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论种种

1956-08-16 02:34司马龙
中国青年 1956年10期
关键词:主观

司马龙

许多人看了尼古拉耶娃的“拖拉机站站长和总农艺师”这本小说。

许多人向小说中的主人翁娜斯嘉学习;

许多人把娜斯嘉的为新事物开辟道路,为坚持真理进行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作为自己的榜样;

许多人在工作、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时候,从娜斯嘉的辉煌形象中吸取克服困难的力量。

在向娜斯嘉学习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喏,这就是问题的一部分:娜斯嘉爱好争论,爱争论是不是没有修养的表现?爱争论是不是表现一个人的主观?是不是表现一个人的自高自大?……

争论和修养

修养是多方面的:有革命理论的修养,有各种科学知识的修养,有工作方法、工作作风上的修养。我们通常所说的修养是偏重于思想品质上的修养。为了我们彼此之间有个共同的讨论基础,那么,就从这里——思想品质上的修养谈起吧。

从思想品质的修养来说,什么叫做有修养?什么叫做没有修养?什么是修养好?又什么是修养坏呢?

简单一句话:能够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是修养好,有修养。如果在全心全意上打了折扣,或则半心半意,或则三心两意,那就是修养差或者没有修养。

毛主席说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如果把毛主席的话引伸,也就是修养到了家的人。

因此,争论和修养的关系,不是决定于爱不爱争论,而是决定于为什么而争论,站在什么立场上去争论。

如果为国家的利益 、人民的利益、集体的利益去争论,正是有修养、修养好的表现。也正因为这样,娜斯嘉的思想品质上的修养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娜斯嘉主张拖拉机没有修理好不能出厂,主张方形点播法,主张把三叶草改种问日葵和玉蜀黍,……所有这些主张不是别的,是为了增加生产,增加庄员们劳动日的收入。“农庄庄员们有些什么需要和忧虑,这就是她最关心的问题。上级骂她也好,称赞她也好,她根本不放在心上。”

不能认为爱好争论是没有修养的表现;不能认为遇事随和,对人民的事业采取冷淡、漠不关心的态度,像红楼萝里的薛宝钗那样,凡事“一问摇头三不知”倒反而是有修养、修养好的表现。正相反,这种遇事随和,对人民的事业漠不关心,和缺点、错误和平共处乃是十足的自由主义。工人阶级的修养,共产党员、青年团员的修养,其目的之一,就是把这种自由主义逐步清除。在我们的思想意识中没有、也不能有它的合法存在的余地。

不是有不少人读过“一面小白旗的风波”这个故事吗?有一对青年夫妇,男的叫李良玉,女的叫叶俊英。男的是生产队长,女的是业生产合作社的副社长。李良玉在锄地的时候,贪多图快,不顾质量。叶俊英不顾情面的坚决给以批评,那个农业股长正德老汉是个面善嘴软的人,明知李良玉的错误,也不去纠正。

叶俊英同李良玉是夫妇,自然是爱李良玉的,但是为维护集体的利益,和李良玉进行了一场争论;正德老汉为了怕得罪人,明知李良玉的错误,也不敢讲一句话。叶俊英是个敢于争论的人,正德老汉是个不敢争论的人。在思想品质修养上那个更好些呢?又是那个值得我们学习呢?

我想:我们可以很自然地得出一个没有分歧的结论。那就是叶俊英在思想品质的修养上更好些,叶俊英值得我们学习。正德老汉的软弱怕事,使我们警惕,引以为戒。

这种现象也是有的:有一种“拔一毛而利天下我不为也”的人,一触涉到个人的利益 就争持不休,大吵大闹……。为个人的利益去争持不休,大吵大闹,那就是修养不好、品质不纯了。他们如果能够看看娜斯嘉们,再反过来想想自己,一定可以发现:彼此之间该有多么大的距离。娜斯嘉们是纯粹的人、真正的人、有道德的人,那些对集体的利益漠不关心而对个人的利益争持不休的人应该去旧布新,把娜斯嘉们作为自己的“他山之镜”!

