会的风貌。在新的时代发展下,我们不仅要考察新乡八景形成之原因,更要重新审视与探求风景背后的社会状况与思想症结。关键词:八景;社会风尚;农耕社会;思想症结一、新乡八景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6年12期2017-03-31

  • 中国“潇湘八景”研究综述
     毅中国“潇湘八景”研究综述冉毅(湖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6)中国学界近年来对“潇湘八景”的研究集中体现在其诗画艺术、与地域文化的关系、诗画主题隐喻、对园林建筑的影响、对旅游开发的意义等五个方面,文章从这五个方面综述近年来国学界的相关研究情况。潇湘八景;诗画;地域;中国学界;研究综述2007年日本的八景文化研究报告《八景的分布和近期的研究动向》指出了中国八景研究的问题:1.没有翔实的全国规模的八景调查;2.各地方志中记载的实地八景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1期2017-02-24

  • 新千年“新八景”文化传承、发展及嬗变(2000-2015)
    宋霖新千年“新八景”文化传承、发展及嬗变(2000-2015)赵纪军 宋霖“八景”作为我国古代约定俗成的一种风物景观,集中体现了一定历史时期对于某一地区风景特质的认知与品鉴。新千年以来,基于旧有“八景”,许多城市和地区先后评选出一批“新八景”。本文以这些“新八景”为研究对象,进行统计、分类、比较和归纳,通过探讨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分析其呈现的时代特征,揭示“新八景”之于古代“八景”的文化传承、发展与嬗变,其中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表现形式与内在成因,以期深化对

    风景园林 2016年10期2016-05-12

  • 六安古“八景”:地方历史记忆与皋城社会镜像
    12)六安古“八景”:地方历史记忆与皋城社会镜像黄克顺(皖西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摘要:“八景”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现象。六安古“八景”是前人在六安这一特定场域创造出来的、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化遗产,它是六安人对当地重要人文史实和地方历史遭遇的集体记忆,折射了明清时期淠河的渔业生产和皋城的商贸往来,记录了六安民众的休闲空间等特定社会镜像。六安古“八景”是六安人爱乡之情的温情表达,其对当代六安的滨水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

    皖西学院学报 2016年1期2016-04-09

  • 古代“八景”中的公众参与思想及其对现代地域性景观营造的启示
     郭芳华摘要:“八景”是一种地域特色极强的景观形式,它孕育于魏晋、诞生于北宋、繁盛于明清,对我国及周边各国影响深远,至今依然鲜活存在。“八景”产生、发展的全过程,是古代社会各阶层自发“全民造景”的结果。本文在对“八景”概念进行厘清的基础上,从“公众参与”的角度对其产生、发展过程进行分析,提取有益成分,使其对现代地域性景观营造起到指导意义。关键词:八景 公众参与 地域性景观营造引言中国传统园林因观赏主体的不同可分为三类:为帝王贵族服务的皇家园林,以文人、士大

    设计 2016年5期2016-03-26

  • 明清六安州城“八景”的历史构建与书写——从“八景”诗意象看
    明清六安州城“八景”的历史构建与书写 ——从“八景”诗意象看马育良1,郭文君2(1.皖西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2.河南省农机试验鉴定站,河南 郑州 450008)摘要:旧时州县多有“八景”之说,多则加倍罗列。围绕州县“八景”从事的历史构建与文学书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的文化意识与审美情趣。当下的我们,也不妨将其纳入历史记忆。明清时期六安州城“八景”,反映于多种明清志书的相关诗歌吟咏中。这些吟咏,通过形塑一系列文学意象,赋予“八景”以特殊的

    皖西学院学报 2016年1期2016-03-16

  • 永州的八景
    199)永州的八景唐司妮(湖南科技学院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湖南 永州 425199)摘 要:“八景”是我国古代约定俗成的风物景观概念。最早的“八景”据沈括《梦溪笔谈·书画》所记,来自北宋宋迪所作的《潇湘晚景图》。尽管被有识之士讥为附庸风雅或粉饰太平,但相对于一些现代化的商业气息浓郁的景点,已如同黄钟与瓦釜了。文章主要介绍明清时期永州的各个“八景”,以及相伴随的八景诗和八景词(偶有十景、四景)。“八景”概念展现了古人智慧的结晶,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和史学、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2期2016-03-07

  • 城市八景的发展历程及其文化内核
    华松 廖聪全城市八景的发展历程及其文化内核毛华松 廖聪全城市八景的发展受山水艺术和社会政治的双重影响,由文人幽思向地方胜览转向,经历了魏晋萌芽、隋唐勃兴、宋代成熟、明清蓬发、清末停滞和当代复兴的历程。基于对城市八景的发展历程及其在择景、命名、表达方式等物质形态分析,提出了整体环境观、场所化和意境化等城市八景文化内核。理解城市八景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和文化内核演变,对于反思当代城市形象标识中过度政治化、商业化倾向,重回从“环境”到“意境”的整体环境设计观有着积

