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不习乎?”

2000-02-16 12:39
新闻记者 2000年12期
关键词:师道尊严错字曾子

周 天

如今的电视台,多见综艺节目。也许是为了寓教于乐吧!综艺节目中,常会插进一点知识测验,以考前来娱乐大众的明星们。我常常为他们捏一把汗。后来发现,他们对待此事和表演节目一样,随便、放松得很,答对答砸,都不打紧。倒是显得自己过于紧张了。

不过,电视台的知识考题或主持人,却不宜过于随便,否则就要出错。比如说,有一例考题曰:“‘吾日三省吾身,这句话是老子讲的。对,还是错?”应试者答曰:“对的。”主持人说:“答错了。”尔后,主持人补了一句说:“这句话是孔子讲的。”

主持人补的一句话,画蛇添足了。此语见之于《论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好在,曾子是孔子的学生,兴许这句话还是孔子教给他的。另外,人们一般习惯上也常把《论语》看成是孔子的著作。所以主持人补的这句话,不算太错,只能说是不准确。

另一则综艺节目中,错误就比较明显了,题目是:“下列四本书中,哪一本不属于《春秋三传》?四本书是:《左传》、《榖梁传》、《春秋外传》、《山羊传》。”

我一看打出的字幕,心想,又错字了:《公羊传》错成《山羊传》了。不过,我也知道,电视台字幕上的错字,就像上海马路上自行车、摩托车经常开上人行道一样,是一种屡见呼吁、屡见整治而似乎永远无法消除的公害,所以也就见怪不怪了。继而,听主持人一展手上的纸条,也读成了《山羊传》。我终于明白,错说不仅仅在于字幕,校对、导演、编辑、主持人们,一股脑儿都有份了。同时,我又不免替主持人担心,如果应考者答曰:“《山羊传》不属于《春秋三传》之列。”算他“错”还是算他“对”呢?好在应考者并未答出,我只是白担了一份心。

我这就想起,曾子的“三省吾身”。这是“省”三事:“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其中两事,都与我想说的题目有关。“忠”的古训,就是尽心尽职之意。此事至少反映了节目的编辑与主持人尽心尽职不足。至于“传不习乎?”,现在已经不大听人讲起了。这也难怪,过去师道尊严,人们对老师的要求、老师对自己的要求,都比较高。所传于他人者,自己必先“学而时习之”。现在呢?自1958年倡导大学生批判老师起,至“文革”的斯文扫地,师道尊严,早已抛到九霄云外。虽然如今正在提倡尊师重教,但恐怕冰冻三尺,亦非一日之寒。所以有些为人师表者,自己也不是那么很自重。电视节目过去被看作是宣传阵地,现在已有较新的名词,曰:传媒。不离“传”字,可见仍是为人师表一流。“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韩愈在《师说》中说的话。一个“传”字,古人是相当看重的。在“传”言传,如今常有不习之传,总不免有误人子弟之嫌。还是韩愈说的:“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这些话主要不是针对主持人说的。前面已经说过,主持人背后还有导演、编辑。况且综艺节目的主持人,一般都比较年轻、活泼、漂亮,又要能在台上随机应变、出口成章,已属不易,不可能同时要求他们是知识上的完人。不过,如能在辛苦之余,也读读例如《论语》之类的中外经典,也许,他们的形象就更完美了。所以,上面的一点随感,对电视台整体而言,是消灭错误的要求;对主持人而言,不过是有望于他们更上一层楼。两者的要求,是应该有所区别的。谨此说明,幸勿误解。

猜你喜欢
师道尊严错字曾子
哪吒失手
小小纠错王
错字惹祸
错字在身边
曾子杀猪
错字消消乐
高职院校和谐校园人文构建浅探
试论“师道尊严”对构建双向型师生关系的积极意义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曾子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