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柳亚子

1993-01-01 09:27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93年1期
关键词:柳亚子毛泽东

华 仁

毛泽东评价柳亚子:“像这样有骨气的旧文人,可惜太少!”柳亚子预言青年毛泽东:将来必定是中华民族史上开天辟地的伟人。

在毛泽东不平凡的一生中,能够于诗词方面跟他唱和的人很少很少。得此殊荣的只有两个人:一是郭沫若,另一个则是老同盟会员、著名诗人柳亚子。

毛泽东是被外国人称作“一个诗人赢得了一个新中国”的一代伟人。至少,他在戎马倥偬间留下来的几十首雄奇瑰丽词章,证明他是无愧于这一赞誉的。

然而,在混沌初开的共产党发轫之始便看到这一点的人,却只有柳亚子先生。

登坛旗鼓看毛郎

1926年5月,在广州的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和柳亚子得以初晤。

当时毛泽东30出头,柳亚子已近“不惑”之年。当柳亚子一见到身材魁梧、湘音浓重的毛泽东时就立即喜欢上了他。两人一起品茗叙谈,议论国事。柳亚子在交谈中对毛泽东的胸襟和才学颇为赏识,大有相见恨晚之感。当时他就写下了感怀诗句:

“孔佛郁回付一嗤,空言激世总非宜。

能持正义融科学,独拜弥天马克思。”

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国共合作破裂,柳亚子先生不屑与这些“小人”为伍,遂遭蒋介石通缉。他靠友人帮助才免遭逮捕。事后,柳亚子偷渡出海,东渡日本避难。流亡日本的柳亚子,一天也不能忘怀对祖国的眷恋,不能忘怀在神州故园与反革命势力作生死决斗的仁人志士。次年四月,他就悄悄地潜回上海,又投身到与蒋介石集团的斗争中去。当时,毛泽东正在湖南领导著名的“秋收起义”,随后建立了中国革命第一个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对这些在国民党封锁下少得可怜的信息,柳亚子先生是十分珍惜的。他关注着,倾听着,并随时以杰出的诗作记录下自己的心迹。

1929年,机会主义路线把毛泽东排挤于领导层之外。这时,远在上海的柳亚子却写诗赞颂了毛泽东:

“神烈峰头墓草青,湘南赤炽正纵横。

人间毁誉原休问,并世支那两列宁。”

他在诗后自注说:“列宁是指孙中山先生、毛泽东同志。”

在这样早的时候,柳亚子以他非凡的洞察力早早看出,毛泽东必然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开天辟地的一代伟人。而他与毛泽东的接触不过仅仅是1926年的几次“茶楼畅饮”。

1932年,中国大地一片白色恐怖,蒋介石加紧了对中共苏区的大规模围剿,大有“一举平天下”之势。就在这时,柳亚子写下了《怀人四截》诗篇。诗的开头一截,即以毛泽东为题:

“平原门下亦寻常,脱颖如何空处囊。

十万大军凭谁握,登坛旗鼓看毛郎。”

这首怀念诗对毛泽东所从事的事业,予以了热情颂扬和殷切希望。尤其是对毛泽东个人的寄望之高,更是溢于言表。

毛泽东一直无法得到柳亚子的讯息。直到1937年,他在延安接到何香凝女士的来信,才知道了柳亚子先生的情况。他激动地说:“像这样有骨气的旧文人,可惜太少,得一二个,拿句老话说,叫‘人中麟风。”从中可知,柳亚子那时在毛泽东心目中是何等地位。

风流人物看今朝

光阴荏苒。抗战胜利后,毛泽东于1945年8月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柳亚子当时也在重庆。尽管毛主席事务繁重,却还是亲自去拜望老朋友。故友重逢,欣喜之情不言而喻。那时柳亚子尚对国民党抱有幻想,经毛泽东高屋建瓴、精辟透彻地分析了国共和谈的态势,深刻指出蒋介石集团的反动本质后,柳亚子颇受启发。感动之余,他对面前这位才思敏捷,胸怀韬略的中共领导人愈加钦佩。于是便向毛泽东索要诗句。