争论和主观

爱好争论是不是表现一个人的主观呢?两种可能都存在:可以是,也可以不是。主要的标志就是,你所争论的、在争论中所坚持的是不是符合于客观

实际。如果符合于客观实际,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是一致的话,那么就不是主观;反之,如果不符合客观实际,超越或落后于客观实际的发展,那就是主观了。

你所争论的,你在争论中所坚持的是正确还是错误?是容观的真理还是主观的偏见?事实是最好的见证人。

娜期嘉坚持拖拉机没有修理好不能出厂,因为拖拉机没有修理好,就会减低工作效率,减低工作质量。事实证明:娜斯嘉的意见是对的。

娜斯嘉坚持三叶草必须改种向日葵和玉蜀黍才能提高产量,增加庄员们劳动日的收人,事实又证明:按娜斯嘉的意见去做,确实提高了产量。娜斯嘉所争论的,她在争论中所坚持的是真理,也就不是主观了。

坚持真理、为维护真理而斗争,需要毅力、决心、勇气,不怕困难并善于克服困难的精神。这自然是不容易的,找寻真理、发现真理需要同样的决心、勇气、毅力,不怕困难并善于克服困难的精神。有一位青年在他的来信中写着:“现在碰到我的意见和别人的意见相反时,往往不敢坚持自己的意见,怀疑自己的看法不一定正确,是否又是自己太主观了呢?”

可以看出:这位青年同志对自己的意见是正确还是错误?是真理还是非真理?连自己也没有多大把握,对客观事物大约拜没有进行过应有的调查研究,对真理的探求也大约并没有下过坚苦的工夫。这样,是不是真理首先打了问号,当然也就谈不上坚持、维护了。

看来学习娜斯嘉的精神需要从两方面进行,不能有所偏颇。

一方面是学习她的坚持真理的斗争精神,这种精神自然并不是娜斯嘉所独有。在全部人类历史上为坚持真理、维护真理而斗争的仁人志士不知多多少少。他们的辉煌形象给予我们无穷无尽的力量。让我们来谈一谈十七世纪意大利大科学家白鲁诺的故事吧:白鲁诺为宣扬科学、宣扬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曾经遭受到当时僧侣们的辱骂、磨折和打击。罗马教皇要他承让错误,把他关进监狱里,用尽种种酷刑,例如用水滚进他的喉咙,用烧红的铁烧他的脸,最后判处他的死刑,架起薪材来把他活活烧死。但是白鲁诺并没有示弱,并没有屈膝。他说他不知对于死的恐惧,而且认为“为真理而斗争,是人生最大的乐趣。”

头可断,身可死,决不能让真理在暴力的淫威下低头。

娜斯嘉和白鲁诺所处的具体环境当然有极大的、本质的不同,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反动统治早巳被推翻,苏联政府、共产党是支持和奖励科学事业的发展的,但是,这并不是说代表真理的力量就可以一帆风须了,就不需要什么斗争了,就没有什么阻碍了。不,那种保守的、落后的势力——阿尔卡琪以及他们的一群仍然会阻碍新生力量的前进,阻碍真理的传播和宣扬。不破不立,不击破那种保守的、落后的势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就不能顺利前进!

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们也同样存在着阿尔卡琪们,学习娜斯嘉,问阿尔卡琪们进行顽强的斗争是绝对必要的。

但是,单有这方面的学习是万分不够的,还必需有另外一方面。那就是学习她的冷静的、虚心的、周密的、全面的考察实际,用非凡的毅力、勇气、决心、不怕困难的精神去探求真理。

娜斯嘉主张把三叶草改种向日葵、玉蜀黍,主张方形点播法,主张梦种用自力更生的方法来解决,难道是随随便便提出的吗?不是,那是向群众学习、向实际调查、通过自己的实验和体验所得出来的结果。

坚持和维护真理,必须首先是你所争论的、在争论中所坚持的确实是真理,有真理可坚持。因此,探求真理、发现真理是坚持和雄护真理的先决条件。上面提到你所争论的,在争论中所坚持的可以是主观,也可以不是。

