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人民公社的优越性争取今年农业丰收

1961-08-16 03:35王学文任维忠
中国青年 1961年8期
关键词:人民公社生产队所有制

王学文 任维忠

党的八届九中全会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坚持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的革命精神,发挥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千方百计地、不失时机地采取有效的措施,争取今年农业丰收。

争取今年农业丰收的决定关键在于继续高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继续贯彻执行党关于人民公社的各项政策,充分发挥人民公社优越性。

为了充分发挥人民公社的优越性,就必须一方面不断调整人民公社内部的生产关系;一方面合理分配与合理使用劳动力,进行技术改革,因地制宜地执行农业生产的“八字宪法”,发展农业生产力。本文只集中讨论前一个问题。

人民公社是在高级社基础上联含祖成的

人民公社的出现。是党中央和毛主席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重大发展与重大贡献,是我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一个伟大创举,是引导我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与将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一面红旗。三年来的事实已经证明它具有巨大的优越性,是完全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的。因此,我们必须万分地珍惜它,精心地培育它,充分发挥其各方面的优越性。

人民公社的巨大优越性,根本的就在于这种社会制度可以在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同一时期的不同发展阶段,容纳适合于当时生产力发展程度的生产关系,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

人民公社,由于它是在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内还是社会主义的集体经济组织。这种集体的经济组织是以生产大队的所有制为基础的,并且实行着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在这些方面,它同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有许多共同之点;但因人民公社是政社合一的组织,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在农村的基层单位,又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权在农村的基层单位,在经济上是各生产大队的联合组织。所以,它又是比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更高一级的社会组织形式,是集体所有制发展中的一个新阶段。

党在巩固和发展人民公社的工作中,既积极领导了农民由合作社走向人民公社的道路,又采取了稳步前进的方针;既满足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需耍,又照顾到了现在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农民群众的原有习惯与觉悟程度;既有新创造、新内容、新发展,又注意吸收了在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时期行之有效的好经验,保存了仍然适用的制度与因素,并使之逐步提高;既注意统一,又照顾差别;既注意集中领导,又注意分极管理;既保证了高度的原则性,又允许有一定灵活性;既注意大集体又注意“小自由”。党就是这样辩证掌握着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正确处理它们之间所存在的矛盾。

人民公社采取了政社合一的组织形式,就把政权工作与经济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了,如同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比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对于加强农业生产的领导,加强国家与公社、全民所有制与集体所有制之间的联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人民公社在经济上,是各生产大队的联合组织。有了这种联合组织,就可以产生出一种新的集体力量来,就可以举办过去各自独立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所难以举办的新事业。公社管理委员会,可以在必要时,组织各个生产大队之间的生产协作,可以根据需要与可能兴办全公社范围的或几个生产大队共同的水利建设和其他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基本建设,以增强向自然斗争的力量,高速度地扩大再生产。公社也可以根据需要与可能举办社办企业,主要为农业生产服务。

社有经济以及由公社组织举办的经济事业,在公社中是公有化程度较高,规模较大,技术较为先进的经济,是有着远大发展前途的。建立与发展社有经济,对于全社农业的技术改造,对于全社农业的扩大再生产,对于帮助穷队赶上富队,对于将来由基本大队所有制逐步过渡到基本社有制,都有重大的意义。

巩固生产大队和生产队的所有制

生产大队,是人民公社这个联合组织中的独立经营单位与基本核算单位。生产大队的所有制是人民公

社集体所有制的基础。在生产大队范围内,除了生产队所有的和社员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外,一切土地、耕畜、农具等生产资料,都属于生产大队所有。

人民公社必须以生产大队所有制为基础,是由公社的生产力发展程度所决定的。生产大队的规模,一般相当于原来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生产发展速度是相当快的,但从生产力发展水平方面看还不高。而各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经济发展又极不平衡,收入的水平悬殊很大。在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人民公社,是不可能很快地改变这种状况的。为了适应生产力的这种实际情况,为了照顾各生产大队之间实际存在的差别,使所有的大队都能在生产的基础上增加收入,从而调动干部与社员的生产积极性,人民公社的所有制,就必须以生产大队的所有制为基础。

生产大队虽然在不少地方和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相同,但由于它现在是人民公社这个联合组织中的成员,上有公社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与帮助,左右有兄弟生产大队的联系与支援,大队内又实行着多种经营,行政工作与经济工作又结合在一起,因此它又比农业生产合作社更高级,具有更大的优越性。