毛泽东没有让老友失望。他仔细斟酌,最后把自己于1936年2月所写成的《沁园春·雪》一词重新抄录后呈送柳亚子先生审正: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是一首气魄宏大、瑰丽雄浑的词章。毛泽东是1936年2月在陕西清涧,准备东渡黄河时写下这首词的。作者面对雪后初晴的高原风光,历数几千年封建统治者的“文德武功”,抒发中国共产党人拯救全民族的远大志向,吟成这篇绝唱。柳亚子捧读再三,直呼“大作、大作”,并立即交报界发表。第二天,重庆各报隆重刊出,一时间争相传诵,盛况空前。

风物长宜放眼量

1949年2月,在国民党伪政府行将崩溃的前夜,毛泽东专电致函在香港的民主人士,邀请他们北上共议建国大事。毛泽东特意给柳亚子单发了邀请电。

3月18日,柳亚子先生和其他民主人士到达北平。中共中央派出隆重阵容前往迎接。

3月25日晨,毛泽东随中央进迁北平。下午,他在西苑机场检阅了部队。当晚,他又不顾劳顿,在颐和园益寿堂宴请了柳亚子等人。柳亚子高兴异常,即席赋诗回忆了与毛泽东的交往。

回忆诗则深情地忆及了与毛泽东的三次会面:

“二十三年三握手,陵夷谷换到今兹。

珠江粤海惊初见,巴县渝州别一时。

延水鏖兵吾有泪,燕都定鼎汝休辞。

推翻历史三千载,自铸雄奇瑰丽词。”

这首诗充满欢欣鼓舞、乐观向上的情绪,“推翻历史三千载,自铸雄奇瑰丽词”,后来成了传世名句。

柳亚子才思敏捷,但性情冷僻,善疑多变。3月25日颐和园欢宴归来不过三天,3月28日夜,他却突然写了一首心情郁闷、满腹牢骚的诗《感事呈毛主席》:

“开天辟地君真健,说项依刘我大难。

夺席谈经非五鹿,无车弹铗怨冯驩。

头颅早悔平生贱,肝胆宁忘一寸丹。

安得南征驰捷报,分湖便是予陵滩。”

此诗后还有一注:“分湖为吴越间巨浸,元季杨铁崖曾游其地,因以得名。余家世居分湖之北,名大胜村。第宅为倭寇所毁。先德旧畴,思之凄绝!”柳亚子先生所感何“事”,诗中并没有明说。但从此诗所用典故含义来看,却是不言自明的。

“说项依刘”是对自己处境的不满。“夺席谈经”借指自己有夺席谈经的学问。“无车弹铗”是自认为待遇偏低。最后两句,则透露出作者的怨气:决定功成身退,归隐家乡。

这首诗呈送给毛泽东后,引起毛的重视。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日理万机,可是,毛泽东仍然真心诚意地写了一首和诗,为老友开导舒心。4月29日,毛泽东将《七律·和柳亚子先生》派人送到颐和园益寿堂柳亚子的住所。和诗曰: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这是一首充满诚意和爱心的和诗,显示出毛泽东对党外民主人士的真心的情谊和善意的规劝。

诗中同样深情地忆及了与柳亚子先生的三次相会:“饮茶粤海”、“索句渝州”和“还旧国”。表示了共产党人和毛泽东本人,没有忘记柳亚子先生等民主人士过去同情共产党人、赞助革命、为反蒋统一战线效力的革命经历。“牢骚太盛”两句涵盖了柳的不满情绪,婉劝友人以大局为重、前程为要,口吻亲切,语浅情深,体现了毛泽东对友人的关怀和爱护。末两句以庄子与惠子在濠梁“观鱼”而别有会心、自得其乐的典故,暗示柳亚子放弃归退家乡的消极念头,留京参政议政,自当别有一番情趣。全诗情意恳切、言辞委婉、激情流贯、哲理深远,不愧是毛泽东和诗中的佼佼者。

柳亚子游园归来,见到和诗,心中有所震动。表示接受毛泽东的劝说,愿意留京参加新中国的建设。

毛泽东为做民主人士的工作,从来不遗余力。5月1日,毛泽东携女儿李讷等专程来到颐和园拜访柳亚子先生。冒着初夏的炎热,俩人相约畅游颐和园,又泛舟湖上,尽兴而回。两人相约5月5日再游碧云寺。