那么,怎末才能避免主观呢?也有两条:一条是打破偏见,实事求是,切不可想当然。通常看人不是就有这样的习惯吗?当喜欢一个人时,就只看见他的优点,当讨厌一个人时,就只看见他的缺点。这就是一种偏见,因为只有优点或只有缺点的人,在事实上是不存在的。

列子上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乡下人,失落了一柄斧头。他以为是隔壁人家的儿子偷的。于是,他觉得那人家儿子走路的样子,说话的声音,都和平常人不同。一举一动,都很像个偷东西的人。后来,这个乡下人终于把斧头找回来了,原来是他自已在山上砍柴时,忘记带回。第二天,他又碰到隔壁人家的儿子,他那走路的样子,说话的声音,就都不像是偷东西的人了。

这个乡下人毫无事实根据地怀疑别人,就叫做主观,就叫做戴了有色眼镜。真理就会对这种人生气,离开他们远远地……

另一条是虚心。需知一个人的知识,一个人的见闻,总是有限的。他应该倾听各方面有益的意见,

以补充自已的不足。

向一切人学习,向一切人虚心请教,会使我们更加接近于真理。骄傲自大,固执已见,那就难免不带主观的成分,不,简直可以说那是一定的。

在什么基础上争论

对某个问题发生兴趣,为某个问题发生争论。当然要看一看有没有争论的价值和必要。

这价值和必要又以什么为标准呢?

第一应该是为坚持这种或那种原则而进行争论,也就是说我们争论的应该是原则问题。例如:在没有基本上农业合作化以前,富裕中农说:“单凭你们这班穷棒子(指旨贫农),能够合作化,我就不相信,从来没听过鸡毛能够飞上天。”贫农说:“你说鸡毛不能上天,鸡毛偏要上天,飞上天去给你看看,看你服不服”。

这就是农村的一场大争论,是一个重大原则的争论。因为争论的结果,要决定晨村的方向何去何从?是社会主义的道路呢?还是资本主义的道路?自然,“鸡毛飞上天”的问题,并不是到处都存在的,但是在每个单位、每个工作岗位、每个地区总会常常遇到促进或阻碍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些思想和问题,这就会发生争论,积极地参加这个争论,帮助先进的因素克服落后的因素,积极的因素克服消极的因素,就可以大大地把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向前推进一步。

第二要在事实的基础土,即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争论。

如果争论的双方都缺乏充分的事实根据,不过是想当然的发表议论,那是争论不出什么结果来的。

如果双方发生争论,其中有一方进行了调查研究,而另一方没有,那么,争论的胜利属于谁?是属于那些不怕坚苦进行调查研究,而又实事求是的人;想当然地发表议论,又根据想当然去指导工作,是没有一个不失败,没有一个不跌交子的。

人民文学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在桥梁工地上”的通讯,桥梁队的罗队畏和曾工程师发生了一场激烈的争论;曾工程师批评罗队长保守,罗队长批评曾工程师“冒险 ”。那么,究是保守还是“冒险”?真理属于罗队长还是曾工程师呢?客观的事实和群众的实践做了正确的结论。

罗队长批评曾工程师“冒险”,根据的是个人的好恶,是主观的成见。

曾工程师批评罗队长保守,根据的是向实际调查和科学的计算。

因此,真理不是属于罗队长,而是属于曾工程师。

第三,我们提倡争论,可并不是说一切问题都应该去争持不休。在一切非原则的问题上、纯粹事物性质的问题上,生活细节问题上,应该善于和别人妥协,尊重各人的兴趣和爱好。那种完全无意义的争论,徒然浪费精力和时间,是我们所不取的。

为发现真理,探求真理而百倍努力,为坚持真理、维护真理而积极战斗吧!

猜你喜欢
主观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调动主观能动性,提高写作水平
实行着手中的主观与客观:基于刑法教义学超越论的检讨
刑法主观解释论的提倡
对立与存在
有感猜 忌
主观评述构式“很+x”认知研究
相对收入、收入满意度与主观幸福感
竞争、压力与主观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