人民公社既然以生产大队所有制为基础,为基本核算单位,那么人民公社的巩固与提高,农业生产的增长,社员收入与生活水平的提高,就主要由生产大队的生产发展来决定。因此,为了争取今年的农业丰收,就必须首先从各方面来巩固生产大队的所有制,帮助大队经济的发展。

生产队是直接组织社员的生产和生活的单位。生产队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公社的生产与广大社员的生活,因此注意调动生产队的积极性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生产上同一生产大队所属的各个生产队是有差别的,各生产队经营的好坏不同,社员的努力程度不同,生产的成绩也不相同。为了承认各生产队的这种差别,除了超产奖励外,还需要确定与保障生产队一级的所有制,并且要将生产大队的劳动力、土地、耕畜和农具固定给生产队使用,特别是要把公社中绝大部分的劳动力固定到生产队。有了这种所有权与固定的使用权,就可以更加发挥生产队的主动性与责任心,在完成包产任务的前提下,灵活地,因地、因时制宜,充分利用各种自然条件,进行多种经营,增加社会财富;就可以鼓励生产队以自有资金购置生产资料成进行基本建设;生产队经济搞的愈好,社员的收入也就愈多。所有这些都是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

社员家庭副业,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部分。它是附属于集体所有制经济与全民所有制经济的,是它们的助手。在保证集体经济占绝对优势的条件下,允许社员经营家庭副业,就可以鼓励社员充分利用集体劳动以外的时间,利用家庭的辅助劳动力,充分利用各种自然资源与农业副产物,发展副业生产与手工业生产,增加社会产品,辅助社员收入,丰富社员生活,增加商品货源,活跃农村市场。

关于生产管理、产品交换、分配和消费问题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具体的是通过生产的经营管理形式,通过产品的交换、分配、消费形式表现出来的。生产的管理,产品的交换、分配与消费形式又反作用于所有制,对所有制起巩固作用或削弱、破坏作用。如果实际上没有管理权,没有交换、分配、消费权,所有权也就会落空。因此,为了使三极所有,大队为基础的人民公社制度,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稳定下来,就必须相应地采取适当的生产管理形式,产品的交换、分配、消费形式。

第一,生产的经营管理问题。生产的经营管理权是由所有制的性质所决定的,同时还受着生产条件的影响。因此,在生产管理上就需注意维护各级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在管理上要把高度的原则性与一定的灵活性结合起来,把国家的利益和集体的利益,“大集体”的利益和“小集体”的利益很好地结合起来;公社对于生产大队既积极正确地进行领导,而又不致管得太多太死,使其能够独立经营独立核算,使生产队也有一定的自主权,这样就可以加强各方面的责任心,发挥各方面的主勃性、积极性;就可以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生产潜力,提高农业生产。

第二,交换问题。人民公社各级集体所有制单位的商品性生产是必须交换的,但为了维护公社各级集体所有制单位的所有权,使它们在让出商品之后得到相应的补偿,不论在公社与外部,还是公社内部各级之间进行商品交换时,就都必须遵守等价交换的原则。

为了增加向自然斗争的力量,在公社各个单位之间进行劳动互助与生产协作也是必要的。但由于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劳动力归谁使用,归谁支配,直接影响到各单位的生产与社员的收入,因此,为了维护各单位的所有权,在各生产大队,各生产队相互之间组织生产协作,进行劳动互助的时候,都需要按照“自愿两利,等价交换”的原则办事。

第三,分配问题。分配关系是生产关系的一个侧面,是由所有制性质所决定的。我们现在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建设时期,人民公社的集体所有制是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因此也就必须按照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办事。

人民公社的收入,首先分为积累和消费两部分。积累是为了扩大再生产所不可缺少的。积累归谁,是

由所有制的状况所决定的,在人民公社中积累的分配就必须有利于三极所有,大队为基础的这一根本制度。积累多少是由生产的发展情况来决定的。从再生产的角度来考察积累同消费的关系,则积累为主导部分,消费为基础部分。积累的提高应该在保证消费的基础上来进行。照顾到社员生活,就可以调动社员的积极性,进行扩大再生产。由此可见,党所规定的,在农业生产水平较低的时候,采取少扣多分的方针,完全是积极的,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方针。

