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我能!我能!

1995-08-01 00:00刘新平
中国青年 1995年10期
关键词:聋儿程程教室

刘新平

说话需要夸张口型。虽然累点,但姜明彩心里松快。跟孩子们在一起,耐心跟教室一样必需站在阳光里,他们听得见自己生长的声音A

潍坊。

1995年的春天;雨下得特别勤。

已经很晚了,雨还在下。路灯黯淡,映照着路面上一洼一洼的积水。骑在自行车上的姜明彩不由重重地打了个寒噤。

她已骑了整整一天的自行车了。找了所有该找的单位,打问了一切熟悉和不那么熟悉的人——她放下一个年轻姑娘的矜持甚至自尊,只为了给她那些耳聋的学生们找一个可以栖身的学习和生活的场所。但她得到的,是一次次的失望。

地方其实有的是,可你付得起昂贵的房租吗?

20天以前,她和她的学生们是有教室和休息室的,虽然那只是由自行车棚略加改造而成,简陋而潮湿,但因为孩子们的存在,却总是充溢着一股掩不住的勃勃生机。

但不幸总是那么突如其来。那天,她刚在黑板上写下一首儿歌,转身,上前几步,夸张着口型,准备教孩子们念。突然,轰的一声,她刚刚站过的地方,落下一堆瓦片和土块,棚顶上立刻开了一个大大的天窗。随即,一股呛人的灰尘弥漫了整个教室。她无暇细想,猛的冲将过去,一边一个挟起了两个学生就往外面跑。放好,再冲进去……当学生们都离开了那个暗藏杀机的教室,她才长长地吁了一口气。

教室已无法容身。家住潍坊的学生们都回家“待学”,外地的高倩和史程程一时无法离开,她只好将她们领回家。她家住一套两居室,4口人,本来就不宽敞,一下子多了两个孩子,便显得局促和杂乱起来。更糟的是,没过几天,又有3位学生家长将孩子送了过来,说是孩子不愿呆在家里,想老师想同学,不吃不喝整天闹,非得来……

一般而言,聋儿比正常孩子更多一份恶作剧的天份。要让他们沉静下来,几乎就不可能。5个孩子在狭小的空间里上演着一出出大闹天宫的游戏。姜明彩的父母几无立锥之地,看着同样愁眉苦脸,一筹莫展的女儿,老俩口叹口气,打着雨伞出门了。

一天,她下楼给孩子们采购,一位邻居板着脸迎上来:“你们家那些孩子住到什么时候走?”她明白,她那5个除了吃饭、睡觉就无一刻安闲的学生实在是把左邻右舍给吵烦了。她陪着歉意说真不好意思对不起请多包涵,等等。

以后几天,不断有楼上楼下的邻居见面就问孩子什么时候走。她只得一遍遍解释、道歉,一次次重复同样的保证:新教室将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

她意识到了情况的严重性。

这之前,她曾拜托几个昔日的同学帮忙找房子,但一直没有结果。“不行,我得自己去找!”B

春雨连绵。

事实证明,找一处便宜又宽敞的教室对姜明彩而言实在是一项力有不逮的大工程。

已经很晚了。她漫无目的地在街上蹬着车。她不敢回家。“怎就这么难呢?”她在心里无望地问自己。

1992年,姜明彩毕业于潍坊职业高中幼师专业。这个来自农村的女孩,成绩一直都是全班最好的。因为这一点,她被推荐到聋儿语训学校当老师。

语训学校的学生都是些4到8岁的聋哑儿童,有的是先天性的,有的是后天药物中毒致聋。聋儿语训的目的就是充分挖掘孩子们的残余听力,进行特殊的训练、学习,引导他们逐步恢复听力,恢复语言功能。对聋哑儿童的康复语训,已被列为本世纪末中国残疾人的三大“抢救工程”之一。

开始上课的时候,孩子们只是不停地打手势与她交流,她不懂;她说的话,孩子们更是听不见、听不懂。孩子急,她更急。她明显地感到了学识和经验的贫乏。第一个月的工资,她买了一堆有关聋儿康复和语训的专业书,废寝忘食地读。有不懂的地方,就一遍遍向其他老师请教。不少老师被她问急了问烦了,对她颇有些不以为然。

