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而有效的惩罚——如何正确运用暂时隔离法

2000-06-13 23:20严文华
为了孩子(孕0~3岁) 2000年11期
关键词:心怡隔离法积木

严文华

隔离法是一种在国外儿童教育中运用较多、效果较好的方法。它主要是针对发生不良行为的儿童,暂时终止其活动。它的主要优点有: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有效地终止某些不良行为,而且简单易学,家长可以随时方便地运用。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它能够让父母控制自己的情绪,成为孩子理性行动的榜样。对孩子来说,这种方法既不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任何伤害,也不会伤害孩子的感情。下面的例子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暂时隔离法的运用。

个案一:3岁的阿贝又在用积木砸他的小客人。妈妈看到后制止道:“阿贝,你不能这样做!你如果再这样做,我马上对你实行隔离。”阿贝嬉笑着继续扔积木。妈妈走过去,语气坚定地说:“因为你用积木砸小朋友,所以现在我要开始对你实行隔离!”不再多说什么,抱起他走向屋中间的一张高靠背椅,把他放在上面,并把他手中拿着的积木取下,然后取一个定时器,定好3分钟时间。放在阿贝听得见但够不到的地方。阿贝满脸不高兴,从椅子上跳下。妈妈坚定但不粗暴地把他重新抱上椅子,并站在其身后,把阿贝的手交叉摆在其胸前,告诉他:“只有你不再跳下椅子,我才会松开你的手。”阿贝又挣扎了几下,发现无法挣脱,就安静下来,并开始掉眼泪。妈妈装作什么都没看见,转身在房间里做自己的事。

等定时器一响,妈妈走过去问:“阿贝,你知道为什么妈妈要对你隔离吗?”阿贝不吭声,妈妈说:“你这样做是不对的,会把别人打痛的。如果你以后还这样做,妈妈还会对你隔离。不过妈妈希望你下次不会这样了。”阿贝跳下椅子走了。

在这个例子中,阿贝妈妈正确地使用了隔离法。

首先,她把阿贝用积木砸小朋友这个行为定为隔离法施用的前提条件。这个行为是阿贝经常出现的,在确定要对这个行为实施隔离前,阿贝妈妈对他每天的攻击行为次数做过统计。由于其频率较高,几乎每天都有,所以阿贝妈妈把其确定为目标行为。有意思的是,妈妈在日历上记录阿贝的攻击行为时,阿贝好奇地问妈妈在干什么,妈妈告诉了他。阿贝得知妈妈在注意他这个行为时,他就开始有意识克制自己这个行为,使攻击性行为减少了。

其次,在实施隔离法时,阿贝妈妈始终很好地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她没有朝阿贝发火,也没有向他又吼又叫,只是简短地说明隔离的理由——也有人总结为用不超过10个字的话说明隔离理由,冷静地终止阿贝的游戏。而且阿贝妈妈是在其行为发生10秒钟内实行隔离的,这符合隔离法的及时性。

再次,阿贝妈妈选择了合适的地点作为隔离区。因阿贝年龄小,出于安全考虑,把隔离地点选在了在家长视线范围的直背椅子上。年龄大的孩子可选择卫生间、储藏室、走廊等作为隔离地点。总的原则是无聊、单调、枯燥但又安全的地点,不能让孩子感到恐惧。阿贝妈妈还拿下了儿子手中的玩具,主要是为了保证隔离期终止一切游戏和活动。电视或录音机也都必须关掉。

在隔离时间上,阿贝妈妈遵循了“一岁一分钟”的原则。阿贝3岁,所以时间设定为3分钟。是定时器而不是妈妈决定阿贝什么时间离开。所以有铃声、可移动的定时器是隔离法必备的工具。妈妈把定时器放在了阿贝够不着的地方,是防止阿贝把定时器作为玩具。

在隔离期间,阿贝妈妈做自己的事而不是一直看着儿子,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妈妈一直盯着阿贝,阿贝就觉得自己虽然得到了惩罚,但同时也得到了妈妈的特别注意——即使这是负面的注意,孩子也会非常在意。以后他可能会为了得到这种注意而有意犯错。妈妈的过分关注也会降低惩罚效果。

最后,在隔离结束时,阿贝妈妈简短地询问儿子被隔离的原因,让孩子对隔离原因加深印象——有些孩子年龄太小,会忘记被隔离的原因。对于阿贝的不吭声,妈妈并没有很在意——毕竟我们不能指望孩子在被隔离后仍然情绪很好。

隔离法适用于2-12岁的孩子。这种方法虽然看似简单,但很有效,因为离开伙伴、停止活动,在孩子看来是一种最不能容忍的惩罚。被隔离过的孩子都不愿意再次被隔离,因为那种滋味很不好受。

个案二:心怡妈妈看到自己5岁的女儿心怡不好好吃饭,她决定用暂时隔离法试一试。

这天她从幼儿园接心怡回家时,听老师说心怡中午又不愿意吃蔬菜,妈妈怒气冲冲地对她叫道:“你每天都是这种样子,我可受够了!现在我要对你实行隔离法!”心怡从来没有听说过什么隔离法,毫不在意。回家后妈妈把心怡关进她自己的房间里,看了看手表说:“6分钟到了,你可以出来了。”心怡听到妈妈的高声叫嚷,在屋里不愿意出来,妈妈又生气了。心怡索性把自己锁在了屋里。妈妈没想到结果是这样的。她不明白:自己到底错在哪里?

心怡妈妈没有正确地实施隔离法,所以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首先,隔离法的主要功能是制止一些不良行为。主要有:冲动性行为、攻击性行为、情绪性行为、充满敌意的行为等。但它不能有效地使孩子主动做某件事,如吃蔬菜这种行为,或其他孩子们不喜欢的、更复杂的事情。它也不适合用于孩子忘记做作业或家务、没有收拾玩具、生气、闹别扭、过度兴奋的行为、羞怯行为等。还有一点很重要,隔离法只适用于父母亲眼见到的,所以心怡妈妈不应该对这个数小时前的行为实施隔离法。

其次,心怡妈妈在实施隔离法之前,没有向孩子讲解什么叫暂时隔离法。在正式实施前,父母必须向孩子讲解即将实施的这种惩罚方法,这既是对孩子的尊重,也能在实施中取得孩子的配合,同时也向孩子表明:爸爸妈妈是认真的。如果孩子只有2-4岁,可以在讲解的同时,借用布娃娃、小狗熊等玩具向孩子演练;对5-12岁的孩子则可以用语言来解释清楚。

再次,心怡妈妈在实施过程中没有严格遵守暂时隔离的原则,而是发牢骚;在地点上不是选择单调、枯燥的地方,而是选择了孩子的房间,心怡在里面可以怡然自得地玩玩具;在时间上没有遵守“一岁一分钟”的原则,对5岁的心怡实行了6分钟的隔离;在工具方面,不是用孩子可以听见铃声的定时器,而是用自己的手表,使得妈妈成了决定孩子是否能离开的人,孩子会认为隔离时间是主观随意的,没有公正性。

最后要提醒家长的是:不是每个孩子都适用暂时隔离法。对那种本来就很喜欢独处、性格孤僻的孩子来说,最好不要用这种方法。这种方法可能正是他们乐于接受的,不仅达不到惩罚目的,反而可能会强化孩子的孤独倾向。

猜你喜欢
心怡隔离法积木
打开多扇窗户,让你更懂自己
这块积木能给我吗
星钻积木
进新加坡
应力隔离法在蓝宝石压力传感器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有趣的积木
飘雨的日子