在人民公社中,一切有条件的单位都实行了工资制与供给制相结合的制度。工资部分不少于百分之七十,供给部分不超过百分之三十。使工资制占绝对优势就可以首先满足有劳动能力,并且干劲大、技术高,对集体贡献大的人的生活需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继续参加生产。同时又可以鞭策那些有劳动能力而不劳动、少劳动,或者不积极劳动的人积极起来。在执行工资制时,还必须承认各种劳动之间的差别,对于各种不同的劳动给予不同的报酬。在保证工资部分占绝对优势的条件下,实行部分的供给制则可以补充按劳分配之不足,以保障社员,特别是没有劳动能力,或劳力少人口多的社员的最低需要,以团结广大群众,积极进行生产。

在实行等价交换与按劳分配的过程中,更需要加强对公社各级干部与社员的政治思想教育。政治永远是统帅,是灵魂,调动干部与社员的积极性首先靠党的领导,靠政治思想工作,同时也必需注意到经济利益。要在政治挂帅的条件下,把政治工作和经济工作,把共产主义思想的宣传同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很好地结合起来。

第四,消费问题。在人民公社中,消费也是一个既关系到社员生活,又关系到公社生产的大问题。

在公社的经济活动中,生产是出发点,消费是终点。生产居于支配地位,决定着消费,消费又以需要、目的、和动力推动着生产。所以在搞好生产的同时,必须处理好消费问题。

承认差别是为了更有利于发展生产力

由于生产发展和自然条件等等不同,在同一公社的大队与大队之间、生产队与生产队之间、社员与社员之间的口粮标准、劳动日分值和工资水平,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也就会有高有低。

这些差别基本上是由于劳动的贡献与生产发展的不平衡所造成的。在社会主义性质的人民公社中,必须承认由这种不平衡所造成的经济收入与生活水平的差别。我们实行以生产大队为基础的三级所有制,实行按劳分配与等价交换的原则,就是要承认这种差别的。这是由现有的生产力发展程度与进一步发展生产的利益所决定的。第一,要发展农业生产力,就要团结群众中的大多数,以增强向自然斗争的力量。为此,在改变生产关系和进行分配与交换的时候,就需要保证90%以上的社员不比过去减少收入,并且还能随着生产的发展有所增加。但在生产力水平还相当低,产品还不丰富的时候,要做到这一点,就只能承认差别。第二,这种差别与矛盾既然是由于劳动与生产的原因所造成的,是劳勃与生产方面,先进与落后的矛盾,就只能用积极劳动、发展生产的办法,用帮落后、赶先进的办法来解决。对于他人的劳动是不允许无偿占有的。穷队赶上富队的基本办法就是自力更生,发奋图强;收入较少生活较低的社员就应该积极劳动,提高熟练程度。第三,承认差别,可以鼓励先进的更加先进,更加积极劳动。可使较差的向先进看齐,加强劳动观点与生产观点,改善经营管理,,改善劳动组织,进行技术改革与技术革命,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发展生产。

当然在承认差别的同时,还要照顾到那些由于自然条件过差,或遭受严重自然灾害而生产水平过低的大队或生产队,还要照顾到那些没有劳动能力、劳动力少或者遇不幸事故而生活困难的社员。但对于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国家与公社的帮助与支援,通过实行供给制或其他补助办法来解决。

总之,承认差别,承认不同所有权,是从实际情况出发的,是为着发展生产力的。克服差别的基本办法是学先进、赶先进,自力更生、发展生产。但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有些差别是要长期才能解决的,旧差别解决了,又会出现新差别。在社会主义时期这种差别将是长期存在的。只有随着产品的极大丰富,人民觉悟的极大提高,由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之后,才能从根本上消灭社员之间与社员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上的本质差别。

以生产大队所有制为基础的三极所有制是现阶段人民公社的根本制度,这种所有制所决定的整个生产关系是适合于生产力迅速发展的。但在适合之中还有矛盾,需要经常进行调整,才能使其日益完善,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人民公社的所有制关系,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诸关系,都是为生产力服务的。在处理这些关系中,首先必需有坚强的生产观点,一切从有利于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出发。只要我们紧紧地抓住这一条,依靠党的领导与广大的人民群众,正确处理好公社中的各种经济关系,就可以使今年的农业丰收得到最重要的保证。

1961.4.6

猜你喜欢
人民公社生产队所有制
毛主席来过的小山村
——舒城舒茶人民公社
浅析生产队政治夜校对农民的影响
在高考试题中重新理解历史知识——以2015年山东高考文综卷第39题“人民公社体制”为例
FOOD FIGHT
生产队的那些日子
Food Fight
生产队里开大会
混合所有制
混合所有制医院:到底走多远?
所有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