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端溪名砚》

1980-07-15 05:54商承祚王贵忱
读书 1980年10期
关键词:刘基青田端砚

商承祚 王贵忱

去年六月,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刘演良同志的《端溪名砚》一书,后在十月二十八日《广州日报》上对此书作了较高的评价。商承祚曾把本书借来阅读一过,发现问题不少。

该书在开篇第四面中说:“早在汉朝,我国已出现了端砚”,并附“永元十六年九月”边款的汉砖砚照片。作者认为有汉代年款的砖砚是汉朝人烧制的,这是常识性错误。清代的书法家偶以秦汉瓦当和汉晋古砖作砚,是喜其图案和文字之古朴,但因砖质粗糙,磨出墨甚粗,没有实用价值,作为案头装饰品而已。第十九面:“明初刘基(字伯温,青田人,明太祖朱元璋之军师),使用过的端溪宋坑名砚。在砚侧刻铭:‘大明壬辰二月之望护国军师刘青田题。”案明太祖朱元璋建元洪武,凡三十一年,其间并无壬辰年。元明之间的壬辰,一为元至正十二年(公元一三五二年),一为六十年后的明永乐十年(公元一四一二年);至正十二年壬辰(公元一三五二年)朱元璋二十五岁,年初还在皇觉寺当和尚,闰三月投奔郭子兴部下当兵,而刘基则在浙东秉承元正朔,所谓做朱元璋的护国军师,当从何说起?刘基生于元至大四年(公元一三一一年),卒于明洪武六年(公元一三七五年),年六十五岁。若照砚文所云之明永乐二年之壬辰(公元一四一二年),则刘已一百零一岁。此其一。款署“刘青田题”,考过去习惯,对有地位的学者在籍贯前冠以姓氏是对其人的尊称,如宋代的米芾为襄阳人,人尊称之为米襄阳,明代的陈献章为白沙人,人尊称之为陈白沙。康有为为南海人,人尊称之为康南海。袁世凯为项城人,民初复辟派尊称之为袁项城。刘基是浙江青田人,在作品署款时可写青田刘基,但决无自称“刘青田”之理。此其二。作伪者不学无术,不足为怪,而见之者视同珍品,则同一可笑。

第十七面:“明代汲古阁主人子晋,得到一块端砚,即在背面写下了如图的砚铭。”子晋即明末的藏书家和书法家毛晋,原名凤苞,子晋是他的字,汲古阁是他的藏书楼名。作者应当指出这种情况。

书中引用古人著作和诗句不少,如第二十七面引用《端溪砚谱》,不著此书作者为何人。文献浩如烟海,且有些书是同名的,如引书不著作者姓名,读者当如何查对。所举《端溪砚谱》,据我们所知,有不著撰者姓名的明刻本,还有宋人叶樾的《端溪砚谱》,清乾隆时钱塘人袁树(豆村,香亭)的《端溪砚谱记》,今不知引文出自哪部砚谱。又如第十四面“彭年对端砚更加推崇,他在砚铭中说:‘我砚有百,惟此最坚,方寸墨池,磨如涌泉。”彭年是何时代人?砚铭出自何书?都未作交代。又第十四面引证前人著作有:“石湖的《端溪紫琳腴诗》,不知是否宋吴县人范成大(字致能,号石湖)还是清乾隆时广东顺德的罗天尺,号石湖,抑另有其人。在第十三至十四面《端溪的论著及砚铭》这段,其中谈到古人对端砚的吟咏、砚铭、砚史和评论等等,不以类从,杂乱无章。而诗文的作者,称名、称字、称号,随手写来,同属混乱。第七十一至九十一面,论述唐至清的端砚“演变”史,如数家珍的铺述各时代端砚的特点,其中称唐端砚纹饰“递至中唐……内容多以山水、花鸟图案及仿古图纹为主”(第八十面)。第八十四面又说:明代“在题材和思想内容上,多以花鸟、鱼虫、走兽、山水、人物、仿古器皿、仿古图纹(仿古龙、凤、怪兽、古狩以及装饰性的回纹、连环等古图纹)为主。”似乎中唐时期遗留下来刻画山水花鸟纹饰的端砚不在少数。据我们见闻所及,还未见到这一时期有山水、花鸟纹饰的唐端砚,而那些寥寥可数的唐至五代的传世端砚,造型简朴无华,未知作者论述的依据何在。

再者,此书收有商承祚的端砚题词印件,一九七八年十月,原是应轻工业部门举办端砚展览写的,并非如《后记》所说,是为此书的题词。实事求是,应予声明。

猜你喜欢
刘基青田端砚
端砚:润色先生 文房珍宝
缔造明朝的传奇军师
浙江青田:大山里的“小欧洲”
青田有个李秋香
端砚,古老产业的传承与重生
传承端砚文化,发展文化产业
刘基的隐与显
刘基的识人之智与自知之明
刘基至正六年干谒事迹考论
刘伯温的籍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