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你手中等

1987-12-30 06:51刘俊涛等
祝您健康 1987年5期
关键词:心身疾病体操医学

刘俊涛等

自从医学成为人类知识的组成部分以来,人们对-于治病救人、妙手回春的医生一向十分信赖,都把自身的健康托附给了医生,医院事实上已成了人们对生老病死的心理缓冲器。医学依.靠药物和手术,博得了人们对它的尊重和信任。

但另一方面,医学的发展是有其局限性的。德国的文兹梅尔在他所著的《世界医学五千年史》一书中,对经过五千年的发展,变革的人类医学作了如下客观的评价;“尽管医学取得了成果,但仍留下许多未完成的梦想……,医学对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都还没有找到确切有救的办法;抵御器官移植的免疫屏障远未能完全逾越对付最普通的神经系统疾病或多发性硬化症,就象对付白血病一样缺少办法,甚至象关节病、牙周膜病、潜意识精神病这样的常见病,最好的疗效也不过是减缓病情,而难于根治,内在性精神病的发病原因积治疗的实际可行的办法,仍被掩蔽在一片不可知的黑暗中。”事实上,目前对人体本身的了解还远不及人类对月球的了解。许多功能性疾病,神经官能症和所谓的心身疾病(一种以心理精神因素为主要原因而引起的躯体疾病),药物的应用往往难以奏效,或仅仅只能减轻症状,而人群中这一类患者又是最多的。据统计,我国一九八五年县级以上医院的门诊人数为25亿人次,在综合性医院的门诊病人,有三分之二是属予神经官能症和心身疾病。许多就诊的病人,他们申诉头痛、失眠、胃肠不适、全身乏力、全身或局部疼痛,看过内科,外科,神经科、脑外科等等,说他们的病历厚得象本书毫不过份,各种检查、化验都做过,仍未能找到真正的病根。如此庞大的就诊人群,把治愈自己不适的希望仅仅寄托于医院,寄托于医生所开的药物,结果往往落空。

在人类痰病中,社会因素、心理因素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代医学模式已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心理社会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更加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外有这样一种观点:没有什么病是不能通过精神的力量和积极的态度治愈的。这种说法虽然未免激进了点,但我们是否可以从中得到启示呢?

朋友,如果你被种种不适症状困扰,而又确实排除了患肿瘤、器质性疾病的可能,那不妨走出医院,去接近大自然,多呼吸些新鲜的空气,学会对付生活中的紧张,建立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适当锻炼,不吸烟亦少用药物。——总之,用积极的自我保健,以一种健康的心身状态,去接受社会和环境的挑战吧。

生命就在你手中。

我爱做“自由”体操

陈之平

每天早晨,我都要做上十分钟的自由体操。所谓[自由]者,就是随心所欲,[放浪形骸],怎榉舒展就怎样动作;弯腰、侧背、冲拳、蹲下、站起、蹋腿、跳跃、旋转、顾盼、随意转换,既象舞蹈动作又似打拳的架势,不需要也没有固定的套路,仅仅注意起始时轻柔舒缓些,浙渐变得刚劲有力些。每天的[套路]各不相同,[风格]也随时变化。我学过少林拳和太极拳,但都因为忙,未能坚持。我索性在做[自由]体操时,把这些拳法中的一些招式,如手.[白鹤亮翅]、[金鸡独立]等,有意识地揉杂其中。我伏案工作时间多,为了防止颈椎病、塌背,我总要做些大幅度的扩胸运动,扭动几次颈部。只要集中思想、但又随意地动上十分钟左右,就能达到气喘咻咻,通体发热、筋骨舒畅的效果。接下来,我再做几节面部、耳部的按摩,并梳头几十下,叩齿几十次,将双日旋动数圈。如此这般之后,便感到神清气爽,情绪稳定而振奋,而整个锻炼过程也不过十几分钟时间。我征实践申体会到,[自由]体操的优点很多。它无需学习,也不存在遗忘的问题;不受时间和场地的限制;运动量也便于自己掌握。可以适应各种职业以瑟年老体弱者舒筋活血、健身防病的需要。以往,我总以为这样做虽然简便易行,但不见经传,是不登达雅之堂的。后来偶与同事王老谈起此事,原来他也喜爱傲这种[自由]体操,也是[无师自通],他认为自己年逾花甲,精力充沛与长年练此[功法]有很大关系。后来在报上也看到有人从[自由]体操中获得健康的报道。由此看来,这[自由]体操并非一家之见了,或许这与文无定法、至法无法的道理也有相通之处,故书之以飨读者。

猜你喜欢
心身疾病体操医学
心身疾病 宜先治心
医学的进步
体操
老年心身疾病诊治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心身疾病
——心理导致的身体疾病
医学
医学、生命科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