一年多的时间里,姜明彩在语训学校的工作热忱和工作成效有目共睹,她的专业水准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然而她的心却常被刺得伤痕累累。

有人发现分发给孩子们的水果少了,怀疑的目光便盯上了她。理由太简单了:她只是个临时的,聘用的。更主要的是,她来自农村;农村人偷食学生水果,当在情理之中。她急了,断然否认。有人去搜她的包,包里自然什么也没有。就回转身来,意味深长地盯着她瞧,像要用一双“火眼金晴”照出她内心里的“妖孽”。

收拾了一下简单的行李,姜明彩愤然辞职。跨出学校大门的一瞬间,她的眼泪夺眶而出。那是屈辱的泪,那也是……依依难舍的伤别的泪。

“不管怎么说,教了孩子们一年多,我跟孩子们已建立了很深的感情。说心里话,我不舍得离开他们。若不是万不得已……”两年以后,谈起这段往事,姜明彩如是说。C

姜明彩的母亲在潍坊市里开了一家服装店,生意挺红火。姜明彩就到母亲的店里帮忙。她脑子灵光,手巧,对于服装裁剪极有天赋。裁制出的服装,单看款式,就令母亲啧喷称奇。

姜明彩却怎么也兴奋不起来。人格受辱的伤痛已渐渐平息,代之而起的,是对班上那些孩子的深深思念。但她已不再是他们的老师了,她也只能在心里给他们送去一份深深的祝福。

那段时间里,她努力地克制着自己,不去想学校,不去想学生们,也不再想她曾受过的深深的伤害,她要让自己平静下来,平平静静地做一个小裁缝。

如果不是几个学生家长的意外来访,她无疑会沿着这条路平静地走下去。

那天中午,姜明彩正在店里吃饭,突然听见一个让她心跳的声音:“老……师!”她猛抬头,原来是她班上的高倩。高倩的父母站在后面,正冲她微笑。

高倩的母亲拉着姜明彩的手:“姜老师呵,你不知道,自打你离开学校,高倩就老哭。后来死活就不想去学校了。没办法,我和她爸只好领她回家。回家也不安生,整天闹,哭着喊着要见你。没办法,就来了。”

高倩家住淄博,父母是双职工,来一趟潍坊,显然不易。姜明彩心里面热热的,将高倩拉到怀里。

“姜老师,你看这样中不中:先让高倩在你这呆上一段时间,我和孩子爸爸这就找保姆。等保姆找到了,我们再把高倩接走。”

姜明彩望着高倩母亲那期待的目光,有一种久违了的情感在心里慢慢复苏。

巧的是,中午刚留下了高倩;下午,原来她班上一个叫史程程的学生的爸爸也从昌邑赶到了潍坊。

“姜老师,俺孩子想你,在家里闹得慌。要俺说,你不如也办个聋儿学校吧,把俺程程收了,你学校里的板凳桌椅什么的,俺都免费提供。”史程程的爸爸是位做家具生意的个体户,也是个最豪爽不过的山东汉子。他的这番话使得姜明彩怦然心动。“对呀,干嘛不能自己办个聋儿学校哩!”她对自己说。

但她脑海里马上就浮现出一些鄙薄的面孔来:农村人,想吃天鹅肉哩!自个办学校,你能嘛?

我能!我能!我能!

姜明彩在心里呐喊着。

1993年7月,潍坊市奎文区私立聋儿康复学校正式成立。

学校开办之初,只有高倩和史程程两个学生,每个学生每月交100元钱,除了付租用教室的150元,就只剩50元了。这50元,也仅够两个学生的零花钱。其他花销,就只有自掏腰包了。虽然如此,姜明彩却活得充实而满足。看着学校的那块牌子,她就激动得想哭、想笑。她想让所有的人都知道,一个农村女孩子,也能凭借自己的力量,办起一所学校来。