    风景园林 2015年5期2015-11-11

  • 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中国八景文化中的人文建筑景观为例
    发展的新时期。“八景”作为中国特有的一种旅游文化资源,可以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启示。结合旅游地理学的相关知识对八景文化进行新的探索。这里的探究只就建筑景观展开讨论,从而为我国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可持续利用提供现实依据。关键词:八景;人文建筑景观;旅游开发一、八景的起源与分布天下最早传世的“八景”是“潇湘八景”。宋代的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一书中,对此曾有详细的记载:宋迪是北宋文人画派的代表人物,尤其善于描写平林山水之景,表现萧远疏旷的意境。其代表作有山

    新课程学习·下 2015年2期2015-10-21

  • “贵阳八景”诸说荟萃
    叟闻“八景”是我国各地用诗书画表达本地特有景观的一种形式,起源于宋代沈括《梦溪笔记》:“度支员外郎宋迪工画,尤善为平远山水,其得意者有平沙落雁、远浦归帆、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落照,谓之八景。”后来全国各地也多用四言句列称本地名胜景物为八景。贵阳为省会城市,有悠久历史,自然也不例外地有自己的八景。但是随着岁月流逝,沧桑变化,贵阳八景是哪八景?如今已少有人能准确地说出其名称了。加之古人流传下来的贵阳八景没有像《梦溪笔记》所说的

    贵阳文史 2015年3期2015-06-05

  • 八景诗对旅游文化创意的启示——以山西太原古代州县八景诗为例
    ,传统地方志中的八景诗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也引起人们的关注。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而八景是我国历史和人文的重要象征,八景诗本身与旅游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八景诗内涵与旅游文化创意相融合,将对旅游开发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主要以山西太原市古代州县八景诗为例,探讨八景诗对旅游文化创意的启示。1 八景八景八景源于北宋的文人画,据北宋著名学者沈括的《梦溪笔谈·书画》记载,北宋时期画家宋迪,在欣赏潇湘两岸优美风光后创作出《潇湘八景图》,“其诗意之作有平沙秋雁、远浦归帆、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3期2014-08-15

  • 浅议中国“八景”文化及对城市景观建设的意义
    年风【摘 要】“八景”作为中国传统景观概念的重要范畴,是颇具情趣的文化景观现象。从“八景”文化的概念内涵入手,通过选取比较有代表性的“八景”实例,概括出“八景”包含的三大主要内容,即自然景观、人文胜迹、日常生活景观,从而得出“八景”实质就是出于对栖居环境的审美,是人居环境诗化的文化现象。联系当前时代背景下出现的“景观都市主义”,并以“沙湖十六景”为例,为武汉市城市景观建设提出一些“八景”设想。【关键词】八景;都市景观主义;沙湖十六景;武汉八景“充满劳绩,但

    科技致富向导 2013年23期2014-01-09

  • 传统组景序列调查反映的中国古代游憩偏好
    键词]组景序列;八景;游憩偏好[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5006(2009)06-0042-04组景序列在中国古代以八景十景之类的形式出现,是东亚文化中传播影响非常广泛的一类文化现象。它最初在中国汉文化圈内广泛传播,随后影响到日本、韩国,以及中国的西北西南等少数民族地区,成为体现中国传统景观欣赏与表达模式的重要文化形式。19-20世纪,这一传统基本被上述文化传播范围内大多地方市政当局所接受,并已被大量记录在地方志等历史文献材

    旅游学刊 2009年6期2009-08-21

  • 日本葛饰北斋风景版画与中国潇湘“八景”画题
    有很多作品是以“八景”主题描绘而成,而葛饰北斋描绘的“八景”画题的风景版画则是最为人推崇。本文通过日本美术史上极其少有的风景画大家葛饰北斋所描写的有关“八景”作品与中国传统的潇湘“八景”及其文化渊源作些尝试性的探讨与剖析。关键词:中国画;日本风景版画;“八景”画题;葛饰北斋;传统文化;比较中图分类号:J209文献标识码:A在日本浮世绘艺术中,有很多作品是以“八景”主题描绘而成。众所周知,“八景”乃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湘楚景观的经典画题。而日本江户时代的浮世绘画

    艺术百家 2009年2期2009-05-26

  • 力求翔实
    月北京版)“燕京八景”一节,“玉泉垂虹”条说:“‘玉泉垂虹过去叫‘玉泉趵突。”其实恰恰相反,燕京八景名世之时叫“玉泉垂虹”,后改成“玉泉趵突”。乾隆首次御制燕山八景(最初叫此名)诗用“玉泉垂虹”,一七五一年,再次作八景诗时,才作改动。其诗小序曰:“西山泉皆流,至玉泉山势中豁,泉喷跃而出,雪涌涛翻,济南趵突不过是也。向之题八景者目以垂虹,失其实矣。爰正其名,且表为天下第一泉。”(《日下旧闻考·卷八·形胜》118页北京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二年版)“蓟门烟树”条说:

    读书 1984年1期1984-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