5月5日,毛泽东如约偕柳亚子谒孙中山衣冠冢,并合影留念。还接柳亚子夫妇到自己寓所,共进午餐。朱德总司令和秘书田家英作陪。

毛泽东的一片真诚,令柳亚子先生深深感动。新中国成立后,他积极参政议政,先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馆副馆长等。

最喜诗人高唱至

1950年10月3日晚,中央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盛大歌舞晚会,庆祝建国一周年。毛泽东邀柳亚子等一同观看。当来京参加国庆盛典的各族代表隆重向中央人民政府首长献旗、献礼致敬后,毛泽东心情很激动。他对坐在前排的柳亚子先生说:“这样的盛况,亚子先生为什么不填词以志盛?我来和。”

毛泽东的这番盛情,柳亚子真求之不得。他当场填成一首《浣溪沙》,“用纪大团结之盛况”,呈献毛主席:

“火树银花不夜天,弟兄姊妹舞翩跹,歌声唱彻月儿圆。

不是一人能领导,那容百族共骈阗?良宵盛会喜空前!”

毛泽东欣然“步其韵奉和”写出了《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

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

毛泽东与柳亚子的作品,十分形象地反映了两人胸襟。柳词诗意浓郁,佳句迭出,但无可讳言,将之与毛泽东的和作比较,便有“历史概括力”的高下之分。

后来,柳亚子自己也曾有过评价:“毛主席日理万机,不可能多所吟咏,因此他的诗词‘质胜于量,而我的诗词则‘量胜于质。”

怀仁堂看民族歌舞后,柳亚子又看了中央戏剧学院舞蹈团演出的《和平鸽》舞剧。写下一首《浣溪沙》:

“白鸽连翩奋舞前,工农大众力无边,推翻原子更金圆。

战贩集团仇美帝,和平堡垒拥苏联,天安门上万红妍!”

词传到了毛泽东那里,正值美国纠集的所谓“联合国军”在朝鲜被我志愿军赶回三八线附近的时候,毛泽东诗兴大发,又挥笔写下一首和词:

“颜斶齐王各命前,多年矛盾廓无边,而今一扫纪新元。

最喜诗人高唱至,正和前线捷音联,妙香山上战旗妍。”

毛泽东以意境开阔的字句,表现了一幅韵味无穷的时代画卷。同时,用“最喜诗人高唱至”这样最普通的语言,写出了对诗人柳亚子先生的最高评价。从这里可以看出,两位友人心领神会的情谊已臻于顶峰。

柳亚子的诗文在中国近代史文坛可谓独霸一方,然而他的字却很潦草。他说自己性子急,到了“文思泉涌”的时候,写字像打冲锋枪一样,一扫而过,不计工拙,有时勾画几下就算一个字,几近速记。

毛泽东书法宗自怀素,乃草体高手。但他每每读柳亚子的书信,总有几处被“天书”难住。周恩来读来亦颇费思量。然而毛泽东与之日益相知,只自己费尽心思去“猜字”,也不愿劝之改正。

柳亚子与毛泽东关系十分融洽,时有过激语言,都能相互理解。柳亚子自己也承认是“书呆子”,有名士气,喜欢讲真话、提意见、批评人,而“不能做实际工作”。但毛泽东不这样认为,他对亚子先生在建国初告诫他“旭日中天防食昃”的诤言,是真心感激的。

可惜,柳亚子先生因操劳过度,1951年后脑疾复发,长期医治,不能视事。1958年6月27日,柳亚子因全身动脉硬化及支气管肺炎症去世,享年72岁。

(晓前摘编自1992.10.3《新闻出版报》)

猜你喜欢
柳亚子毛泽东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题《张苍水集》
1949,毛泽东点将
刘文西笔下的毛泽东
录毛泽东词一首(草书)
毛泽东诗文开导
柳亚子和周恩来之间的“龃龉”
柳亚子向毛泽东要过颐和园吗?
长啸一声归去矣
吴自立“闹事”与毛泽东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