两个学生的进步是明显的。她们已渐渐地可以进行日常会话了,更重要的是,她们已经极少再借助于手势来表述了。

姜明彩以其教学成果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也赢得了聋儿家长们的信服。很快,她班上的学生增加到8个、12个。原先宽敞的教室显得拥挤起来。小的四五岁,大的七八岁,10来个孩子,一下课就将教室闹成了一锅粥,把姜明彩也给吵得昏头胀脑的。但她高兴。

也有烦的时候。当某一个字音怎么也发不出来,她急,孩子也急。孩子急了,就罢学,就闷闷地低了头,绝不看老师。看着孩子难受的模样。姜明彩心软了下来。再一遍遍地教,口形夸张着,指给孩子看,然后大声地将音发出来。孩子跟着念,仍然没有成功。这时,她会小心地说:“今天没学会不要紧,明天咱们继续学。只要有信心,就一定能学会。告诉老师,你有信心吗?”孩子眼里噙了泪,大声回答:“有—信—心!”第二天,果然就成功了。

学校红红火火地办着。谁会想到教室会突然塌顶呢?而且,谁又会想到,找一间教室,竟会比建一栋大楼还要难呢?D

雨还在下。姜明彩又饥又渴,又冷又乏。总不回家也不是办法呀!她掉转头,开始往家里骑。她几乎是一步步蹭上楼梯的。推开门,母亲正守着已睡熟的5个孩子。脱了雨衣,她一头扎进母亲怀里,伤心而无助地哭了。

母亲摩挲着她湿漉漉的长发:“你这是何苦?要不,听妈的话,就别干这学校了!”

姜明彩停住哭泣,站起身:“不,我明天还要找教室去。”

第二天,安顿好5个孩子,她又骑车出去。到下午,终于有了着落。一个高中同学的姐姐帮她在廿里堡街一个幼儿园租到了教室。她去看了,很满意。教室挺宽敞,边上还有一间,可以作她和学生们的寝室。更让她满意的是,她的学生们能常跟正常幼儿园的孩子们接触,对提高他们的听说能力,很有帮助。

姜明彩又有了新的教室。她的“聋儿康复学校”的牌子又可以堂堂正正地挂出来了。而且,与第一次挂牌相比,这次柳暗花明、犹如神助般的结局,更使她加深了这样一种信念:只要充满自心,不屈地寻找与奋争,无论多么卑微的生命,都能散发出璀璨的光辉1作者后记:姜明彩并非孤军奋战。因为有一个人的目光始终都在关切地注视着她。这就是奎文区民政局长杨彬。杨彬是在一个偶然的场合听说了姜明彩办学的事。在和姜明彩长谈一番之后,杨彬大为心动。她专门向区委、区政府作了汇报,一下子引起了所有领导的重视。无私奉献,造福社会,应无条件支持。常委们的意见空前一致。

今年5月15日,杨彬来到区团委,介绍了姜明彩和她的学校,从书记到干事,都大受感动。小伙子李等豹骑上自行车直奔学校,采访了姜明彩。文章很快就在市报和省内几家报刊发表,引发了不小的反响。5月21日,助残日。杨彬陪着市、区五大班子的有关领导视察了“聋儿康复学校”,孩子们为客人表演了诗朗颂和韵律操。杨彬介绍说,班上有个叫卫强的8岁聋童,在爷爷生日那天,突然清清楚楚地对爷爷说:“祝爷爷健康、长寿。”老人激动得老泪长流。8年了,他第一次听见孙子叫他爷爷,他做梦都在期盼着这一天呵!

两个月后,奎文区民政局和团委主办了“姜明彩事迹报告会”,在潍坊市作巡回报告。一时间,姜明彩和她的聋儿康复学校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这一局面是姜明彩始料未及的。也因此,她萌生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借助社会的力量,扩大学校规模,在数年时间里,使学校在规模、设施与教学质量上都成为国内一流的聋儿康复之家。

当然会困难重重,但姜明彩已有了充分的信心。因为她的心里总在回响着一个倔犟的声音:

我能!我能!我能!

猜你喜欢
聋儿程程教室
“313”教室
这里的教室静悄悄
如何缔造完美教室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无声之歌 生命之舞——浅谈聋儿芭蕾舞教学
携手聋儿 奉献爱
程程的心愿
四季的风
聋儿语训课堂中快乐情绪的调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